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姜法律生活報第九十九期
證嚴法師靜思小語
人心要像水一樣,看似綿軟柔弱,卻涵力源源,不能切斷。
人因自覺而成長,因自滿而墮落。
人都是在原諒自己的那一分鐘開始懈怠。
車禍雙方私下和解,對於保險公司的保險代位權有無影響?
姜智逸律師 撰
案例事實
一、 小昕駕駛一輛新車上路,途中撞及一輛闖紅燈的汽車,小昕也因此受有損害三十萬元,小昕與對方達成和解,對方願意賠償二十萬元,對方當場支付,並在簽訂和解契約書中加註一條:「本和解成立後,被害人願意放棄一切民、刑事請求權」,隨後小昕的保險公司依保險契約給付小昕保險金十五萬元,保險公司可否主張保險代位,向對方請求十五萬元賠償呢?
二、 承上,如果小昕在發生車禍後,保險公司在和解前立即給付保險金,可否向對方請求呢?
解析
車禍和解是一門大學問,如何求償?如何賠償?都必須經過雙方溝通。現在的社會中,保險的觀念越來越普遍,多數的駕駛人都有保險,因此在車禍和解時保險公司或多或少都會參與其中,保險公司在車禍肇事發生後應依保險契約進行理賠,而在理賠後,得依保險法第五十三條第一項規定:「被保險人因保險人應負保險責任之損失發生,而對於第三人有損失賠償請求權者,保險人得於給付賠償金額後,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但其所請求之數額,以不逾賠償金額為限」,向對方求償,但是保險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有沒有限制呢?是不是所有的情況保險公司都可以行使代位權呢?
保險法第五十三條的代位權,是一種債權移轉,也就是保險公司在理賠後,就理賠金額範圍內,將被保險人對第三人的請求權移轉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向第三人求償,如果被保險人並沒有權利,自然就不會發生移轉權利的效果,在案例事實一部分,小昕當場與對方達成和解,並拋棄民、刑事請求權,因此保險公司進行理賠後,無法從小昕身上獲得向對方求償的權利,因此保險公司無法行使保險代位權。反之,在案例事實二部分,保險公司先為理賠後,小昕向對方求償的權利並未消滅,自然可以在理賠金額範圍內行使保險代位權。
就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能否向對方求償的關鍵在於小昕與對方達成和解的時機,看起來對保險公司並沒有保障,但是保險公司可以依保險法第九十五條規定:「保險人得約定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就其責任所為之承認、和解或賠償,未經其參與者,不受拘束。但經要保人或被保險人通知保險人參與而無正當理由拒絕或藉故遲延者,不在此限」,在簽訂保險契約當時便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在當事人談和解時在場,否則可以不受雙方和解內容拘束。
因此我們提醒您,在車禍發生後,應儘速與您的保險公司聯絡,在和解時最好讓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在場,千萬不要等到和解完畢才告知保險公司,事實上,保險公司人員對於車禍案件的和解流程頗有經驗,事前向他們請教,也能避免您在和解當時吃虧。
小昕在瞭解這一層法律關係後,決定暫緩與對方進行和解,先與保險公司商量理賠數額後再與對方商談,雙方皆大歡喜。
律師的小叮嚀 |
|
英代爾(Intel)公司的專利權策略目標因為種類不同而有不同作法:在微處理器專利乃採取壟斷策略,拒絕任何授權,利用專利將市場上的競爭者逐出,以獲得獨占地位﹔至於半導體專利,則是採取交互授權的策略,與就其半導體專利與其他公司交互授權,創造自己的合作夥伴。英代爾所採取這個策略的原因在於,微處理器是一種有高利潤價值的產品,若能壟斷微處理器的市場將可以獲得最大利益。因此在微處理器專利的策略上採取強硬措施,將競爭者逐出市場。至於半導體專利則採取交互授權的合作策略,以免其他廠商因為專利反擊而危及自己主要產品上生產銷售,以創造最大利益。 ----取自「好書推薦:科技企業與智慧財產」 (第十 九期) |
檢調單位進行一些大規模搜索行動,例如搜索中國時報、壹週刊甚至於是成功大學學生宿舍等,姑且不問其程序上合法與否,這些都是基於偵查不公開配合積極搜索行動才能順利偵破犯罪案件的實證。
----取自「偵查不公開」(第四十七期) |
姜智逸 律師 極道盡言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79號10樓之3 電話:02-33652433 傳真:02-33652434 |
常常有讀者會問:「如果我想要知道以前出過什麼文章,應該怎樣找尋呢?」 現在,您只要到專欄區搜尋您要的文章 ,並直接點選即可。 您也可以多注意「律師的小叮嚀」單元,把重要的法律觀念記起來。 謝謝! |
小姜法律生活報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