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10-13》 |
本期內容 | |
◎ 傳播線上:揭弊性新聞 揭幣式行為 | |
◎ 美國傳真:教育預算短缺品質低落 家長控告州政府失職 |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傳播線上:揭弊性新聞 揭幣式行為 | |
傳播學生鬥陣 | |
近來「揭弊性」新聞成為一種風潮,此類新聞以揭發弊案為要務,吸引閱聽人視聽,並達成某種社會效果。但是揭弊揭發了什麼?揭弊的背後隱含何種商業邏輯?似乎更值得探討。 揭弊性新聞屬於一種調查性報導。回顧調查性報導的起源,乃基於對客觀新聞所顯現出的專業無能的不滿。1950年時美國發生了麥卡錫(Joseph McCarthy)事件,引發了美國的「白色恐怖」,傳播學者檢討整個事件,認為對客觀呈現、有聞必錄的新聞報導有所批判,於是激發了調查性、解釋性報導的興起。回顧此段歷史,客觀新聞報導起源於商業服務目的,也使記者保持中立,但到頭來卻傷害了公眾利益;而調查性報導,於媒體資本主義邏輯盛行的當代,也有了不同的面貌,此一面貌,便是以揭弊的方式呈現。 近年來台灣揭弊新聞的興起,大概與蘋果日報登陸引發的市場競食有關。蘋果以揭弊的作風顛覆了報業的形象,而各大報也急於跟進,以搶佔閱聽眾市場。就揭弊或調查性報導的性質而言,兩者都傾向於一種「對立新聞學」,也就是認為新聞職志意在防止權勢者隱匿欺瞞。其中,區分的關鍵在於報導的深度,前者為事件表象的揭露,後者則更強調事件發生的原因與脈絡。揭弊性新聞某種程度可保障民眾及消費者權益,可說是一種公共服務的理念施展,但這是否意味著媒體已善盡公共新聞學所強調公眾的長期利益與權益保障?倒也不然,因為,揭弊性新聞背後其實隱含著強烈的商業運作邏輯。 首先,就新聞採訪而言,揭弊性新聞有時是以下對上的方式,也就是民眾提供的消息來源作為新聞線索,民眾的耳目,取代了新聞鼻,使得媒體不用付出更多成本,而新聞來源的取得更有效率、更能滿足版面需求。並非民眾的投訴於公眾無益,而是媒體過度仰賴的結果,可能使媒體喪失了新聞發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揭弊性新聞強調的是個案、點對點式的揭露,著重的是事件的淺碟表象,以解決民眾當前關注事件為要務或解決個別案例為滿足,因此也就不再以深入發掘隱含其後的社會整體結構或事件背後的權力關係,以作為報導所關懷的重心。如此,國內媒體也難以出現公視記錄片節目《解構企業》揭發企業、媒體醜態的鉅作。 再者,過度強調此種揭弊性新聞的結果,可能也使得新聞品質受限時間、成本壓力,而產生反效果。前一陣子美國主要電視網之一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所屬的《60分鐘》節目,報導布希醜聞出現嚴重錯誤,而身為美國最知名主播之一的丹‧拉瑟(Dan Rather)公開向觀眾致歉,便是由於《60分鐘》節目偏好揭發性報導,見獵心喜的心態,使得CBS在接到消息來源提供者柏凱(Bill Burkett)的文件資料時,為了獨家的利益,而未深入查證與調查便急於揭發,不但引起社會無謂波瀾,更重要的是使新聞媒體公信力受到社會強烈質疑。 電子媒體尚且如此,平面媒體報導較為深入的特性,是否就更能夠深入報導的功能?從國內各大報報導「陳由豪事件」荒腔走板,到前陣子「重組牛肉」的曇花一現,都看出對深入調查、查證的功夫不足。就後者而言,重組牛肉的確喚起消費者及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但是否堪稱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尚有疑問,且急於獨家揭弊的結果,就其所揭發的連鎖店食品對民眾的健康影響而言,初期報導尚有誇大其傷害之嫌,不但造成民眾恐慌,也使社會付出許多成本。因此,揭弊性新聞如一刀兩刃,可能協助守望,也可以造成恐慌,而媒體動輒踢爆、時刻炒作的醜聞(scandal),到底有多少真正關係到國際民生?或者,還是必須以犧牲多少當事人權益做為代價?而這是揭弊式新聞報導的初衷嗎? 推導揭弊性新聞的結構性因素,與國內媒體市場的競爭激烈緊密相關。國內大報近來為增進收益,促使媒體走向市場新聞學導向的熱潮。首先,追求產製效率的結果,使得新聞消息來源擴大了操控新聞的力量,調查性報導所關注的公共事務也備受冷落。例如台灣電視台日前很喜歡的「黑心系列」,不少其實來自於大陸的節目片段,這樣的報導,除了有偏誤再現的問題,事實上也有成本的考量:以較廉價的方式填補時段,告訴閱聽大眾一些事實上與我們關係並不顯著的消息,也形同排擠掉真正值得以調查性新聞報導追究的議題,比如「誰殺了尹清楓」。再者,為壓縮成本,媒體近來大量優退資深新聞從業人員,並大量啟用新進人員,而新進記者若經驗、用功不足,也難以在調查性報導上有所表現,這些因素多少使需要資深新聞工作經驗積累的調查工作,難以在公共領域角色的報業場域中發揮。因此,新聞是為了公益目的而「揭弊」,或僅是為商業收益所為的「揭幣」,耳聰目明的閱聽人可得辨明。 our question 1.新聞節目中,有哪些新聞是揭弊性新聞?而哪些是調查性報導?妳/你如何區分? 2.揭弊性新聞如果傷害了當事人權益,而此事件又與公眾利益無關的話,你認為有必要嗎?媒體在報導此類新聞時應如何拿捏分寸? 3.為什麼近來揭弊性新聞興起,你有沒有特殊的想法?歡迎投稿與我們對話(scstw2003@yahoo.com.tw)。 媒大事 兩岸頻過招,廣播天空好熱鬧 新聞局長林佳龍6日在立院報告「無線廣播頻譜重整政策」時,台聯立委羅志明爆料,中國企圖利用台商作白手套,在台收購廣播頻道進行統戰宣傳。林佳龍証實說,中國有計畫對台灣廣播媒體展開影響,希望能做到入島、入戶、入心,特別是鎖定中南部的勞工、農人、原住民與青年做為爭取的對象,新聞局已備妥法令嚴陣以待,深入了解中。 林佳龍說,新聞局掌握到的中國統戰手法,可能的途徑是透過這次廣播電台頻譜重整,申請電台時,收購較有實力的,或經營不善的電台,或經由聯播的合作,收購時段,提供免費的短波收聽。 小編媒批:關於老共的統戰技倆,一說是中國不自量力,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家,人民廣納各種多元資訊,老共教條式的宣傳影響不大;另一說法,則贊成新聞局予以管制。 小編則認為,廣播天空畢竟是我國國民共享的稀有資源,若開放外資介入,恐怕是自廢武功。新聞局不是老講要重整廣播頻譜嗎?那就請趕快動作呀!中小功率電台賣藥的混亂狀況,應是不下於老共之害。 《白色巨塔》收視熱, 日劇影迷紛回籠 低迷許久的日劇迷這回可揚眉吐氣囉!由日本資深偶像唐澤壽明、江口洋介擔綱演出的《白色巨塔》在台創下收視新高。故事情節描寫醫院裡權力鬥爭與人性掙扎的《白》劇,最後一集以財前(唐澤壽明飾)掛點的大結局,掀起網路討論熱潮。除了正版的《白色巨塔》賺人熱淚外,不少好事網友更私下規劃台版的《白色霹靂塔》,想請秦揚、陳昭榮分飾財前、里見的角色。 小編媒批:大家還記得上週小編為大家報導國內編劇、導演在座談會抱怨媒體產製環境太差,使劇組不斷惡性競爭一事嗎?其實台灣不只戲劇產製出了問題,間接也影響了演員的培訓過程。以唐澤壽明、江口洋介為例,都是從年輕時就在偶像劇中磨練;反觀台灣卻缺乏足夠的環境讓資深演員繼續發揮,不也是一大損失? 新聞主播大風吹, 華視推出《快語台灣》 自從李四端風光離開華視後,似乎也吹皺一江春水,各家電視台新聞主播異動頻傳。先是接替李四端棒子的莊開文申請退休,繼而又傳出沈春華也有離開中視主播台的打算。目前較為明朗的,則是蘇逸洪確定轉戰台視。蘇宣稱要用自然語(國台語並用)的方式,為台視拉高收視率;而在華視方面,雖然頻損大將,仍不減朱立熙變革的決心。華視在7點的晚間新聞中,商請楊憲宏、李筱峰、金恆煒、釋昭慧、羅致政等人推出《快語台灣》的新聞短評,力圖振作。 小編媒批:晚間的新聞戰場好久沒這麼「活潑」了,但不知這波人事變動會帶來什麼影響?唔,還有我們第一名的新聞主播雅琴姊怎麼不見了?還在家中相夫教子嗎?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啦! |
|
(回目錄) |
美國傳真:教育預算短缺品質低落 家長控告州政府失職 | |
編譯■盧季寧 | |
隨著校內的籃球比賽結束,籃球隊顧問緊接著被解聘;同一時間,教西班牙文的老師也接到學校的不續聘通知。這是美國公立學校近年來常見的一景,為了節省開支,這些學校相繼解聘教員和停開部分課程。 但在新學年開始之際,儘管先前已做了裁減人事的動作,從偏遠的堪薩斯州到紐約市的公立學校,仍面臨預算短缺的問題。 因此,當學生揹起書包上學去,不滿的家長、老師和學區主管一狀告到法院,要求各州政府尋找新財源,以解學校燃眉之急。 根據美國學校行政主管協會(AASA)的統計,目前至少有15個州政府因學校預算問題遭到控告,有10個州政府也面臨遭到控告的危機。 各州教育協會(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政策分析師麥克.葛里菲斯(Mike Griffith)表示:「美國各州都面臨到公立學校預算不足的問題,家長和學校十分沮喪,他們說拿到預算的唯一之道就是控告州政府。」 對公立學校而言,預算短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但隨著美國經濟低靡不振,加上布希政府推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樹立許多教育標準,並要求各州徹底執行,公立學校的預算短缺問題更形惡化。 另外,今年秋季預估有4千8百萬名學生註冊入學,創下歷史紀錄,許多新生不會說英語或者面臨其他教育挑戰,這也成為財務吃緊的公立學校的另一個夢魘。 美國學校行政主管協會公共政策分析師布魯斯.杭特(Bruce Hunter)指出:「如果我們想確保孩子獲致成功,要達到新的教育標準將耗費巨資。」 今年總統大選前的民調顯示,教育議題是選民關切的主要議題之一,政策專家及包括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潘在內的經濟專家都曾警告,美國教育體系的品質已顯著下滑。 公立學校的預算大多由各州政府及各州納稅人負擔,聯邦政府的補助平均僅佔8%。 各州政府如何分配教育預算,將視各州甚至各區域情況而定,通常與州政府徵收多少財產稅、納稅人是否樂意繳交額外的地方稅撥給學校使用,及學生人數和結構有關。 進一步檢視各州的教育預算使用狀況,發現州政府的預算分配公式,通常是將自富有地區徵收來的稅收,轉用於貧窮地區學校,以平衡教育資源。 當公立學校開始入不敷出時,部分人士開始指控州政府預算分配不公,且預算根本不夠用。 一些小型、偏遠和市中心貧民學區抱怨說,他們無法負擔教科書或冷氣的費用,部分郊區學校則須解聘圖書館員和美術教師。 在堪薩斯州,一名氣憤的地區法院法官今年夏天下令各州政府暫停編列公立學校預算,除非州議院提出公平且適當的預算分配公式,藉此恐嚇州議員採取行動。 這名法官是在聆聽數個小型學區狀告州政府後做出上述判決,該法官表示,研究顯示,堪薩斯州的公立學校預算短缺超過10億美元。堪薩斯州政府目前已向州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協助處理這件官司的一名律師安.金德琳(Ann Kindling)表示:「一般而言,各學區都因預算分配不足而面臨財政困難。」 8月上旬,德州地區法院也審理一件類似的官司,該州的300多個學區宣稱,德州公立學校系統並未提供學生適當的教育。 紐約州最高法院一名法官下令州政府修改預算分配公式,在未來3至5年騰出40至100億美元教育預算補助公立學校。這名法官在8月3日提名一組特殊「公斷人」,俾提出新的計畫。 馬里蘭州、俄亥俄州和阿拉斯加州政府,都因公立學校預算問題,遭到家長和學校的控訴。在阿拉斯加州,家長、學區和教師工會8月9日為州政府提出訴訟,指控教育預算分配不適當。 在堪薩斯州,因預算短缺而裁減教員,導致教學品質滑落的學區中,蕭尼米辛學區(Shawnee Mission school district)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蕭尼米辛曾被認為是學生學習成就特高和富有的學區之一,但該學區的學生註冊率逐年下滑,小學不再聘請西班牙語教師或全職的球隊顧問。 過去4年來,蕭尼米辛學區這裡刪,那裡減,雖然省下2千3百萬美元支出,但該學區8月9日公佈的2004至2005年預算表,仍短缺330萬美元。 蕭尼米辛學區預算經理提姆.盧尼(Tim Rooney)指出:「這種情況令人備感挫折,我們的目標是儘可能刪減支出和課程,但我們已經無計可施。」(取材自路透社)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