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4.12.8/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編輯室
對中華電信罷工的支持與期許

為抗議政府因民營化迷思強力推動釋股,並爭取與資方談判團體協約時的籌碼,中華電信工會日昨進行工人罷工同意投票,動員了一萬七千餘名會員參與,最後成功跨過同意票需達會員總數一半的門檻,在法令上獲得罷工許可證。目前工會下一步的動作,是要研擬罷工的時機與方式,證明工人的實力與必要性。

雖然工會一切行動皆在法令許可下進行,政府卻忙不迭地搬出各種黑帽子扣在工會頭上。在投票尚未通過,工會尚未開會商討罷工方式的前提下,主管機關交通部與勞委會已多次公開指責工會行為將造成社會反感,並以違反民刑事法令等言辭恫嚇要脅。官方搬出這些冠冕堂皇的「社會秩序」與「法令」,要在語義效果上搶得社會代理人的優先位置,以至於媒體上出現罷工目的在阻撓年底立委選舉、或癱瘓政府與民間企業運作的耳語,可說其來有自。

政府放出了罷工意在擾亂社會秩序的煙幕彈後,資方打壓工人更不手軟,包括事前要求員工簽署「停止罷工投票」書,指定在投票日要求員工加班,經營階層則約談員工要求不予出席投票,最後封鎖員工間的電子郵件與傳真,企圖切斷工人間的聯繫組織工作。種種粗暴打壓工人團結運動的手法,就是政府與資方聯手,視勞動人權於無物的明證!

為什麼資方如此懼怕工人的團結?因為他們在顛倒的社會關係中強占了主人的位置,把工人貶低為可以任意替換拋棄的生產要素,和無生命的設備廠房、以及資本並列一起。然而工人的團結,就是對這種關係的否定;罷工的方式,則是要把這種顛倒的關係扶正,證明了沒有工人,便不能生產價值:機器只是死的機器,物料只是死的物料,資本只是死的資本,只有勞動力的投入才能創造價值。或許有人要說,如果沒有資本家的投資,工人欠缺機器物料資本也能徒手創造價值嗎?然而這是對生產資料最大的誤解。生產資料不透過資產階級而產生,如同中華電信的線纜與設備不透過民營化而發生一樣自然。因此電信工會的行動,我們不僅在同為勞工的感情上要寄予同情,透過理性的社會主義分析更要強力支持。

然而國營體制下的人謀不臧、效率遲緩,卻真實地存在我們的共同經驗裡。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呢?有的人說,民營化的唯一出路。然而這是謬於現實的主張。中華電信的活力較諸以往,是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出於競爭壓力下的多,豈能直接推論是民營化結果?再對照現有民營固網業者現狀,又可知此說之確實不然。當初政府開放固網執照,單張資金門檻為四百億,並考量外國開放先例設有多項申請條件,諸如用戶數量門檻、基本迴路架設等等。台灣幾間民營電信業者在向攸攸股民集資兩千餘億後開台上市,對並不嚴苛的法令投資要求一一跳票;資金去向,無人得知。以此觀之,效率之說未免誇張。如今民營業者以多次消費者運動為助力,無視國外經驗要求中華電信開放用戶迴路,或是以公共資金補貼要求廉價租讓,則又是怠於投資另一惡例。富邦國泰等財閥程度不等地參與固網經營,不思專注本業的建設營運,卻處心積慮強奪中華電信的股權,又可說是效率?

我們要提醒,在國營體制下經營的電信產業,成功地為台灣的經濟榮景建立了良善的基礎建設。中華電信的盈餘,完完本本地上繳國庫,成為政府從事總體公共投資的一個重要來源。這個路徑正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生產事業也不為財閥資本壟斷,仍然可以支應社會總體需要的一個例子。工會的在今年年中消費者抗議ADSL費率過高的事件中,一樣支持調降費率,道理在此。因為不用盈餘轉公共投資的方式還交於民,而直接降低售價回饋用戶,對負有公共責任的中華電信而言都是一樣。然而換個角度思考,民營業者若非迫於競爭手的壓力,絕不會輕易對消費者低頭,這從有線電視系統的市場可輕易推知。而電信事業的經營,確有公共責任在其中,因為偏遠與人口密度稀薄的地區,不是民營電信業者願意優先建設的目標,非用公共投資不足以彌補。當資訊匯流的速度加快,城鄉、富貧間數位落差的問題加劇發生的現實下,以公共建設彌合落差的必要性可以說是確定的。然公共投資的說法,在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古典主張裡已經看得到,但沒有解決國營事業疏於創新投資的問題,更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工人的權益與經營效率的問題,這必須透過扭轉社會關係才能解決,而中華電信工會的罷工,正是扭轉關係的重要手段。我們也期待工會壯大實力後,同時體察公共服務的角色與責任,積極與社會需要對話,以進一步戳破民營企業才能為消費者/公共利益著想的謬論,全面取得工會參與生產、工人奪回主權的正當性。
媒大事
1.台北電視節的開辦,讓許多外國的電視台能藉此機會與本土業者進行公開的交流。節目的互購交換與合作,就在熱鬧滾滾的會場中展開。據報載,會場中的新檔日劇,一集喊價起碼二萬五千美金;韓劇稍低,也有二萬至二萬五之譜;大陸劇的實力則與韓劇在伯仲之間。唯台灣自製戲劇,一集不過區區三千元。本土業者屈居劣勢,事後大表不滿,說有此等差是台韓文化貿易上的條件不公使然,要政府以平等互惠原則要求韓方,否則便要對韓劇的輸入與播出設限。但新聞局官員則說,南韓電視市場並未藉法令之便歧視外人,各國節目要想進軍,自憑本事即可。而播出大宗韓劇的本土頻道業者八大與緯來則指「好的戲劇我們堅持推薦給觀眾」,堅稱禁播韓劇不合理。

小編眉批:如果價格能合宜地反應商品的品質與消費者需求,那麼透過市場血淋淋地喊價結果,我們的電視劇的良窳,在台北電視節真的是一比見真章。我們可以說,這絕對不是因為台灣的電視工作者天生腦袋糊塗,手腳不靈光,而是制度殺人啊。電視節目品質與價格都較台灣高明的日、韓、中,皆有強大的非商營電視體系參與內地市場運作,一定程度發揮引領的作用。若我們的政府不能體察本地的電視業者困於繼受的歷史條件不得不短線地操作節目的生產,而放任眾人在低度平衡水準的市場裡進行高度競爭,忘卻以前瞻性的公共投資進行改革的責任,那台劇恐怕難有翻身之日啊。
 
2.富邦集團的購物頻道,即將上線搶食電視購物市場的大餅。日前更是放出消息,指自建兩個全新的攝影棚已落成待用,不僅占地逾百坪,還是全數位的攝製器材,據稱是創台灣之先。購物台總經理林啟峰稱:「保證給消費者最好的購物服務。」

小編媒批:瞧吧,都是搞電視,有人哭窮作節目,也有人腰纏萬貫另闢戰場。富邦以這種手筆買土地蓋攝影棚添置數位設備,是許多將就堪用器材生產節目的製作單位想都不敢想的美夢,更不用說他們光是撒在全台各地系統上的上架費,一年就有好幾千萬。另一家東森更是不遑多讓,自家的購物頻道接二連三搞近親繁,但旗下就有一個專播外購片的戲劇台。這說明了,資本往獲利率高的地方流動,如水之就下一般自然。期待本地的短視資本家良心大發拯救頹靡的本地文化,好像緣木求魚啊。
 
3.在時序逼進200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即將面臨十年一次的執照換發的敏感時刻,英文化部長喬威爾於日前表示政府將為BBC與英國所有的廣電媒體訂定新聞報導的標準。因為近一年來BBC在報導美英侵伊的戰事新聞時,多次與政府立場相左,引發新聞倫理爭議。因此官方此說立即引起輿論質疑政府有控制言論,甚至挾怨報復之嫌。但喬威爾斷然否認,指「政府有必要…強化BBC保持不偏頗與準確報導的責任」,收取執照費才能招公信。

小編眉批:BBC作為公營體制,理應直接與公眾相濡以沫,但同時其特許執照、經營預算、包括十二名董事(governor)的產生,都留有國家機器操作介入的空間。而當國家機器以黨意私利為念,甚至與財團掛鉤取暖時(如星空集團與布萊爾政權的友好關係),公營媒體的正黨性便要受到摧殘了。以此為戒,我們一面要小心政黨黑手利用此空間混水摸魚,一面也得提防有人以此例主張「英國不也如此」,阻礙台灣公視集團建置的進程。

中華電信工會罷工專題
傳學鬥對中華電信工會罷工投票結果聲明
傳播學生鬥陣(2004.12.05)

 儘管我國關於罷工之法規尚且有所不足,面對資方及交通部動作不斷,中華電信工會在五日所召開、首度的罷工投票中,仍然合法地取得了罷工權。有鑑於台灣社會囿限於歷史因素,勞動權長期受到不合理的打壓,不但工會常遭污名,勞工運動也被貼上擾亂社會的標籤,以至於國家消極卸責,致使勞動者權益不保,而勞動意識之不彰,也成為自由市場迷思的幫凶,傳學鬥對此次中華電罷工投票的結果樂見其成,認為將有助於提升台灣在地的勞權意識。
 
然而,過程中較為遺憾的是,媒體在報導此一議題時,往往受制於官方消息,不但未能凸顯台灣國營企業私有化(民營化)政策的結構問題,更常錯誤地將消費者權益及勞動者權益對立,是以還在私有化等同自由化、等同社會整體福利的迷思論述下,實質製造出勞勞相爭的氛圍。傳學鬥做為媒體改革團體,以為當前主流媒體的偏誤再現,不但無益於凝聚勞動者意識,也壓縮了社會整體進一步針對台灣電信政策進行對話及討論的可能,應有改進的空間。
 
然而,傳播與電信的關係卻不僅止於此。在過去,兩領域固因黨國因素而分立,但如今,科技匯流的時機就在眼前。特別是主管機關即將整合為國家通訊委員會 (NCC)在即,本地傳播公民權固然還因新憲議題而受到討論,但如何因應科技整合而創造新的服務形式,在台灣邁向資訊社會之際,卻可惜還未有充分討論。對此,傳學鬥相信,資訊文化公民權的實現,除了在傳播界要有強而有力的「公共廣電集團」以為後盾,更不能沒有來自電信界的馳援。
 
對此,傳學鬥除了日前提出「數位公共新藍圖」的構想,也呼籲已取得合法罷工權的中華電信工會,還務必要把握機會、積極與社會力量展開對話,除了應正視繼受的歷史地位,並有機地發揮電信政策引導者的公共職能,積極尋求自身在資訊公民社會中的角色。不可諱言,一般對中華電信等工會不免仍有有「貴族工人」的調侃,然而如何能在反私有化上重新定位、以「具有活力的公共電信服務者」繼續努力,對於凝聚勞動者與社會意識,應更有助益。




消費者的權利應與工會運動結合
李信漢(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日昨(12月5日),中華電信工會舉行罷工投票,最後取得合法的罷工權。中華電信副總經理張豐雄向大眾保証,整件事公司已擬妥應對方針,不會影響社會大眾權益。這件事與消費者有什麼關係呢?是不是罷工就損及了社會大眾的權利?工會訴求反民營化,是不是一種公務員的反動思維呢?又,民營化真的能提昇消費大眾的權利嗎?

一年前筆者向民營固網申請ADSL服務,當時ADSL的月租費含括電路費與ISP服務費,要價高達800餘元。對許多人來說,這每月動輒近千元的開銷可不是個小數目,雖說資訊無價,但這個「價格」也未免太高了些。於是,筆者納悶地詢問申辦業者,為何網路月租費要如此地昂貴。業者理直壯地回答:「都是因為中華電信壟斷市場價格。你看,線路費成本就是這麼貴,你叫我們怎麼調降?」。作為消費者,我自然希望能以低廉的費率獲得高品質的網路通訊服務。那時對於業者的說法,我雖半信半疑,但也對中華電信
遲遲不肯開放用戶迴路、壟斷市場感到厭惡。因為我相信「開放市場競爭、中華電信民營化」會帶來更有效率的電訊服務,消費者的權利也才能保障。但真的是這樣嗎?

今年下半年,在消費者的自主運動下,降低線路費率的訴求獲得了回應。表面上,消費者權利獲得重大的勝利;然深層地看,尚有諸多的問題是在這次消費者運動中未被突顯的。而筆者也是在參與中華電信工會的座談會後,才了解先前的認知有所謬誤。從消費者的觀點來看,我們都堅信「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所以,中華電信獨占用戶迴路就是奇貨可居,該打!?只要開放同業競爭,線路費就會下降!?正因為消費者有這樣的信念,民營業者才藉著「民氣可用」,不斷鼓吹開放迴路。但真實的情況是,政府當初在核發台灣固網、東森寬頻、新世紀資通等民營業者的營業執照時,就要求業者應集資籌建光纖網路。如今,非但未見任何業者完成當初的承諾,反而要求由人民納稅、政府建設的電話線路低價開放給業者使用。天下間豈有如此獨厚財團的事?這也就是說,消費者的權利將不會因用戶迴路的開放而受惠,反而會因政府放緃財團,喪失使用光纖網路的機會。而當時中華電信工會極力反對用戶迴路開放的原因就是如此。自由化、民營化會提昇消費者享受的權益嗎?不見得!若沒有中華電信工會反彈,民營業者早已横行無阻,消費者也就成為「業者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受害者了。

反觀這次中華電信的罷工投票,外界不斷投以質疑的眼光,認為罷工影響了消費者的權利;其實,真正損害社會大眾權利的是民營固網業者。政府於電信產業的管制上,不去糾舉民營業者的缺失,反而壓迫工會運動,不也太本墨倒置了?
 
 
 
  
 
電訊科技新狂潮?毛董賀董說錯了什麼?    
林靖堂(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當電視剛問世時,曾有人預言,電視將「完全取代」廣播與報紙,成為未來世人接收資訊的來源,廣播與報紙也將因此步入毀滅,但隨著時代演進事實卻使預言破滅。如今,類似的預言又再度出現。
 
拜讀926期新新聞雜誌,針對當前數位化時代的即將來臨,新新聞雜誌特別對於中華電信前任與現任的董事長進行了專訪。文中,兩位前後任董事長皆看好網路電話與Wi-Max的發展,並認為其將是未來電信(訊)業獲利發展的最大希望;而傳統的固網服務或PSTN服務,以及ADSL服務,將可能因電信與網路的匯流,逐漸消失在過往的歷史之中。
 
筆者對於兩位董事長的樂觀與高見看法不同,在此欲提出幾點看法就教於專業者。首先,網路電話的幾個問題是否有被察覺到,如;目前的網路電話形式近於MSN與其他免費通訊軟體,使用者付費的觀念與機制要如何形成?又,真有如毛前董事長所言,會有六成以上之民眾欲捨棄就有市話與手機服務而改採以網路通訊?又電腦與網路在台灣真有如此普及?在來就是,現有網路服務之頻寬,真足以應付其想像之大量且頻繁的使用量?品質能夠保證不受影響?以筆者之經驗,網路電話之所以能夠大量而逐漸普及,原因即在於使用其產品無須負擔大量費用,一旦收費,網路電話將僅存縮短溝通時間之優點。
 
毛文中亦談到ADSL的問題,我想問的是,光纖到府的費用與實際品質真能吸引ADSL用戶改使用光纖作為傳輸線路?又,增加如此多頻寬對於一般使用者又有多少用處?不過,筆者倒是認為此舉可以增加更多P2P網站的使用與商機。再來,則是Wi-Max。無線寬頻城市其背後的立意,是否應當站在商機獲利的角度?又,Wi-Max沒有問題跟缺點嗎?Wi-Max的出現,真的如此樂觀,樂觀到它能成為舊有電信業者的惡夢?
 
最後,回到公共利益的角度來談。毛文與賀文通篇談到的,是電訊產業(中華電信)應如何因應所謂破壞性新科技的到來與發展,且對於此新科技頗為樂觀,應當能帶來無窮的商機。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中華電信自身所掌握的大眾的公共服務利益。大眾真對網路電話或無線寬頻上網有如此迫切的期待?又,從毛文的脈絡依循,一旦為考量整體營收的問題,就必須犧牲舊有的市話與固網服務,但是,請問毛董與賀董,家裡沒網路的人怎麼辦?只需使用一般傳統電話的用戶的需求不是需求嗎?
 
也因此,筆者反對中華電信民營化。一旦民營(或私有化),公共利益就不會被主事者所考量。為了規模經濟與營收獲利,如此經營思維的改變,必然導致弱勢群體甚至連使用電話溝通的權利也被剝奪。你願意在未來如此面對自己不會使用網路服務的家人與親友否?
 



媒體再現的局限
廖中(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昨天在藍綠陣營為立委選舉而上街頭喧囂的同時,中華電信工會在北中南三地以衛星現場同步視訊的方式,舉行了台灣首次的電信工會罷工投票表決,最後以六成的支持率通過了罷工案。透過電視媒體的現場轉播,我看到這一次的勞工運動,不同於以往的社會運動所強調的衝突、對立場面,而是一個工會團結進行和平投票的過程。
 
這對於向來對勞工權益漠視的台灣來說可新鮮?原來工會可以具有強大團結力量進行罷工的權利,此事件對於許多受資本家剝削的勞工而言,無疑上了一個重要的勞工意識教育課程。
 
但是,媒體對於工會的報導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工會罷工的主要訴求在於批判政府的公用事業民營化政策,並指出民營化後員工的權益應有所保障,以及將國家資產用來圖利財團並不符合社會公益等問題。但是,部分電視媒體報導以「電信危機」來形容此次罷工事件,媒體只關心的是,今天罷工投票通過,接下來工會可能採取那些衝突的方式罷工?會對社會大眾的生活權益將帶來哪些負面影響?的問題,忽略了這些其實只是工會罷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其他真正應該促進勞資雙方及社會團體討論的中華電信民營化議題,反而都被媒體所忽略了,這說明了,媒體對罷工的再現的確有所局限。





娛樂與媒體專題
綜藝節目的戲劇節目化
溫典寰(中正電訊傳播所研究生)

本年度的金鐘獎已頒出,不乏有跌破眼鏡的結果。「綜藝節目獎」由「綜藝大集合」奪得,當宣布得獎名單的那一剎那畫面 (金鐘獎主辦單位重新播放一次「綜藝大集合」送審的節目畫面),筆者依稀記得該台主持人胡瓜與當時的來賓熱淚盈眶畫面,想必和其它入圍而幾乎以歡樂為主的綜藝節目有所區別,「綜」得獎可謂實至名歸,但確是我們同學間沒有人預測到的獎項結果。

筆者想要論述的主軸放在日前觀看某有線電視重播的綜藝節目,其內容為一對夫婦關係瀕臨破裂,並各自找來親友助陣,在節目巧妙安排下,雙方互較勁,最後上演大復合。同樣是以感人取勝,但敘事方式卻與得獎的「綜」有出入。

筆者在觀看該綜藝節目敘事時,像是家務事搬到檯面暴露的翻版。眾所皆知,媒體是一塊公共領域,每個人可以公平的在此建立理想的言說情境。固然沒錯,但筆者以為,此刻看到的是製作單位巧妙安排的文本,公共場域變成家庭,上演關乎隱私的劇本,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似的,一下又火爆起來,似一齣戲劇節目,高潮迭起。

節目進行一半,又加入了親友的對罵,雙方立刻砲火全開,像翻舊帳一樣,但其實閱聽人看到的也只是夫妻相處時會遇到的一隅,並非個案,只見主持人一下煽風又點火,為的是商業力量滲透中的收視率迷思──製造「戲劇張力」,如是而已。

節目最後,居然還有多年前筆者觀看「我愛紅娘」節目般的牽線,倒數十秒,鏡頭特寫在兩位夫婦的臉孔,男方堅定表情似乎決定了一切。此時,親友們拉出夫婦的兒女,但小孩以惶恐的表情在螢光幕前「表演」,隱約中卻讓筆者詮釋出「父母正準備離婚,而這樣的事讓全台灣人都知道了」的意義──小孩願意媒體暴露、有隱私嗎?只見舞台燈光一亮,男方:「妳不要在玩再股票了」,女方回應「你也不要常不回家」,之後出現過去某部綜藝節目「大復合」的場景,頓時現場氛圍由緊張趨向喜極而泣,加上主持人旁白,真是齣賺人熱淚的「戲劇」!

筆者以為,短時間上演不同情節劇碼,稱得上是Hawthorn認為的「敘事」(narrative),夫婦是敘事者(narrator),亦即說故事的人,在劇中他們詳述吵架或想離婚的動機,雖然可能有誇張之處,但敘事容許虛構。

該節目以說故事方式,呈現出誰(who)發生了什麼事(what),也表現出如何呈現故事(how)的論述(discourse),語言符號豐富,暴露有因果的故事,幾近以戲劇手段作綜藝。但筆者自以為耳聰目明,批判節目敘事是將個人的隱私解構在公共領域中,兩位夫婦像是操縱媒體,媒體宰制部份普羅大眾。此故事,命名為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是夫妻床頭吵床尾合的再現,或者小孩為最後離婚談判的籌碼,節目在使閱聽人的切身性之下,情緒也就起浮起來了。

言歸正傳,為什麼同樣是賺人熱淚的感人節目,獲金鐘獎肯定的「綜」片利用個人曾經的經歷,個體的反身性使閱聽眾有更多解碼(decoding),同樣是敘事,閱聽人可感知到多元的意義。例如:藝人心酸史,其辛苦的一面可提供草莓族體會自己是否經得起考驗,在幸福與愉悅中,認同此般的敘事手段,並感同身受。而閱聽人應不需要知道他人家務事吧?更何況挪用媒體公共資源,真不知道能獲得什麼樣的意義,因此,藉此期待台灣的綜藝節目都可以「質」來製作,非懶惰地找別人來說故事。




娛樂新聞  20  30  40
(作者: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洪欣辰)

「娛樂新聞」可以有什麼啟示?近來,「娛樂新聞」節目成為我晚餐時的配菜,我發現,競爭激烈的娛樂新聞,各在不同的年齡層佔有一片天,它們成功的市場區隔策略,足以作為一般新聞台的借鏡,值得玩味。

【20女人話題】以八大的「娛樂百分百」來說,ASOS的特色就是:訴說家務事般的獨特主持風格。娛百曾經推出「BUY金女速成班」單元,為觀眾示範周末參加派對的時尚穿著,現在則有「美容大王」、「夏趴百分百」等等,這些特別企畫都是教導女性觀眾如何保養以及衣著準則,可見得百分百是主打「女性市場」的娛樂新聞節目。

【10歲少年郎】而三立的「完全娛樂」為了與「百分百」的ASOS詞鋒犀利做區隔,主持人王仁甫、張善為和許孟哲的特色就是:誇張的肢體遊戲路線。完全娛樂還推出頗具教育意味的單元,例如「零分不要來」(學英文單字)、「笛史卡佛瑞discovery」(益智問答賽)等等,有這些寓教於樂的單元,加上主持人常以對小孩說話的口吻召喚觀眾,因此很明顯地,完全娛樂主打的是「青少年族群」,特別是國小國中學生。

【30知性甜心】東風的「娛樂@亞洲」,以超人氣「甜心主播」侯佩岑當收視籌碼!以專業主播之姿,入主娛樂新聞界,遊走於兩造的侯主播,既受到觀眾喜愛,也受到媒體前輩的肯定。她的多元發展,顛覆了過往的主播形象,值得細究;而她的進駐,也使得「娛樂@亞洲」流露著一股濃濃地「布爾喬亞」味。何以言之?我們可以看到侯主播在節目中也教英文,但是她教的單字難度就比「完全娛樂」高了許多,教學方式也大異其趣,因此,兩者在基本觀眾群的設定上已截然不同。此外,「娛樂@亞洲」的另一特色,就是以亞洲娛樂中心自詡,這種立足亞洲、放眼全球的國際觀,與侯佩岑歸國學人的身份十分對味,也為「娛樂@亞洲」營造出菁英階級般的質感。

【40熟男】至於最老招牌的TVBS-G「娛樂新聞」,開播已近十年,主持人幾經更替,目前節目決定走成熟路線,主持人聶雲、阿雅的主持風格即是以「沉穩」為主。TVBS-G開始走成熟風,透露了觀眾年齡層的成長,換言之,看娛樂新聞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了。

以上四個娛樂新聞節目,各有招牌,因此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娛樂新聞市場中搶出一片天。然而,反觀台灣一堆的「專業新聞」電視台,特色何在呢?

每每吃飯時間,轉到電視新聞台想關心一下國家大事,卻總是卒不忍賭,見到「警察斷掌」、「少女性侵」等聳動新聞,我總是很膽小的速速轉台。不是不願意看到社會的黑暗面,而是看太多這樣負面又淺碟的社會新聞,著實令人喪氣。更覺得奇妙的是,各家新聞台都是一家親,從37台轉到38、39、40,完全沒有差別,連主播都吹一樣的髮型,穿一樣的套裝,新聞內容更像是copy版,轉來轉去都像在看同一台,絲毫沒有特色。也許,拿「娛樂新聞節目」與「電視新聞台」相比不甚公平,況且,娛樂新聞的內容頌揚著「消費至上主義」與「美貌神話」,也值得批判,但同樣都是新聞播報,在娛樂新聞圈裡卻可以看到更多元的呈現,從10、20、30、40,他們為市場區隔做的努力值得新聞台學習,畢竟,台灣不需要一堆長樣相同的電視新聞台阿。試想,如果我們有「原住民新聞台」、「同志新聞台」、「外籍配偶新聞台」,那新聞的世界會變的多有趣?

電視數位化已是既定事實,面對頻道激增的數位時代,台灣要的不是更多的新聞節目,而是更不一樣的新聞節目,目前的電視新聞要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電視機傳來Jolin新歌:「Up Up 抬起頭,Up Up 舉個手,Up Up 想個屬於你自己的招牌動作!做事要原則,做人要獨特,跟舊的路線走怎麼可能會跑在前頭!」各家新聞台,動一動,扭一扭,想個屬於你自己的招牌動作吧!





金馬結束後

胡亂來(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

今年金馬獎和往年一樣,在快樂的氣氛下落幕了,但電影院仍舊不見國片的蹤跡,看樣子國片也和往年一樣,快落幕了!

很多人說國片之所以會衰敗,原因是沒有培養大明星、故事太沉悶、被新電影所害等等,但從一個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過去政府所制定的電影政策助長了發行、映演業在電影環節中的力量,卻在製片業上沒有齊頭並進來給予適當的發展環境,使之受發行、映演業的牽制,形成一種扭曲的成長(詳細的的過程可參閱魏玓,<扭曲的成長>,當代81期)。也就是說,早先國家在實施電影政策時未能有好的的配套措施,使之呈現國片難以在戲院上映的局面,最後導致電影人員拍片意願的低落。

好萊塢的電影很好看,其逼真的聲光特效透過戲院絕佳的硬體設備,使觀眾在看電影時實在是一種享受。所以有了不錯好萊塢帶來娛樂,為何還要費力氣拯救國片?這是因為電影不僅是一種可賺錢商業產品,它還是一種文化,甚至是人們集體記憶的一部份。我們現在若想知道60年代西門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可以在雙林雙秦電影中看到,而30年後的人們若想知道現今台灣校園的風貌,可以從《藍色大門》窺知一二。所以,電影不只是一種商業,它有一種文化使命,與在市場中競爭的商品不能等同視之。

歐美許多國家都以文化免議的理由,在WTO時拒絕電影市場的開放。反觀國內,電影市場低迷以久,政府不替電影產業解危,反而落井下石,在加入WTO時刪除電影法11條(映演業要有一定比率上映國片)與40條(對外片徵收國片輔金),這無疑讓台灣電影打入無底深淵。更令人氣憤的是,雖然此條文有但書,大意是說,刪除上述兩條而使國片如有遭遇到迫切的危機時,政府得以出面介入幫助之。但是,台灣電影現在這樣低迷的情況還不叫危機,那究竟要等到何時才是所謂的危機,政府才要出來救助呢?

由巨流出版的一本書《全球好萊塢》,書中可以看到好萊塢這樣規模龐大的體系在進行全球市場競爭時,也並非一帆風順,但美國政府願意幫助好萊塢踢開石頭,使其銷售通路暢行無礙。所以要拯救國片,政府有必要負起這個責任,其政策作為是國片能否振興的關鍵。讓金馬獎快樂的結束後,國內的電影產業卻並未結束!






No.5香水打造香奈兒都市
馬克杯(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接到朋友催促的電話,說各大有線台正準備同步播出香奈兒No.5香水的新廣告,女主角正是金法碧眼、高挑迷人的妮可基嫚呢!關心時尚趨勢的朋友還不時提醒筆者,這支廣告僅播一次,強調僅此一檔咧;但是讓筆者驚訝的不是後續的天天播出,而是此廣告內容的荒謬夢幻,以及消費者的盲目崇拜並沉醉在五號香水的氛圍裡。

這並非貶抑香奈兒在女性朋友心中的地位,筆者注意到的是商品的行銷手法,以及品牌神話的塑造。在廣告中,沒有任何一個明顯的符號指涉到No.5香水,除了女主角背後璀璨發亮的鑽石圖騰飾品;但在大多數的內容中處處可見香奈兒品牌的的影子:在「香奈兒」都市中,天上會莫名的打下spot light、破廢頂樓有新穎的大型香奈兒看板、報紙頭條永遠是尋找迷失的女星。男主角的出現只是為了填補遺憾愛情故事的空缺,在愛情與工作的兩難中,女主角選擇重回閃光燈簇擁的懷抱,最後一幕更為經典:女主角回頭遠望隻身單影的男主角,卻被大型的看板掩蓋了,好似關注的是香奈兒的看板,並非男主角。

所有廣告中的元素環繞著一個價值觀,一個由香奈兒品牌形塑的價值觀。老掉牙的愛情/麵包抉擇故事,性別角色被錯置了;大型品牌看板可以為廢棄大樓增添愛情光彩;愛情故事的敘事結構卻是斷裂快速的。在錯置混亂的過程中,品牌價值觀悄悄地將商品的產製過程消除掉,一種若有似無的虛假價值佔據了意義詮釋的首要位置,一旦將品牌概念移除,剩下的是空泛的童話故事;但行銷手法是一連續延綿的過程,緊接的是幕後花絮的首播,一種揭露性的曝光宣傳手法更加深了品牌的崇拜。

而香奈兒都市打造的好似蝙蝠俠系列中的高譚市一樣,那樣的封閉卻又令人熟悉。封閉是因為唯有透過其設立的詮釋模式,才能得其門而入;令人熟悉是因為品牌概念的根深蒂固。

廣告的魅力不在於完整表現品牌的訴求,而是越能把品牌概念模糊化、概念間的縫合/構連越能發散,就越能把品牌概念深植在消費大眾的認知中。消費者只要一擦上No.5香水,廣告中奢華夢幻的氛圍就好像香水味般的附著在身上:閃光燈聲隨之而起、地面莫名鋪上了紅地毯、出現了浪漫的愛情奇遇;弔詭的是,如果它改名叫做明星花露水的話,一切都成泡影,閃光燈變成了霓虹燈、奢華夢幻變成了台客大舌頭、愛情奇遇成了廉價的二流小說。

品牌決定了一切,會不斷的將觸角伸展到各個領域,時尚、風格、生活哲學等被No.5香水收編到品牌概念中;香水的成分是什麼不重要,儘管聞起來像料理米酒也無關緊要,只要冠上了No.5香水的品牌,毫無相關的時尚元素會吸附在消費者認知中。

一種商品崇拜(fetishism)的浪潮形成,這造成了「時尚精神病比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健康」的認知,稍微改編笛卡兒的名言:「我消費,故我在」。這股有些病態的風潮無法被抑止的,不過換個角度來看,請仔細留心各大商品的原產地,不難發現都是一些低中度開發國家,這樣還會讓你覺得這還叫時尚嗎?這不過是廣告行銷的障眼法罷了。



媒轉載
媒轉載:


政大聯合導師課活動-勞動影展系列之二

時間/地點:1208(三)1900-2100/政大大勇樓4樓417視聽室
片名:大亨與我(美國/1989/color/35mm/91min/紀錄片)


歡迎參加!
媒來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本期內容:

 

 

 
報主的話

 

本週電子報呈現中華電信罷工,與娛樂媒體專題,前者為傳學鬥力量集結,後者則為因緣際會。或許,多少印證社會脈動與論述產製間的有機聯繫,歡迎各位作為社會觀察者與批評者,與我們共同進行論述爭鋒,為增進社會境況略盡綿薄。
 

| 寫信給報主 | 留言板 | 電子報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