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七號交響曲,又稱為《夜之曲》,是馬勒第二創作期的最後作品。這首交響曲為馬勒1904年夏天在麥格尼爾避暑時所作,龐大的器樂編制,展現創作當時的強烈企圖。
根據指揮家Willem Mengelberg 的紀錄,馬勒曾以「希望」及「人類的苦難」解釋這首樂曲,足見全曲仍呈現馬勒一貫「樂觀中看見絕望,悲劇中預見勝利」的矛盾本質。透過馬勒犀利的雙眼,我們似乎也能凝視時間中流轉的希望與苦難。
來自日本的井上道義,在詮釋馬勒的作品上,有其獨到手法。本次來台,井上為你獻上這場台灣樂壇難得一見的馬勒作品,撥開《夜之曲》的朦朧面紗,看見馬勒的創作面貌。 |
|
|
|
|
|
|
廿世紀最偉大的劇場導演的生平故事
一場時間與空間、顏色與動作的詩意冥想
一場儀式,為了你們,張著雙眼夢遊的人們
無焰之火,燃燒著
誰是羅伯.威爾森呢?是怎樣的境遇,讓一個口吃的小孩從德州鄉村躍升世界大城市舞台?為何他執著於慢速動作?如今,他已成為全球性的文化現象,一個藝術精確及優美的神話般倡導者。
在《羅伯.威爾森的生平時代》中,威爾森同時是表演的主題和方法,當我們運用他獨特的美學去探索神話背後的這個男人。這個表演不只是一個對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視覺詩人歷史性的描繪,更是一個集結時間與空間、出生和死亡,隔絕與溝通的詩意冥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