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
vs. 西方】 |
|
◆
感冒病毒來襲 |
|
【中國觀點】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liuxingxing ganmao
【中文詞條】流行性感冒
【外文詞條】influenza
【作 者】斯崇文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現代醫學/現代醫學/〔生物致病因子和生物源性疾病〕/病毒性感染/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簡稱流感。主要表現驟發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及輕微呼吸道症狀。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而且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及大流行。一般在潛伏期末至病後3日傳染性最強﹐退熱後2日傳染性消失。經空氣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以5~20歲者發病較多。流感曾有4次世界性大流行﹐首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1918~1919)﹐發病人數約5億﹐病死約2000萬人。以後於1946~1947﹑1957~1958及1968~1969先後發生3次世界性大流行。
…看全文
|
|
|
【西方觀點】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流行性感冒
【外文詞條】influenza
知識分類:人體、健康篇>醫學
亦作flu或grippe。一種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的急性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A(最常見)、B和C型三種形成的症狀類似,但它們的抗原性之間卻毫無共同之處,故無交叉免疫。突發寒戰、疲勞、肌肉酸痛;體溫迅速升至38~40℃,伴隨著頭、肌肉、扁桃腺及關節疼痛。三~四天後,病情逐漸好轉;但呼吸道炎症的相關症狀,如咳嗽和流鼻涕卻變得更明顯。臥床休息,服用阿斯匹靈和其他解熱鎮痛藥是標準的治療法。A型的流行週期是二~三年;B型四~五年;在世界上的流行大致呈波浪狀。流行性感冒死亡率低,但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是有史以來最具摧毀性的一次,也算是最嚴重的一次疾病浩劫。多數死於肺炎、支氣管炎。
|
|
【Dr.
iWord觀點】
最近這一個月來天氣溫差變化極大,讓人一不小心就著了涼。我們俗稱的感冒,其實可再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兩種,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每人一年內可能會發病一至兩次,伴隨頭痛、打噴嚏等徵兆,秋季為最常發病的季節;流行性感冒則是急性的病毒感染,每年不一定會發病,特點是發病快、傳染性強,通常是來勢洶洶。
不論是普通感冒或是流行性感冒,都是由感冒病毒所引起的。有很多人對於病毒和細菌常常分不清楚,一般說來,在有足夠養分的情況下,細菌可以自行繁殖,是一個獨立的細胞;病毒則要依靠寄主體內的酵素幫助它們複製,一脫離生物體的寄主即死亡,所以並不算是細胞,也不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
|
【你的觀點】
你的看法不同嗎?請到討論版,說說你的觀點。 |
|
|
|
|
|
半世紀台灣情——門諾醫院走向本土
門諾創院院長薄柔纜,一生青春歲月都奉獻給花蓮,圖為其年輕時為病人診療的情景。(門諾提供)
|
在花蓮,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外國人所蓋的醫院——門諾;這幾年,隨著門諾對外募款的呼聲頻起,門諾的聲名也慢慢走出花蓮,漸為人知。
事實上,這座「東台灣的燈塔」已經在花蓮屹立了半個世紀。在醫療資源日漸充裕的今天,門諾將如何轉型?在醫療體系也走向企業化競爭的過程中,門諾如何堅持其信仰與理念?
十二月初,來到門諾,剛落成啟用的新大樓大廳中央佈置著一棵高大的聖誕樹,掛號、看診、批價領藥,甚至是員工辦公室裡,無處不是彩帶、雪花、燈泡,五彩繽紛,整個醫院洋溢著一股濃厚的耶誕氣息,讓人絲毫嗅不到醫院的冰冷與悲苦,反而多了一些過節的溫馨氣氛。
從民國三十七年應台灣基督長老會山地宣道會邀請,組織醫療隊來台為原住民進行醫療救濟工作起,門諾在台灣已經超過半個世紀。
初創的前八年,門諾採行「一人一元」政策,無論看病、開刀都收一塊錢。發展室成員羅綺梅解釋,門諾不以免費醫療為訴求,而是象徵性地收取一元的醫療費用,為的是建立人們珍惜有限醫療資源的觀念。
在那困苦的年代裡,特別是生活貧困的花蓮山區,營養不良是普遍的現象。民國五十年,門諾在各村落設立「牛奶站」,一萬多名學童每天上學經過牛奶站時,都可以領到一杯牛奶補充營養。
民國六十二年,門諾為深入山區服務原住民,在偏僻的玉里山區設立醫療站,加強當地原住民的衛生教育,改善社區環境。
…看全文
※摘自【光華雜誌智慧藏】1998年1月號 |
|
|
|
|
Q:去氧核醣核酸(DNA)是誰發現的?
A:華生和克里克 |
去氧核糖核酸
DNA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去氧核糖核酸
【外文詞條】DNA
知識分類:自然科學篇>化學
去氧核糖核酸雙螺旋。A. 去氧核糖核酸分子模型。分子有(1)氫、(2)氧、(3)碳及含氮鹼基上的氮、(4)去氧核糖的碳、(5)磷。B. 去氧核糖核酸的圖示。扭轉的階狀由(6)含氮鹼基成對以氫鍵結合,建構在糖-磷酸的支柱上。
|
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
核酸的兩種形式之一(另一種是核糖核酸);分子結構複雜的有機化合物,見於所有的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及多種病毒中。DNA編碼帶有遺傳訊息,決定著遺傳性狀的傳遞。1953年華生和克里克確定其分子結構為雙條長鏈相互盤旋形成雙螺旋的聚合物,每條鏈由一長串的單體核酸組成。而核酸是由一種帶有磷酸的去氧核糖(戊糖)分子和一種含氮鹼基構成。含氮鹼基有四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兩條核酸鏈則靠鹼基間的氫鍵相連;這種鍵合的次序是特定的,也就是腺嘌呤只與胸腺嘧啶結合,胞嘧啶只與鳥嘌呤結合。DNA複製時,雙鏈分開,每條單鏈作為模板,按鹼基間氫鍵配對的規則,將一個新鹼基結合到原有的鹼基上,構成一條新鏈。最後,產生了兩個新的雙鏈DNA分子,每個分子包含一條原有的DNA鏈和一條新鏈,這種形式的複製是遺傳性狀得以穩定繼承的關鍵。所謂「基因」,指的就是DNA的一個片段,它編排了細胞內某種特定蛋白質的合成密碼。DNA是以染色體(稠密的蛋白質-DNA複合體)形式存在於細胞中。真核細胞的染色體位於細胞核內,但在粒線體和葉綠體中也可發現DNA。有些原核細胞(如細菌)和一些真核細胞中有一種稱為「質粒」的染色體外DNA結構,這是一種能獨立自我複製的遺傳物質。質粒現已廣泛用於DNA重組技術中,以研究基因的表現方式。亦請參閱Franklin, Rosalind (Elsie)、genetic engineering、mutation、Wilkins, Maurice (Hugh Frederick)。
|
|
|
◆為什麼錯了? |
瓦色曼與奈瑟 |
(德國細菌學家。1906年共同設計了一個診斷梅毒用的普適血清試驗。) |
班廷與貝斯特 |
(加拿大人,於1921年和麥克勞德共同發現能控制糖尿病的胰臟分泌物胰島素。) |
福樓雷和柴恩 |
(首次用人體試驗證明了青黴素的療效,一同將青黴素分離、提純。)
|
|
|
|
Q:請問愛滋病的全名為?
A:後天性免疫不全症候群 |
愛滋病
AIDS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愛滋病
【外文詞條】AIDS
知識分類:人體、健康篇>醫學
全名後天性免疫不全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是一種由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引起的致命傳染性疾病。HIV病毒感染的最後階段即愛滋病,其定義就是出現有潛在致命可能的感染。1981年首次確認愛滋病,1983年分離出HIV,1985年發展出血液檢驗的方法。2000年全世界已有3,500萬人攜帶HIV病毒,1,500多萬人死於愛滋病。在美國,已有兩百多萬人感染了HIV,八十萬人被確診為愛滋病患者,四十五萬人已經死亡。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感染的集中地點,而在南亞、東南亞以及其他地區的感染人數也在以警戒的速度增長。開始時的急性病症通常在幾星期內會消退。然後,受感染的人一般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內都幾乎沒有什麼症狀。隨著免疫系統的惡化,會發展出諸如卡氏肺囊蟲(Pneumocystis carinii)性肺炎、巨細胞病毒、淋巴瘤或卡波西氏肉瘤等疾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