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桂賢
在加勒比海旁的Tortuguero熱帶雨林中,午後的傾盆大雨打得下榻小屋的鐵皮屋頂隆隆作響。掏出旅遊地圖,極度潮濕的空氣讓紙張變得像布一樣軟趴趴的,屋子裡的地板、床單、家具無一不被飽滿的濕氣浸淫,我們處在的是一個以充沛雨量和水氣所孕育出熱帶雨林,涵養著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在這裡可以輕易的看到許多生物,撥開下榻小屋旁的灌木,赫然發現一隻大蜘蛛和一種會在水面上奔跑的蜥蜴,在大雨中積水及膝的叢林裡,忙碌揮開滿面蚊子襲擊之際,也不難找到紅身青足的青蛙和不知名的大嘴鳥。當地人說,天晴的時候,要看到成群猴子大啖樹上的果實,和更多色彩鮮豔的熱帶鳥類,並不是難事。
面積約只有台灣一點四倍大的哥斯大黎加,境內的地景和生態卻是相當多元,除了擁有熱帶雨林外,還有火山、高山霧林、熱帶乾林、大草原、沙灘、及沿岸珊瑚礁等生態環境,並且擁有地球上所知百分之五的生物種類。即使經濟並不富裕,即使也面臨了強大的開發壓力,哥國卻硬是能將百分之二十七的國土納入保護,無論是在國家公園、野生保育區、印地安保留地、或是民間的保護區內,動植物都在法令下受到嚴格的保護,積極的保育工作屢屢贏得國際保育獎項的肯定,因而又吸引了更多歐美國家的資金和研究機構共同加入哥國保育工作的行列。
當然,哥斯大黎加選擇自然保育這條路,除了單純的生態保育目的外,仍是有其經濟發展的策略考量。倚恃著得天獨厚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旅遊業目前已是哥國的最大產業,過去十幾年來,哥國積極地將其塑造行銷為「生態旅遊」(Ecotourism)觀光國,以自然地景和野生動物做為旅遊產業的「賣點」,自然保育工作當然是維持「看頭」的必要手段。以其活動本身而言,生態旅遊其實並非一種新的旅遊型態,但在世界各國的環境憂患意識逐漸升高之際,生態旅遊成為對環境議題的主要回應之一,於是,近幾年在國際間,生態旅遊成為時髦的名詞,台灣政府及民間當然也趕上這股熱潮,發展推動一系列的生態旅遊計晝。
這趟來到以生態旅遊著名的哥斯大黎加,我們循著大眾旅遊路線,以普通旅人的角度來欣賞地景及生態,同時也經驗和觀察這個國家的旅遊產業。
從哥斯大黎加的首都San Jose前往加勒比海岸的Tortuguero,有三分之二的車程是沒有柏油鋪面的碎石泥巴路,坐在震盪不已的箱型車中,看著沿路的民家無一不被往來交通激起的沙塵弄得灰頭土臉。從內陸越往海岸的方向前進,氣候越濕潤,不以現代水利工程來排除大量降雨造成的經常性淹水,居民順應自然條件,以架高的住屋形式與水和諧共存。我們造訪時值大雨不斷,所經之地一片水鄉澤國,不久後甚至再也無法驅車前行,我們抵達道路的終點,前方是一片地質濕軟,連道路都無法興築的熱帶雨林,船,是這裡唯一的交通運輸工具。
我們乘船繼續旅途。船行於蜿蜒的溪流,兩岸是蒼鬱的雨林,一陣子後進入一條與加勒比海岸平行開鑿的運河(Canal de Tortuguero)。這條運河全長一百一十三公里,相當於從台北到苗栗的距離,過去為了伐木業運送輸木材而開鑿,如今伐木已被嚴格禁止,過去的產業運河成為觀光交通運河,承負著觀光客遊覽國家公園或是自然保護區的任務。
西班牙文Tortuguero就是「眾多烏龜的區域」之意,在1970年「Tortuguero國家公園」為保護這片西半球最重要的綠蠵龜產卵地而成立之前,絕大部分上岸產卵的綠蠵龜都被補殺製成烏龜湯,外銷做為極受歐洲人歡迎的風味佳餚,當時綠蠵龜幾乎面臨絕種。國家公園的成立和相關的研究保育工作還給了綠蠵龜基本生存權,其季節性大量成群上岸產卵的壯觀景象,每年為當地帶入數以萬計的觀光客。
Tortuguero國家公園除了保護二十三公里長的海岸棲地,也一併將內陸大片的熱帶雨林列入保育範圍。除了Tortuguero村,在國家公園區域內,只有一系列的運河網路,沒有任何步道,遊客對於周遭景物只能在船上遠觀而不能褻玩。由於必須乘船才能抵達此地,再獨立的旅人都必須倚賴旅行社代為安排船行,看似的旅遊限制,其實卻是增加了一般觀光客看到當地野生動物的機會。
我們的駛船司機是當地土生土長的Chino,看起來不過二十來歲,受雇於我們下榻的旅館,每天的工作就是載客穿梭於熱帶雨林中的水上世界,雖不是受過訓練的解說員,也不會說英文,但憑著來往同樣路徑無數次的經驗,只要他船突然慢下來,我們知道野生動物就在不遠處;即使在高速船行中Chino都硬是可以急停,要我們往二十公尺以外的樹上看,城市鄉巴佬的我們笨頭笨腦仰望半天,才發現了顏色幾乎和樹木一樣的蜥蜴,快門猛按之際也對本地人對當地生態的瞭解佩服不已,直想著如果是我們自己單獨行船,絕對不會有看到這麼多野生動物的機會,而如果我們會說西班牙文,或是Chino會說英文的話,想必我們能夠對Tortuguero的生態及文化有更多的瞭解。進行生態旅遊,有一個熟知當地動植物生態以及文化的本地人的陪同,絕對是讓生態旅遊不淪為純風景欣賞的關鍵。
Tortuguero當地像Chino這樣以從事旅遊服務為生的人占絕大多數,尤其是Tortuguero村。這裡的村民只要接受過國家公園的解說員訓練,取得導覽許可證,就可以帶領遊客觀看綠蠵龜產卵,每位遊客收十塊錢美金,而且還是獨佔事業,因為政府規定,非Tortuguero當地人不得進行烏龜產卵的導覽工作。人口不到七百的Tortuguero村,在「現代」標準下看起來十分破舊落後,我們造訪的時候正是大雨過後,村落到處積水泥濘不堪,不過,像是遺世獨立的村民仰賴著導覽收入,過的絕對是衣食無缺。
輔大黑水溝、台大實踐筆記社
摩托車之旅以後,一段尚未完成的革命之旅——格瓦拉座談會
|
「畢業後,尤其是開始南美洲的旅行,改變了我的性格。我從而覺悟到和名醫同樣有貢獻的途徑,這就是解救人類免於貧困、飢餓、疾病的大事業。」 ----CHE GUEVARA 切.格瓦拉
是理想?是浪漫?是英雄還是偶像?政治人物、知識份子為何崇拜他?
是速食消費還是自我安慰?莫非我們只能遙想膜拜?
忘了身邊既有的社會不平等,以及自身批判與顛覆的力量,快看看商品之外,格瓦拉的內心思想!
【輔大場】
時間: 03/15 (二) 18:30 地點:焯炤館一樓演講廳
與談人:夏鑄九(台大城鄉所教授)、唐曙(勞動人權協會)、林垕君(工人民主協會)
【台大場】
時間: 03/16 (三) 18:30 地點:綜合大樓 201 室
與談人:王遠義(台大歷史系副教授)、顧玉玲(工殤協會理事長)、朱維立(工人民主協會執行委員)
聯合主辦:
台大實踐筆記社、大陸社、城鄉所學生會、輔大黑水溝社、中國社會文化研究中心
※座談會手冊均附贈格瓦拉作品集
連絡人:輔大志洋 0919275582 、台大欣榮 0928076721 |
|
旅遊業是哥斯大黎加的經濟命脈,哥國境內像Tortuguero這樣重度仰賴觀光收入為生的地方不計其數,尤其是整個太平洋沿岸區域,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從事觀光服務相關產業。翻開旅遊地圖,整個哥國太平洋海岸線密密麻麻的都是度假海灘,我們沿著太平洋海岸往南行,沿途不乏高級旅館、度假村、或是私人別墅,太平洋海岸可以說是哥國的國際觀光客最青睞的度假區域,因為這裡降雨相對較少,浪潮不若加勒比海凶猛,碧海藍天加上南國棕櫚風情,完全符合寒冷北國白人的度假期待。
沿岸的村落Jaco,因有著極佳的衝浪環境而受到歐美觀光客的青睞,呈現出典型海灘度假勝地的風貌:除了紀念品店外,街上充斥著美式餐廳和酒吧,所以白人觀光客在享受南國陽光海浪之餘,也無須忍受可能不合口味的當地菜;來自歐美資金的豪華旅館林立,讓來自「已開發」國家的觀光客在「發展中」國家玩樂之餘,仍可享有高級舒適的硬體;海灘上,一個個白晰的北國人穿得少的不能再少,不是躺著什麼也不做,等著豔陽將皮膚曬成時尚的古銅色,不然就是大玩沙灘排球。這樣的場景好熟悉,從東南亞、地中海、到加勒比海沿岸的溫暖沙灘上,同樣的開發模式被不斷地複製著。這些美麗的海灘,因為人們戲水的渴望而被開發,度假旅遊商機固然為當地經濟找到另一條出路,但是,這樣的旅遊開發模式,對生態環境和地方文化的負面影響,遠非一批批曬成古銅色心滿意足離開的觀光客所能想像,也不是他們所關心的議題。
在哥國境內另一個受到歡迎,有著和太平洋沿岸截然不同的氣候和地景的地方是Monteverde。由加勒比海吹來的信風(trade wind)遇上高山形成雲霧,終年雲霧繚繞的氣候條件創造了Monteverde的熱帶雲霧林生態系統(cloud forest)。早期因為發現了特有的金色癩蛤蟆(Golden Toad)而促成了雲霧林保護區的設立,不過,人們最後一次看到金色癩蛤蟆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一般普遍認為金色癩蛤蟆可能已經絕種了。看到目前Monteverde區域的目前發展景況,金色癩蛤蟆會絕種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即使區內有兩個民間運作且聲譽卓越的雲霧林保護區積極進行生態保育工作,但是短短十幾年間大量湧入的遊客,以及亂無章法蔓延的旅館、餐廳、紀念品商店,對卻整體環境的造成嚴重衝擊,野生動物棲息地被破壞,生存空間銳減。我們在Monteverde兩天,看不到金色癩蛤蟆不說,連一隻鳥都沒有看到。
不過,Monteverde還是旅遊人潮不斷,「歸功」於「推陳出新」的遊樂方式,觀光客還是可以在這裡找到樂子。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的活動就是「樹頂旅遊」(Canopy Tour),就是在森林裡比較強壯的大樹上構築平台,通常有十幾個以上不同的平台,平台間用鋼索互相聯繫,遊客滑行於鋼索上,從一個平台到下一個平台,在森林頂部進行所謂的「樹頂旅遊」。由於熱帶叢林中許多野生動物慣於棲息於樹冠部分,因此樹頂旅遊被促銷為是觀察野生動物的絕佳的方式,抗拒不了這樣誘人廣告,我們也親身體驗了一番,卻是大失所望。
一個樹頂旅遊梯次通常超過二十幾個人,在示範及注意事項的交代後,大家就輪番上陣,工作人員熟練的將我掛上鋼索,交代要迅速不能耽誤後,立刻將我推向空中,滑抵第二個平台,還來不及從高空高速滑行的震撼中回神,工作人員又立即將我推向下一段鋼索,如果因滑行技術不佳而不慎停滯空中時,就會被工作人員快速拉離以免耽誤後面的人,整個過程非常有效率,工作人員齊心一致地將所有人快速推向終點,而我們則是在空中高速飛越一團又一團的綠,完全沒有「觀察」野生動物的時間和空間,失望之餘,卻發現其他遊客無一不連聲大讚刺激。遊客反應熱烈,樹頂旅遊在短短幾年間,遍及哥斯大黎加各個景點,隨邊翻閱一份旅遊廣告摺頁,都可以看到這個項目。其實,樹頂旅遊的立意不錯,但是在利潤至上的商業運作下,充其量不過是另一種感官刺激活動,少了知性的生態觀察學習,冠上「生態旅遊」的名號,名不符實。
「生態旅遊」恐怕是當前旅遊業者最愛用也最有效的行銷文案,然而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這個名詞是被濫用的,雖然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環境為旅遊場景,但並不是所有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的旅遊活動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宣稱為生態旅遊。根據創造「生態旅遊」這個名詞的墨西哥建築師Hector Ceballos-Lascurian自己的定義,生態旅遊,是進入相對未受到人類開發及擾動的環境中,進行對環境不產生負面衝擊的旅遊活動,是為了學習、享受、及欣賞自然生態或是人為保育成果,並為當地社區帶來社經上的正面效益。根據這樣的定義,生態旅遊,不但不能對環境造成任何負擔,也必須確保旅遊活動的經濟利益回饋到當地人民,同時也產生社會文化上的正面幫助,例如引發更多民眾對自然資產的重視,進而促進更積極的自然保育工作。
以Monteverde的例子而言,目前大部分遊客到這裡的主要行程不在於參觀雲霧林保護區,而在私人經營的森林遊樂區裡從事較刺激有趣的活動。在遊客造訪天數有限的情況下,私人遊樂區直接排擠了雲霧林保護區主要保育經費來源的門票收入。行前,在對當地現況不了解的情況下,我們請當地旅行社代為安排在Monteverde兩天的行程,結果我們兩天都被安排在同一個私人園區裡,並未參觀由當地社區辛苦經營管理的雲霧林保護區。慕著「生態旅遊」之名來到Monteverde,做為觀光客的我們,不但沒有充分學習到當地的自然生態,更沒有為社區的保育工作做出任何貢獻,反倒是以昂貴的入園費直接支持了私人財團未來持續擴張園區,繼續破壞環境生態。
在旅遊業者和遊客雙方都對生態旅遊概念蒙蒙懂懂的情況下,恐怕絕大部分號稱生態旅遊的活動實際上不過是緩慢的「生態殺手」。生態旅遊定義嚴格,在滿足遊客「觀賞」需求之餘,不但要對社區有正面回饋,又不能造成任何環境衝擊,執行上難上加難。首先,我們必須承認,要人類所到之處不留下任何痕跡是根本不可能,另外,野生動物的生活作息絕對會因人類的接近而產生嚴重影響,再者,在商業的機制下,旅遊獲益是否能回饋到社區的經濟文化甚至保育工作上,更是一大問號。實際一點的說,「生態旅遊」固然立意良好,但在現下商業導向的世界裡,恐怕只是天真的夢想。
台灣追隨世界潮流總是不落人後,目前在政府以拓展觀光需求為前提,帶頭大力推動完全不環保的「生態旅遊」,台灣生態環境因此而遭到的加速破壞,恐怕已是慘不忍睹。與其推動時尚的「生態旅遊」,不如以真正生態旅遊的精神,先全面檢視現存的大眾自然旅遊景點,以改善及修復的方式,讓現有的景點朝向生態旅遊的目標永續發展。採用綠建築和永續景觀工程的技術來改善自然環境中的人為設施,同時進行生態復育工作,亦即,雖然之前硬體建設造成的環境破壞已是既定事實,至少確保未來在旅遊活動進行的同時,不要產生額外的環境衝擊,甚至慢慢修復先前的破壞。另外,旅遊業者也應檢討其軟體服務,使遊客能真正進行一趟知性的生態及文化學習之旅,而政府更應徹底檢視各旅遊區的旅遊運作機制和政策,以確保旅遊獲益回饋到對當地永續發展有助益的工作上。要提升台灣的觀光品質,讓觀光業永續發展並達到生態保育目的,現階段政府應大力推廣的是「永續旅遊」的觀念,而不是貿然推動一旦執行不當就會成為生態殺手的生態旅遊。
在哥斯大黎加旅遊的一路上,我們不斷地以嚴苛的環境角度評論著這裡的旅遊業,卻同時也汗顏的發現,做為觀光客的我們,難道不是促成整個旅遊產業不生態不環保的主要驅力嗎?觀光客的行為模式、消費喜好等,在在影響著旅遊業的運作和執行,觀光客所做的旅遊決策,包括所選擇的旅遊點,從事的活動、下榻的旅館、吃飯的餐廳、以及買回家的紀念品等,背後是一連串程度輕重不一的環境及社經衝擊,要做一個負責任的旅遊者,我們應盡量想辦法讓自己的旅遊活動所造成的衝擊降到最小,根據生態旅遊的精神,學習做一個「生態旅遊者」:行前做好功課,對造訪的地方至少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旅遊時不要只是走馬看花,盡量定點做較為深入的學習,另外,選擇用心經營的在地旅遊業者,以行動支持規模較小但以環保方式經營的旅館或民宿,同時盡量嘗試當地食物,對當地風俗民情做基本的瞭解。如果大部分的觀光客都有做為「生態旅遊者」的決心,不用仰賴政府的覺醒,不負責任的旅遊經營自然會被大眾的選擇淘汰。
哥斯大黎加儘管在「生態旅遊」的執行上不盡完美,坦白說也比台灣的惡性發展強得太多,足以做為台灣的參考和借鏡。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個不甚富裕的開發中國家,其政府和民間在不需要經歷環境惡化所帶來的慘痛教訓之前,就意識到環境保育的重要性,並且相對投注許多資金和心力。台灣的經濟實力和生活水準遠超過哥斯大黎加,但是我們可以有這樣的魄力和遠見嗎?
[留言 / 轉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