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國信 (洪雅書房負責人、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研究生)
翻閱嘉義市史蹟專輯(石萬壽,1989:02)記載著「嘉義市的城堡建造,始於清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0四年),知縣宋永清所創建的木柵城。」就這本資料加上不知哪位有心人士進市府去獻策,於是「諸羅建城三百年」的名號開始從市府上、下層級、媒體、社團,流竄興起成為今年2004嘉義市重要的年度誌慶與活動力展現的噱頭。
如今,在這歲初之際,回溯從2003年的歲末到2004年歲末間,嘉義市「諸羅建城三百年」的系列舉辦與經費核銷後,嘉義市到底因而有怎樣的轉變?市民是否因此而更認識嘉義市呢!能否因此建立嘉義市的城市消費魅力!能否牽動、促使市府團隊對嘉義市的歷史認識、文化資產重視、公共工程的品質提昇有幫助呢?
一年來無論是民間自發性或者揣測上意式、或者由市府發動,掛上「諸羅建城三百年」為名號的活動多的不得了,例如四十八輛禮車在市立棒球場停車場排成「V300」字樣,以慶祝諸羅建城三百年,可是這集體結婚行為與建城三百週年融合後,因此產生什麼延續性的發展呢?建城三百年的茶會暨升格22週年慶活動後嘉義市的發展能否擺脫城市邊緣的危機呢?為慶祝諸羅建城三百年2004國泰藝術節雲門舞集戶外演出,對城市藝術的鼓動是什麼呢?諸羅建城三百年成年禮能讓學子對城市有什麼樣的認同、諸羅建城三百年迎城隍的繞境活動有讓地藏庵廟與城隍爺廟兩廟和諧嗎?林林總總,從大街小巷的垃圾車上、火車站前站、林森路口的陸橋上等均可以看到陳麗貞市長恭賀諸羅建城三百年的字眼,可是到底讓嘉義人認識嘉義城多少?或者這麼問好了,因為建城三百年的系列慶祝活動後,對市府內部而言,能否因此提昇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呢?何況文建會對此也補助了經費,可是市府是怎麼使用的?一個重要的節慶怎看來似乎曇花一現呢?我們能有多少次的百年名號可以使用?
|
十六年以來,人本教育基金會憚精竭慮,以改革教育,重建社會,促進活在這地上的人的發展為職志;除了已經引起相當的回響,累積一定的成果,最重要的,仍然是,我們已經結合了上百位真誠相待的同仁,相互提攜,彼此扶持,共同追尋個人、群體、以及整個人群的生命的意義!然而我們相信,在漫天塵霧裡,還有未曾發覺的明珠,在台灣的某個角落裡,還有潛藏的伙伴,那麼,這樣的人物,到底在哪兒?
如果你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台灣;改變自己的未來,而且你對人及教育有著興趣及熱情,你還喜歡嘗試做和過去不一樣的事情,,請你認真的考慮,我們正在尋找一起努力的夥伴!
歡迎願意投身教育的朋友,一起加入人本!
【誠徵】教育活動組執行企劃, 一名
【工作內容】活動及課程之企劃、宣傳、招生及執行。(包括森林育活動員培訓、森林育、數學想想體驗營、會內其他活動課程支援 … 等。
【應徵條件】 1. 大學以上畢業。2. 熟悉電腦操作。3. 具備人際協商溝通之能力。4. 樂於學習,勇於突破、聰明靈活,具備安排工作之能力。5. 創造性思考6. 有相關工作經驗
【應徵方式】備妥: 1. 簡歷(簡述學習過程經驗、工作經驗、個人介紹、為何想來人本)
2. 600字對體罰的看法。3. 最近在讀哪一本書、這本書在說什麼、您的簡評。
Mail 到 ally@hef.org.tw 或郵寄至 高雄市三民區澄和路 151 號 6 樓之 1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高雄辦公室 收
辦公室電話: 07-3856350
傳真: 07-3905767
|
|
期待市府能認真檢討,這些活動的每一項底層思考、用意是什麼、舉辦與否有何差別、活動的附加效益是什麼、市府作為一個發動者,想要發動什麼樣的史觀與文化態度、文化思維呢?還是只停留在以「諸羅建城三百年」的名號來爭取經費,有經費就辦活動、核銷,有很多活動呈現即可,難道只是這樣罷了?
一年來,筆者的觀察,嘉義市的城市史觀、文化思維並沒有因為舉辦諸羅建城三百年的活動與協調工作而促使市府內部、市民有任何文化思維的提昇,從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中「吳鳳」依然成為嘉義市三十六位先賢的名單與展示行為來看,恐怕市府主政者的史觀是非常匱乏的!每一個名單的挑選,並沒有透過諸羅建城三百年的系列活動來發動討論與思考。因為主政者缺乏嘉義市的史觀,使得產生價值上判斷上的忽視,例如嘉義市的城市考古與考古遺址的重視、嘉義市的平埔族資料與討論會的情況、嘉義市的族群移動、城市憶像等都是建城三百年的系列活動裡,讓人遺憾未引發重視。
從嘉義市為興建26億的市政大樓不惜拆除具有歷史性的、紀念性的建築(嘉義稅務出張所、市役所)、忽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等作為來看,重視文化資產的態度是匱乏的;這樣一手稱呼、號召慶祝嘉義市諸羅建城三百年且惋惜嘉義市缺乏三百年的建城憶像實物的同時,另一手卻下令執行拆除具有歷史、紀念價值的文化資產(已拆除嘉義稅務出張所,目前即將拆除嘉義市役所),這樣兩手作為,很難令人茍同與稱讚。
當翻開嘉義市這一年來的每一本活動、建設工程報告書的序論或歷史篇時,文字行間總訴說著嘉義市的歷史擁久,可是當看到後面的活動、工程或執行面介紹時,總覺得歷史觀是分裂的、斷裂的,每一個活動、工程與前面的歷史是無法接軌的!也就是說每一個活動、工程與企劃書裡的前部所描述的歷史幾乎沒有積累關係;迄今,看不到哪一個活動或工程是延續嘉義市「民主精神」、「歷史深度」、「形成文化資產的企圖」之表現或可能,甚至可以這麼說,從嘉義市數十間學校改建、警察局、派出所改建、市場大樓改建、街道一再改造、挖除及公園水泥化、自然小溪加以水泥與加蓋,舉凡皆看不到民主討論的機制、文化向度的思維,更無法形成城市特色,也遑論可以帶來觀光、消費的吸引力,也因此嘉義市每年這麼多的活動、工程、建設經費,這樣一直一直的來,有與無建設案對城市的觀光發展潛力、城市魅力及城市競爭力來看,幾乎看不到提昇力!
回看嘉義高舉「諸羅建城三百年」的大旗後,卻看不到鼓舞與驅動什麼樣的文化思維與歷史價值的轉化,只看到堅決拆除嘉義市役所(1920年興建、目前為市政府)的決心,或許這就是市府對「諸羅建城三百年」系列活動後的啟發吧?
[留言 / 轉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