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懶人旅行筆記90期→
 

●本 期 內 容●
2004-10-26
-----------------------

八厘米午夜場
當流動成為了等待─我看電影航站情緣
-----------------------

 

本報榮譽事蹟←

●CLEO蔻麗雜誌11月號懶人新書介紹

ELLE雜誌2003.10月號採訪介紹  (可點入看)

《野葡萄文學誌》創刊號採訪 (可點入看)

●ELLE雜誌2002.8月號採訪介紹 (可點入看)

●Here雜誌2002年10月號網站推薦
●Giga阿山哥榮譽推薦
●2003.8奇摩新奇
●魅力站酷報推薦、主題勁報
●PChome--ePaper 推薦

 

懶人赤著腳電子報
可至下列網站訂閱:

(1)Pchome(1764人)

(2)奇摩(1018人訂閱)

(3)章魚網(285人訂閱)

(4)gigigaga(275人訂閱)

(5)魅力站(866人訂閱)

(6)智邦(5384人訂閱)

 


§ 懶人旅行筆記90期→當流動成為了等待─我看電影《航站情緣》 §2004/10/26§

懶人碎碎念

 

太久沒發電子報,其中一個報台寄給我一封信,上面用溫和的口氣警告說若長達三個月不發報,將停止發報帳號,所以趕緊把報紙弄一弄。

我看一看上次發報的日子,是兩個月前.......兩個月了耶.......這中間網站的文章仍舊有更新,但曾不只一位住在內地的朋友跟我說,沒辦法順利連到我的網站看文章,我想電子報的持續發報仍是必須,是我太混....不該這樣。

這陣子發生很多事情,從八月底左右到整個九月,都過得很糟,十月初去了烏來秋虎祭,再度看到Mogwai才心情大好,然後現在是換工作,十一月初開始上班,工作正式開始前,我有一整個星期可以在家中懶散。

離開公司的最後一天,幾個同事聚到一個同事家中吃火鍋,然後閒聊到早上六點才坐捷運回家,待了三年就要離開,感覺好像一個時代的消逝,我應該把這些記錄下來。

人都會習慣,但總得繼續往前走。

因為延了幾期沒發報,所以我會密集的發報,將之前已發表的文章一一發行。

++++++++++++++++++++++++++++++++++++++++++++++++++++++
-------------------------------------------------------------------------------------------------------------------

工商服務時間→
沒有了皮囊懶人的第一本書,書店網路持續熱賣中。。。。
書名:沒有了皮囊
‧作者:懶人Sylvie
‧出版社:東觀出版社
‧出版日:92年09月

書香還得銅臭來換,若喜歡我的書,歡迎拿銅臭去書店換吧!
書店若找不到,記得你有嘴,問店員吧!也歡迎到
博克來網路書店線上購買

●懶人網址簡單好記,只要輸入www.sylvie.idv.tw,就可到網站。
●有任何意見或對文章想做回應,都歡迎
寫信留言

::Go Top

八厘米午夜場↓

   

 

當流動成為了等待─我看電影《航站情緣》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傑夫納索森、沙查杰瓦西 
演員 湯姆漢克斯、史丹利杜奇、凱薩琳麗塔瓊斯.....
航站情緣官方網站
http://www.uip.com.tw/terminal/main.html

我們總是等待。
有時間性的等待,與無時間性的等待。

出國時,如果是長途行程,我通常選擇轉機。一方面是我討厭長久被關在機艙的密閉空間裡,另一方面,我享受於轉機大廳的氣氛。那是一個有點曖昧的空間,介於來去之間的短暫停留,你無法踏上這個國家的土地,卻能聞到屬於這個國家的空氣。類似一夜情人的角色,你知道你必須停留,你也明白你將會離開。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新作《航站情緣》(The Terminal),就把故事背景設定在這個流動的曖昧空間。湯姆漢克斯飾演的威特來自東歐小國,因為國家發生武裝政變,護照隨之失效,導致他成為一個無國籍的人,在出不了美國大門、進不了祖國家門,同時語言又不通順的情況下,只剩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轉機大廳可供他晃蕩,結果一待就是個把月。他在那裡等待祖國內戰結束,等著被核准入關好踏上美國土地完成父親未能完成的願望。

轉機大廳像一個迷你國家,各式商店以及來來去去的各色人種,不論是勞動階級、中產階級、還是管理階級,都在這個空間中流動。在這些等待的日子裡,他住在機場內裝修的航站裡,也得到一份臨時工作,結交了一些不同故事背景的朋友,還與飾演空姐愛蜜莉的凱薩琳麗塔瓊斯擦出一點愛的火花。當一個原本只是讓人短暫停留的地方,變成了長久生活的環境,這之間的差異正是讓這部電影變得有趣的關鍵。

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向來不會太簡單。我可以斷言,如果由其他導演與編劇來詮釋這樣的故事,劇情或許就會有其他的發展,很可能把重點變成單純談情說愛的浪漫故事去了。但這部電影要說的並非只有這些,如果當你看這部電影時,只看到了威特與愛蜜莉之間沒有結果的戀情,我想說說關於我所看到的《航站情緣》。

這部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有一些理由,使他們成為被動的等待。

空姐愛蜜莉是介入別人家庭的第三者,使她只能被動的等待那個男人不確定的陪伴;餐車司機安立奎等待女海關給他愛的回應;老清潔員嘉塔曾在家鄉殺人後逃到美國,因為怕一回家鄉就被逮捕,於是在異國做了半輩子的清潔工不敢回去;就連威特的父親,多年前寫信給紐約一群爵士樂手,希望得到他們的親筆簽名,所有人都回信了,其中一位樂手班尼高森(Benny Golson)遲遲沒有回覆,他就這樣一年等過一年直到老死.......威特之所以來到美國,就是想親自替父親完成未完成的爵士夢。

有趣的是,威特與愛蜜莉是一種對照:威特在機場受限於身體的等待,但他的心靈與卻不受限制的繼續積極向前,就像湯姆漢克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到的:『雖然威特的肉體哪兒也不能去,但是他的情感卻不斷往前走,他並沒有坐在那兒自艾自憐,他反而勇敢地踏上一場情感的冒險之旅.....』;然而愛蜜莉職業是飛來飛去的空中小姐,她的身體並不受限制,受限的則是心靈。當她認識威特之後,因為威特的影響讓她曾試圖擺脫第三者的桎梏,正當我們都以為威特和愛蜜莉會有個happy ending時,愛蜜莉終究還是選擇繼續等待。

拿他們拿來作比較,倒也不是要說威特的人格特質強過愛蜜莉,這並沒什麼,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只是關於《等待》這個議題,似乎沒有一個準,我們之所以等,是為了希望等到想要的結果,但假設那個結果並非如我們所期待,難道當初的等待就立刻變得不具意義了嗎?或許可以這麼說,旅人在轉機大廳是為了前往下一個地方,不過當出境與入境、離開或留下成為兩難的抉擇,轉機大廳可以是暫時停留的中繼站,在那裡思考自己接下來要往前或是要回頭,然後一旦決定了,就得學會包容所有結果。

威特在電影中曾說過:「但是我隨時會離開的。」每個等待終究是有結束的一天,積極的做法是,讓自己在等待的過程準備好離開時所需要的籌碼,因為是旅人,就得繼續流動。
但那段等待的日子,終會成為旅人最難忘且寶貴的記憶。

 

::回應本文::Go Top

!所有個人創作圖文非經授權不准任意轉載,欲轉載請先來信告知

::到懶人赤腳網站::到懶人角落書店::與懶人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