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4-11-02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11-02》

本期內容
◎ 來去紫禁城 馬英九的交通秩序
◎ 客廳幼兒園 我對麥當勞遊戲場的幾點觀察(上)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來去紫禁城 馬英九的交通秩序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最近我們幾個台灣人討論了一個台灣的小新聞,那就是台北市長馬英九要求「那三個人」出門要準時的問題。贊成馬市長的認為,他在打擊特權,維持台北市民的權益;反對的認為,馬以「交通」這樣雞毛蒜皮的事來搞向上的政治鬥爭,實在是粗糙且無聊。

反正這樣的爭議是一定沒有結論的,你一言配一口啤酒,他一語再喝一口,話題慢慢就由台北的交通管制轉到北京的交通管制,漫天飛舞,原來大家都對交通管制非常不爽,最後若有所思地領悟,其實所有令人不爽的問題都不在交通上,而是在於對什麼人不爽的問題上。

相對於台灣「那三個人」大約固定時間上下班,和大部分都會公開的行程而進行的局部交通管制,中國這兒的官兒可就不是這樣玩的了。這裡不只會為三個人管制交通,時間且說不準,經常令人措手不及。

交通管制如魔術戲碼

去年中共十六大召開期間,北京這到處是官銜比大小的京畿之地,可謂是寸步難行,別說是開會的人民大會堂周圍根本別想走,就連周邊一點的地區也常受影響,對北京這狀況百出的交通更是雪上加霜。

我在十六大期間,有天在下午3點左右坐計程車經過天安門附近,硬是堵了一個多鐘頭,好不容易通過天安門卻是車馬稀落,看來一定是剛才有交通管制的緣故。而就在經過天安門上大膏藥毛主席像前時,一直沉默冷靜的司機突然向窗外啐了一口痰:「×你媽的共產黨!」哇塞!帥呀!

除了無預警的交管之外,北京還會上演無厘頭的的嚴打、掃蕩,政治大拜拜期間尤其常見,一遇到像上演中共代表大會,以及人大和政協兩會這樣的大戲,路上小販會突然完全消失,簡直和大衛魔術媲美,只不過看大衛變魔術大家會鼓掌讚嘆,共產黨變魔術卻是沒人回應吭聲。

領導來了 全體肅立

出了北京城之外,官兒沒那麼大,但架子可端得更高。天高皇帝遠,越是地方的小官,走起路來越是虎虎生風。我今夏去了趟內蒙玩,行經個小縣城郊邊時突然所有行進的車全停住了,一個十字路口四邊沿線散佈交通警察,大家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紛紛下車舒展筋骨,打聽之餘也只聽說:「有領導來了。」至於是誰一概不知。

過了約莫半小時,幾輛箱型車呼嘯而過,管制解除,這時我聽旁邊有人嘀咕:「不就是縣長嘛,搞的大家全杵著等他過街。」這時我不禁對於中國官兒「心起崇敬」!不像在台灣,官能有多大?許多部長假日是自己開車出門的;不少高官、中央民代等,見了人還不是鞠躬哈腰。

也許這就是民主和威權政治的分野之處,當官的是「公僕」,不是「父母官」;不過這也可能是台灣民主政治因選舉而異化的特殊現象,當官的沒官架子是好事,但唯唯諾諾,為了討好民眾而扮小丑,實在也不成樣子。難怪許多藝人幹久了,都轉行選立委,其實就是同行嘛!

中國官員橫行霸道慣了,暢行無阻之餘,不按規律辦事也會踢到鐵板。也是今年的內蒙行,車行快進河北境內的一個鐵路平交道,司機師傅介紹說這平交道很有名,幾年前一個夜裡,當時內蒙自治區主席由司機開車經過此地,不顧火車逼近就是硬闖,結果前半截過去,後半截沒過,被火車攔腰撞上,開車的司機重傷,主席則跟英國戴安娜王妃一樣魂歸離恨天去了。

在中國,開政治會議或者是長官出巡,交通管制雖然煩,但總還說得通。最有意思的是在一些特別日子也會有戒備的狀況,甚至連「國際觀瞻」也全然不顧。比如說每年的「六四」,北京城就會處於森嚴戒備下,敏感的天安門廣場動不動管制一下是很稀鬆平常的。

今年的六四4人運動

今年的六四早上,我特別到天安門逛了一會兒。我到時已經10點鐘左右了,據說清晨就已經逮捕了10多名「鬧事的」,所以前天深夜開始的廣場管制措施大部分解除了,只剩下西側人民大會堂週邊還停著10多輛武警專用的大巴車,並且禁止通行而已。

我在廣場逛了一兩周,看看能否碰上一些「狀況」,很可惜,只見著一個疑似「狀況」。4位東方臉孔的年輕人在廣場中央偏西處停下來,一位拿相機對著其他背對天安門城樓的同伴照相,被照相者站中間那一位則拿出一個黑色小橫布幅,橫在胸腹之間。我感到情況有異,正要上前看清楚,他們匆匆拍了一張相就收起傢伙走人,我匆忙間瞥了一眼,只能辨認出黑布幅大概是用英文寫的,比較準確認出的兩個字是「64」二字。

近20年前我還在大學讀書,有天和女友在中正紀念堂閒逛,突然一個身穿中山裝、胸前別一個「中國國民黨××組」之類的識別證的中年男子很凶地叫我們「滾開」,我問怎回事?他也不說,就是要我們走。那時候的國民黨沒經過民主洗禮,和現在的共產黨一般「白目」,以為天下它最大,擋人、封路就看它高興就可以幹了,哪要什麼規矩道理來著。有人想擋就有人會鬧!難怪家大業大的國民黨終於被「輪替」,老共該以之為鑑了。

慢跑也該選時間

時至今日,中國是當官的老共大,台灣卻是「沒大沒小」,市長罵總統,市民就罵市長,大家罵來罵去,日子也沒比較好過,心情也沒比較爽。有回我一大早到士林一帶,沒來由地就堵車了,走走停停見到許多電視台SNG車出動,還以為又有槍擊案發生。最後我看見一群人追著一個穿運動衫短褲的帥哥跑,原來是馬市長晨跑來著!而新聞記者不知道又在追啥子新聞傾巢而出,累得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一大清早陪著堵車、生悶氣。所以說呀:「那三個人」請你們準時出門上班!「那一位」也請你選好時間出門跑步吧!

?窆今年六四,天安門廣場依舊滿佈武警。

(圖/魏宏晉)
(回目錄)



客廳幼兒園 我對麥當勞遊戲場的幾點觀察(上)
  宋嘉行
週末的上午,難得的秋日好天氣,帶孩子去了一趟南寮海岸健行後,中午全家人一起到麥當勞吃午餐。說到去麥當勞吃東西這件事,想必許多父母都和我一樣,心中其實不大喜歡(想想Morgan Spurlock最近在台上演的紀錄片《麥胖報告》!),希望孩子可以有更好的選擇,能不吃這些垃圾食物就不要吃,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其實沒必要將其視為洪水猛獸、退避三舍,最後搞得全家人為了民生問題緊張兮兮(進餐原本該是件愉快的事才對)。看著孩子一副渴望的模樣,想到答應他一個月可以有去一次的權利,而這個月的「配額」到了月底又都還沒用到,孩子的確是有權利大聲疾呼去看看麥當勞薯叔的,於是二話不說就還是帶著他去了(只是如此一來,剛剛健走所消耗掉的熱量又都吃回來啦!不過,這又何妨呢?守信重要)。

其實,孩子去麥當勞不純然是為了那些油膩膩的漢堡和薯條,刺激有趣的遊樂設施好像是更大的誘因。果不其然,麥麥還沒享用完畢他的最愛──「番茄醬被薯條沾」,就已經頻頻暗示要去遊樂場玩了。我們要他耐心吃完後才能去,逐漸懂事的他知道必須要能控制自己的慾望、延後滿足才行,於是也乖乖地配合我們,等到一家四口都吃完了才一起過去。

到了遊戲場可就是他的時間啦!只看他高興地衝上去、滑下來、奔過來、爬過去、鑽進鑽出、跑上跑下,彷彿要耗盡他所有的精力,才不算沒白來這裡。而做父母的終於又再一次見證為何麥當勞會對孩子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啦!就在麥麥玩耍的時候,我忍不住打量了一下這裡,想比較看看台灣人與美國人在使用麥當勞遊戲場時的情況有何不同。

第一個發現就是入口處的鞋子。印象所及,我好像從來沒在美國各地的麥當勞裡見過散落一地的鞋子。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只要一進到遊樂場,都自動脫下鞋子,然後整整齊齊地放入遊樂場裡所設置的一格格的鞋櫃裡,絕不會有鞋子在場內外散落一地的情形發生。然而在這裡的遊戲場,場內雖然也有設置鞋櫃,但卻沒有人去使用。大家雖然脫了鞋,卻並不順手將鞋子放入鞋櫃裡,反倒像是因為急著要衝進去玩因此不想考慮太多似地,就直接都脫在入口處。想想看至少十幾雙鞋堆在小小入口處的樣子,不但不雅觀,還妨礙後來的人進出,甚至還有失竊的可能。

為何會這樣?我想,其中一個可能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西方人由於有在室內穿鞋子的習慣,所以對他們來講,進入遊戲場後再脫鞋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而看到鞋架就順手把鞋置入變得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到。反觀東方人,多半是在室內不穿外鞋,因此在進屋之前就要脫掉髒兮兮的鞋子。由於設計師沒有考量這層差異,在建造時完全仿造西方設計,將鞋櫃置於遊戲場內,東方小朋友當然不習慣先穿著鞋進去然後脫下。再加上櫃子上僅有英文標示,缺乏中文翻譯,小朋友即使看到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因此才導致鞋架無人使用、場外鞋子丟滿地的情形發生。

雖然不能責怪這些只顧著玩的小朋友,我覺得還是必須教育他們才是,因此主動將我們自己這四雙鞋子放入鞋櫃裡,然後觀察是否會有人跟進。讓人欣慰的是,雖然大部分人都沒有察覺,還是有小部份孩子因為我們的示範而發現了這個櫃子的用途,於是也去把自己的鞋子放了進來。不一會兒,鞋架上就多了好幾雙鞋,入口處的雜亂也因此減輕了點兒。我在想,如果店家把鞋櫃設在遊戲場外頭,然後再加上中文標示,情況不知會不會好一點?

除了鞋架使用上的習慣不同之外,另外一個東西方使用麥當勞遊戲場的差異還包括入場遊戲的孩子年齡。我發現,在美國,很少會有年紀很大的或者身高已經很高的孩子還在裡面爬上爬下。我看到的多半是小學低年級以下的兒童,最多是幼稚園階段的孩子會在裡面玩耍,此外也偶爾可見還在蹣跚學步的嬰兒,在父母(多半是母親)的帶領下跟著一起玩耍。台灣的遊戲場卻可見到很多「超齡」的大孩子也在裡面玩(雖然入口處標示著:限身高110公分以下的兒童進入,超過這個標準的卻比比皆是,當天我看到的最高例子是150公分左右的一位顯然是teenager的少女,也在裡面玩)。

這情形很有趣,為何我們的middle childhood以上的孩子(9、10歲以上),對這些實際上是設計給較小孩子使用的遊樂設施,還顯得興致勃勃呢?也許是因為美國有一個很強勢的青少年文化,強力吸引著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想急速脫離童年期,而我們的文化與傳統卻並不鼓勵孩子過早掙開父母的襁褓吧?所以當這些大孩子與小朋友一起「混齡」使用遊戲場時,我們並不感到奇怪或幼稚。然而,看著這些身高、體重都超過規定的孩子也在裡面一起衝撞,我很擔心的是年齡較小及體格較弱的孩子,他們的遊戲安全是否會有顧慮?還有那些原先是設計給較小孩子所使用的硬體設備,它們的承載量、螺絲釘……是否會因為這樣而耗損過多過快而縮短使用壽命(想想,我們的博物館、展覽館等公共教育設施……總是因為不當使用方式而使故障率偏高)?看著那個懸空的車體造型塑膠玩具在一層樓半左右高度的上空劇烈搖晃,我真的很為在裡面玩耍的及在下面奔跑的小小孩感到擔心不已。(待續)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