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論壇
國文課本裡的白話文
◎史英
在我們大家的共同記憶裡,國文課本裡的白話文不過是點綴,是讓師生在死啃古文之餘,能夠略有調劑,稍事休息,以便「走更長的文言路」;一般而言,那些白話課文是不太須要唸的,除了其中可能躲著幾個會被考到的註解,而這些恰好又是「非白話」的部分!
總之,「白話」的本身,怎麼看都不像「國文」!(這倒是研究「哪一國」的好題目)
然而,教育部公佈新的「高中國文」課程綱要,把文言文的比例調降為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之前是百分之五十五到七十五,但實際上各版本幾乎都採上限);換言之,從今而後,高中國文課本裡,可能有高達百分之六十的文章是白話文!不用說,此舉很令某些人非常之不安。
不安之一是:你看,又在「去中國化」了!不過,這種泛政治化的猜疑是不值一論的;「中國」時報說的好:誰懷疑這是去中國化,就請他看看大陸的高中課本裡文言文更少!(見十一月二十六日二版方塊文「國粹派重現江湖」)換言之,文白之爭早在五四運動時代就已經結束了,我們遲至今日才來調降古文比例,和同樣使用中文的中國比起來,實在是已經和時代脫節太遠!
當然,會有人說:就是因為對岸的中國不重視「中華文化」,我們這岸的「中國」才更要加強啊!不過這麼一來,好像就要回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甚至回到「復興中華文化」、「消滅萬惡匪幫」的時代去了,顯然和現在大家所談論的「去中國化」毫不相干!事實是,現行綱要文白各半的比例,兼顧文化承傳與時代需求,應該可謂持平。
但有另一種「不安」,我們認為應該認真看待;這和許多國文老師的一項感受有關,那就是:課本裡真的「需要」放那麼多白話文嗎?意思是,白話文雖然並無不可,但學生自己欣賞就好了,何必「浪費」那麼多寶貴的課堂時間來「教」?不過,這種「話」,實在不便說得太「白」,所以我們聽到的都是:降低文言文比例,會影響到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明白的人難免懷疑:難道是誰要學生作文言文,或用文言文說話?難道作白話文,說白話文,不是應該多讀白話文,反而要去讀文言文?
其實國文老師自有他們「實務」上的邏輯:因為白話文沒什麼好教的,如果課本裡都是白話文,那學生就都沒有被教到;不教,語文能力會提升嗎?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大家都認為白話文沒什麼好教的?一個合理的猜測是,老師不知道白話文該怎麼教,這當然不無可能;但實際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關鍵,是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的。
什麼關鍵呢?過去國文課本的缺失,不僅僅是白話文比例太低;更重要的是,選進課本的白話文幾乎都不是思想性的論說文,而是以隨筆,感言,小品居多。以我隨手翻閱的某版本第三冊(高二上)
來說,全書論說文有六篇,其中只有一篇是白話文;但奇怪的是,這篇被歸為論說文的,竟然是「愛廬小品選二則」。如果擔心被標題所蒙蔽,我們不妨看看其中「之一」的第一段:
遊山與讀書,好像有室外活動、室內活動的差別,然而遊山是室外的讀書,而讀書是室內的遊山。遊山一里就是讀書一頁,遊山千萬里就是讀書千萬卷,古今名勝,風物掌故,了然於心。行了萬里路,而不能等於讀萬卷書的,那準是販夫走卒,俗人一個!(黃永武,「遊山如讀書」,收在「愛廬小品」)
歧視「販夫」,嘲笑「俗人」,充分反應了自以為文雅的士大夫意識;而把讀書等同於「對掌故的了然」,也透露了作者的見識的侷限;再加上這第二整句話的文法也不通(主詞本來是「遊山一里」,到了後來卻偷偷轉為「遊山的那個人」,不然是誰了然於心呢?);我們可以想見,這整篇文章不過是就是「萬里萬卷」那種陳腔爛調,哪有什麼思想性,哪裡「論說」了什麼了不起的道理呢?
像這種選進課本的文章,名為現代語體白話,其實骨子裡還是古代文人思想;只不過論文采不及「勸學篇」(同樣都是勸人讀書的八股),論美學不及「始得西山宴遊記」(這才真的寫出遊山的意趣),也就難怪國文老師認為白話文沒什麼可教的了——不僅如此,這種白話文唸多了,寫作能力真的會下降,所以,老師的擔心也不是沒有理由!
所以,國文課本裡的白話文,不僅須要比例的保障,還要保障必須有相當比例是嚴肅的,思想性的,論辯式的,和現代人生命價值息息相關的論說文,以便學生可以從中學著使用白話文來經營他的現代生活!
編按:本文取自《人本教育札記》第186期。
<Top>-----------------------------------------------------------------------------------
教育新聞
全教會:公布暴力關說民代
民代介入校園的爭議頻傳,全國教師會決定,明年起聯合各地教師會、弱勢團體,全面監督中央和地方民代。監督重點包括未利益迴避、不當肢體言語暴力,全教會將在各民意機關的每個會期結束後公布姓名。……
(聯合報12/03)
教部法部 要把黑金趕出校園
教育部、法務部上午會商決定,將仿效政府打擊黑金作法,成立檢舉專線和檢舉信箱,透過單一窗口聯手杜絕不當勢力介入校園。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說,教育部將和法務部聯手,「把黑金趕出校園」。……
(聯合報12/03)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 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幫助家長參與教 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 學校長朱台翔主持,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台主持人阿用主持,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教育十方談」;(週一到週五16:05~17:00)由林文虎主持。
■「發現新校園」;(每週六、日22:00-23:00)由陳翔主持。
■「教育方向盤」;(每週日10:05-11:00)由劉和然主持。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 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 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 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人本徵才
用自己改變台灣
如果你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台灣;改變自己的未來
而且你對人及教育有著興趣及熱情
你還喜歡嘗試做和過去不一樣的事情,
請你認真的考慮
我們正在尋找一起努力的夥伴!
人本的呼喚
做為一個人,最根本的煩惱是,為什麼活著?
「活著」是沒有問題的,人的麻煩是,不能只是活著!
十六年以來,人本教育基金會憚精竭慮,以改革教育,重建社會,促進活在這地上的人的發展為職志;除了已經引起相當的回響,累積一定的成果,最重要的,仍然是,我們已經結合了上百位真誠相待的同仁,相互提攜,彼此扶持,共同追尋個人、群體、以及整個人群的生命的意義!
然而我們相信,在漫天塵霧裡,還有未曾發覺的明珠,在台灣的某個角落裡,還有潛藏的伙伴,那麼,這樣的人物,到底在哪兒?
人本於是發出最誠執的呼喚!
加入人本教育基金會,將會發現:
一、物質的待遇不高,但心靈的糧食無限
二、永遠不怕沒事做
三、自己從來沒有展現過的能力
四、可以為全台灣的下一代,創造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
五、可以改變我們共同的未來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去到人本,我可以做什麼?
舉凡『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反體罰運動』『常態編班的落實』『教育正常化的推動』『教師進修』『父母課程』『教學創新』『出版品編輯』..這些,都是工作項目。
至於可以做什麼,這個問題,就等你來了之後再說罷─工作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完成某項工作的工具!
歡迎願意投身的朋友,將你的簡歷(簡述學習過程經驗、工作經驗、個人介紹、為何想來人本、想來做什麼),以及600字對體罰的看法。Mailto:yang415@hef.org.tw
,或來電詢問:02-23670151 分機112 楊秘書。
若對採訪編輯、網站編輯工作有興趣,請您準備以下的資料:
1. 履歷自傳
2.
論寫一篇文章(六百字為限),說明您最近在讀那一本書,這本書在說什麼,您的簡評
3.
應徵網站編輯者請附上設計的網頁與平面作品。應徵採訪編輯者,請列出三個教育問題,並從其中擇一回應。
4.應徵採訪編輯者,請準備過去相關作品。
以郵寄或傳真02-23625015至「人本教育基金會」
:jn66@hef.org.tw
地址:人本教育基金會 編輯部收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27號9樓 如果還有任何不清楚的部分,歡迎來電洽詢
02-23670151-146 盧玲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