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中祥
去年北京電影學院到世新大學參訪,在一場座談會中,該校老師提及他們有個讓學生暫時拋開書本,到蒙古或其它偏遠的地方生活一段時間,體驗當地的文化與生活的課程。當時心想,這門課實在有趣極了,不僅可以到外遊歷,同時經過這段時間的體驗與學習,相信會為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角與生命經驗。 雖然,大部分傳播科系的學生沒有機會到蒙古體驗生活經驗,但每個學校大多有「實習課」,學生歸可以暫時離開書本、體驗生活,不過,他們實習的地點幾乎都是媒體。到媒體實習能讓學生在畢業前了解職場運作與工作場域的點點滴滴,未來工作時不致手忙腳亂,並且能及早適應。然而,這樣的方式也容易養成僅從「媒體」的角度思考現象,有時也會沾染職場上的各種習癖。 事實上,媒體工作者不能只從自身的「專業」角度來看待問題,如此不僅容意有專業者的驕傲,也容易出現專業者的盲點,難以設身處地的從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特別是新聞工作者高學歷、中產階級、具社會聲望的特性,佔據了社會較優勢位置,對其它的弱勢的群體不僅了解不夠,更可能產生偏見,因此,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如何在進入職場前彎下腰來,存著謙卑的心,了解各類社會群體,向不同文化者學習、體驗不同生活景況的相關課程便顯得格外重要。 世新大學多元文化學程的「文化實習」課程便是要學生有機會向不同生命經驗者學習,體會到不同的生活經驗。「文化實習」的精神在於透過田野考察和參與,親身體驗多元文化差異的狀態、形成機制與問題,培養了解文化差異的能力和胸襟,並磨練社會觀察、研究、反思、溝通與行動的能力。簡單的說,這個課程是要讓學生能在課堂以外的場域接觸不同的群體,進而了解差異、尊重差異。 今年是世新大學第一次開課這項課程,修課學生雖然不多,但卻有不少的體驗。他們分別到馬告國家公園、苦勞網、遊民工作坊、美濃愛鄉協進會、南洋姐妹會、永和社區大學、同志諮詢熱線,以及大文山傳播與發展資料庫等地方實習,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對不同的文化群體有更多的理解,同時也對自身有所反思與反省。例如,有位參與課程的同學便說,「以前對同志存在著某種『光茫』,但接觸後就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和我們一樣都是正常人」;也有人說:「雖然現在看到『遊民』多少還是會害怕,但至少會更注意到他們被媒體忽略的部分」,還有同學在實習點看到媒體對弱勢者的粗暴態度,反身提醒自己未來不該成為那樣的人。 就像一位同學在課程結束時所說的:「真的多元文化是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同樣的,一位能懂得了解差異、尊重差異的媒體工作者也必須在拋開自己的專業的眼鏡向不同的文化群體學習,若是如此,台灣的媒體報導也能存在開啟多元視野、減少偏見的新盼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