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兒童哲學何去何從
-毛毛蟲@給你報,每週五出刊-
本期 發報日:94年01月21日
 

毛毛蟲公告|

寒假閱讀思考營

談秘密~兒童思考閱讀營

歡 迎~ 酷愛幻想、滿腹祕密、一肚牢騷、 
                愛發奇論的小孩
一起來~ 尋找祕密、傾吐祕密、揭發祕密
尋找秘密的夥伴:小一至小四,名額20-60人

詳細資料

黑白玩‧生活營

有玩、有愛、有故事、有探索、有思考、有討論、有分享的營隊……

生活中我們常一腳踩入「思考的陷阱」而無法超越,毛毛蟲希望透過故事和生活的例子,引導孩子思考、討論,從中發現思考的方法、意義及樂趣,同時亦能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

詳細資料


留言訂報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工商服務|
上電視看雲林故事人

雲林故事人日前接受台灣TVBS一步一腳印(56)的採訪,節目將在

TVBS

940129(星期六) 晚上 23:00-23:30首播

94年01月30日(星期日) 下午 17:30-18:00 重播

TVBS-N

94年01月30日(星期日) 下午14:30-15-00 重播

敬請準時收看

 
上電視看聲之動

近期在兩個電視節目中可以看到聲之動的精彩演出,時間如下:

華視

台灣ROC─

94年1月25日(星期二) 晚上21:30

 

公視

硬地音樂展─

94年2月13日(星期日) 晚上23:30

 

兒童哲學何去何從

原著/M‧李普曼  譯/楊茂秀

兒童哲學目前站在十字路口。這不是新聞,兒童哲學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站在十字路口。而且它將來,也會站在某種十字路口,這是兒童哲學天性的一部分。其實,任何跟兒童教育有關的東西,都含藏著這種十字路口的命運。而我們,永遠也沒有辦法肯定它們會往哪裡走去。

例如,有概念上的兩難。哲學,基本上它應該是屬於人文領域的東西;教育,卻不是人文領域的東西。兒童哲學可能也不屬於教育也不屬於哲學,它只是大學的一部分,孤單單的在天空底下。那麼兒童哲學應該定位在哪裡?它應該屬於真正的哲學吧!但是兒童哲學是不是屬於真正的哲學?它所隸屬的頭頂上的天空是什麼?這是有待討論的。

接著是課程上的困境,這點非常重要。起先,它只是一個課程,全世界兒童哲學只穿一種衣服。漸漸的,它拓展到所有語言、所有文化裡面去,產生各種各樣的辯証。例如,每一個拉丁美洲人,和西伯利亞的文化,都要他們自己的課程和翻譯,其他的國家卻堅持他們不要翻譯:他們要自己創作他們的教材。雖然他們在這種風起雲湧的大地,隨處都可以訂到他們要的兒童哲學教材。

同時這裡還有哲學上的困境。在哲學領域裡面,有一些人努力創造多元性,而有一些人的努力可以被描述為化約主義者。從來沒有人探索出來:所有兒童都需要的重要哲學到底是什麼?雖然有所謂的哲學的歷程,哲學實際運作的方式不會因為不同的哲學就得以省略。

除了上述的困境,還有經濟上的困境,比如說某一個課程從某一語言翻譯過來,它的閱讀對象是某一年齡層,這樣的出版品在費用上可能是一種冒險。它們如果屬於某一種基金會或某個代理人的名下,就會比較保險。那麼單一一個課程的失敗,就不會在某一文化和國家,遭遇到難以預料的冒險與傷害。

還沒完呢,還有原創所有權的困境。沒有地方可以保證誰比別人更適合來創造哲學;也沒有哪個地方創作給成人讀的人就能創造給小孩子讀。善於處理古代哲學的哲學家們,不見得就能夠好好處理兒童哲學的敏感,和它所需要的討論。

對談,在哲學上,跟有哲學知識是一樣重要: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所呈現的是小孩所需要的,它可能是依據哲學傳統而來。就當代哲學的處理方式來說,缺乏傳統的滋養常常是失敗的。

在上述的情況下,我們實際從事兒童哲學工作的人,應該認真想一想出版家所說的雜誌的型態。就是說經營雜誌的人,他必須要分析市場上不同的閱讀群眾的不同需要,然後提供給所有需要的人他們所需要的東西。這樣做,其實也蠻冒險的,可能所提出來的東西都不夠,不過至少能夠把舞台繼續經營下去就是了。如果有人問我,目前有蠻多人為兒童寫哲學故事的狀況有幾年了?我會說:有一些這類的故事,有故事卻沒哲學;有一些這類的故事,有哲學卻沒有故事;有一些這類的故事,有故事、有哲學,卻把哲學埋在故事裡,埋的太深,要有像法國哲學家德理達的能力才能把它挖出來。有些像在表層灑上一點哲學滋味,就算是一年級閱讀不好的人也能閱讀得清清楚楚。如何把哲學寫在故事的字裡行間,不太深又不太淺、恰恰可以聊起第一階段的討論?真是有待討論的好題目。

除了把哲學包裝在字裡行間的故事內容裡,它也許也值得我們想辦法就把它直接寫在句子裡。其實最好的作品是把任何意義的區塊,比如說一個句子,如果能有哲學的意涵,會使小孩想去探索,就不必去避免它。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哲學的透視及做區分的能力去建構故事與哲學間的橋樑。運用它來寫故事,把一個概念的討論和下一個概念的討論之間的區隔連續起來,並且做某種程度的分析。小孩如果能夠顯示出他們把剛剛學會的東西用來作區分,用來討論問題,他會非常滿足。例如當一個小孩學會了程度上的差別跟種類上的差別,他會說出「程度上的差別跟種類上的差別之間的差別」其實是一種種類的差別。

再者,我們應該記住哲學故事所要呈現的不只是哲學,而是思維的歷程。換句話說,就是哲學的思維歷程。記住這話之後,如果我們看到文本上說:「眾人的身高之間的差別,乃是程度上的差別。」這句話,它應該被了解為,是隱藏的敘事者說出來的、是一個成人說的。這句子的呈現,可以被寫成為是在某一種哲學態度形式底下形成出來的。「珍妮懷疑,眾人之間身高的差別是程度上的差別。」這個句子,是從「珍妮懷疑」這樣的一個態度長出來的。它顯示出來一種心靈的世界:「思維的歷程在這個句子裡面是被展示出來,而不是含藏在裡面。」在一個文本裡面,這類的命題式的態度越多,就會擁有越多的心靈世界。它如果有相對的態度在其中產生的話,就會造成討論的氛圍跟舞台。書中一頁濃度很高的心靈活動,很可能會給思維環境很多營養。這擁有高度營養的思維環境,是推展兒童哲學思考很重要的條件。除了這個之外,應該說到的條件是探索團體、第三個條件是哲學式的討論。哲學討論、探索團體、營養的氛圍和好的哲學故事越多,兒童哲學就越光明。(譯者註:李普曼博士這一篇文章應該是他在Thinking雜誌發表的最後一篇,言簡而意賅,有許多待註解的部分,李普曼博士已經退休了。)

 

本文摘自毛毛蟲月刊166期

 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電話: (02)2771-5799  傳真: (02)2771-6788 
地  址︰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16巷33弄14號7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