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4.10.25/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10月24日節目內容:郭力昕談《生命》及其文化現象
《記者命喪風災》針對納坦風災記者遇難媒體改造學社聲明稿
《公視董事長》公視董事長選舉之聲明稿
《公視董事長選舉》公共化的三張支票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檢証林佳龍的言與行
《流行開講》自殺?不要大驚小怪
《影文影舞》看,不見,政治。——也談「生命現象」
線上收聽《Watch Media》的方法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10月24日節目內容:郭力昕談《生命》及其文化現象



「生命」這部紀錄片,在最近的影評人到媒體人、從企業領袖到政治領袖、從現場觀眾到網路留言,幾乎全面的讚美、感動、流淚,眾口一聲地頌揚此作。大多數的說法是,從這部片子看到生命的希望,但是也有人批評這片子沒有提到結構性問題,太歸究於個人,特別是郭力昕10月12日刊登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文章「當紀錄片成為新的教堂」一文,分別從題材、技術、與道德等三個面向對《生命》,到底郭力昕說了什麼?這些批評是否公允?對台灣的紀錄片又有什麼樣的啟示,本週的《Watch Media》將邀請郭力昕現身說法。

來賓:郭力昕(政大廣電系講師)

主持人:管中祥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記者命喪風災》針對納坦風災記者遇難媒體改造學社聲明稿




針對今日數位記者因採訪員山子分洪啟動,不幸落水,台視記者平宗正並因此罹難,媒體改造學社在此表示深切的哀悼與惋惜,並期待電視公司與政府相關單位加速媒體生態改革,避免新聞記者繼續在高度的新聞競爭壓力下,進行危險或匆促的新聞採訪,造成不幸。

媒改社表示,近年來因為電視新聞市場競爭激烈,各家電視台對記者施加無比壓力,要求記者提供定量的「獨家新聞」,或是督促他們進行危急生命安全的採訪。例如天災或犯罪現場,總是見到電視記者必須深入險境播報新聞。媒改社認為,相關新聞的品質,跟記者如此危險的播報方式,兩者並不相干。事實上,對於這樣誇張而危險的採訪行動,觀眾同感憂心甚至驚嚇,並不因此對新聞品質更加肯定。

媒改社呼籲,各家電視台應藉著這個沉痛的教訓,檢討平日的編採指示,放棄聳動和誇張報導必定能提高收視率的迷思。此外,電視台企業主也必須改善記者工作條件,加強工作安全考量,而記者本身則應重視自身工作權益的伸張,並透過工會組織運作來向企業主提出合理要求。此外,媒改社也提醒政府,應加速媒體事業改革的政策作業,讓媒體生態從整個環境根本來改善。


《公視董事長》公視董事長選舉之聲明稿



媒體改造學社聲明稿2004/10/21

針對財團法人公共電視基金會第三屆董事長選舉結果,媒體改造學社發表聲明如下:

一.對於陳春山先生當選第三屆公共電視董事長,媒體改造學社表示祝賀之意。

二.希望陳董事長入主公視後,能秉持公共廣電媒體的公共服務核心價值,除盡速提出對現有公視經營的改革方案,並應忠實履行其在董事長選舉前接受中央社及中國時報等媒體訪問時所表示的,將盡力推動「公共廣播電視集團逐步成軍」的諾言。同時,並對於未來任可能發生的政治力干擾,都要有堅定抗拒的決心與行動,以維護公共廣電媒體的獨立自主性。

三.領導公共電視實務運作的總經理人選攸關未來整個公共電視集團的營運品質,媒改社呼籲陳董事長應該公開向社會徵才,謹慎選擇具專業長才,並能抗拒政治力干擾的傑出人士出任總經理,以不負社會期望。

四.對於外傳新聞局透過相關人士積極運作此次公視董事長選舉,媒改社認為,努力為公共電視物色合適的董事會成員,並提交立法院所推薦組成的審議委員會議決,是公視法賦予新聞局的任務,至於董事長的產生理當尊重董事自由意志選舉,媒改社尊重此次選舉結果,也期待與新任董事長成為共同促進台灣廣電媒體公共化的盟友。若外傳新聞局介入屬實,媒改社新聞局的作法表示遺憾。

五.媒改社並藉此呼籲新聞局林局長,既然已經針對公共化作過多次的政策宣示,便不能口號多於實際行動。應該具體的展現行動,對朝野政治力量進行積極說服或誠懇溝通,讓目前已經送到立法院的「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朝向兩台公共化的結果盡速推進。



《公視董事長選舉》公共化的三張支票



文/管中祥

公視董事長的選舉總算告一段落,但這也是考驗新任董事長兌現支票的開始,陳董事長在選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期許公視能擴大規模為公共廣電集團,以整合資源,發揮更大影響力,回應社會的期待」。這是他競選前的承諾,也是選後必須實踐的諾言。

不過,未來要兌現支票的不只是陳春山,新聞局長林佳龍更是不能例外。林佳龍雖然多次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未來將逐步將台視、華視公共化,然而,今年六月,行政院卻仍丟出「模稜兩可」的「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將政治責任轉嫁到立法院,假使屆時立法院作出兩台私有化的決定,無法完成林佳龍對媒體公共化的宣稱,那麼,這筆帳該算在誰的頭上?!

如果「建立公共廣電集團」真是林佳龍改革媒體的重要價值,那麼就該行動多於口號,積極地進行黨內遊說、誠懇地與在野黨溝通,第一步就是要讓「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朝向兩台公共化的結果邁進,接著修改公共電視法促成未來公共廣電集團的整合與整併,兌現經常高掛嘴上的支票。

「聽其言、觀其行」是民間社會對任何政治人物都必須抱持的態度,「言行合一」則是有擔當的政治人物不可逃避的政治責任,對一個自我期許甚高的政治人物而言,兌現每一張開出的支票是一種最起碼的自我要求。林佳龍的「言」與「行」距離到底有多遠,是必須受到社會團體檢驗與關注的。不過,林佳龍的「公共廣電集團」支票能否兌現,並不只是林佳龍的誠信問題,這還關係到阿扁總統2000年總統大選時的媒體公共化主張,這張支票沒有人會忘記的!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檢証林佳龍的言與行



文/管中祥
 
林佳龍就任新聞局局長後,不只一次宣示要將台視、華視公共化,整合既有廣電資源建立公共廣電集團的決心。今年6月初便向中國時報透露,希望政府買下台、華視民股後,將股權捐贈給公視基金會,在明年底之前由公視董事會統籌營運公視、台視、華視、客家電視台、宏觀衛視、原住民電視台等6家電視台,形成符合公共利益與競爭力的「公共媒體集團」。

這樣的說法當然沒有就此打住,6月底行政院依廣電法修正案的決議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草案後,林佳龍再次宣示,依據該草案,以現行台視和華視股權結構和現況,可做到「至少一公」,華視可以很快實施公共化。另外,9月21日林佳龍出席公視舉辦的「台灣電視媒體大未來」國際研討會時也表示,新聞局在明年底前的重要業務之一,就是建立無線電視公共化集團,其中華視和台視的股權處理將朝公共化努力,並且新聞局將朝兩台都公有化的方向規劃,他也首度提出政府完整的媒體政策。

從林佳龍的一連串宣示,似乎透露出他媒體公共化的意向,即使有時會無奈的透露只對華視公共化有把握,不過,仍願意朝向兩台公共化的方向而努力。

雖然外界多對林佳龍呼應民間要求而主張的公共化方向有所肯定,不過,民間社會對任何政治人物的表現仍必須抱持「聽其言、觀其行」的基本態度,就好像林佳龍雖已多次宣示媒體公共化的決心,卻送出一個可能「兩公」、「一公一民」,甚至「兩民」的「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將政治責任轉交給立法院。換句話說,如果立院未來通過的是「台視、華視私有/民營化」的決定,行政院大可辯稱自己已經仁至義盡,錯不在己。

事實上,新聞局如果真的希望台、華視公共化,第一步要讓政府現在持有的股份往公共化的方向釋出,杜絕任何私有化的可能,而不是送出一個可撇清責任的「模稜兩可」處理條例。進一步來看,即使新聞局迫於各種「無奈」與「現實」,只能送出這種沒有方向的條例,但既然林佳龍已經作過這麼多次的政策宣示,便應該展現具體的行動,向自己的黨內同志舉辦相關座談,積極說服民進黨立院黨團,或者誠懇地與在野黨溝通,讓「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朝向兩台公共化的結果邁進。

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似乎口號多於實際,少見積極行動。再過幾天,立委就要放假去選舉,如果這個會期未能過關,明年2月又是全新的立法院、林佳龍是否仍在當新聞局局長也是未定之天,公共廣電集團的發展憑添更多變數;當然,最後這段期間也是檢證林佳龍的「言」與「行」、「宣示」與「實踐」能否合一的重要機會。 


《流行開講》自殺?不要大驚小怪



文/魏玓

日前報紙報導,台灣出現以自殺為主題的網路家族,除分享自殺的經驗和方法,甚至有人相約集體燒炭自殺,並已有4人報名。報導一出,立刻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大部分的社會反應(包括媒體本身、政府相關單位或心輔團體),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是錯愕,並期期以為不可。

其實,稍微接觸網路世界的人都曉得,目前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的資訊,或者是各種性質的網站和群組,可說是千奇百怪、天馬行空。先不說可能涉及違法者,其他關係各種特殊主題(如外星人、超能力、特殊飲食等),或是興趣(如半夜籃球族、快閃族、自拍族等),都可以找到一個空間,建立特殊的歸屬群體。雖說這方面的集結,大多流於個人或少數人的耽溺,而比較缺乏集體社會變遷的進步面向(這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將自殺這主題,放到這樣的脈絡來理解,似乎也沒有那麼值得大驚小怪了!

當然,有人會說,自殺網站的可議處,在於自殺這個行為,而不在這類資訊本身。確實,自殺在人類社會,確實是一個長久以來充滿各類爭議的行為;特別是在傳統的華人社會裡,自殺的負面意涵更是強烈。不過,在現實世界中,自殺本身不過是人回應外界和社會的種種方式中的一種。在跟外界互動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消極忍耐,也可能會主動攻擊,或者是自嘲自諷;而結束生命,也是一種選擇。換句話說,問題不在自殺行為本身,而在選擇自殺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他為什麼要選擇這種回應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非但不應對「自殺」這話題避之唯恐不急,反而該好好的討論、公開的討論。自殺網站的出現和運作,不是怪事情,更不見得是壞事情。有人願意這樣公開而認真地討論自殺的種種,到底是促進自殺,還是紓解造成自殺的壓力,還很難說。若有人認為想自殺的人透過網站聯繫集體自殺,是天大不該的事情,那麼我們或許可以想想,這跟一群人透過網路聯繫一起去搶銀行、去跟蹤偶像,或者一起去百貨公司門口做怪、喊叫,究竟之間有何差別?問題焦點到底應該在哪裡?

據報導,有關單位想要查封或禁止這類網站。不過,大驚小怪是沒有用的,防堵更是自欺欺人,因為問題並不在那裡。 




《影文影舞》看,不見,政治。——也談「生命現象」


 
文/張世倫
 
今年國內外最受注目的紀錄片,大抵是「生命」與「華氏九一一」吧。兩部影片表面南轅北轍,其實殊途同歸,皆有政治效果。相較於「華氏九一一」的挑撥煽動,意圖影響現實政治,「生命」表面上無涉政治,但刻意迴避的結果,反倒使「生命現象」具有另一種迂迴的,看不見的政治效應。

「生命」與其他九二一紀錄片的最大不同處,在於刻意把焦點放在個案,以呈現倖存者面對生命鉅變的調適歷程。在全景的背景說明裡,特別提及團隊如何分工,由團隊其他影片處理屬於政策的、災後重建的、公部門支援等九二一結構性議題,「生命」則把重心放在「個案」上,並且是全景影像季的主打片。

凡創作,總不能面面俱到,必然有其關懷重點,團隊彼此分工,倒也無可厚非。但社會現實中,結構與個人總是一體兩面,彼此辯證影響,難以一刀兩斷。以此觀之,「生命」一片最令人訝異處,是完全迴避了這些個案的九二一經驗裡,結構上的,制度上的因素如何深刻地影響了他們。

九二一,當然是天災,但「生命」紀錄的南投九份二山,走山情況慘重,災情宛如滅村,則和當地大量種植檳榔,水土嚴重流失有關,此一人禍面向,片中完全未提,令人訝異。而災後倖存者在家庭網絡離散後,公部門提供的經濟及教養支援是否充足,也幾乎沒有著墨。雖說「生命」不想剖析公部門在結構或制度面的缺失,但完全不談,卻也無意間造成了「社會問題個案化」的效果。見樹不見林的結果是,觀者「感動」於樹的堅毅與果敢,卻眼看森林的一再頹傾,無能為力。

由於無涉制度及結構面的剖析,「生命」對於當權者而言,也就顯得很安全。說他安全,是因為片中完全不去質疑公部門的災後重建成效,更不提政府失職處。相反地,片中主要洋溢著一種「生命會自然找到出路」的意識型態,不斷訴說生命就像坐火車,沿路,總會一直過山洞,雖然下個山洞未必更好,但人在路上,你總是會過去的。

也正是這樣的敘事邏輯,使得片中當羅佩如對著鏡頭說「我今天是想來錄遺言的」,卻被吳乙峰以近乎斥責的態度責罵。但既然紀錄者都在片中自承,對此一個案的掌握較淺,又不去告知觀眾,公部門對這位幾乎全家罹難的個案有何支援,卻以一種作之師的態度,要她在災後一年就馬上堅強起來,將面對生命鉅變時的責任歸咎「個人」,實在有些詭異。

而整個「生命」的行銷過程,除了動員網路寫手引介,更有意無意地吸引了大量政治人物站台。由於影片本身對政治人物來講是「安全的」,官員因此一字排開,輪番對號入座,大談如何感動。至於那些對九二一災後重建成果大肆批判的,不安全的紀錄片,自然不在他們觀看之列。但在全景及傳媒強推猛銷下,九二一的紀錄片,一般人往後大概也只會記得「生命」了。

安全的,刻意迴避政治的「生命」,也就十分弔詭地具有空間,得以政治化地被各種權勢者挪用了。這或許不是創作者的本意,但卻是「生命現象」中最錯亂的一環。見樹不見林的「生命」或許能感動人心,但台灣人總不能在一次次天災人禍中,只圖自我堅強,老把社會問題個人化,而不乞求制度面的,結構面的進步。尤其當負責災後重建,應該被監督的公部門,反倒開始動用資源,大力推薦一部鼓吹「生命會自己找出路」的紀錄片時,那麼當下次災難臨頭,我們又該怎麼辦?難道只能日頭赤炎炎,自己顧性命嗎?


線上收聽《Watch Media》的方法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報主的話:
颱風天,一位記者死於風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