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的禮儀與生活
■ 聖嚴法師
人與人之間如果缺乏相敬如賓的禮儀,很容易發生衝突。尤其在語言上,本來是說著玩的、開玩笑的,如果當對方心情好的時候,開開玩笑可能沒有問題;如果對方剛好心情不舒坦,你的一句玩笑,他就可能因此翻臉,引發摩擦、衝突,嚴重的話,雙方可能還會反目成仇。所以,「禮儀環保」是非常重要的。
人類社會的人文要能進步,禮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相敬如賓的禮儀不只是在夫妻之間,同事、朋友、兄弟、姊妹之間應該如此,即使是不認識的人,也應該做到這點。
在過去的中國傳統社會中,士大夫之間相當重視禮儀,但是反觀現代的讀書人,使用粗言粗語、粗魯的動作,幾乎已經習以為常。特別是議事殿堂中的各級民意代表,透過媒體,總是讓我們看到一幕幕言語衝突、肢體暴力,一些行政長官用的語言也不是很文雅。
其實,這些都會造成社會的不安、人心的浮動;甚至可以說,人與人之間不和諧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與禮儀有關,但是很多人輕忽了這些現象。
除了個人禮儀之外,還有屬於群體的禮儀。以台灣現階段的情況來看,仍然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說結婚、祝壽或是喪葬的禮儀,多半是舖張、浪費的,很少有重視人的尊嚴、講求人性的提昇,更遑論具備教育的功能、文化傳播的使命。
不過要做好「禮儀環保」,必須配合「心靈環保」,而且和「生活環保」也息息相關。如果能少製造垃圾的污染源,少浪費自然資源,就是落實生活環保的第一步了。
一般家庭垃圾量的多寡,通常和東西的使用量,以及使用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由於現在物資很豐盛,很多人東西用了就丟,沒有就買,買了就用;然後用了又丟,發現沒有了又買……,就這樣不停的製造垃圾。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我們繼續今天這個樣子的垃圾製造量,五百年以後的地球究竟是什麼模樣?地球會不會變成一個垃圾球?
當務之急,我們應該積極地以科技的方法,解決垃圾過量的問題;同時,更要用人文的精神,提倡心靈及生活的環保,如此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
不重視禮儀,不懂得惜福愛物,不珍惜地球環境,歸根究底,還是因為人的觀念和心靈出了問題。法鼓山正在提倡「四種環保」──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並且以「心五四」來落實這四種環保,那就是「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四福」──知福、惜福、培福、造福。這五個項目,每一項都有四點,所以稱為「心五四」,這不是口號、標語、花招,而是21世紀的新生活主張。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