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昭文
11月13日參加了在成大舉行的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深深感到該課程小組推動歷史教育改革的用心良苦,不該被政治口水淹沒。事實上,這幾天在媒體看到的爭議,大半是泛藍人士在極度恐慌的心態下造出來的稻草人,根本就不是課程大綱的重點。何況,這是一個「草案」,又只是「綱要」,距離成為教科書、成為老師教導的內容,還有很遠的距離。
2004 生態工法博覽會
高屏溪人工濕地研討會
(11/25、11/26)
|
高屏溪人工濕地為一新闢建之人工濕地,面積廣達120公頃,其中生態復育區80公頃, 闢建至今已發現鳥類70種,包含珍貴稀有保育類水雉也蒞臨棲息,生態復育效果顯著。
為推動生態工法理念、瞭解人工濕地之功能,
使民眾瞭解生態工法的理念,推廣高屏溪人工濕地的重要性,特別針對專業領域從業人員和對生態工法有興趣的社會大眾,舉辦此研討會。
【活動時間】93年11月25日~26日(四、五)
【活動地點】高雄縣政府平均地權大樓多媒體簡報室
【參加人數】150名
【參加對象】公務相關部門、建築師事務所、工程顧問公司、技師、相關社團等從業人員
【報名專線】07-2361086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指導單位: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主辦單位:經濟部水利署 高雄縣政府
承辦單位:高雄縣政府水利局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詳情請洽) |
|
「台灣地位未定論」根本沒有出現在這個綱要當中,只不過某個單元主題說明提到:「中華民國接收台灣的依據與爭議,應該說明過去所稱『開羅宣言』(實際上為statement)……的意義」,又另一處提到應說明「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合約」。這些事項都是客觀的歷史事實,是不是一定和「台灣地位未定論」可以掛勾,是不是一定等於主張台灣獨立?其實仍然可以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單單只是把這些歷史事實納入,就有人急得跳腳,恐怕只是曝露以往歷史課本內容乃是建立在謊言和隱瞞上,以此建立的國家意識禁不起考驗。
有些人士將教科書的修訂看成必定有政治介入,甚至想當然爾認為過去國民黨怎樣用歷史教育建立符合統治者需求的意識型態、現在的民進黨政府一定照著做。其實若認真看過這次的課程大綱,不應該有這樣的想像。目前所公佈的草案一開始談到課程目標,包括幫助學生了解現在、理解文化根源、建立自我認同、養成包容多元文化的胸襟、藉探究歷史問題訓練訓練學生思維,這裡面沒有「建立國家意識、發揚民族精神」之類的傳統歷史教育目標。接下來又用不少篇幅談到要教導給學生的「核心能力」:時序觀念、歷史理解(設身處地、掌握意義)、歷史解釋(了解不同歷史解釋的差異)、史料證據。由此看來,參與此次課程大綱制定的歷史學者,的確努力要改變歷史教育的內容,使其從塑造順民的工具轉變成啟發獨立思考公民的幫手。這樣的用心,是值得肯定的,不應該被政治口水所淹沒,更不該被保守勢力侮辱打壓。
在課程綱要中,未來高中必修的四學期歷史課,第一冊是台灣史、第二冊是中國史、第三冊和第四冊是世界史。這樣的分法,也引起不少討論。有些人覺得中國史份量過少,有些人覺得台灣史份量過少,而這樣分法背後的世界觀或文化觀,也引起熱烈的討論。有不少朋友認為,中國史應該併入世界史當中,才能表現出台灣的現況,而且台灣史的份量應該增加到兩個學期。我贊成這樣的觀點。但是以目前台灣的實況而言,目前這麼小規模的改革就已經引起龐大的反彈,若要把中國史併入世界史,需要有更多的說服、教育的時間,才能夠順利做到。以現實的情況而言,這個只用在2006至2009年的暫行綱要,這樣的設計是合乎現階段需求的。
這個課程綱要的改革方向值得肯定,但是要落實在實際教學上,恐怕仍有許多待克服的問題。最大的困難在於中學教育的性質和老師的知識背景。這個綱要的目標要培養能夠獨立思考、了解歷史會有不同解釋的現代公民,但是中學生和部份教育者注重的是一個可以應付考試的標準答案,這其中的落差恐怕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另外,現在的高中老師受教育的過程是熟讀中國史,世界史的知識非常有限,有些人對台灣史是一無所知,要在短時間內重新建立這些知識,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是教育部若能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改革的目標,我想歷史教育將會有光明的未來,成為教養新台灣人的重要課程。
[留言 / 轉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