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魅力新故鄉0031期
   
新故鄉  
Eye-Catching New Homeland
   

電子報 0031期   93/10/27 發刊

綠色覺醒的年代

—— 讓我們做森林的好朋友

 「鼕鼕鏘、鼕鼕鏘、鼕鼕鼕鼕鏘…」。民國93年10月23日,在這天晴陽艷的晚秋時節,由匏仔寮社區義英堂所演出的「金獅獻瑞」以熱鬧的節奏,在草屯鎮國立工藝研究所大草坪的展場上,拉開「南投林管處社區林業成果展」的序幕。
 這次由林務局和南投林管處主辦,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承辦的社區林業成果展,以「聽,森林在唱歌」、「看,流失的國土」、「做,森林的好朋友」和「讓,台灣森呼吸」四大主題規劃,細緻的展示內容吸引著遊客駐足觀賞。前一天邀請行動藝術家黃圻文老師以潑彩創作的作品「生命綠 寶島春」,也掛在展場的主牆,形成最搶眼的裝置。而依序進行活動節目,有社區媽媽的舞蹈、有第一線社區工作者的經驗分享、有自然聲音辨認賽、自然聲音模仿秀、還有呼籲愛護生態的話劇演出,交織成一幅溫馨的生態嘉年華。

台灣山林的美麗與哀愁

 藍天綠地黃花下的奔騰水聲,隱匿著不安和騷動。七二水災後,中台灣森林的傷血,淌入一條條溪流,腳跟下的土地在流失,人民與生命財產在嗚咽!
  在這被災難不斷提醒的年代,綠色覺醒,已是今天不做,明天必然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的關鍵時刻…
  據林務局統計,在現有山坡地中,近十年來由於休閒上山及檳榔、茶葉、果樹等農業的墾植,已有近七十幾萬公頃被濫墾、濫建,而涵養水源的關鍵——森林的覆蓋率,也從戰後初期約佔全島面積六四 % 降到五二﹪,減少約四十二萬公頃,相當於十五個台北市的面積。
  過度開發,使台灣水土不保。今年敏督利颱風重創台灣,造成台中縣、南投縣山區山河變色,土石橫流,大自然反撲的力量和速度 再度震撼國人。

一代代演替的森林就像大地之母,無私地滋養萬物子民。然而在災難頻仍的今天,「綠色覺醒」已是我們與大地共生的唯一選擇。(攝影者 / 顏新珠)

 而自賀伯颱風以來的一連串風災水難,往往在頻頻被媒體冠上「百年首見」的標題過後,讓人心逐漸麻痺。時常被政府提醒要「視災難為常態」的台灣住民,也必須一再無奈的從重建中,反覆再重建。
  其實臺灣的林業政策隨文化及社會背景一直在改變。日治初期相當重視保安林問題,但自太平洋戰爭發生後,為了搜刮物資,將所有的官營伐木事業改為公司體制,加入民股或讓與民營,濫施砍伐,終致林政廢弛,森林幾遭破壞。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八年,「以林養林,植伐平衡」的林業政策,強調「多伐木,多造林,多繳庫」的政策方向。

社區林業,生態與居民齊步走

 八○年代環保意識崛起,林業政策以發揮森林社會公益為導向;至一九八九年起,林務局改為預算公務單位,朝向落實厚植森林資源,加強保育經營。 從以生產木材的單一目標演變到多元利用的多目標經營管理,從重視森林資源的物質功能演變到重視社會功能。
 為了因應現代社會對森林的需求與重新定位,台灣的林業政策,也在轉型中。 九十一年起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開始推行「社區林業——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 希望經由社區居民的參與, 重新認識、關心鄉土,進而對土地產生感情、採取合理的社區發展行動,實現國家永續發展願景。
 這個工作對於林務局與社區來說都是全新的經驗。南投林管處兩年來,積極輔導了 57個社區提送計畫,並有67件計畫獲得林務局的核定補助,為實踐「林業走出去,民眾走進來」的計畫精神,邁開第一步。
  民國九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下午,在草屯國立工藝研究所的碧綠大草坪前,將以一場溫馨的分享會來和樂於親近自然、關心生態,願意與森林為鄰的朋友,分享孕育十個生態家園的故事。

信義鄉愛國村--先做社區營造,在與林業共生。

信義鄉地利村--闢出一條回部落的路。

名間鄉松嶺社區--以教育補修環境學分。

鹿谷鄉內湖社區--以螢火蟲之光,點亮社區的未來。

竹山鎮迦南美地--叢荒地裡打造春天。

草屯鎮大虎山--讓我們上山去。

鹿谷鄉小半天--撐起鹿谷休閒農林業一片天。

埔里鎮桃米社區--三生一體,桃米生態村。

草屯鎮坪頂社區--陽明山在草屯。

仁愛鄉新生村--打造原鄉魅力。

 

以自然為師

 古希臘醫學之父西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人越遠離自然,就越接近疾病。」喜愛登山的朋友也常說:「森林是自然療法的秘方」。誠然,在日益擁擠、壓迫的現代社會,親近自然已經是我們自我解壓的健康法門。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環境生態也是教育永遠的資產。因此,自然健康、生態休閒、教育學習等價值觀,其實已經被扣上一個密不可分關係。
  曾經,政府的林業政策只讓民眾看到因為開發森林而帶來多少的經濟利益,卻從未透過具體的研究數據,讓民眾了解這些利益背後要付出多少有形無形的巨額代價。如今,在連年不斷的災難中,不用任何數據,我們全都體會得到,也共同承擔得到。

 社區林業計畫其實是一種人與環境關係的重建,也是歷經天災人禍後積極反省的作為。通往這個理想的道路雖然還很遙遠:輔導機制的斷層、專業人力的缺乏、經驗的累積不夠、社區運作尚未成熟、環境意識還沒抬頭或是經費不足的窘境,在在都顯示出這個計畫的困難度與挑戰性。但因為我們都已經起了第一步,所以就已比原點更前進一些。
  您有多久沒注意到週遭環境的草木、蟲鳥突然匿蹤了?有多久沒走進自然的懷抱傾聽樂音、感受竹林的排浪之美、看看花朵是否依然艷麗、聽聽鳥兒還在啼唱嗎?您又有多久忘記清晨的迷霧、潺潺的水聲、楓葉轉紅跌落的節奏…
  以自然為師、做森林的好朋友,在綠色覺醒的年代,讓我們一起同行!

(本文已刊載於 93.10.23-24 的台灣日報副刊)

訂閱魅力新故鄉:

電話:049-2422003

傳真:049-2422018

地址:545南投縣埔里鎮西安路一段259號

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