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4.12.14/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12月12日節目內容:選舉新聞與新聞卓越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向人民學習
《流行開講》林志玲、金馬獎與台灣電影
《影文影舞》艾格妮華達的馬鈴薯
《Watch Media》線上收聽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12月12日節目內容:選舉新聞與新聞卓越


主持人:管中祥

來賓:邱家宜(卓越基金會執行長)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向人民學習



文/管中祥

去年北京電影學院到世新大學參訪,在一場座談會中,該校老師提及他們有個讓學生暫時拋開書本,到蒙古或其它偏遠的地方生活一段時間,體驗當地的文化與生活的課程。當時心想,這門課實在有趣極了,不僅可以到外遊歷,同時經過這段時間的體驗與學習,相信會為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角與生命經驗。
 
雖然,大部分傳播科系的學生沒有機會到蒙古體驗生活經驗,但每個學校大多有「實習課」,學生歸可以暫時離開書本、體驗生活,不過,他們實習的地點幾乎都是媒體。到媒體實習能讓學生在畢業前了解職場運作與工作場域的點點滴滴,未來工作時不致手忙腳亂,並且能及早適應。然而,這樣的方式也容易養成僅從「媒體」的角度思考現象,有時也會沾染職場上的各種習癖。
 
事實上,媒體工作者不能只從自身的「專業」角度來看待問題,如此不僅容意有專業者的驕傲,也容易出現專業者的盲點,難以設身處地的從當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特別是新聞工作者高學歷、中產階級、具社會聲望的特性,佔據了社會較優勢位置,對其它的弱勢的群體不僅了解不夠,更可能產生偏見,因此,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如何在進入職場前彎下腰來,存著謙卑的心,了解各類社會群體,向不同文化者學習、體驗不同生活景況的相關課程便顯得格外重要。
 
世新大學多元文化學程的「文化實習」課程便是要學生有機會向不同生命經驗者學習,體會到不同的生活經驗。「文化實習」的精神在於透過田野考察和參與,親身體驗多元文化差異的狀態、形成機制與問題,培養了解文化差異的能力和胸襟,並磨練社會觀察、研究、反思、溝通與行動的能力。簡單的說,這個課程是要讓學生能在課堂以外的場域接觸不同的群體,進而了解差異、尊重差異。
 
今年是世新大學第一次開課這項課程,修課學生雖然不多,但卻有不少的體驗。他們分別到馬告國家公園、苦勞網、遊民工作坊、美濃愛鄉協進會、南洋姐妹會、永和社區大學、同志諮詢熱線,以及大文山傳播與發展資料庫等地方實習,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對不同的文化群體有更多的理解,同時也對自身有所反思與反省。例如,有位參與課程的同學便說,「以前對同志存在著某種『光茫』,但接觸後就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和我們一樣都是正常人」;也有人說:「雖然現在看到『遊民』多少還是會害怕,但至少會更注意到他們被媒體忽略的部分」,還有同學在實習點看到媒體對弱勢者的粗暴態度,反身提醒自己未來不該成為那樣的人。
 
就像一位同學在課程結束時所說的:「真的多元文化是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同樣的,一位能懂得了解差異、尊重差異的媒體工作者也必須在拋開自己的專業的眼鏡向不同的文化群體學習,若是如此,台灣的媒體報導也能存在開啟多元視野、減少偏見的新盼望。




《流行開講》林志玲、金馬獎與台灣電影



文/魏玓

第41屆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上週末結束了,這場盛會因為種種話題,包括火紅名模林志玲首次擔任大型晚會主持人、香港演員梁朝偉和劉德華在男主角獎項的再度對決,以及最堅守台灣電影崗位之一的女演員楊貴媚能否獲得女主角獎等,引起觀眾的興趣,整個典禮的電視轉播創下高收視率,最高還超過9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即使典禮結束後,人們還對典禮內容議論紛紛,這是幾年來很少看到的景象了。最熱門的話題,當然就是林志玲的表現。有些人覺得她「確實」像個花瓶;有些人覺得以第一次來說,算是差強人意;更有人認為,她充分展現了她的美麗外表。

或許問題就出在「美麗」這件事情上。在蔡康永調侃她還可以再辣一點,以及男主角宣布之前的關鍵時刻,林志玲兩度「寬衣解帶」,秀出她的美腿、美背和美肩。她的美,或許毫無疑問,但用這種方式展現出來,說難聽一點,也就是高級一點、溫和一點的「讓你(男人)眼睛吃冰淇淋」、「讓你(男人)吃豆腐」。好似林志玲能夠證明她具有主持人價值的唯一方式,只有這一途;等於完全坐實了被設定的展現女體角色,而林志玲本人似乎也樂於配合。我們當然不一定要硬說,這樣就是在剝削女體,可是即使是利用展示美貌來顛覆大型晚會的道貌岸然,林志玲的這兩脫,其實並沒有激發出什麼新的火花。

平心而論,林志玲在典禮中台風穩健,說話和咬字也刻意努力擺脫在電視廣告和綜藝節目中被凸顯的嗲聲嗲調,假以時日,不無可能成為更成熟和優秀的大型活動主持人,也為她除了模特兒和拍廣告之外,開發出一條新的表演道路。這對長久以來缺乏閃亮耀眼大明星的台灣影視圈來說(想想,林青霞息影之後,我們還有誰?),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如果影視產業的格局不變,依舊只想炒短線,「玩盡」她的美貌,那麼我們也就將要再度失去一位可能的迷人巨星。

楊貴媚得獎感言講了一段令人動容的話,她對著新聞局長林佳龍說:「你一定要重視台灣電影,一定要!」要復興台灣電影,我們要培植更多的好演員大明星,當然,前提是有一個能夠培植他們,而不是單純利用他們的電影環境。 


《影文影舞》艾格妮華達的馬鈴薯



文/張世倫

法國導演艾格妮華達(Agnes Varda)將於下週,應紀錄片雙年展之邀首度來台。這是七十多歲的女導演首次訪台,令人期待。無獨有偶,目前正在北美館的雙年展中,也有一件華達的裝置藝術作品「馬鈴薯烏托邦」(Patatutopia),正在展出。

何以這位被宗稱為法國新浪潮祖母的老導演會對馬鈴薯情有獨鍾?這是因為多年前,她突然對當代消費社會各種無謂浪費及拾荒現象感到興趣,於是以此為題,拍了一部名為「艾格妮撿風景」的紀錄片。片裡的華達行走各處,紀錄法國各地的拾荒者面貌,而她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影像的拾荒者。

拍攝過程中,她驚訝地發現法國農民因為馬鈴薯生產過剩,只得將品相樣貌不大好的大量拋棄鄉間。偶然機會下,他發現了不少被拋棄的馬鈴薯,有著人類心臟般的心型輪廓,特別感到疼惜。於是,她養成了收集心型馬鈴薯的習慣。這次在北美館展出的「馬鈴薯烏托邦」,就是他以自己收集的心型馬鈴薯為素材,所製作的裝置藝術。

接受訪問時,她溫柔地解釋作品的創作理念:馬鈴薯除了有「新」的意象外,他們充滿縐折紋路的外表,就像年歲增長的老人一樣,有著歲月所留下的皮膚皺紋。即便被任意丟棄,或被視為多餘無用之物,卻也實在地存活在各地。不少心型馬鈴薯經過培養,卻也能在上面長出新芽,彷彿生命的再生。那種屬於人的至美與良善,即便不斷被忽略,卻也像個隱喻一樣,藏在一顆顆心型的馬鈴薯裡,所以,這件作品她取名為「心型馬鈴薯」。

活在當代消費社會,每日匆忙度日的人們,平時恐怕很難感受到這微小中所能蘊含的龐大,以及現代生活中,各種不斷消耗、浪費、與拋棄的過程中,或許也將喪失的某種自我?



《Watch Media》線上收聽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報主的話:
真的,需要向人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