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5.2.25/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2月27日節目內容:媒體識讀從社區開始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林佳龍的「現身」
《流行開講》誰來喊「一,二,三,撤」?
《影文影舞》與苦難者「同在的摩托車日記」
《Watch Media》快來聽吧!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2月27日節目內容:媒體識讀從社區開始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吳廷勻(淡江大學傳播所碩士班研究生,計畫於士林社區大學、北投社區大學開課)
 吳文俊(大新店有線電視特別助理,計畫於新店崇光社區大學開課)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林佳龍的「現身」


文/管中祥

日前新聞局長林佳龍出席由「海洋之聲廣播電台」、「台中醫界聯盟」舉辦的新春團結聯歡餐會,他雖未在當場宣布是否參選,但台下卻有不少人稱其「林市長」,或是大喊「林佳龍凍蒜」。由於海洋之聲是地下電台,林佳龍的行徑也引來外界知法犯法、公器私用的批評。不過,林局長卻表示,事先並不知道地下電台是主辦單位之一。

相對於地下電台餐會的滿城風雨,林佳龍23日晚上悄悄出現在「AMG之臭死了演唱會」,就顯得乏人問津了!這演唱會是由「另類媒體發電計畫」(Alternative Media Generator,AMG)、媒體改造學社、The Wall這牆音樂藝文展演空間等團體,共同為推動媒體公共化所舉辦的活動。AMG是去年9月,獨立樂團主動推動、催生媒體公共化演唱會後所成立的組織,未來除繼續結合青年力量推廣另類文化外,每月固定在The Wall舉辦一場主題性演唱會,從3月開始將陸續在世新、陽明、高醫等大專院校展開推動媒體公共化,並發動向行政及立法部門遊說的相關活動。

林佳龍的現身在主辦單位的意料之外,當時在台上演唱的黑手拿卡西工人樂團隨即說:「要林局長聽聽我們支持媒體公共化的聲音」,接著便詢問大家「好不好!」、「是不是!」,樂迷們喊著「公共化!」「公共化!」不過,黑手也提醒大家要注意政客的語言與承諾。

政治人物諸事繁忙,現身任何場合往往有其目的,亦即在特定場合「現身」是個高度政治性的動作;林佳龍為「選舉」現身於地下電台主辦的餐會是不適當舉動,事後竟說出「不了解邀請狀況」的遁詞;相對的,林佳龍低調現身於獨立樂團支持媒體公共化演唱會,透露出試圖藉由「行動」表明對公共化運動的支持,不過,林佳龍類似的「現身」已多次展現,在不同場合、不斷調強調對公共化政策的重要。

然而,「現身」並不是唯一可做的「行動」,進一步來看,外在的行動未必能證明心裡的真正意圖,因而,對林佳龍而言更重要的是,若媒體公共化政策是林佳龍想藉由新聞局局長身分,做為參選台中市長的政績,那麼,該做的不只是「現身」,而是把從立法院退回、模稜兩可的「無線電視公股釋出條例」重新往公共化方向修正,否則,新聞局長任內的「政績」與「現身行動」,可能成為參選台中市長的負數,而林佳龍也會因此被認為只是一個勇於「現身」的政客。




《流行開講》誰來喊「一,二,三,撤」?



文/魏玓

愛看武俠小說的讀者,一定讀過一種狀況:高手過招,拳腳、刀劍分不出勝負,於是各自出掌,開始比拼內力。幾個時辰後,高手頭上冒出裊裊蒸汽,但就是比不出高下,此時進入生死關頭,誰先放棄,就將被對方的內力一舉擊潰,氣絕身亡。唯一的解套方式,只有喊出「一,二,三,撤」,雙方同一時間撤掉內力,才能各自保全性命。

雖然也許有點不倫不類,但是將演藝人員、媒體,以及讀者和觀眾這三者間在緋聞上的關係,比擬於上述絕妙的武俠情境,還真有點相似之處。對於藝人來說,鬧鬧緋聞不見得是壞事,甚至還是提升自己人氣的極佳宣傳工具,儘管這樣一來根本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談戀愛,但終究不可能斬得一乾二淨;對那些力求發展事業年輕的藝人,鬧緋聞的誘惑更是強烈。對於媒體來說,藝人緋聞的聳動性和娛樂性都高,不主動捕風捉影都很難,就算是有些記者和主管想做點別的更有意義的新聞,也無法如願;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你選擇不報導,可能面臨的就是收視率和閱報率的下降。

在觀眾和讀者這方,看似是問題的根源,因為媒體和藝人大概都會說:「因為觀眾愛看嘛!」不過,事情並非將責任一股腦推給觀眾如此簡單。事實上,在媒體和演藝的世界裡,觀眾是最弱勢的,他們基本上只能接受現有的東西,比較無法主動創造需求。八卦緋聞人人愛看,這是天性沒錯,但是主動一直利用這種天性來創造利潤,卻是演藝產業和媒體本身。他們為何不去滿足觀眾其他的需求呢?例如聽好音樂、看好表演,吸收有用的資訊呢?觀眾養成了看緋聞的習慣,也許不看就不對勁,但是他們的責任其實最小。

最近媒體歇斯底里報導周杰倫和侯佩岑的「周侯戀」,正好讓我們拿來看看這個藝人、媒體和觀眾之間的內力比拼關係。有個剛卸任的名嘴立委,為媒體和藝人抱不平,她認為藝人無法好好談戀愛很可憐,而媒體記者的追逐報導,也很無奈,最主要就是因為有一群想看八卦的觀眾在那裡。這說法,頂多只對了3分之2,因為觀眾雖然愛看,但這卻不是他們主動要求的。要讓這個社會不再為緋聞瘋狂,唯一的辦法,就是有一方來喊「撤」。是誰呢?絕對不應該是觀眾。


《影文影舞》與苦難者「同在的摩托車日記」



文/張世倫

阿根廷出身的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或許不被台灣民眾熟知,但早被全球反叛青年視為偶像,逝世近40年仍無退燒跡象。巴西導演華特沙勒斯(Walter Salles)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是部關於格瓦拉年少時在南美洲自助旅行經歷的電影。這段旅程,潛移默化地塑造了青年格瓦拉的社會意識,讓他最後踏上社會革命之路。 

華特沙勒斯的舊作如「海洋對岸」與「中央車站」,都具有公路電影的元素,亦即主角藉由旅途行走,經歷所見所聞,逐步產生心理與認同上的變化與成長,「摩托車日記」也不例外。我們見到生活優渥的醫學院學生格瓦拉與伙伴,年少輕狂雄心壯志地在南美洲自助旅行。原本幻想是趟充滿豔遇與驚奇的旅途,卻在各地看到各種備受剝削、壓迫、掠奪的人民後,格瓦拉才體會到自身地位的優渥與人世間的不公不義。

旅行,可以是生活閒適者的自在遊走,卻也可能是政治與經濟剝削下,被迫流離失所的人口移動。讓「摩托車日記」與一般公路電影不同處,就在於大路上的真正主角,其實並非容貌瀟灑的兩位主人翁。那些不斷在路上交錯的無名旅者,才是真正的主角,他(她)們啟蒙並重新教育了格瓦拉,使其認知到人世間的不公不義,為了改造世界他最終決定棄醫,投身社會革命。古巴革命後為了追求理想,他放棄官位前往各地繼續革命,最後雖於玻利維亞被美國中情局暗殺,但其代表的理想主義與革命精神,使其成為40年來全球反叛運動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徵。

格瓦拉盛名在世,以其為題拍片極易淪為造神式的偶像崇拜。但在這部改編自旅行日誌的影片裡,導演刻意不強調於他的革命事蹟,而把焦點放在青澀期的啟蒙之旅上,其實頗具深意。在這虛無的時代裡,不把理想主義窄化成個人主義式的英雄事蹟,而把焦點放在理想主義的啟蒙與萌芽,以及苦難者團結反叛的重要性,在這剝削依舊無所不在,反全球化運動此起彼落的當代,有著極貼切現實的進步意義。

正因此,華特沙勒斯刻意在片尾讓那些飽受剝削流離失所的南美人民,宛如倒帶般再度出現在螢幕上,安靜又堅定地凝視著觀眾,這些彷彿古典黑白靜照的「召喚」之姿,以及格瓦拉所留下的反叛傳統,正是對世間不公不義不能再漠視的呼籲。

格瓦拉的精神,因此不在於那些商品化的馬克杯與T恤圖案,而在他那與苦難者同在的精神。「摩托車日記」最大的成就,就在於避免去神化格瓦拉的革命事蹟,而是把受苦難者重新放到視野內,讓我們體會那來自土地與人民的真實觸動。



《Watch Media》快來聽吧!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報主的話:
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