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02-2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2-21》

本期內容
◎ 美國傳真:普林斯頓大學生期末考難過關
◎ 教育論壇:淺談隔代教養的親職教育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美國傳真:普林斯頓大學生期末考難過關
  編譯/盧季寧
對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而言,上學期的期末考肯定壓力沉重。美聯社等媒體報導,這間長春藤盟已校決定不讓學生輕易拿到A的成績。

普林斯頓大學校方的這種舉措,部分是為了因應美國各界對菁英學校分數膨脹(grade inflation)的批評,卻引起學生的不安,有些學生甚至開始懷疑,是否應該提供他們的競爭者──同學──課業上的協助。

普林斯頓大學學生莫妮卡‧莎莫伊回想起高中時代,為了爭取好成績,而與同學之間發生的割喉戰時說:「高中時代的拚死拚活的心理狀態,再度縈繞我心。」

莫妮卡‧莎莫伊為了準備有機化學的期末考,改在咖啡店唸書,這位一心想當醫生的大二學生表示,她竭盡所能與同學保持合作關係,但也不忘爭取最好的成績。但莫妮卡‧莎莫伊和同學都知道,現在想拿A的困難度愈來愈高。

在學生的抗議聲中,普林斯頓大學校方去年率先將學生可拿A的名額訂出上限。在此之前,校方並未明訂教師如何打成績,普林斯頓大學每個班級近半的學生可拿到A+、A或A-的成績。現在校方規定,每個學系每學期給A的成績,不得超過學生人數的35%。

其他長春藤盟校正密切關注普林斯頓大學的這項措施,部分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將出現漣漪效應。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網站的資料,在其他長春藤盟校,大學部學生拿A的人數介於44%至55%之間;在哈佛大學,2001年畢業的學生91%都拿到榮譽獎。

如果普林斯頓大學學生的反應是種指標,減少學生榮譽獎的名額,代表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會更加白熱化。普林斯頓大學學生會主任秘書湯姆‧布朗表示:「普林斯頓大學學生絕不會偷懶,事實上,這學期他們更為用功。」

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大四生納坦莎‧高保羅指出:「大家會覺得自己是校方不想給A的那個人。」

美國大學的分數膨賬問題可溯及至越戰年代,當時許多大學教授不願當掉學生,讓他們被國防部徵召去服役。其他因素更讓此一問題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如學費上漲,這讓許多學和家長認為,拿高分是他們應得的權益。

這個問題已出現反噬效果:如果某個學系或學院開始減少學生拿A成績的名額,其他學系或學院在壓力下也會跟進,否則將使學生處於不利地位。

幾所大學已提出措施,抑制逐年膨脹的學生平均分數(GPA)。從今年開始,哈佛大學將限制學生畢業時拿榮譽獎的名額,西北大學將設立委員會討論新聞學院分數膨脹的問題。

1997年杜克大學曾考慮採納一個複雜的課程排名系統,讓喜歡給學生高分的教授,其打出來的A成績,價值不及不喜歡給學生高分的教授所打出來的A成績。

設計這套系統並在2003年完成《分數膨脹:大學教育的危機》(Grade In-flation:A Crisis in College Education)一書的前杜克大學教授法倫‧強森(Valen E. Joshson),並不喜歡普林斯頓大學的這項舉措。

法倫‧強森說:「普林斯頓大學的作法會出現一種危險:學生不會選修他們認為競爭激烈的課程。」

普林大學學生對一些競爭激烈的課程將減少給A成績一事,特別感到憂心忡忡。主修電腦科學的大二生說:「特別是如果班上只有5名修課學生的時候,為了拿A成績,同學之間的競爭會非常恐怖。」

普林斯頓大學校方寄發通知給3千名研究生和教職員,解釋新的給分標準,以減輕學生對菁英學校給分將受到管控、此後將流失學生的疑慮。
(回目錄)



教育論壇:淺談隔代教養的親職教育
  江心波(大學行政人員)
一月下旬起為期三週的寒假,由於期間適逢農曆春節,很多小朋友樂得不用上課,又有得玩有得吃,將可以渡過一段值得回味的童年美好時光。

日前報載台北縣瑞芳地區侯硐國小的教師,犧牲寒假時間義務幫學童複習功課,還免費幫他們開設英語、數學、電腦及鼓隊等課程,除了想藉此強化學童的競爭力外,也希望充實他們的寒假生活。據悉該所迷你小學50多名學生中,有幾乎一半是隔代教養,單親家庭也為數不少。而來自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的孩子,因缺乏家庭教育,加上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不重視,學習動機往往偏低,學習效果更不理想。

報導還指出,知名導演吳念真執導的紀錄片《阿祖的兒子》片中主角「阿宏」,也是隔代教養,而其阿祖因身體因素,所以他也自然成為學校寒假輔導營的一員。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教育學類93學年度下學期曾開設「親職教育」乙科,個人有幸參與該科目面授教學事宜,與同學共同學習及交換家庭教育相關理念與看法。由於前述所提隔代教養係屬該課程重要範圍之一,謹就所知及心得分享讀者諸君。

隔代教養的意涵

隔代教養,一般又稱為隔代家庭或祖孫家庭,係指小孩因種種原因無法與父母親同住,只得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由祖父母代為照顧子女及負擔教養責任的家庭。

隔代教養家庭有狹義及廣義之分,前者指由祖父母負起孫子女照顧及教養責任的家庭,父母親則很少或根本沒有履行親職;後者則如三代同堂,或晚間父母、週末父母、假期父母等情形,惟父母親仍多少履行親職的情形。

隔代教養的成因

依學者張鐸嚴等(民93)研究指出,父母親無法親自教養子女主要有如下因素:1.工作過於忙碌;2.單親家庭;3.身體健康欠佳;4.躲避債務;5.經濟問題;6.遠赴外地或國外工作;7.欠缺照顧小孩意願;8.惡意遺棄子女;9.父母失能(精神耗弱或智能異常等);10.未婚懷孕;11.鄰近無適當托育服務機構;12.犯罪服刑中;13.特殊處境(異國婚姻、外籍新娘等)。

也由於前述的種種因素,導致父母親無法親自照顧子女,而必須由祖父母承擔起照顧孫子女的家庭教養責任與壓力。

隔代教養的特徵

在一項以台灣地區國中小學童為對象的調查研究指出,隔代教養家庭有如下的特徵(陳麗欣等,民89;張鐸嚴等,民93):

1.隔代教養的學生比例約為5.38%。

2.隔代教養的類型可區分為:(1)日夜都由祖父母負責照顧,父母很少回家;(2)白天由祖父母照顧,晚間由父母照顧;(3)平日由祖父母照顧,週末由父母照顧;(4)主要由祖父母照顧,父母不定時回家照顧;(5)由其他親友代為照顧。

3.越都市化程度高的地區,隔代教養的比率顯著明顯。

4.原住民族家庭明顯高於一般家庭。

5.家長職業以工人最多,務農次之,公教及軍人家庭最少。

6.家長學歷以國中最多,其次為小學及高中,專科以上越少。

7.主要以工作關係及父母離異所導致最多。

8.大多數老師認為隔代教養的正面影響相當少;反倒是負面影響情形極多。

輔導上應注意事項

隔代教養的小孩在家庭教育或教養上有其現實上或資源上的不足,因此相關單位人員在子女輔導上宜多加費心,張鐸嚴等(民93)即指出應注意以下原則:

一、父母親宜與祖輩多互動以減少子女適應問題:

身為父母親者,不能把小孩交給他們的祖父母就了事,仍然應盡可能與孩子的祖父母多多聯繫,以及保持適度的互動,以避免教養上發生衝突情形,並可減少子女生活適應問題。

二、盡可能不要給予子女過於特殊的待遇:

負責照顧孩子的祖父母也許會因為隔代教養的關係,有的可能如前述的父母離異情形,所以對小孩特別寵溺,或給予過於特殊的待遇,如此恐怕容易造成小孩與其他同伴間的隔閡,甚至於影響小孩的人際關係。因此,對於小孩仍應有適度的要求,除非特殊必要,不宜給予子女過於特殊的待遇。

三、教師宜協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壓力:

隔代教養的小孩在家庭生活及環境上,可能會有較多需要適應或面對的難題,學校教師除了應多了解學童生活及學習情況外,並宜透過各種方式,以協助克服孩子心理上的壓力,並培養孩子的信任感。

四、學校宜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繫:

祖父母在承擔隔代教養的工作上,往往會因為經濟、能力、體力或方法上的不足,而遭遇到重重困難,此時,孩子就讀的學校如能與其保持密切的聯繫,除可對學童家庭管教方面有所了解及掌握外,也可進而提供適時的協助,可說是一舉數得。

五、家長宜爭取必要的協助與資源:

對於孫子女的教育或教養問題,家長或撫養者不能抱著孤軍奮鬥的態度,凡事靠自己來,而應想辦法爭取各界必要的協助與資源。尤其家庭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公(發)布實施後,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或是家扶中心、張老師等機構都能提供專業的協助,讓隔代教養的小孩在教育或生活上獲得較妥善的照顧。

多年前,在媒體上曾經報導過類似這樣的事件:

放學回家後,一位隔代教養的小孩,獨自在擺設簡陋、照明昏暗的餐桌旁書寫功課,然而,似乎是遭遇到困難,他一邊把玩著鉛筆,一邊猛抓著頭,一副苦思不得其解模樣,當記者阿姨問他有什麼需要幫忙時,他幽幽的說:「我好想要阿媽教我寫作業!」而既要忙於討生活顧三餐又要照顧孫子的阿媽則無奈的說:「我不識半個字,怎麼教他呢?」

這樣的畫面,一直很清晰的印在腦海中,那天在面授的課堂上,我也把它舉出來與同學分享。猶記得當時曾有位同學提到,像她就很放心把一雙兒女交給父母親幫忙帶,而自己則很專心於工作上甚至無後顧之憂,因為她的父母親分別是小學校長及教師退休,對於孩子教育養與教育是專業老手,由此可見,隔代教養撫養者是否能善盡其職能,與其社經地位有極密切的關係,當然要遇到這樣的祖父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當我看到台北縣侯硐國小的老師們利用寒假期間,免費為多半是隔代教養的學童開課、輔導,內心裡感到特別溫馨。

總之,對於隔代教養的孩童,除了親友給予的親情與關愛,即使是左鄰右舍,如果也能適時伸出援助的雙手,他們當能更有信心的迎向學習及成長的道路。

參考資料

聯合報(民94)。「隔代教養孩子 寒假趕功課」。1月25日,C5版。

張鐸嚴、何慧敏、陳富美、連心瑜(民93)。親職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