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4-10-2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常態編班與階級廝殺
英國中學廢考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社論】
常態編班與階級廝殺
 
 

從本學期開始,教育部要求各國中務必落實常態編班政策。我們以為,就其立意來說,落實常態編班當然是值得肯定的理念。但讓我們深以為慮的是,若不正視常態編班爭議背後的根本糾結,以及全竟改革之功的必要條件何在,此政策將難以成功;即便成功,也必徒具形式,實質問題依舊長存而不得解。

常態編班問題的糾葛,和升學體制的爭議頗為相似,尤其是二者都同樣涉及教育文化資源的競奪規則。倘若一個社會的階級分化不嚴重,甚至因為社會資源的公共所有制高度成熟、進而取消了階級剝奪體制,那麼,社會經濟、文化資源的競逐,便不易演成生死廝殺的敵我對立,頂多形成揖讓而升的友誼賽關係。但是,倘若一個社會的階級私有制導致的資源單極化集中,使得資源反常地稀缺時,搶占資源的鬥爭白熱化即不難想見。

當下,雖然整體社會財富已達空前的飽滿豐裕狀態,但由於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箝制,使得天文數字的資源、財富,以及就業機會、休閒時間,均遭到極少數資本家集團所鳩佔獨享,並且為遂行利潤的延伸與再擴大,不惜運用其富可敵國的優勢,從工薪階級身上抽取大量剩餘財富,還迫使國家財政向其片面捐輸。

如此一來,資產階級一方面得以肆無忌憚地為利潤恣意解雇工人,使得就業位置銳減;另一方面又排擠了國家財政在教育、文化、社福方面的資源挹注,使社會上競逐有限資源的廝殺愈形激烈,且不斷向下延伸到求學階段的未成年準勞工身上。

因此,常態編班變成了要求人力不斷緊縮、工時不斷增加、勞動條件不斷惡化的教師,在班級人數未減、教師人力不足、教育資源短缺、社會競爭白熱化的惡劣條件下,能兼顧所有學生而不至於累垮。

況且,即便某些超人老師能應付得來,常態編班也無以解決過去能力分班背後隱含的階級篩選問題。階級篩選和階級排除依舊繼續存在,且隨著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競爭的熾烈而更加惡化。只是,常態編班能讓這些問題不像過去那樣赤裸裸地以班別為界,而是在班級內以更隱蔽的廝殺、競逐方式,為將來的鬥爭開出一條血路。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將繼續交給班級導師來承擔。叫老師,太沈重!

(回目錄)



【左右看】英國中學廢考

【左看】
重演台灣教改悲劇
向紅岩/文字工作者

歷經18月評估,在英國前總督學湯姆林森主導下,「英國中學教育改革報告」於本週正式出台,預計在未來10年內,英國14至19歲的中學畢業考試,以及大學預科考試都將廢止。此番被視為是英國自二戰以來最重大的一項教育變革,刻正引發全英的熱烈討論。

據布萊爾領導的新工黨執政團隊宣稱,改革目的是要讓更多聰明優秀的普羅階級也能接受高等教育,以降低英國社會存在的階層教育距離;但矛盾的是,今年1月,英國下議院卻以些微優勢通過了旨在提高英國大學收費的「高等教育法案」。根據該草案規定,到2006年,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大學將可以根據專業要求,將本科生目前平均每年1,250英鎊(約合2,250美元)的學費上調,最高限度為每年3,000英鎊(約合5,400美元),學生則須在工作後年薪達到1.5萬英鎊(約合2.7萬美元)時向大學償還學費。

比較台灣經驗,「英國中學教育改革報告」這種只企圖打破英國傳統菁英窄門機制,卻不思進一步阻止教育商品化的作法,與台灣過去十幾年來盛行的教改主流意見,有何不同?可以預見的是,台灣目前這種內部貧富矛盾差距拉大、階級流動性降低,大專院校急速升格、擴張卻素質貧乏,連帶使學生學習意願低落、對高額學費支出頻嘆不值或無能繳納等層出不窮的惡果,未來亦將在英國社會重演。




【右看】
慎防菁英思維復辟
韓鑫/時事評論員

英國工黨自97年執政,力行高等教育普及化迄今,即不斷遭受英國菁英份子猛烈抨擊。邇來,前總督學湯姆林森所主導的中學教育鬆綁計畫,更被指為是將摧毀英國現有教育基礎的一把凶刃。

因現行近60年的英國中學教育規定,14至16歲的學生必須通過至少5次的中學畢業水平考試(GCSE),且至16至18歲時,必須通過進入大學的預科水平考試(A-level),始能進入大學就讀;結果導致有越來越多僅受完中學教育便進社會求職的英國人,連最基本的英文書寫和簡易數學運算能力都不具備,造成雇主必須另外提供金錢、時間,對勞工進行基本語言能力和實用數學的再教育。

故,布萊爾執政後,力推高等教育普及化,務使更多人得以進入大學窄門就讀。然而,推動過程中卻因升學供需調節出現問題,導致現行兩項水平考試成績逐年提高,形成有越來越多中學生拿到過去只有極少數優秀者才能取得的全A成績局面。

然,這種供需失衡的問題,邇來,卻被菁英反動者以「目前英國的菁英人數只佔7%,倘若實施中學教育改革,未來猶能達至目前菁英水平(雙A)的學生人數,將可能只剩下5%不到,最終必將導致國民素質整體下滑」這類危言說法模糊了焦點。弔詭的是,反對者這種自以為站得住腳的「適才適性」說法,其實卻正好反應了其腦內菁英思維的復辟。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