2004國際河流會議
BEYOND DAMS~
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
|
【會議時間】 |
2004年,10/15~17(星期五、六、日) |
【會議地點】 |
■十月十五日(星期五):世新大學
■十月十六日(星期六):戶外踏查
■十月十七日(星期日):高雄師範大學 |
詳細情形請參閱: |
http://mpa.ngo.org.tw/2004-river/river-index.html |
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
美濃愛鄉協進會
美濃愛鄉協進會倡導反思與終止大壩的興建有十幾年了,我們一直扮演著烏鴉般報憂不報喜的角色,不斷提出大壩對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和自然生態帶來的多種負面影響,但多數人半信半疑,不認為水壩是一種惡。一直到921地震發生,石岡壩崩塌,然後今年夏天二次嚴重的水災,所導致的大甲溪流域上數個水庫安全堪憂和桃園石門水庫的壽命急速縮短,讓我們看到了大型水壩已經是台灣社會的負債了。國際學者對大型水壩與水庫負面影響的指證,在台灣人民的切身經歷來看,以地震(斷層帶)、地質(年輕地質)和氣候變遷(溫室效應)對環境帶來的傷害最為顯著。全球性的氣候異常變遷,再加上台灣地質脆弱,加劇了水壩對人民與環境帶來的危害。當水庫已不再能真正防洪與供水,我們未來的選擇是什麼?
根據國際大壩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Large Dams)的定義,大壩(large
dam)是指從壩基到壩頂的高度為15公尺以上的水庫建築,此種水庫類型,對環境、社會與人文、公平分配等影響甚劇。台灣從第一座石門水庫於五十年代開鑿興建起,以國家主導的大壩興建成為的既定政策,如今,已經有約四十座大壩,座落於原住民山區或山居地帶,例如,在七十年代起,德基水庫的築建(壩高222公尺),成為台灣第一高壩、世界十大高壩之一;讓當時台灣官方宣傳為台灣的成就與奇蹟。當時在美援與世界銀行的協助下,工程技術官僚主導了台灣水的治理與運用,也就是說,科技官僚首要考慮的是為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進行服務,用發展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動員,讓民間社會被動地為水壩建設背書,或者用國家暴力禁止民間反抗。於是乎,台灣在短短幾十年內在追求工業化發展的過程裡,水與河流被規訓為提供生產材料,以為「人定勝天」,窮其利為人類生產的現代化發展服務。
換句話說,工業發展所需要的水、能源或自然資源,藉著國家干預等權力手段,將自然資源收歸集中管理,所形成的壟斷性權力主導了社會分配,這種分配是建基於自然資源作為壟斷性經濟生產對能源或自然原料之粗暴的爭奪過程,民族國家和資本家政治的合謀關係,無視於自然資源、社會公義與人類生存的公平性、正義性與公共性。其結果是,這種竭澤而漁的水資源運用模式,在過去戒嚴威權時代,因水庫興建所導致當地居民的大量遷移、剝削農業造就工業、犧牲山區經濟成就都市生產,為台灣不平衡與不平等的發展模式奠下禍源。
近幾十年來,上述僵化的水資源思維,讓台灣水利單位退化到「缺水」就直接地想到在河川上游興建水庫,「淹水」就直接地想到要築更多更高更強的水泥堤防,農田灌溉設施變成政治酬庸等線性思維。許多民眾也會受到政策宣傳影響,反射性地以為「解決缺水問題=興建水庫」,並且質疑「沒有水庫,那水從哪裡來」。僅管歷經多年的反水庫運動,且台灣各界也逐漸起身質疑水庫神話,我們仍然對於觀念改變之慢,以及自然反撲之快感到憂心與緩不濟急。
回顧近幾年,台灣民間社會對錯誤的水資源思考,透過論壇、行動與另類思考或國際聯繫,漸漸發展出「永續發展」的觀念,且令人稍稍感到欣慰的是,公部門在民間壓力下,部分調整了一些對自然造成浩劫的工程開發項目,也在二○○二年整合官方水利事權單位成立了「水利署」,並依照水資源永續發展理念許諾了「落實流域管理機制」、「推動水利產業革命」、「合理水價結構」、「籌劃多功能水源開發策略」、「實踐生態治河理念」等五項施政願景。在這部份,我們確實看到了僵化的水資源官僚體系有了一些轉變,以及民間社會追求改變的力量。只是,當前的執政隊伍對於水資源政策的思考,陷入了政治的偏袒,在實際的建設行動上非堅持以永續為原則的「根本的」解決方案,像湖山水庫、四大人工湖、荖濃溪越域引水等方案,基本上延續了舊時代唯開發主義思考的發展方案,過去掌握水資源開發的技術官僚和工程顧問,仍然依照舊的水資源運用思維,進行大而無當的開發方案。
一九九七年,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因受到自一九九○年代以來,環保團體、各種專家與公部門的壓力,接受了這些團體在美國國內與國際上對大壩已進行了全面、詳實和細膩的比較研究的考量下,明訂憲法禁止在美國繼續開發大型水庫。柯林頓的宣示,鼓舞了在世界各處為反對大壩而戰的人民,也為國際反水庫運動的聯繫與合作,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資源。
從世界理論的觀點看來,資本是流動的,它可以從中心轉到半邊陲或邊陲地區,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雖然大壩已從已開發國家暫停了下來,但是水庫的資本與技術大量且快速地轉移至拉、菲、亞地區,為快速的工業化發展服務。因此,此次東亞與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的民間團體在台灣聚集,正是反映亞洲人民反抗水庫興建運動的急迫性與必要性。
「我們真的只有一個地球!」隨著新自由主義浪潮襲捲全球,市場自由化、解除管制和追求利潤的全球化現象,全球資本家已經聯合起來,透過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深入到每個國家,控制人民的生活,壓迫生存的條件,使得自然資源浩劫、人類生存環境艱困。可預見的後果是,當自然資源私有化與壟斷性,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存條件的時候,資本瘋狂擴張和人民的環境生存權的矛盾就會尖銳得開始鬥爭,自然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公共性被拋棄在政商一體的美麗的謊言之外。在歷經了一個世紀的工業化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剝削使得我們賴以維生的水與河流變成了年年困擾著我們的自然災害,未來我們更擔憂水的商品化將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難。
對於因為水而來的種種問題與現象,我們認為有必要進行再次檢驗與思維,以迎向後水壩時代,為保衛自然河流而行動。因此,美濃愛鄉協進會與其他國內外關注水資源、人文社會與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的團體、學界和個人,再次協力共同舉辦國際會議,集結商討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擔負起持續為台灣水資源把脈的工作。在此次會議中,將有來自不同國度的人民,從東北亞到東南亞
和美國,介紹他們各自國家的經驗與奮鬥歷程,討論他們如何面對水與發展的關係,進而,全面理解為何先進國家,採納了民間社會的意見,在水資源政策之決策程序中納入了社會、人文、生態、資源的公平分配等考量,並在此前提下重新考量水資源與河流政策。我們也會在此次會議中,去思考為何有些國家那麼有自信的進行拆壩行動,而長期以來不被台灣社會看見的發展中國家的社會運動,他們又是如何運用傳統智慧經營出另類水資源思維的經驗。這些課題會一一在此次的國際河流會議中討論出來。
在面臨轉變的時刻,我們期待台灣社會各界再次協力,共同關注水、河流與生命,和來自亞洲地區的人民聯合起來,為健康公正的社會共同奮鬥!
此次外國與會者為「東亞與東南亞河流看守組織(River
Watch of East & Southeast Asia, RWESA)」
之成員。二○○○年六月底,有鑑於亞太地區的河流與水資源前景,因大型水壩濫建而日益黯淡,國際河流組織(International
Rivers Network)聯合東南亞河流組織(Southeast
Asia Rivers Network)於泰國東北部小鎮昆江(Kong
Jiam),舉辦了第一屆「東亞與東南亞地區水壩受害人民及其聲援者國際會議」,是次會議邀集了包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越南、緬甸、中國、韓國、日本、台灣等國的民間河流保育組織,分享各國河流破壞情勢與保育經驗。美濃愛鄉協進會以長期從事反對美濃水庫運動而受到邀請。會後並針對此區的河流破壞問題,成立了「東亞與東南亞河流看守組織(River
Watch of East & Southeast Asia, RWESA)」,組織成員每年於不同國家舉辦年度工作會議,分享運動經驗、分析水資源情勢與商討國際串聯的可能性。今年(2004年)輪到台灣舉辦,由美濃愛鄉協進會與南洋台灣姊妹會共同主辦,於國際河流會議(10/15~17)結束之後移師美濃舉行年度工作會議,關注水與河流議題的台灣NGOs亦受邀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