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10-26》 |
本期內容 | |
◎ 來去紫禁城 博士生選題報告的幾件趣事 | |
◎ 客廳幼兒園 好父母的萬聖節家庭作業(下) |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來去紫禁城 博士生選題報告的幾件趣事 | |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 |
在中國攻讀博士學位有個關卡是「選題報告」,就已收集的研究數據和擬定的研究架構做一綜述性的報告,如果通過了,就可以進入論文寫作的階段。我做的題目是有關於英國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R. Popper)的科學哲學思想在中國的際遇問題,如果做得好的話,可能可以建立一個對立思想在中國傳播歷程的模型。 我做這題目碰到些有趣的事。第一件事是,我當初選的這個題自以為有創意,到處跟人家說去,以為每個人都該認識波普。想不到,除了讀哲學這行當的,或許還有念政治和歷史的知道他一些,超出這圈子之外,就沒什麼人認識了,害我白爽一陣。這印證了一個普遍的刻版印象,那就是這年頭學術是個偏門的玩意兒,每個人搞自己的東西,許多不懂反省且自以為是的「學者」常會狹隘到以為自己的「思想」就是全世界;不過再反一個面來看,波普的哲學思想非常簡單易懂,且對各領域影響甚大,不知道他的,就跟每天用微軟軟體上電腦卻不知道微軟是比爾‧蓋茲玩起來的一樣可惜,蓋茲的故事和想法要比咱們每天用的Windows軟體有趣且深刻多了。 波普的科學哲學觀點是「反傳統」的,以往科學家或者科學哲學家對科學的觀點是累積且實證的,只要是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幾乎就可以斷定一個陳述叫做科學,比如說「太陽從東方升起」這件事,由於以往無數的日子都重複地發生這樣的事,所以「太陽打西邊出來」就成了不可能的事,被視為違背科學真理的的事情。 而波普卻不這麼想,他認為如果以往一萬個日子太陽都從東邊升起,但不代表今天之後的明天太陽一定還從東邊升起,因為明天還沒來,所以無法證實。因此,所有的科學理論只能「證偽」。人們沒法證實「太陽從東邊升起」是個科學真理,但卻可能「證偽」它。只要有一次太陽打西邊出來,這「東方紅」就被證偽推翻了。人們現今接受的任何一個科學理論都暫時性的,也許它還能說明一些現象,但是很可能就被一個反例推翻了。 波普的想法很有趣吧!他當初提出他的「證偽主義」科學哲學理論時,可把科學哲學急壞了,這樣一來,科學的基礎根本就要崩解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被稱做「科學」了。 波普更有趣且刺激的地方是他在「證偽」科學哲學思想基礎上做論證,宣佈馬克思主義是「偽科學」,馬克思宣佈的資本主義窮途末日的預言並未來臨,已經被歷史事實反證,所以被「證偽」了。而從證偽的科學哲學思想出發演繹,波普主張開放社會理論,明白宣示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極權主義,完全和共產中國不對頭。 依照我們對於中國是處於共產黨「極權統治」的刻板印象,波普這樣的「反動」學術理論思想在中國一定是被視為仇寇的,就算不被「追殺」,也會被罵到臭頭。然而,事實卻不然。波普思想在80年代初期被介紹進中國,一開始就很受到歡迎,各界都可以見到他思想影子的影響痕跡,這實在是很有趣的現象。因此,既然來到這兒,就把這個大家「想當然爾」,但事實卻又不然的問題弄清楚,會是很有趣的。 第二件趣事是,那天我做完報告,考試委員們當然得問些問題。其中一位老師問我會不會把台灣納入分析研究,我答不會,因為台灣的政治和學術發展不同於中國,納入討論沒有意義,不利於建立統一模型。又有人接著問:「那好像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了。」我笑而不答。他們於是做決議,要我在論文裡說明台灣不納入討論的客觀學術原因。我含糊以對,反正走著瞧吧! 在中國,儘管今天已經開放許多,但是因為政治意識型態限制所產生的想像影響還是很大的,當此間絕大部分討論「中國」的書籍和論文都自然地把範圍定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的中國,而不招致質疑時,一個台灣人在討論「中國」問題時卻又「很自然」地被期待表態,中國人這樣的心態是很矛盾和有趣的,有興趣的人可以來做做研究。 另外,在我之前有位也做報告的學長,他是本地人,但想做的是有關台灣工研院的研究,因為工研院在台灣工業發展過程中起很大作用,被評價為全球四大工研機構之一,應該可也做為中國建制工研機構的借鏡。 然而這個工研院研究也招來質疑,有人問:「台灣只是一個省,省機構如何可以應用到全國?」在場人人稱是,但我沒說話,因為不干我事。 我們來看一些簡單數字:台灣有兩千四百萬人口,人均所得一萬四千美元;外匯存底全球第三。美國專利核准件數中,台灣排名第四;世界經濟論壇(WEF)評估,台灣的成長競爭力亞洲第一,全球第四;台灣電腦產品中LCD顯示器、筆記型電腦、交換式電源供應器、主機板、電腦機殼、掃瞄器佔全球產量超過50%。 希臘人口不足兩千萬,被中國當辦奧運的取經對象;做為被中國人愛得要死的手機和汽車「生產大國」,韓國人均所得在上世紀末終於超過一萬美元。當希臘和韓國等「比大小」,很容易就被台灣比下去的例子,甚至其他更多的「國家」都被當成中國學習和取經對象時,他們獨不見和貶抑台灣,這樣的心態和影響為何?也是有心於兩岸關係研究的好題材。 有回我和一位此間電視台名主持人吃飯,他說中國現在進步很快,工商管理的技術已經直接跳過台灣向歐美取經了。我回道很好呀!北大那些MBA課全找歐美名師來,學費以美元計算,但是學校管理如何呢?想來想像中的學術和實際操作是有差距的。向誰取經不重要,問題在於搞清楚自己的狀況和地位是什麼了沒有?有興趣的,歡迎台灣同胞來也北大讀博士,就這題目進行實證研究。 |
|
(回目錄) |
客廳幼兒園 好父母的萬聖節家庭作業(下) | |
宋嘉行 | |
過萬聖節的方式可以有多少種?為何限定父母們只能用手工藝的作業這一種方式參與呢?也許有人會說,如果讓父母可以用買現成的方式去完成這項作業,不是就失去動手做的教育真諦,並且又助長商人炒作節慶的商機?是的,這樣的講法是很不錯,也似乎可以矯正家長花錢打發子女教育的心態,但不可忽視的是,這種講法基本上也是出於一種防弊的心理,是奠基於「所有父母都很懶」的假設上。說真的,買現成的商品就是疏於孩子的教育活動嗎?與這種想法有連帶關係的是我們對父母的要求──「父母有空時就應該陪著孩子做作業」;以及對所謂盡責的父母的期望──「即使沒有空也要擠出時間來伴習,這才是好父母」。為了讓所有家長都盡到對子女的教養義務與責任,所以學校要求我們要與小孩一同做萬聖節面具。 問題是,好父母的定義應該是隨著每個家庭不同的生活模式與互動要求而有不同定義。與孩子一起寫作業(的中產階級標準)只是其中一種形式。有太多為生活打拼的家長連與孩子一同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如果說,拿錢買個便宜的現成面具就是沒盡到做父母的教養義務,那台灣的父母還真的很難當。 如果不規定一定要DIY的話,家長們就會全部去買現成的嗎?有可能。問題是,那又怎麼樣呢?想陪孩子做的仍然可以一起做呀!仍然會有人願意、又有空能陪孩子的。學校可以鼓勵父母陪著孩子動手做(比如在通知單上附帶簡易的DIY說明、減輕父母的負擔),但也沒必要去剝奪沒興趣或沒空的父母的權利,沒必要剝奪那些願意用金錢換取時間去從事對個別家庭而言更有教養意義的事的權利,更毋須把買賣交易的商業行動排除在教育領域的選項之外(畢竟我們是活生生的生存在一個資本主義制度運作的社會裡)。台灣的教育問題之一是,向來是不給人選擇的空間,以及不懂得使用鼓勵的方式,而只擅長用一致性來強迫每個人接受一種單一價值。這種本質上很威權式的想法,並未隨著教育鬆綁而真的土崩瓦解(只是因為時代變遷,用字遣詞及語氣的柔性化使得威權本質的管理主義得到很好的軟性偽裝)。這讓許多原本出發點很良善的政策,因為手段上的粗糙而減損了不少價值。 親子共做面具這份作業,儘管有讓人可以雞蛋裡挑骨頭之處,真的讓人比較容易反感的地方是──做作業就罷了,居然還要投票選出前三名,這是我對整個通知單上最不能苟同的地方。台灣的教育環境難道還不夠競爭嗎?為何要在小朋友的作品裡(當然很有可能最後變成是父母的作品)去區分高下優劣?也許學校會說,我們只是利用這個機會來教小朋友什麼是投票行為、什麼是民主而已。這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每個人對美的看法不同,創作的領域裡怎能用這種數人頭的方式來決定誰的比較好(畢竟這不是個比賽活動)?這就跟前幾天一則電視新聞裡所報導的,一個老師讓全班同學投票來決定其中某位同學有沒有偷竊,一樣滑稽可笑。我們可以投票來決定誰當班長、要不要舉辦某個活動;我們不能用投票來決定一個人有沒有犯罪、或誰的家庭作業比較好。 如果說,以作業之名行比賽之實,是為了讓小朋友可以「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下次再做就可以做得更好,這種「見賢思齊」的功能(哎!多沈重啊!)透過展出的方式自然就能達到,展覽之中大家自會去觀摩比較,在心中挑選出「自己認為」最棒的三副面具,為何需要透過評比來告訴大家:「這三副就是『我們大家』認為做的最好的作品」呢?為何台灣的教育就是要將人想的那麼被動呢?為何動不動就要去比呢?為何不能欣賞每個孩子不同作品的特殊之處呢?在兒子以前的美國班上,我從來沒聽說老師或學生會去比、或需要去比,看誰做的比較好。老師重視每個學生的作品,於是每個學生都樂意秀出自己的東西,願意大方秀出自己,因為她(他)知道自己不是「第四名『之一』」,他的作品就是他自己。他不要隨便評價別人,別人也不能隨便評價他。怪的是,這發生在最懂得民主為何物的社會裡。 寫到這,不免讓我想要岔出正題,講講這一陣子沸沸揚揚的閱讀推廣運動。為了「鼓勵」學生閱讀,許多學校都在舉辦閱讀比賽,看誰是一段時間內讀最多書的人,然後頒給他一個類似閱讀小博士還是閱讀小碩士之類的頭銜(這樣說起來,我應該要修正前面幾段中所說的,台灣教育都不懂得鼓勵的那段話。台灣人當然懂得要去鼓勵學生,只是都是用比賽的方式罷了)。最後,得第一名的那位小學生聽說一個月內可以讀一百本書。說真的,有多少人會因為這些得獎者的刺激而想要起身效法?就算真的想要向他看齊好了,請問一個月一百本真能產生多少閱讀/思考的學習效果?教育活動的本質不應該是「風行草偃」的大一統,或將自己的(成功)價值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而應該是細水長流,站在人性本善的假設上,考慮個別差異,鼓勵但不強迫每個人接受,如此似乎才是教育的真諦。我們的教育卻都變成不是比賽競爭、宣傳推廣,就是推廣宣傳、競爭比賽。 本來想好好沈浸在這個動手做面具的樂趣裡,一想到通知單上這句挑選前三名的話,潛藏已久的害怕輸的心理不自覺地就被挑起。在學校體制裡從小被比到大的我,如今做了家長還是要被比(比是不是個好家長、比有沒有認真啟發孩子的藝術潛能),真的很怕到時做得不好會被比下去,於是有空時,又是到書店裡去翻有沒有教人做面具的相關書籍、又是上網找資料,外子看不下去,說:「有哪個父母像妳這麼緊張?隨便做做交差就好了!」這句「隨便做做」還真是始料未及,我想,當初設計這個作業的相關人員如果聽到了,一定也是始料未及吧!說不定還會因此心想:「台灣就是有這種對子女教育不夠認真的父母」呢!問題是,父母要多認真才行呢?為了一個好像不是我們應該認真慶祝的節日? 10月份有萬聖節、11月有感恩節,12月有聖誕節。我在等著看學校還會出什麼樣的家庭作業給我。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