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快樂動物電子報
2004-12-10 第二十三期
 
免費訂閱
  看看以前的電子報
 

  世間真是無奇不有,人要「正名」,樹獺也要「正名」,難不成樹獺也有黨國大事要憂心?

  你可知聖誕老人其實不是拉麋鹿雪橇,而是騎驢子,還有「柯南」、「飛天小女警」與老鷹、貓頭鷹,有著非常趣味的關係!

  這期電子報為您解答上述的疑惑,還為您介紹人與動物之間的大愛──海豚發揮驚人的勇氣,趕退大白鯊救了4人性命,以及台灣女子與非洲小猴的感人物語,千萬不要錯過喔!


中國大陸
成立首批「狗醫生」
樹獺也要「正名」
柯南大戰飛天小女警 不是「麋鹿」而是「驢」?
《頑皮藍小猴》--
台灣女子與
非洲小猴的感人奇緣
狗在睡覺前,
為什麼要先繞圈圈?
 
中國大陸成立首批「狗醫生」

  狗可以當警犬、搜救犬、導盲犬,還可以當醫生?在亞洲動物基金協助下,中國大陸首支「狗醫生」隊伍於今年11月在四川成都建立,由5隻人見人愛、善體人意的狗兒組成。牠們首次「出診」,是由亞洲動物基金創辦人Jill Robinson女士帶領其中4隻──大理、多納、妞妞與雄雄,來到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慰訪院中罹患絕症的老人。

  老人們見到狗兒,顯得很開心。88歲的李德勝在旁人幫助下,把妞妞抱在懷裡,輕輕地撫摸著牠,妞妞則不停舔著李德勝的手和臉,惹得他開心地笑了起來。多納將自己的兩隻大腳搭在病人唐朝田的床邊,主動伸出一隻腳和唐朝田「握手」,久臥病床的唐朝田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連說「好乖,好乖!」

  華西第四醫院李金祥教授認為,有許多絕症患者和高齡老人都很喜歡寵物,但因為住院沒有機會接觸,如果有「狗醫生」陪他們一起玩耍,他們會很快樂,減輕孤獨與痛苦;即使是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病人,「狗醫生」的探訪也會使他們儘量快樂地渡過生命最後的時刻。

  未來,成都「狗醫生」隊伍將定期到醫院、老人院、兒童福利院等機構探訪,將來規模擴大後,還可視情況「駐診」在病人家中長期陪伴,為他們帶來溫暖與歡樂。

  亞洲動物基金     台灣狗醫生協會

 

 ● 動物之愛

  為了救人,小海豚勇退大白鯊!

  有時動物為了解救人類,也會發揮驚人的勇氣!   

  幾個星期前,英國籍救生員霍依帶著他的15歲女兒及女兒兩個好友,在紐西蘭北島距離海岸約1百公尺的海水中戲水時,周圍忽然出現大批瓶鼻海豚,將他們緊緊包圍在圓圈中間。霍依想掙脫海豚的包圍時,其中2隻體型較大的海豚又把他趕回圓圈中。就在此時,霍依看到1條長達3公尺的大白鯊朝他們游來!這才了解海豚包圍他們的用意。

  霍依表示,當時那些海豚顯得相當激動,不停用尾鰭拍打海面嚇阻鯊魚,直到40分鐘後鯊魚消失無蹤,才打開圓圈讓4人游回岸上。

  海洋生物學家表示,海豚會為了保護幼豚而攻擊鯊魚,加上牠們有助人為樂的天性,所以當意識到霍依他們有危險,便奮勇伸出援手相救。

樹獺也要「正名」       作者:吳倩菊 圖片: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唉!最近大家為了「正名」之事搞得鬧哄哄、亂糟糟的,還是來點輕鬆的笑話吧!

  話說最近海關又查獲5隻樹獺,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來檢疫(當然要祝福牠們健健康康的,不然就難逃厄運了),樹獺的英文名稱是Sloth,應該是「英譯」的關係,有人把中文俗名寫成「樹懶」,可是在中文的釋意上就有點不通了──懶惰的樹?樹很懶惰?不過中文字真的很巧妙,把懶字換個部首成了「獺」,就知道那是一種動物了。可是「獺」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樹獺是獺、水獺是獺、海獺也是獺,水獺和海獺或許可以追溯5百萬年前的親緣關係,但是光看那樹獺的長相及習性,要追溯關係恐怕起碼千萬年。以習性看來,樹「懶」倒是比較符合牠現在的樣子,但是對於不熟悉的人,「樹懶」是什麼?恐怕問號要打上好幾層。

  另一則笑話發生在「二趾樹獺」(two-toed sloth,學名Choloepus didactylus)。目前臺北市立動物園有4隻「二趾樹獺」,新聞主播發音不甚標準,二「趾ㄓˇ」說成了二「ㄓ」:「……臺北市立動物園裡有四ㄓ二ㄓ樹獺……」到底是四隻還是二隻?觀眾聽了可能覺得霧沙沙。

  我想大家都知道,動物的分類就是我們課本上學到的界、門、綱、目、科、屬、種。如果可以分類到種,就幾乎能夠非常確定牠是什麼動物了。學者專家彼此溝通一「種」動物的時候,通常會使用拉丁文的學名,這是18世紀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氏(Carolus Linnaeus)在分類學上創立的二名法──將每種生物以兩個拉丁字組合成學名。之後的國際生物學會通過了「萬國動物命名規約」,使得每種生物的命名有了依據及統一的章法(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延伸閱讀吧)。

  但是學名是專家學者用的,拉丁文對於沒學過的人更是天書一本。為了符合各地風俗民情,大家開始發揮觀察力,為喜歡的生物取一些可愛有趣的名稱,這就是所謂的俗名。俗名又會因為語言、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這就要回歸語言文字的藝術了。我們小老百姓如果沒興趣鑽研艱深的生物專業,那麼研究一下和生活、文化相關的俗名,探討它們的來源與創意,倒也挺有趣的。

●我有話要說

(張東君)

   「樹懶」也是通的,事實上媒體打電話給我時,我都說是樹懶,因為牠們和獺類的關係並不近。另外,我們有許多動物的中文名稱都是沿用日本人的漢字名稱,而在日文裡是把sloth寫成「樹懶」的,再配上牠的動作慢又一直抱著樹睡覺,一副很懶的樣子,就名副其實變成樹「懶」啦!

●焦點動物

           

 大家好!
 我的名字是「斐濟鬣蜥」,
 來自遙遠的南太平洋,
 瞬間變色是我的專長。
 想對我有多一點認識嗎?
 請點這裡
 http://www.zoo.gov.tw/index_ch.htm

 (攝影:林惠珍)

柯南大戰飛天小女警 作者:張東君


    


  柯南?飛天小女警?這是在講最近很紅的漫畫分級嗎?

  其實這是12月5日早上10點,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演講廳舉辦猛禽系列演講的講題,講者是臺灣猛禽研究會的祕書長王誠之先生。

  這次他特地找了個會吸引小朋友的講題與內容,可惜我們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周日早上是大家賴床補眠的時間,起早到場聽演講的小朋友(以及帶他們來的家長)不多,讓我覺得真是對不起他精彩的演講。

  當我在動物園裡公告這次講題時,大家第一個問題都是:「柯南、飛天小女警和猛禽有什麼關係?」而這個疑惑在聽完演講之後就解開了──原來和猛禽的眼睛比例有關。

  猛禽之所以為猛禽,成為天空霸主,就要像「小紅帽」中假扮成外婆的大野狼一樣,能夠有「為了要聽小紅帽聲音」的敏銳耳朵、「為了要看清楚小紅帽」的大眼睛、「為了要抓住小紅帽」的利爪、以及「為了把小紅帽給吞下肚」的大嘴巴。而其中的「大眼睛」,如果把日行性鷹類的眼睛與面部的比例,套用在人的臉上,就等於在人臉上長著柳丁大小的眼睛;若換成夜行性猛禽貓頭鷹,就是人臉上長著葡萄柚那麼大的眼睛!大家都看過柯南和飛天小女警的卡通,這幾位卡通人物的眼睛比例正好就是如此!

  平常我們該如何把動物知識「普及」出去,讓人人都能懂、都能記住,是件頗為困難的事。像王祕書長這樣以受歡迎的卡通人物來帶出主題,真是令人拍案叫絕!這下子,想要不記住猛禽眼睛大小比例也難。

  台灣的猛禽種類,佔了全世界大約1成,而每年秋天過境台灣的灰面鷲、赤腹鷹的數量,在今年也破了22萬,是墾丁國家公園「自數鳥以來」最高的記錄。這些猛禽過境的記錄、標放,也是少數幾種例行性的「國際合作計畫」──從韓國、日本到台灣,只要候鳥一遷徙,大家就開始認真地一起數鳥。而每年到墾丁或觀音山看候鳥的遊客也越來越多,讓「觀鷹」幾乎成為台灣生態旅遊的代名詞。

  在動物園的鳥園區裡,有許多種的鷹;而在夜行館裡,則有黃魚鴞、領角鴞、褐林鴞等各種國內外的貓頭鷹。貓頭鷹不是哈利波特的專利,大型鷹類也不只出現在金庸小說裡。歡迎大家隨時到動物園來認識台灣本土的猛禽!

 ※廣告時間

 景美溪畔濕地動物教案發表會

 
時間:12/18(六) 9:00-17:00
地點:木柵國中朝陽樓1樓閱讀教室
   (臺北市木柵路三段102巷12號)
報名:文山社大(02)2234-2238#18阮紹芳
截止:12月16日

不是「麋鹿」而是「驢」? 作者:張東君
攝影:林惠珍 

  
  聖誕佳節就要來臨,聖誕老公公又將駕著麋鹿雪橇飛越天際……等一下!真的是「麋鹿」沒錯嗎?該不會是一隻「驢」?

  臺灣的瑞士家庭在12月5日下午2點來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兒童動物園區,提前歡渡聖誕節,主角是聖尼古拉斯(瑞士人稱聖誕老公公為聖尼古拉斯St. Nicholas),還有驢子!

  聖尼古拉斯的事蹟,是西元4世紀發生在土耳其的真實故事。在他諸多匿名助人的善行中,有一則是有個家庭沒錢替3個女兒辦嫁妝、而且父親還想把女兒賣了還債,聖尼古拉斯用襪子(也有一種說法是用小袋子)裝滿金幣,每天從窗戶丟進她們的屋子裡;到第3次想丟金幣時,卻因窗戶緊閉,他只好爬上屋頂,從煙囪丟進屋子,不料金幣正好掉進火爐邊的1隻鞋子中。所以後來大人送禮物給小孩時,小孩都會先在火爐邊放1隻鞋子、並在鞋子裡放稻草,等早上睡醒了稻草就會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過節的禮物。為什麼放稻草呢?其實稻草是要給驢子吃的,因為驢子是當地最普遍的馱獸,也是陪伴聖尼古拉斯遊走各地的好伴侶。

  由於聖尼古拉斯實在幫助了數不清的人,所以在他逝世之後,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堂是全世界最多的。德語系國家的民眾通常在12月6日過聖誕節,因為這一天是聖尼古拉斯的祭日。

  聖尼古拉斯的事蹟經過十幾個世紀的流傳之後,隨著各國風俗民情而逐漸「本土化」──19世紀初期,聖尼古拉斯變成坐著馬車飛越天空分送禮物給小朋友的聖誕老人;到了19世紀中期,馬和馬車又轉變成麋鹿和雪橇。大家對聖誕老人的印象就此定型,而原本是主教裝束的紅袍,現在也成了代表聖誕老人的歡樂象徵。

●動物寶寶

 

 美國野牛
 男寶寶「妞忠」
 和牠的媽媽「角妞」
 http://www.zoo.gov.tw/index_ch.htm



 
 (攝影:林惠珍)

《頑皮藍小猴》--
       臺灣女子與非洲小猴的感人奇緣
作者:林俐斐

【小檔案】
書  名:頑皮藍小猴
圖  文:林存青
出版公司:美の繪本
出版時間:2004年4月

  林存青,酷愛旅行的獅子座女子,在27歲踏上單車環球之旅,遊歷五大洲32個國家,費時922天。在旅途的終點──「非洲溫暖之心」馬拉威,她遇見了「藍小猴」。彼此相處雖只有短短20天,但在她的心中烙下了深刻的情感,也為她一件隱藏多年的遺憾畫下句點。


  那是一個晴空萬里的週末,林存青與臺灣駐馬拉威醫療團的成員們,一起到馬拉威湖畔遊玩。正當大夥兒在白色沙灘上追逐嬉戲時,5、6個黑人小朋友從不遠處經過,其中1個小朋友手中抓著1隻尾巴長長的小動物,林存青好奇地走過去看個究竟,原來是隻出生不久的小猴子。通常母猴非常保護小猴,不會讓小猴離開自己身邊,除非母猴死了,而馬拉威湖附近的居民常設陷阱抓猴子來吃。



  「求求妳,救救我啊!」小猴子驚恐哀傷的眼神,彷彿對林存青如此訴說著,她內心好掙扎,騎單車旅行要怎麼養猴子?但想到這裡的黑人很窮不可能養寵物,這些小朋友玩膩了把小猴隨便一丟,牠很快就沒命了,林存青決定還是先收留牠再說。

  牠是一隻小公猴,品種屬於「草原猴」,由於皮膚泛藍(草原猴寶寶的特徵),林存青為牠取名「藍小猴」。初生的小猴子就像小嬰兒,非常嬌嫩脆弱,學習怎麼當「猴媽媽」是林存青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沖泡奶粉份量溫度的拿捏、排泄的處理、安撫牠驚懼不安的心情、以及在牠頑皮地跳上跳下時謹慎維護牠的安全等等,無一不煞費苦心。


  帶藍小猴去給獸醫做健康檢查時,獸醫說剛出生的小猴子如果被迫和媽媽分開,會因為體內充滿壓力荷爾蒙,導致心跳加速、免疫系統失調,很快就會死亡,而藍小猴由於有林存青代替了媽媽的角色,所以能夠健康地活下來。

  藍小猴除了睡覺以外,幾乎無時無刻不黏在林存青身上,連她上廁所,牠也不願意離開,緊緊抱住她的小腿,而林存青也感覺彼此之間牽繫著一種奇妙的緣分,心中對藍小猴有難以言喻的憐愛,兩個簡直就像母子一樣。有一次林存青不禁以慈母口吻溫柔地對藍小猴說:「你要乖乖長大,當一隻堂堂正正的好猴子!」旁人聽了忍不住狂笑起來。


  但林存青心中也有隱憂,就是她的簽證即將到期,不得不離開馬拉威,而藍小猴還太小,不能跟著她一起旅行,也不能野放,所以她必須在離開前為藍小猴找到最好的歸宿,可是幾經波折總難如願,最後醫療團陳團長允諾在她離開後會繼續照顧藍小猴,直到找到適合收養牠的家庭。

  和藍小猴相處的最後一晚,無論林存青怎麼哄,牠都不肯睡覺,一直黏在她身上,含淚望著她,彷彿曉得就要分別了。林存青雖然感到非常悲傷,但她明白把牠留下來才是真正對牠好。忽然林存青想到20多年前父母將她遺留在親戚家,是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為了她好不得不這麼做,就像現在的她一樣?想到這一點,多年來心中的結打開了。


  一年後林存青與陳團長在台北碰面,陳團長告訴她,她離開後沒多久藍小猴就被一位埃及醫師收養,他們全家都很喜歡動物,在庭院裡養了很多小動物,藍小猴和這群動物朋友一起快樂地生活著。




  林存青平常很少作夢,但在某天夜裡,夢見在黑暗中握著一雙手,她摸著那厚實的掌心、毛茸茸的手背,然後彼此緊緊地擁抱。「你長大了,眞高興看到你。」她把臉頰靠在牠的耳邊,牠像小時候一樣發出撒嬌的聲音。





  林存青與藍小猴這份跨越物種的深厚情感,即使相距千里,仍然緊密相繫。

狗在睡覺前,為什麼要先繞圈圈?

  很多狗在趴下來休息或睡覺之前,會先在那個地方轉來轉去繞圈圈,這當然不是在進行什麼神祕的儀式,而是牠們與生俱來的本能。

  我們現在所養的狗,是由野生的狼馴養而來。狼在山林原野裡捕食小動物,自己也是大型猛獸獵捕的對象,所以牠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