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hyllis
我對視覺上的美感相當要求,吹毛求疵的程度往往令自己陷進不開心的情緒裡。舉個例子來說,偶爾出去逛街,看到壓克力招牌裡的燈管故障、忽明忽滅,我就很想發火;玻璃門上貼的「推」字提手旁給無聊人士摳掉了,老闆卻不試圖恢復原狀,我也會氣得不想在那兒消費;更別提那種在走廊天花板上懸著大紅紙鳳梨、櫃台擺著招財蟾蜍、還拿開運竹盆裁當路障的店家了。我覺得,老闆不注重美感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店,而這種商店所販售的物品,我怎能相信它的品質?男友當然覺得我想太多,但他也只是文雅的說我「做人不夠寬容」,沒有直接罵我龜毛。不過,以這樣的標準過日子,住在台北,或者說台灣,我的確是自討苦吃。
最近因為房子租約即將到期開始尋覓新居所,這才見識到許多人竟生活在令人心酸的居家環境當中,雖然他們可能一點也不介意。租金較低的公寓,樓下鐵門殘破骯髒,一進室內,電線突兀的四處亂竄,廉價傢俱悲哀的立在角落,浴缸裡貼的還是三十年前的拼花磁磚。租金較高的社區電梯豪宅,挑高門廳顯得富麗堂皇,但進了屋子悲劇照樣重演,因為裡頭擺著俗麗的傢俱和酒櫃,品味教人不敢恭維,而房客竟要為這些傢俱付出額外的租金,簡直是豈有此理。我剛搬進目前居住的大樓時,屋子也是驚悚的醜,後來我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粉刷佈置才有個樣子,因為不夠白的白牆和房東遺留下來的老土傢俱實在讓我悲從中來,不能自己。
有陣子,我一時興起拍了些台北的房屋外觀照,試圖選出「台北百大醜陋建築」。這裡指的不是 李祖原風格 的那種醜,而是後天失調而造成的醜。台北市許多公寓因為雜亂無章的鐵窗與頂樓加蓋給搞得像貧民窟一樣,電梯大樓因為外牆從不清洗導致白牆被髒空氣薰成了灰黑色。台北縣更糟,公寓樓下不是招牌特難看的早餐店、很難稱得上清潔的修車行、插上七彩日光燈管活像個透明貨櫃的檳榔攤,就是鐵皮拉門前擱著冒煙香爐的神壇。仔細瞧瞧這些照片,我覺得除了市中心的商圈大馬路尚可見人外,巷子裡的市容只會教人沮喪,無怪乎前些年德國雜誌,會報導富裕的台北人很可憐,居住品質就像住在豬寮一樣,又臭、又亂、又髒。
|
2004年12月26日,聖誕節歡樂氣氛尚未結束,人們正要迎接2005年的到來, 此時,位處南亞的印尼發生芮氏規模9.0,史上第四大強震,引發波及東南亞8個國家的海嘯, 目前不幸喪生人數已超過6萬名,另有上百萬人流離失所,急待救援...
現有網友成立【東南亞強震、海嘯援助Blog】建立完整的「捐款相關訊息」、「認識地震‧海嘯 」、「相關協助與新聞」、 「訊息提供張貼」 、「 義工討論區 」等,歡迎連結關心。
(詳情請見)
|
|
卡爾維諾在「 看不見的城市 」中,以馬可波羅之口說道:「生靈的地獄,不是一個即將來臨的地方;如果真有一個地獄,它已經在這兒存在了,那是我們每天生活其間的地獄,是我們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地獄。有兩種方法可以逃離,不再受苦痛折磨。大多數人而言,第一種方法比較容易:接受地獄,成為它的一部分,直到你再也看不到它。第二種方法比較危險,而且需要時時戒慎憂慮:在地獄裡頭,尋找並學習辨認甚麼人,以及甚麼東西不是地獄,然後,讓它們繼續存活,給它們空間。」
六年前,馬世芳、姚瑞中 等一票人寫了本「 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 」。是的,台北有好吃的鴨肉扁和牛肉麵、有充滿文藝氣息的誠品、有全國最便宜的書店…,但市容醜就是醜,這不是美食、書店、表演藝術…所能掩蓋的事實。就美感而言,台北無疑是個我始終無法視而不見並融入其中的地獄。有趣的是,最近一群台灣與澳洲的建築系學生,倒是透過跟拍和加工拼貼組合,以「台北策略」一書,為這城市提供了一些規劃方面的建議。不過我的感覺是,這些策略也未免太夢幻了,例如狹小的巷弄如何可能將全數路霸和違建拆除,並以可供鄰里居民野餐的翠綠草皮取而代之?又如,招牌零亂臭水四溢的夜市,如何可能搖身一變成為簡潔明亮的信義新天地?太多「人」的因素摻雜其中,使一切都顯得遙不可及。
從燈管、門把手、室內設計到大樓外觀,台北的角落幾乎沒有一處能不被我抱怨個幾句。聽起來確實是是討人厭的個性啊!但對美感有所堅持,總比無能為力的全盤接受地獄要好一點吧。如果可以,我希望軍購案的千分之一預算可以撥給 「FAB 5」裡的Thom ,讓他為台灣全島所有居民的居住環境全數改造一番。好吧!我扯太遠了。這一切不過是既住不起市中心豪宅又不甘屈就老舊公寓頻頻進進出出醜陋房子最後還是不得不求助於仲介業者尋找折衷住所的我的一些牢騷罷了。畢竟這是選擇第二種方法的必然結果。
[留言 / 轉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