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5.3.6/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本期內容:
傳播學生鬥陣2005年春季讀書會
編輯室報告
本週媒大事
媒邀稿

傳播學生鬥陣2005年春季讀書會

各位朋友:

乍暖還冬之際,傳學鬥2005春季讀書會旋即開始,這次我們將主題分為一:傳播公民的想像與實踐--以電信產業與族群議題為例,與主題二:傳播政策多元文化--弱勢族群的傳播權。茲分述如下,並熱切歡迎您前來參加,共襄盛舉! 

主題一:傳播公民的想像與實踐:以電信產業與族群議題為例

從傳學鬥的立場而言,我們從不將傳播系統當中的行動者視為消費者,甚至連閱聽人這種相對模糊的字眼,也甚少使用;我們認為這些行動者必須以公民之名,才足以點出傳播行為的特殊性,以及傳播系統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然而,傳播公民的概念在台灣歷時不長,因此我們認為,透過在地的運動實踐與理論操演,琢磨出該概念的各種可能性,並引導本地社會力量對此議題的關注與連結,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

在過去一年,傳播政策在資訊科技匯流下,開啟了台灣政府對於電信事業、廣電事業的不同想像,這當中涉及了廣電三法、公視法的修訂,以及在可預期的未來,在NCC成立之際(本立院會期之後),對於電信法的修訂與NCC組織辦法的研議,而這當中又必然涉及了中華電信的轉型,以及台灣資訊服務的重新定義。顯而易見,這個進程正在描繪與形塑著台灣資訊社會未來的藍圖。

過去台灣政府在資訊社會的政策規劃上有所疏漏,致使民眾對於資訊服務難以普及近用,而當前的趨勢卻是資訊之流日益湍急,更增加了資訊使用者近用的難度,而端視政府所研擬的相關配套政策,除了市場競爭與消費者思維之外,仍然未見公共服務的思維於其中,往後這必將使得數位落差繼續擴大。因此傳學鬥秉持著傳播公民的想像,在稍縱即逝的改革契機中,試圖介入這個過程,以維繫資訊社會中的公平與正義;因而在本次讀書會,會有兩個場次以這波仍在進行的運動與實踐為題,與各位朋友進行交流。分別為:

主題二:傳播政策多元文化--弱勢族群的傳播權

為什麼到現在還要談「族群」這個老掉牙的問題呢?台灣真的有「族群問題」嗎?根據民調顯示,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認為族群問題根本不存在,它是被政客召喚出來的“虛假意識”。 

解讀上述的民調,可從兩面觀之。樂觀的來看,台灣人似以一種慈悲精神面對過去;悲觀的來看,則是島上的人民選擇逃避、刻意遺忘自己的歷史與文化。 

但,如果不是遺忘,為何我們會以為「228事件」是當今族群問題的全部?而對於原(住民)漢衝突、閩客衝突、甚至是閩南族群內的漳衝突一無所知?如果不是遺忘,我們又怎會看不清這些族群衝突的背後,都肇因於利益的分配不均?也就是剝削者與被剝削者間的鬥爭。如果不是遺忘,2004年大選後的群眾抗爭又所為何來? 

《想像的共同體》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認為,民族和民族主義問題的核心不是「真實與虛構」,而是認識與理解。當我們指責政客操弄族群語言時,別忘了他們同時在簡化族群問題的文化內涵。若我們要從傷痛中走出,必然要回歸到歷史中作深入探究。在第三週的讀書會中,我們藉由觀賞紀錄片「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試圖認識不同族群間的文化、理解他們的差異。 

最後,我們必須做這樣的反思: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文化多樣性宣言、文建會喊出文化公民權的同時,媒體應如促進文化交流?台灣的族群媒體又是如何發展的呢?藉由這樣的討論,同時為第四週之主題暖身。

在第四週,我們欲瞭解台灣的族群與媒體政策間的關係,而較具代表性的例子應屬原住民族群議題,因為原住民議題在台灣,經過長期的討論已累積了一定的成果,而與原住民的媒體政策之間的關係,表現在實際的媒體制度上,又與公共電視集團的發展以及原住民頻道的設置密切相關,這些政策的形成過程與結果,都成為我們讀書會討論的議題。然而,除了原住民族群的文化之外,客家族群、外藉族群都是我們必需關心的議題,甚至,依政治意識型態劃分而來的「政治」族群隔閡與衝突,都可以合併在族群的議題下討論,其中,媒體如何避免族群再現的偏誤,如何達到多元文化的呈現,都成為促成多元文化社會的重要指標。因此,在這場讀書會中,我們不是只有著眼於原住民媒體政策的探討,我們主要目的在於,透過原住民族群的這個案例,來反省我們族群媒體政策的問題,為身處多元族群文化的台灣媒體政策,思索應行的方向。

第一週(3/12):科技匯流之下的傳播公民--傳學鬥的運動與實踐 
導讀者:張時健、蕭肇君

第二週(3/26):科技匯流之下的傳播公民──中華電信的轉型與資訊城市的想像
導讀者:薛丹琦、王冠棋

第三週(4/2):面對台灣的族群問題──紀錄片「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的討論
導讀者:李信漢

第四週(4/16):台灣媒體政策的弱勢族群傳播權—-以原住民媒體為例
導讀者:廖宜政

欲報名讀者會,請附上基本資料,寄到:scstw2003@yahoo.com.tw信箱。



編輯室報告

「資訊社會誰付錢」編譯源起
 
為解決資訊社會時代的全球數位落差現象,聯合國透過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舉辦資訊社會全球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WSIS)。峰會將分兩階段舉行,第一階段已於2003年十二月的日內瓦舉辦,並提出若干觀察報告與執行方針,會中決議在2015年前,各國政府應透過「行動計畫」(Action Plan)落實「數位聯合議程」(digital solidarity agenda),目的在「促成[各國]人力、財力、物力動員的基本條件,使全人類能一齊攜手進入即將到來的資訊社會」。然而財務面應如何支應,會中卻未有提及。由於各界對此未有共識,因此決議要求聯合國祕書長安南(Kofi Annan)透過「聯合國發展計畫」(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撰寫「執行檢討報告」(Task Force),以對當前既有的財務機制進行評估。該報告結論將排入第二階段大會的議程,並於2005十一月在北非突尼斯召開討論。目前該計畫報告已按既定行程於2004年十二月完成發表。然而,儘管第一階段峰會的參與者含蓋企業、政府與公民社會三個部門的代表,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開放性與民主性。但在關鍵的具體建設事項上,或有議而不決的情事;而涉及財務或經濟資源的配用,更淪為官商共謀的黑箱作業。以至於對於其他同樣關乎「執行檢討報告」(Task Force)的種種問題,瑞士媒改團體COMMUNICA-CH在瑞士基督新教教會組織「人人有飯吃」(Bread for All, BFA)支助下,還迅速進行研究,研究中除了針對WSIS第一階段發表的批評,並針對即將來臨的第二階段峰會提出具體建議。而以下編譯的文章〈資訊社會 誰付錢〉便是這份研究報告。以至於台灣,雖然並非聯合國會員國,而我們為什麼要編譯?
原文報告侃鄂其言,所著眼者,乃是大半第三世界國家,跟不上資訊科技更新腳步的現實。關鍵建設的投資與技術率皆掌握在先進國之下,後進國在人員、技術與資金上有所不及,貧富、地域間的不平衡發展與數位落差緊密相生。然而,錯誤的政策路徑,卻有
可能根本無法達成資訊社會的願景。然而,若我們將眼界與方法縮小到一國之內,批評仍可適用。十數年前,資訊社會的概念還是不著邊際的學術名詞,但轉瞬間卻已浸入我們俯仰鼻息之間。緊抓著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裙擺的台灣,分潤了資訊傳播技術升級的好處,我們因而可以大談寬頻城市、數位內容、產業升級、兩兆雙星,施施然好似擺脫了後進國的卑微身段,而和先進國家併駕齊驅。雖然表面上(在媒體關注的議題之中)台灣民眾對數位落差的體會並不深切,然而這絕不是本地沒有數位落差的毛病,數位落差而且是緊扣著台灣加據發生的城鄉、貧富差距而發生,並被官僚華麗的辭藻粉飾。此外,若考量傳播與通訊匯流的趨勢,則台灣政府在新自由主義脈絡下,也已著手制定下一世代的傳播政策,甚至言明參照美國模式,以市場概念統涉資訊社會的眾多面向。即將成立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在組織條例草案第一條即開宗明義指:「為有效辦理通訊傳播管理事項,確保通訊傳播市場有效競爭,保障消費者權益,提升國家競爭力,依通訊傳播基本法第三條規定制定本法,特設通訊傳播委員會」,不但對於「通訊傳播基本法」中的「國民權益」閉口不談,將公民及資訊社會概念摒除於外,甚至還落後既有的電信法。哀哉!
 
質此,參照〈資訊社會誰付錢〉一文,我們還可知台灣官僚的保守退步性,一方面無視數位落差在「市場交易」中不斷拉大的國際現勢,另一方面,對於國外相關反省亦充耳不聞。以至於進入全球化的年代,意欲解決在地問題,更不能缺乏國際的視野,而較諸國外媒改團體及公民社會的警醒與積極,我們希望編譯本文,還能帶動起台灣公民對於資訊社會的廣泛討論與想像。本報告原文全文登載於「人人有飯吃」的網站中(http://www.ppp.ch/cms/IMG/Financing_IS.pdf),您可以逕自下載,而我們的編譯則將分三次刊出。

「資訊社會誰付錢」原文導言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依TASK FORCE報告行事有相當風險。其一,放眼未來,對從事資訊傳播基礎建設的經費究竟若干,WSIS的行動計畫未有置語,而根據一些研究指出,開發中國家每年必須投入八千至一億美元的經費,持續十年,才有成效。其二,著眼當下,可用資源亦告無多,這得歸責美國。1997年前,發展中國家每年均可由「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 Union,ITU)推動的「國際會計費率制度」(the accounting rate system)中獲取約五百至一千萬美元的經費用於投資本國的資訊傳播基礎建設,但自從美國「聯邦傳播通訊委員會」(FCC)片面決定腰斬該筆款項給付總額,發展中國家經費更形短缺,制度更形同廢置。到了2001年,已有半數以上的國際通訊不遵循這個會計費率系統了 

WSIS第一階段的討論中,關於公共服務、自由化、私部門的投資以及發展等等議題,都能落實政府、企業與公民社會三方會談的精神。有人因此指WSIS是「二十一世紀新鋒會」。然而,當討論一觸及財務事項,這種精神立刻蕩然無存。比如「財務機制檢討工作」(Task Force on Financing Mechanism,TFFM)進行的過程既不公開也不透明,公民社會的代表性頓失所依。因此在下個階段的WSIS會議中,奪回公民社會參與辯論的權力,也就愈形重要。有鑑於此,本輯收錄的四篇文章中有立有破-所破之處,即在檢視TFFM、揭露WSIS太重私部門、忽略公共性且無能回應新變動的問題(文一),此外,並論及美國70年代電信自由化的浪潮,如何於80年代透過WTO擴散到世界各地,而使國家角色無所施展的過程(文二)。以至於所立,除了檢視 WSIS對私部門過度樂觀及缺乏資源規劃的兩大偏見,針對「海外發展援助」(Oversea Development Aid,ODA)等官方資源投入「資訊傳播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不足的狀況,提出對衛星軌道、電波,特別是商業網域名稱收取「資訊社會全球捐」(global taxation on the informaiton society)的構想(文三),此外,並依先前日內瓦「在地出發、全球協同」及「私人企業、公共契約」的共識,對「數位聯合基金」(digital solidarity fund,DSF)所可能造就南方國家代表性不足、北方國家管理不當的問題提出質疑(文四)。這些文章或不能解答所有問題,卻會是個開始,並將產生重要影響。



本週媒大事

1.網路爆劈腿 鬧劇一場空

228夜,某網友在全國當前最大的BBS站台大PTT實業坊的著名看板上,發表了一篇對於女友劈腿極度不滿的文章,此文一公佈,立即引發網友大量回響,造成該版隱藏並且波及其他討論版。此事件後隔兩日,該事件受到各大傳播媒體關注,中時並以頭版頭條的方式,報導該文章與該事件,此舉一出,更引發網友在BBS板上對於該記者的大加撻伐,當晚站內各大著名看板相繼湧入網友,導致各大討論版皆風聲鶴唳。而事件之當事人,當晚二度道歉,證實該文乃為抹黑與陷媾,非事實之文。然,雖然證實是場鬧劇,但事件仍尚未落幕。

小編媒批:網路雖是虛擬的,但它仍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網路是匿名的,但它仍然可找出任何蛛絲馬跡;網路是自由討論的,但在仍要學著言責自負。此事件證實,台灣的網友網路素養還不夠。另外,雖然本事件具有某些新聞價值,但記者在報導本身,仍要考量網路消息本身的真實性,並且將事件本身的問題挖掘揭發,而非以看熱鬧的心態報導,並以保護當事人的心態看待之。

2.周侯戀燒不完 名人緋聞爆不完
周侯戀曝光後,近日來媒體(尤其電子媒體尤為嚴重)的焦點整日不斷在聚焦追逐兩人先前的情史,延燒了兩個星期,似乎仍有不停歇的趨勢。現在,又傳出名導侯孝賢的緋聞,名人緋聞永無止境之日。

小編媒批:緋聞炒作,這個已經是討論到不知該說些什麼好的地步了!媒體說,這個有人看,也果然真的很多人在看。但是,媒體到底在報導周侯戀的什麼?有什麼意義?名導上賓館四小時做些什麼?有什麼意義?誰能告訴我?什麼,要我問媒體?我想,連媒體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報什麼吧?

3.林佳龍正式辭官換跑道
新聞局長林佳龍於1日招開記者會,正式宣布辭去新聞局長政務官,參選爭取下屆台中
市長寶座。

小編媒批:在此祝福林佳龍先生鵬程萬里。但是,希望林佳龍在請辭待命這段時間,把該做好的事情,該解決的法案等通通如期解決,不要留下政績未完的遺恨在新聞局裡,成為一個事情做一半就落跑的前任局長。
  


媒邀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報主的話:
讀書會,鬥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