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新網頁1

【女書電子報】80期:2005/1/6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於 2004 年終之際病逝,除了《論攝影》、《疾病的隱喻》、《旁觀他人之痛苦》等多項評論著述之外,同時也有文學創作。談談她唯一一部劇本《床上的愛麗絲》(Alice in Bed, 1993)吧,這是一齣關於女人的戲,處理女人的痛苦與女人的自覺,直指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女人的心病。《床上的愛麗絲》桑塔格構思十年、也是唯一的一本劇作,很幸運地在三年前即被有識之士譯為中文。關於這個劇本,桑塔格是這麼說的:「我想我這一輩子都在準備下筆《床上的愛麗絲》。一開始,想講的是女人的悲傷與憤怒;到頭來,主題卻轉為想像這件事。精神監禁的現實。心靈想像的勝利。然而單單只有想像獲勝是不夠的。」

【本期摘要

§ 女書店現場 §

談《蝴蝶》的文學改編電影-陳雪與張娟芬在女書店與妳相遇(1/15 晚上)

女書文化-誠品網路跨年書展 2004/12/23-2005/1/22

德國桌上遊戲第一回合-女作家系列!(1/15 下午)

§ 女書推薦 §

蝴蝶》

《床上的愛麗絲》

《婦運史能怎麼寫?》

 

§ 女書店觀點 §

我所在的這個社區-從工人社區到小孩社區  文/楊佳羚

都是阿魯巴惹的禍!?  文/郭怡伶

 

§ 女書店現 §

1/15(六)談《蝴蝶》的文學改編電影-陳雪與張娟芬在女書店與妳相遇
(新書座談&簽書會)

記得陳雪的《夢遊一九九四》嗎?香港新銳導演麥婉欣將其中的<蝴蝶的記號>改編為電影《蝴蝶》,台灣文本、香港電影,跨越性別的愛情,華人電影中首度如此直接深刻描繪女同志戀情。

這部電影獲選為第 61 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之開幕電影,也入圍 41 屆金馬獎最佳劇本,1/8 起在長春與真善美戲院上映。印刻出版社將陳雪的短篇舊書新印,出版電影原著小說《蝴蝶》(收錄陳雪〈蝴蝶的記號〉、〈色情天使〉、〈夢遊1994〉等三篇短篇小說)。

印刻出版社與女書店將邀請張娟芬與陳雪,在女書店一起對談《蝴蝶》的文學改編電影,現場並將放映《蝴蝶》預告片段,會後並有現場簽書活動,想要一睹作家風采,請勿錯過!

(當天並有陳雪&張娟芬書展,將有神秘折扣優惠!)

◎活動時間:2005年1月15日(六)晚上7:00-9:00

◎與談人:陳雪、張娟芬

◎活動地點:女書店(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主辦單位:印刻出版社、女書店

 

女書文化-誠品網路跨年書展 2004/12/23-2005/1/22

女性的作品,了解內在的女性世界;從描寫女性的作品,了解女性所展現出來的各種風貌與神采;從研究男性的作品,了解:其實每個男人的身體裡都藏著一個女人。

【女書.女抒.及男性研究 】書展

從女性的作品,了解內在的女性世界;從描寫女性的作品,了解女性所展現出來的各種風貌與神采;從研究男性的作品,了解:其實每個男人的身體裡都藏著一個女人。

◎特價期間:2004年12月23日~2004年1月22日
◎書展網址:http://www.eslitebooks.com/cgi-bin/eslite.dll/search/objectlist/all_list.jsp?LIST_ID=1103718917875

 

1/15 (六) 德國桌上遊戲第一回合-女作家系列!

聽過德國桌上遊戲嗎?這是一種德國老少咸宜的的休閒活動,特別是大學生,在閒暇時刻,無論是兩個人或者一群人,就可以開始的一種訓練頭腦又有趣的遊戲它有各式各樣的玩法,上百種的遊戲已經在近年悄悄引進台灣!德國桌上遊戲的價格不便宜(五百至一千元不等),但是當你/妳認識了它,就會被它的魔力吸引而愛不釋手!

有興趣試試德國桌上遊戲嗎?明年1月15日星期六下午,女書店即將開始德國桌上遊戲第一回合,將邀請德國桌上遊戲專家 yoyo 先生為大家解析桌上遊戲的玩法,yoyo 先生將特別介紹「女作家系列」的德國桌上遊戲給女書店的讀者。屆時將有專人教導,免費試玩!

1月15日星期六下午,呼朋引伴來逛逛女書店,順便認識一下德國桌上遊戲吧~

活動時間:2005/1/15 (六) 下午2:00-5:00

活動地點:女書店

註:千萬不要以為德國桌上遊戲是「玩具」喔!它在德國是一種出版品,每一種遊戲的製作都被視為一種創作,因此當你買到德國桌上遊戲時,會發現上面竟然也有像書一樣的出版社名稱與作者姓名!

§女書推薦 §

女書店雙周電子報,每期精選三本女書推薦書籍,85特價中,限期兩週,歡迎親臨女書店門市或以e-mail、傳真訂購。

◎《蝴蝶》 陳雪/著

 這本書是目前已絕版的《夢遊一九九四》之舊書新印,收錄陳雪〈蝴蝶的記號〉、〈色情天使〉、〈夢遊1994〉等三部陳雪寫於九○年代的短篇小說。以寫作女同志小說備受文壇矚目的陳雪,在本書中觸及的感情、情慾模式豐富多樣,其中〈蝴蝶的記號〉由香港導演麥婉欣改編拍攝成電影《蝴蝶》,入圍第41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新人獎;參加威尼斯影展、韓國釜山影展、日本東京影展、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與斯洛伐克國際電影節;同時獲選為「香港同志影展2004」開幕片。

◎《床上的愛麗絲》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

 《床上的愛麗思》是美國小說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唯一的舞台作品,她以患憂鬱症的愛麗絲為主角,敘述她長年與病魔為伍、困頓病榻的故事。本劇為美國當代深具影響力的知識份子蘇珊.桑塔格唯一的舞台劇作。劇中不但援引「莎士比亞的妹妹」的概念,請出寫作《仕女圖》的文豪亨利‧詹姆斯真正的妹妹──愛麗思作主角,將她和夢遊仙境的愛麗思合為一體,還請出多位十九世紀舞臺上和現實裡的著名女性同台辯詰,呈現一群飽受社會壓抑與道德扭曲的悲憤女性。全劇遊走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堪稱一篇用劇場意象寫作的精彩女性主義論述。

◎《婦運史能怎麼寫?》 台灣大學婦女與性別研究組/主編

 時間不斷地往前推進,那些發生的終究淹沒在人類行進的洪流裡。關於歷史的書寫,往往就是從那些過往裡,抽取出絲絲脈落,讓「曾經」不至於湮沒,而可以被見。

 婦運也是如此,在台灣的婦女運動,前輩曾經的胼手胝足,該怎麼記錄?讓來不及參與的、曾經參與的都能從時間的洪流裡看見。本期女學學誌對照國外的經驗,用幾個不同的角度評論本土現有的一本婦女解放運動史,也思考著,屬於我們的婦運該怎麼寫。

 

§ 女書店觀點 §

我所在的這個社區-從工人社區到小孩社區

楊佳羚

 據《漢娜的女兒》(瑞典小說,中譯本由時報出版所載),漢娜的女兒──約翰娜住的地方,就是我現在在哥特堡住的這一區的前兩個電車站,「哈加教區」(haga kyrka)在 1920 年代是工人住的地區,生活品質很差。
 由於身在瑞典,重看這部記錄著瑞典三代女性的故事的小說就更有感覺了。除了陌生的地名開始在生活經驗中標記出位置,對於其中的瑞典百年史也更有感覺。我們之前班上去哥特堡美術館參觀,老師導覽時講到有一張圖,就是 1870 年代瑞典大移民時期,(當時有 100 萬人移民美國,而瑞典當時人口不過才 400 萬,所以是 1/4 的移民!)我的瑞典文老師說,所以幾乎每個瑞典人都有個什麼表哥之類的在美國呢〕當時要移民美國都得先到哥特堡來搭前往美國的船,而那幅畫就看得到 haga 教堂。很難想像,這個和別的國家相較,性別較為平等,善待女人和小孩的國度,在漢娜那個時代(1871-1964,十九世紀末),漢娜之前有四個兄姊都沒有辦法長大,由於餓死或病死。

 當她被強暴而在 13 歲時生子時,還會被指責為妓女(書裡沒有講到的背景是,當時的人認為生育和「性高潮」有關,所以如果被強暴還懷孕,表示當時其實「也沒有那麼地不願意」),當她和先生結婚時,因為沒有避孕方式,而她先生怕她生產不易會死掉而必須禁慾。和現今瑞典的富裕及福利國家,擁有 18 週前全由女性自主的墮胎權,性教育也相當徹底的狀況相較,總會讓人振奮地覺得,只要那個國家的人民有共同的政治意志,「人民之家」的福利國度實踐是有可能的。在「約翰娜」這一部份有很多哥特堡的歷史,包括她們爭取合理工時,開始有假期,她們如何排斥中產階級的生活,社民黨執政如何往「人民之家」的理念前進,以及,約翰娜的小孩安娜如何為了往中產階級前進而曾經在年少時代鄙夷自己父母的出身,以及抹滅自己的出身。

 現在的 Haga,有一條 haga 新街,其實還是有些老房子,但都變成可愛的店面,和當年環境的髒亂不可同日而語。

 而我所住的 Masthugstorget(torget 是指小廣場的意思)是 Haga 教堂的下兩站。這個社區,如前文「瑞典人的嗜好─家」所說,有 1100 戶,20000 住民,是瑞典最大的「社區」(別忘了,瑞典雖然有台灣的 11 倍大,人口才只有 900 萬而已!所以 20000 住民已經很多囉!用台灣的經驗想,大概只比全世界最大的秀朗國小再多個幾千人而已...)我所研究的女子公民高中就在小廣場旁的 3 樓,而我每天就是拾級而上地回到像小山坡頂的家。

 雖是一棟棟的住宅區(像我們家好像有7層樓吧...沒有注意...別的更高的樓也有10來層),卻不會有窒息之感。因為社區裡很多樹,公共空間裡到處有小朋友玩的地方。而且不管什麼時間,總有小朋友在玩,尤其以下午 2:00 以後邁入盛況。盪鞦韆還有給小小孩坐的設計,就是輪胎下加做一個小護椅,讓小小孩可以被輪胎圍起來,坐在小護椅裡。雖然素昧平生,但也慢慢知道有對常在練習踢足球的小姊弟,兩個常在練滑板的小弟,還有一個總是走路邊走邊把頭埋在花堆裡的小孩。

 我房間的樓下是個 dag hem(直譯成英文是 day home,是瑞典眾多托育機構的一種),當我下午在客廳沙發看書,或是在房間開一小扇窗戶時,小孩子的笑語聲總是這樣地流進來。有時我會打開大窗,在上面照相(希望此舉不要被當成怪阿姨才好...)現在天黑得晚,但是早上不到 7:00,dag hem 的燈就亮了起來,在黑暗中讓必須早上班的爸媽把小孩送到這裡。下午大概 2:00 左右,小朋友就出來玩了。大概有10個小朋友左右吧,老師就看著她們玩,不時和其中幾個互動一下。小朋友有時會自己爬到小坡上,在樹下玩。有的是兩兩在玩鞦韆,在沙堆上玩,或是騎小腳踏車。

 瑞典的小朋友玩的東西都蠻簡單的,但小朋友自然會在簡單的東西裡找到新奇。下午 4:00 左右站在那裡的大人多了起來,大概是來接小朋友的爸媽,一邊等小朋友玩夠,一邊聊著天。

 在重感冒這幾天看完了簡媜的舊書《紅嬰仔》,看到在台灣的爸媽都必須在事業與小孩之間做一抉擇。簡媜必須在繁瑣的帶小孩的過程中,努力在小孩午睡的一點點零碎時間寫作,而我自己週遭的朋友,現在也都不是丟紅色炸彈,而是紛紛開始嬰兒潮了。可是有的必須把小孩給親戚帶,到週末才能享天倫之樂;有的必須和公婆同住才能得到奧援;親自哺乳,帶小孩的研究所好友,雖然在觀察她可愛的小朋友的成長過程充滿著像珍古德觀察猩猩般新奇,但也會跟我們講到一個人獨自面對小孩的極限。她說,十分了解為什麼有些媽媽會受不了了虐待小孩,或是得了產後憂鬱症。其實真的如簡媜所說,是我們社會對母親缺乏一個承諾啊!

 然而,因為在台灣大家似乎難以看到別的可能性,雖然育兒變成家庭(而且常是女人)個別的責任,但也就挑吧!雖然不滿為什麼幼稚園那麼貴,但也就努力賺錢吧!雖然知道小孩被迫學習得很痛苦,把學習的脾胃都搞壞了,但是為了不讓寶貝輸在起跑點,還能有什麼選擇嗎?因為現在身在瑞典,我知道,其實是有別的可能性的。爸爸是可以參與育兒的,而且在其中得到許多樂趣。我所問到的請育嬰假的瑞典爸爸們,答案都出奇地一致: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爸媽是不用在親職與工作之間做一抉擇的。父母的一方再怎麼不肯請親職假,最少也必須請兩個月,否則就視為「自動棄權」,另一方不可以拿去請。親職假是有給的(台灣只有軍公教福利國民可以有無給育嬰假,所以更難想像)小孩是在「玩」中學習,而且對她而言更重要的是學會與她人,自然和平共存。她們不用很早就被送去 "No Chinese" 的可怕幼稚園學英文,英語也可以很好。她們不強調「不可以輸在起跑點」,然而閱讀率是每週半本書!(而且大人也繼續看書喲!不是像卡通小丸子爸爸每天只是喝酒看電視;也不是像我們考完大學就想燒掉所有的書,就職後大概只能看那種風吹到哪一頁就看哪一頁的閒書)

 然而,我知道瑞典自己也還有許多檢討:2003 年,請育嬰假的女性佔 87%,男性只有 13%;為了兼顧親職,許多女性往往必須做兼職(part time)的工作或少了升遷的機會;但是至少我在生活中,看到更快樂的小孩,對人更信任更有善的小孩與大人,以及育兒的爸爸們。我也一直相信,台灣可以往這個方向走的。像我看紀錄婉如基金會的紀錄片,那群社區媽媽們和社區裡的小學合作,成立課後照顧班,她們不像坊間一直教才藝、補英數,她們的教案是教小朋友怎麼綁鞋帶、削蘋果、包禮物,在小學的操場帶小朋友做運動。這樣的課後照顧班只收成本價幾千塊,而不是坊間的動輒一兩萬。這樣不只讓各階級的小朋友都能得到照顧,同時也讓社區媽媽有「就業」的機會。我如果有小孩,我希望她是可以與人相處的孩子,而且不是生活白痴。我希望是社區了解我的孩子的社區媽媽來帶她,而不是把小孩當搖錢樹的幼教企業。但是,我也知道這樣子大人或小孩也許都要經歷一些痛苦的階段,
然而,為了聽到像這裡的小孩一樣的笑語,我相信,一些小小的轉變都是可能,都是值得。

(本文摘自《性別教育大補帖》作者楊佳羚的網站《旅居瑞典哥特堡的小丸子》

都是阿魯巴惹的禍!?

郭怡伶

 經過媒體的追逐,大眾似乎知道了有個關於阿魯巴的論文,各個阿魯巴的招式、阿魯巴的源流考證、名稱演進,甚至是兩岸三地的名稱。你妳看了或許哈哈大笑,多麼輕鬆有趣的論文?多家電視台的訪問,不知哪些還留著這是關於性別議題研究的資訊。是的,這是一篇關於校園裡男性性別意識的論文,看過這個報導的你妳知道嗎?訪問最後的呈現,不外乎合於這幾項要素「把一個有趣的東西拿來研究的趣味性」、「女研究生研究男性的遊戲」。因此,「趣味性」似乎是唯一的考量。但是,或許氣氛愉悅、或許古怪、或許忍竣不住,阿魯巴不只是表面上所覺知到的趣味性而已,更重要的是阿魯巴呈現了什麼樣的男性性別文化,並且在男性間如此普及。


 許多事物不只是表面上所認知的。日前有許多相關的事件,東海中學學生玩阿魯巴被學校記過或是被迫轉學,教育部也湊了一腳,發函禁止在校園裡玩阿魯巴。校園裡禁止玩阿魯巴不只是這近來一兩年的事,但似乎是越禁止越有快感,玩的越兇。我們的教育總是不斷禁止、只是禁止,不探討原因。我想,搞不好那些被記過、退學的學生是真心地不懂,只是幫同學過生日而已怎麼就慘遭校規處置(或許只是因為校譽,怎麼可以讓學校蒙羞)。


 我們該去想想為什麼男生們用來慶賀生日、祝賀好事、表現友情的方式是用阿魯巴,而不是一個擁抱或真心的稱讚。為何有時阿魯巴是用來私下「教訓」一些不是很順眼但不至於翻臉的人,或是下課時的某些情緒發洩。男性為何總是很習慣地以性器官為開玩笑的對象,並有很多性遊戲,例如:抓小雞雞、刷卡。男性間這些共同的成長背景及男性性別角色經驗才是玩阿魯巴真正的原因。的確,阿魯巴是有些問題存在,但我們不該只用一句「安全考量」或「具有性意涵」禁止後就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會解決。就算學生因為禁止後懼於懲罰而不玩阿魯巴,但這些因素存在,仍是會有新的遊戲產生,例如疊羅漢(一個一個的疊在一起)、或寄居蟹(把人屁股向下放進大垃圾桶裡,然後看被玩的人爬不出來)。


 我們該丟掉只是「禁止」、「禁止」、「禁止」的心態,藉著這麼貼近男性成長經驗的阿魯巴,真正的去瞭解台灣社會裡的男孩是怎麼長大的。

(郭怡伶,台灣大學城?所研究生,現為女書店工讀生,碩士論文為《磨蹭的快感?─校園阿魯巴研究)

歡迎大家多多利用劃撥或信用卡傳真購書! 信用卡傳真購書您可從

http://www.fembooks.com.tw/creditcard.htm 列印信用卡訂購單,

書名、書費連同掛號郵資(國內郵資2000元以內55 元,2000元以上

郵資由本書店吸收;海外郵資另計),填妥後傳真(02)2363-1381即可。

 

女書店 女性主義專業書店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72

劃撥帳戶:18246901/戶名: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電話:02-23638244/傳真:02-23631381

e-mail: fembooks@ms27.hinet.net

http://www.fembook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