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 ▍ 觀▍ 電 ▍ 子 ▍ 報 ▌▋▊▉ ⊕∮⊙◇★☆⊕∮⊙◇★☆⊕∮⊙◇★☆⊕∮⊙◇★☆⊕∮⊙◇★☆⊕ 最近媒體顯現一片溫情主義,且不論其上商業利益取向效應,但是就媒體的角色而言,作為社會連繫功能,在最近不論是南亞海嘯或是本期作者陳炳宏先生所提到的羅倫佐油,都是發揮正面的角色,而近來發生的仁愛醫院風波,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略有所聞,但是在過往的醫藥新聞,並沒有被突顯,主要還是因為其中醫藥記者與醫院的關係,通常是屬於友好互動,對於這種醫界陋習視而不見,如今發生人球風波,只見媒體一片撻伐,卻不見對醫藥新聞有何反省,其實醫療健康新聞與閱聽眾息息相關,這也是屬於傳播權的一部份,媒體在此事件的角色除了傳遞消息與批評,是否也該反省過往的新聞品質,將公共衛生新聞列入重點,而非以政治誹聞或是殘忍的凶殺案為主要消息來源,接著就讓我們一起欣賞本週寫手陳炳宏老師對近來媒體的觀察。 《本期內容》 ∮尋找媒體的「羅倫佐油」 ┌────---《 2004/01/15 媒觀第113期電子報》-----────┐ 媒觀網址http://twmedia.org/mediawatch/ ∮尋找媒體的「羅倫佐油」 ◎陳炳宏 最近有種病很出名,叫做「腎上腺白質退化症」(ALD),原因是高雄市的一個家庭中有三名小孩都罹患這種病,而且老二已經發病,因此家長急需籌得防範其他孩子發病的治療費用1500萬元,結果這事在經媒體廣泛報導後,短短三天竟已募得超過6000萬元,令筆者相當驚喜與意外。 驚喜的是,這次的捐款行動顯示,台灣真的不是貪婪之島,而是個溫暖之島,因為同胞愛在這事件中充分展現;另外意外的是,早已令人絕望透頂的台灣新聞媒體,原來尚有能力發揮這麼大的作用,或許台灣媒體真還有得救。 先不論這次「腎上腺白質退化症」病患報導事件中,新聞媒體是不是只是慣性的搶新聞或一窩蜂的跟風,而不是真的體認到自身的責任與角色而認真報導,但不可否認的,此次新聞媒體真的發揮了其積極而正確的功能並達成其提供公共服務的任務。因為,在這件事中,新聞媒體對高雄張家而言,就是治病的「羅倫佐油」-雖然不見得可以讓三名小朋友得以治癒,但至少給張家一個希望,一張搭上治療列車的車票,這對張家而言,可能比實際上的「羅倫佐油」還要有效,更有希望。 根據媒體報導,罹患「腎上腺白質退化症」的病患,初期會有跛腳走路與常常跌倒的症狀,嚴重的話會逐漸全身癱瘓與無法言語,最後甚至有可能會喪失生命,而最可怕的是這種罕見疾病迄今並無藥物可以治癒,頂多只能服用「羅倫佐油」來延緩病情惡化而已。 有趣的是,當新聞媒體扮演張家的「羅倫佐油」的同時,筆者聯想到,台灣新聞媒體其實也正罹患有「腎上腺白質退化症」,因為這幾年來台灣新聞媒體的言行經常偏離作為媒體的正途,就像經常跛腳或跌倒的「腎上腺白質退化症」患者,而長期下來,新聞媒體的報導內容已經幾乎快到不知所云,媒體根本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的地步,更像全身癱瘓與無法正常言語的嚴重的「腎上腺白質退化症」病患,充滿等待死亡的無力感,如同病入膏肓的「腎上腺白質退化症」病患。 在這次新聞事件中,新聞媒體能如此有共識地發揮媒體的社會責任,令人感動,也希望藉此可以給新聞媒體工作者一些啟示,盼望媒體在長期藍綠對決的報導困境中,可以因而體會到,除了利用偏激無益的報導來激化人民與族群對立外,其實媒體還是可以扮演公共服務的角色,以及善盡滿足公共利益的責任,如此台灣媒體才有回頭步入正軌的一天。 不過如果台灣媒體不能因此體認而成為自身的「羅倫佐油」的話,那筆者還是想呼籲,台灣的閱聽大眾應該扮演起媒體的「羅倫佐油」的角色,積極監督與鞭策台灣的新聞媒體,否則台灣的民主政治與社會基礎,終將會毀在媒體的手上,相信這是大家所不願樂見的。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