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4-12-22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4-12-22》

本期內容
◎ 線上傳播:多元改革,搶救媒體惡質環境
◎ 教育論壇:再談九年一貫課程問題 兼評增加國語教學時數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線上傳播:多元改革,搶救媒體惡質環境
  傳播學生鬥陣
上週傳學鬥成員參加由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舉辦的「媒介與環境學術研討會」,在第一場「傳播學術與媒體改造」座談會中,由成員代表發表對媒體改革方法的一些看法,以下為當天發言所進行的延伸,以音樂市場為例來說明媒體結構改造的重要性。

在媒體改革這條路上,大家有志一同,但在方法上卻也有許多不一樣的作法,有的團體利用廣告主力量以及抵制對媒體施壓(閱聽人監督聯盟),有的團體實施優良節目評鑑(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有的是由從業人員自己本身組成,並致力於改善記者本身各項工作環境與條件(台灣記者協會),也有極力推動公共媒體(傳學鬥、媒改社),還有推動媒體識讀教育(富邦文教基金會,一些大學通識課也有此類課程),這些方法上的不同又可繼續依照其閱聽人身分的差別,分為「公民身分」與「消費者身分」兩類,例如要求媒體自律、媒體識讀教育、監看與評鑑、公共化運動,皆可視為從「公民」出發進行媒體改革;另外抵制消費與廣告主抽廣告,可視為從「消費者」身分出發。

不論哪種身分為出發點,用意是希望讓目前的媒體惡質環境有所改善。在近年新科技網路出現後,越來越多的個人或組織,開始利用這項傳播媒體進行媒體改革。可確定的是,許多研究指出網路這項新科技對媒體改革是有幫助;但是回過頭來,需要討論的是這些新科技的使用者,對於媒體改革到底是從「公民的角度」出發,或是「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也影響了媒體改革之後的媒體模樣的想像。

這兩者的差異是存在的,以目前的音樂媒體環境為例,雖說目前的媒體上面的音樂都是由BMG或SONY等各大唱片公司所壟斷,他們對於地下或是非主流音樂總是較少著墨,因為這些唱片並不保證為公司帶來獲利。

然而,這些非主流音樂就該從此不被聽見嗎?因此有的人在網路上面製作音樂流傳,有些團體則群聚起來合開演唱會(如前一陣子的地下樂團支持公共化演唱會),而在網路上的音樂創作者雖說是使用新科技突破大公司的市場壟斷,而且讓閱聽人有較多的選擇,但如果最後仍然是選擇加入大公司,那麼這對音樂市場並無法產生根本的改變,因為這畢竟也只是消費末端形式選擇上的增多,而在市場結構上仍然維持大唱片公司的壟斷,甚至更增強唱片公司的壯大與壟斷,這對於以後唱片市場選擇多元性會是個阻礙。

總之,對於音樂市場的改變與增加多元,有時更須轉換成公民的角度,要求的不僅止於消費末端選擇的多元,更要有結構的多元以及不被壟斷的環境。



Our Questions:

珣如果在音樂人一年的創作量只有5首歌,唱片公司卻基於市場獲利考量,要求一年發兩張、兩年發3張,你認為這樣的音樂除了不買拉倒之外,有其他的改進辦法嗎?

珩有人認為媒體目前環境很亂,但有了媒體改革團體努力之後,媒體就真的會比較好嗎?

珜日前工商時報記者被鴻海假扣押,有人為了記者人權而積極聲援,有人認為目前媒體很糟記者需要負起全責,因此不需聲援這些記者,你認為這是兩碼子事還是同一件事?

媒大事

1.今年得了金馬獎最佳影片的《可可西里》,還有影后楊貴媚的《月光下、我記得》兩部華語電影,雖然有金馬光環加持,但是聲勢還是不敵好萊塢大片。由於耶誕、元旦、寒假和春節這些戲院熱門檔期都被美片卡死,因此上映時間只好順延到明年春天,大約是3月中下旬之時。然而奧斯卡獎得主將於明年2月中揭曉,到時戲院能不能讓得出空間播出《可》片與《月》片,還在未定之天。

小編媒批:早些年,我們還可以說這些戲院老闆不捧自己人的場,實在是沒良心。但現在這種批評顯然過時了,因為良心大小早已無關緊要,戲院經營者已經很多是金髮藍眼的洋人囉!早年戲院通路雖然掌握在本土業者手裡,但是他們甘為價格持平但票房看俏的好萊塢片作嫁。十數年下來,觀眾胃口漸被聲色刺激養壞,美商也就把這些買辦一腳踢開,開始布建自有戲院通路,這些過去只顧自撈油水的本土戲院業者因此慢慢被逐出市場,終於自食惡果。國片無人聞問,這些短視的業者也要負責的。

2.三立8點檔《台灣龍捲風》加入迷姦、強暴劇情刺激收視率,引起同業民視製作人鄭朝城、郭宏亮不滿,批評編劇鄭文華專作垃圾劇,敗壞社會風氣,教壞小孩,要新聞局出面約束業者播出的不當內容。三立公開回應指民視同時段的電視劇《意難忘》內容並沒有比較高明,殺人放火情節也沒少過。

小編媒批:民視製作人對三立開炮,三立卻只能悶著頭挨罵,說彼此是半斤比八兩。這種小孩子吵架的技兩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因為你們誰也沒贏,真正的輸家是台灣的觀眾啊!

3.衛視中文台將要第16次重播《雍正王朝》,據說前15次的重播都創下收視佳績,有時還是該頻道全日收視率榜首。能這麼歷久不衰的舊片,還有八大一播再播的韓劇《順風婦產科》、《背叛愛情》。中視也有意採行這種重播低價買進的長青片策略,比如之前播過的《火鳥》最近再次上檔,目前也在物色過去播出的好片,「讓當初錯失的觀眾,還有機會」。

小編媒批:每當小編拿起遙控器對著電視機亂按,經常不小心會看到《順風婦產科》,久而久之心裡不禁浮起:「好長壽的連續劇啊?」如今才知道,不是《順風》長壽,而是電視台總有辦法令它死而復生。不過比起緯來、東森、龍祥這些國片台,平均一個月讓星爺的《新鹿鼎記》、《整人專家》、《威龍闖天關》還魂一次,顯然《順風婦產科》只是小兒科吧!
(回目錄)



教育論壇:再談九年一貫課程問題 兼評增加國語教學時數
  羅德水
台北市長馬英九於12月2日主持台北市語文委員會議時指出,台北市小學國語課一週只有4到6小時,就連英語國家新加坡的國小國語教學時數都比北市多,馬英九因此表示,希望教育局研擬增加北市小學國語教學時數到一週6至7小時,並可利用上午「晨光時間」,補救現階段國語教學不足之處,增加學生閱讀中文時間,使學生培養閱讀興趣。教育局會後則表示,正以研究案方式,研議先增加國小二年級學生上課時數,也就是從現有的每週上一天全天課,變成每週有兩天全天課,如此每週可增加3節課,若彙整各界意見後認為可行,最快可於下個學年度開始每週增加3堂課,進行語文或其他科目基礎補救教學。

上述馬市長與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說法,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各界一同關注:

一、市長不應干涉教育行政專業。民選首長當然可以提出個人的教育施政方針並加以落實,問題是,當首長的個人意志強加於教育行政單位時,無論基於什麼目的,顯然已經凌駕教育行政決策的專業性。我們之前也曾於本版教育論壇做過同樣的呼籲,在配套措施未完備之前,馬市長不應向教育局下達研擬學童游泳檢測的指示;同樣地,即便馬市長只是是委婉地「希望教育局研擬增加北市小學國語教學時數」,就尊重教育行政專業的角度觀察,仍屬不宜。

當然,會有這樣的決策品質,教育行政部門首應負起相對責任。事實上,依報載,馬市長顯然沒有強制教育局非得增加國語課的節數不可,更何況即便馬市長做了這樣的要求,北市教育局都應站在專業的角度,向市長報告增加節數可能帶來的問題,而非棄守專業投市長所好,立即呼應研議辦理。在政治明顯干預教育的今天,台北市教育局如能堅持教育專業,反而可以贏得各界的支持與肯定。

二、國語授課節數為何減少?「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規定,語文領域節數應占授課節數的20%至30%,準此,國小低年級每週之國語課約為4至6節(內含一節母語課),這樣的節數確實較民國82年9月20日公布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所明訂之10節國語課減少,馬市長認為應增加國語課節數的主要理由即是,國語授課節數減少導致學生程度下降,如果馬市長的假設成立,首先要問的應該是國語授課節數為何減少?而非急於增加節數。

或許不少人都會有同樣的疑問,九年一貫不是將原本國小的11種科目與國中的21種科目「統整」成所謂的「七大領域」嗎?照理每一領域所能分配的教學時數都應該增加才對,何以許多科目仍感時數不足呢?事實上,雖然課程已統整成7個領域,實際上每個領域仍然含括許多課程,語文領域就有國語、母語與英語3種課程,加上數學、自然、電腦、社會、健康、體育、音樂、美術以及綜合活動,現階段國小學童必須學習的科目甚至超過九年一貫實施之前,這也是國語及數學教學時數減少的真正原因。沒有考量總體課程結構問題,就貿然增加特定領域節數,顯然只是頭痛醫頭治絲益棻。

三、增加節數衝擊九年一貫精神。教育局表示,北市小二學生約一千班,若每週增加3節課,至少增加3千多節,預計一年增加約新台幣3千萬元經費。然而,增加國語課節數所牽動的問題,顯然不僅止於增加經費而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明訂的各年級上課節數以及七大領域比例,勢必將因增加國語課節數而跟著改變。以台北市各國民小學低年級為例,多數學校安排的總授課節數多為23節,符合九年一貫一、二年級總授課節數22節至24節的規定,如每週再行增加3節國語課,總授課節數將達26節以上,事實上,絕大多數國民小學,早已經將所謂的「彈性學習節數」移做加強語文與數學教學之用,如果每週真的再增加3節國語課,多數學校的「語文領域學習節數」(含國語、母語與英語)恐怕將高達學習總節數的4成以上,嚴重違背九年一貫課程各領域均衡發展之精神。

更嚴重的是,某科重要或某科程度下降就要增加學習節數的邏輯如果成立,那不只國語課,就連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甚至同為語文領域的英語與母語課程,各界亦有主張應予加強者,問題是,哪一個學習領域不重要呢?又有哪一個領域願意減少學習時數呢?正因為如此,如果不嚴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訂的各年級上課節數上限,對各年級的上課總節數進行總量管制,恐怕再增加10節都還嫌不足。

四、誰來為決策錯誤負責?筆者完全可以理解,馬市長對於學生國語文程度下降的憂心之情,其實,早在年初,教育部國教司亦表達過類似的看法,宣稱將研議自94學年度增加國語與數學上課節數的可行性,可怕的是,九年一貫課程實施3年多以來,家長與教師共同反應似乎也沒有什麼科目的程度是較之前進步的,顯見程度下滑已經不是國語單一科目的問題,這也是許多家長與老師最想要知道的問題:何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老師教得更辛苦,學生也學得更累,孩子的程度卻不進反退?

如果當初九年一貫課程信誓旦旦所揭櫫的理想是正確的,難道現在無視其精神任意增加特定領域節數也是對的嗎?總有一個是錯誤的決策吧?親師生已共同承擔這樣的惡果,問題是,誰來為錯誤的決策負責?筆者以為,如果「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訂的領域節數確實是造成學生語文程度下降之主因,則研擬九年一貫課程的官員學者無疑必須負起責任;相反地,如果九年一貫的領域節數確有學理依據,則包括台北市在內提前於小一上英文課的地方縣市,都應為所謂學童國語文能力低落負起責任。

五、教師專業與勞動條件不堪聞問。低年級學童增加一天全天課,意味著教師將增加教學時數,九年一貫課程標榜學校本位與尊重教師專業,然而從北市教育局研議增加國語課節數來看,早已滿載的教師勞動條件與所謂的教師專業,根本不是教育行政考量的重點,如同當年一句國際化便可使得質疑提早上英語課的教師消音,今天訴求國語文之重要,或者明天宣稱應增加母語節數,又何嘗沒有賣點?反正在政治人物與教育行政部門眼裡,教師不過只是執行官定教育政策與課程標準的工具罷了。我們或許無法阻擋這樣看似正當實則充滿矛盾的決策品質,然而,作為徹頭徹尾勞動者身份的中小學教師,如果再不能從教育行政編織的專業迷夢中覺醒,也未免太執迷不悟了。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