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價」是台灣人的「天性」,那買屋殺不殺呢?
不管買什麼,台灣人總習慣殺價。雖然現代社會中,許多消費已採定價販售,但在傳統賣場,殺價聲仍未銷聲匿跡。同樣地,房屋買賣市場中,這種所謂的殺價也仍普遍;不過,目前有部分代銷業者,已開始採取所謂不二價銷售模式…
在房地產市場的交易行為當中,殺價,或正式地稱為『議價』的動作,一直以來都是相當重要的環節。當然,這種在價格上進行拉距,最後達成某種協議的方式,說起來跟民族性或文化有些關係;但久而久之,也逐漸成為本地房地產交易的特色之一。
而為『因應民情』,其實許多業主或代銷業者,多半也會事先將表價調高,使其與實際合理成交值有一段差距,讓客戶的『議價彈性』加大。這另類的『你情我願』,早已成為業界的一種隱性文化,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無論銷售單位是否事先提高表價,或是議價真的能讓消費者省一點預算,實際上消費者到底希望能夠擁有多大的議價空間,乃是大家最關心者。住展雜誌即針對這個議題,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問卷調查。
根據住展雜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希望有5~10%議價空間的準購屋者,約佔回應總樣本數的28.6%(共9份問卷未回答本題);而希望有3~5%者,則大略佔一成多比例(11.3%)。可接受不二價銷售者僅佔9.6%,尚不足一成。而當我們把上述三者比例相加之後就發現,可接受議價空間在一成以下比例的受訪準購屋人,不到總受訪者的一半(49.6%)。
事實上,希望能有一成以上議價空間的受訪者比例,還是略高於五成(50.4%),這樣的結果,和我們的預期不相上下。另從年齡來看,未呈現出任何相關關係;也就是,各年齡層對於議價空間期望值差別有限。這顯見議價行為,尤其是一成左右及以上之議價動作,確已經成為國內房屋買賣交易的不成文現象之一
......
看完整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