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4-12-06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12-06》

本期內容
◎ 給孩子愛讀書的環境 閱讀現場:嘉義大林社團國小 多元閱讀活動 提升基本能力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給孩子愛讀書的環境 閱讀現場:嘉義大林社團國小 多元閱讀活動 提升基本能力
  【記者林益民嘉義大林報導】
嘉義大林鎮上的社團國小,上週四舉行閱讀日,全校54名小朋友興奮地從希望閱讀書車上挑選感興趣的書,在樹蔭下翻閱。他們除了要給閱讀評價,還要當「說書人」,把故事說給低年級的學弟妹們聽。

社團國小的閱讀日,每班導師都為學生精心設計了多元的閱讀活動,除了讀書、講故事、聽故事、畫故事,老師也帶著同學們進行閱讀經驗的團體討論,也有老師安排學生到資訊室上網,閱讀文建會每月新書資訊,還有班級要選擇故事,進行話劇表演。

學生閱讀是社團國小的長期活動,早在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倡議時就開始,例如讓學生認識並喜歡使用學校圖書室的「鼓勵閱讀」活動,還有可以增加學生生文字理解與作文有關的「成語闖關」。楊雯瑛老師說,學生們在交報告或口頭表達時使用的字彙,相較於其他都會地區的學生,是嫌少了些,學生辦理閱讀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基本能力。

教導主任簡國柱表示,目前嘉義大學輔導系的學生,也每週來學校一次,為全校的同學說故事。

新近,學校還辦理話劇表演。先是全校老師們共演了一齣劇,把他們眼中的學生模樣演出來,促發同學們對自己平時的言行的討論。然後也讓中高年級學生們選擇一本好書,按書中的故事情節來編排戲劇,據說,低年級的小朋友看了,向老師積極爭取演出的機會。

閱讀日中,也安排了遠自台北南下的故事志工們,為全校的小朋友講繪本的故事,老師們則忙著安排學生進出各類不同的學習場合,還不斷檢視小朋友們學習的狀況。例如一年級小朋友在進教室聽志工講故事前,導師林怡辰便問大家「給大哥哥大姐姐5顆星的,請舉手!」,班上10位小朋友不約而同地高舉起了小手,顯然對學長姐們的努力,給予了相當大的肯定。

樹蔭下 說故事裏的故事

【記者林益民嘉義大林報導】社團國小上週四辦理閱讀日,早上最後一節課,操場旁樹蔭下,五年級導師呂淑女和10名同學討論閱讀心得,她專心聽著同學們把讀過的故事再描述一次,其他的同學也在旁邊聽著,耳尖的小朋友常主動發問,澄清沒有說明白的地方,例如:「是青蛙跟人說還是青蛙對人說?」講故事的學生被問得愣住了,老師補充解釋說,「你給我錢和我給你錢,是不是不一樣?」

除了聽者對故事的澄清,小朋友們對故事的解讀,也引發很熱烈的討論,甚至於呂淑女還得找一個「公道的第三者」出來仲裁,尤其是故事主角沒有明講的行為動機,例如到底是不是「故意」等等,同學們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斷言,老師還得不斷以台、國語維持秩序,查核幾個同學對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

不過還是會遇到10個小朋友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呂淑女便指定同學去查查資料,例如:「去查一下烏鶖是雜食還是素食動物?」

呂淑女叮嚀同學,不要為學習計劃單上的「數目」業績,而沒有把故事看詳細,討論過程中,她讓同學們瞭解彼此的互動過程,包括把一來一往討論的口氣、秩序等提出來,讓同學們討論,好讓學生們更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如何影響別人。

為了不廢校 積極發展特色

【記者林益民嘉義大林報導】大約在下課時分,天下希望閱讀專車慢慢駛出社團國小的校門,穿過小巷,經過一大畝稻田,再沿著魚池旁的馬路,兩位三和國小剛下課的小朋友,驚奇地用手指著這部天藍底色配上有快樂學童圖案的「怪車」,彷彿知道這將屬於他們。沒錯,這部書車正由社團國小教導主任簡國柱駕駛,將開往三和國小停留3天,提供小朋友們借閱圖書。

社團國小成立46年,當年是為了社團新村的軍眷子弟而成立,林青霞、徐乃麟、大百合都曾就讀於此,不過近年來因為社團新村已經集體遷到嘉義市的集合住宅,拆除工程正在招標,每年大約只剩10名學生入學,以附近務農人家居多,目前全校學生人數接近縣府「整併學校」的50名標準。

社團國小校長劉英茂目前兼任嘉義縣特教輔導團的研究員,閱讀日當天,他正有特教方面的行程,郭永林主任表示,為了不要讓學校被整併,除了協商將「只有一個里」的學區,加劃入鄰近社區,校長也領導學校發展特色──目前社團國小的鼓樂隊已遠近馳名,以鑼鼓節奏來取勝,成為嘉義當地許多重大節慶活動的表演戲碼。

簡國柱到學校8年,他說他報到當年,學生還有120名。不過他對於學校目前的課程很有自信,小朋友們每天都有輔導課,學直笛、手語、電腦和種菜。他也說,學校把一年級教室夾在六年級和五年級之間,這樣高年級學生很容易就可以幫助一年級的新生,而且「五年級和六年級的也比較不會衝突」。

簡國柱表示,近來可能因為不景氣,單親與隔代教養的學生比率上升,也有幾位「新台灣之子」,他指著桌上的法院傳票說,這輩子頭一遭上法院,就為了學生的母親要爭監護權,狀告父親虐待,法院傳了他當證人。

負責外籍配偶教育多年、輔導考駕照成功率超過百分之80的郭永林主任也表示,學校依縣府的補助辦理新台灣之子的補救教學,不過他同意導師的觀察,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問題,但可能在情緒上需要協助,因此目前以一個教師對3個學生的方式來進行。

怎樣算是一本好書?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作家凱薩琳‧派特森表示:人們對一本好書的需求愈來愈殷切了。就像音樂一樣,在內心深處熱愛美好的旋律,同樣的,在我們內心深處也對一個好的故事有深刻的需要。

是什麼讓一本兒童讀物變成一本好書?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通常非常分歧──但是大部分的閱讀愛好者都同意,一本好書要有好的概念、可相信的人物、很棒的語言,而圖畫書的插圖有助於說明故事。

有些人物是我們自孩提時代就認識的,終其一生都跟著我們。「我想過Heidi好多次,好想穿上她所有的衣服,跑去住在山上。」資深兒童圖書館員雪倫‧麥當勞說:「我總是記得璐意斯‧勞瑞(Lois Lowry)的故事書《給予者》(The Giver),他帶著許多人沒有的記憶,生活在痛苦中。」

當我們閱讀它時,對書本的記憶帶我們帶回我們曾經在的地方,以及我們曾經怎樣生活過。對於孩子來說,所有的經驗都更加栩栩如生。一名40歲的母親記得《帽子中的貓》(The Cat in the Hat)出版的那年,「我的圖書館得到了一份影本。我當時是小學一年級,也申請去買一本。當時每個人都這麼做,我簡直無法等待下去,當我的名字出現時,我整個人甚至顫抖!」

對年幼的孩子還說,麥當勞表示,掉了牠們的手套的三隻小貓,相當於他們生活中的大災難,他們會感同身受。作家兼插畫家雪莉‧胡斯也同意,每一件發生在小小孩身上的事都是高度的戲劇性,從掉了雨衣,到把鞋子穿對腳都是如此。

傳統上,孩子的書籍必須包含了「希望」,有些書因為沒有好的模範人物而遭批評;有些書則在特定的時代受到歡迎;有人則認為好書必然有「好的人物作出有趣的事情。」;另有人認為,好書「讓你用另一種方式思考人生。在語言的美中,你看到每個字是如何被放在一起的。」

作家派翠西亞‧麥克拉區蘭(Patricia MacLachlan)強調為孩童寫書要詳細描述,而非輕描淡寫,她說:「孩子是最苛刻的讀者,他們知道你是否有在假裝。好的童書有很多層次,孩子在不同年齡閱讀時,都會從中得到不同的體會。」所以,別低估了你的孩子。

「我們需要給孩子機會加強腦力、發展智能與思考,如果我們想要更有智慧的下一代,我們就要放慢速度,且具同理心。」派特森說:「我會讓孩子看任何他想要看的東西,但是若我覺得有問題我會在旁邊陪他們看。」

她也被指責寫出失望的書。「我不這麼認為,我想要環抱真實,但是卻不要讀者因為覺得承受不起而感到絕望。事實上,這世界是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可怕的事情發生,但是你會把你是誰寫出來,我基本上是個抱持希望的人。」她說,這就是一種模範典型。

(資料來源╱parenthood.com)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