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5.3.11/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3月13日節目內容:媒體的社運與社運的媒體
《該怎麼搞呢?》從「網路劈腿新聞事件」反思新聞記者報導網路新聞應有之規範與準則座談會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三千網友要不到一個回應
《流行開講》「網路劈腿新聞事件」必要的省思
《Watch Media》快來聽吧!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3月13日節目內容:媒體的社運與社運的媒體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程彩倫(苦勞網執行秘書兼記者)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該怎麼搞呢?》從「網路劈腿新聞事件」反思新聞記者報導網路新聞應有之規範與準則座談會


座談會時間:2005年3月12日(星期六)下午2:30 

座談會地點:台北市城鄉會館(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14-3號,西寧南路與開 
封街口,交通資訊: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city/info.htm) 

主辦單位:媒體改造學社、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主持人:邱家宜(媒體改造學社執委、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秘書長) 

與談人:何國華 (台灣記協常務執委、中央社副總編輯) 
    張景為 ( 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sharpy(「網民反媒體暴力聯盟」代表、就讀台大歷史系) 
    陳順孝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講師、「阿孝札記」部落格作者) 
    魏 玓 (媒體改造學社執委、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 


座談主題說明: 

上週三(3/2)發生「網路劈腿新聞事件」風波以來,至今餘波蕩漾。原事件發生的場所「批踢踢BBS站」仍有許多版友對於主流大眾媒體事前查證不周,事後又不願積極回應和道歉的態度表示不滿,並持續串連和醞釀其他抗議行動。另一方面,部分主流媒體則出現將事件焦點轉移到網路亂象的言論,更加形成雙方的對立。我們認為,相關各方有必要儘速展開理性和誠懇的溝通對話,而新聞界尤其應該主動對於網路訊息的報導實務,進行反省和探討。 

事實上,由於網路接近的便利性以及煽情新聞風潮的影響,近年來大眾新聞媒體擷取、引用網路訊息作為新聞主題的現象,已經愈來愈普遍。然而各種報導錯誤、波及無辜的事件也層出不窮,此次的「劈腿新聞風波」並非單一事件。網路是一個發展中的世界,其中運作的規則尚處於摸索和調整階段,新聞記者報導網路訊息,必須面對許多的不確定性。不過,大眾新聞媒體的實務規範,諸如報導應該確實查證、客觀正確、符合公共利益等,卻已行之有年。新聞界理應以這些既有的實務規範為基礎,建立報導網路新聞應有之標準和原則,這不僅是對於網路族群以及廣大閱聽人應有的善意回應,也是協助新聞記者在實務工作上有所依循的必要過程。 

在此,媒體改造學社與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聯合舉辦本場座談會,願藉此帶動更多的相關探討,並期待有助於國內新聞媒體環境和內容之改善,歡迎新聞實務界、網路族群、各方專家學者踴躍參與。 


座談會討論提綱: 

一、網路劈腿新聞事件」之反思與檢討; 

二、大眾新聞媒體報導網路新聞應有之規範與準則; 

三、網路世界作為新聞與消息來源之問題與探討。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三千網友要不到一個回應



文/管中祥

「報導必須本諸事實,評論一本是非,就事論事,無所偏倚。」

上頭這段話平淡無奇,唸過新聞理論的人大多會聽過類似的說法,其實,這段一點都不特殊的內容,是出自於前中時報系董事長,也是創辦人的余紀忠先生之口。談話的時間是2001年10月2日,那天是中國時報創刊五十一周年,也是余先生宣佈退休的日子。沒多久,余先生就過世了,可惜的是「報導必須本諸事實,評論一本是非」的基本原則似乎也隨著他的腳步遠離時報。

從「少林足球」、「國民黨南非黃金事件」,以及最近的「東海大學劈腿事件」,中時報系不但違背了「本諸事實」、「一本是非」的基本原則,反而一錯再錯,不僅未盡基本的查証之責,犯錯之後也未見改正。只是過去的錯誤大家至多當作笑話,沒想到這回引起社會極大反彈,至今已有3000多名網友連署要求中國時報公開道歉,然而,中國時報卻不動如山,即使沒有錯,也未見中時誠懇檢討此無關社會公益新聞對當事人造成的巨大傷害,更未見中時以負責任態度公開回應讀者與網友批評。

沒有一家媒體不會犯錯,即使是諸如BBC、NHK、紐約時報、CBS等具高度聲望與公信力的媒體,也難免會有疏失之時,犯錯並不可恥,但重要的是面對錯誤的態度。例如,BBC曾因報導引述未經具名來源,而導致董事長與總經理先後辭職,並向社會及相關人士道歉;而CBS日前也因為錯誤報導小布希兵役問題,資深主播丹‧拉瑟公開道歉,向大眾表示:「我錯了!我們錯了!我為此表示歉意!」然而,中國時報面對網友對「東海大學劈腿事件」的反應,又作了什麼?這對經常把「消費者」掛在嘴上的媒體而言,無疑是一大諷刺!

經營新聞媒體未必需要以高調的新聞道德作為約束,但查証與據實報導卻是應有的基本要求,令人遺憾的是,中時報系面對自己的疏失與外界的批評卻是笑罵由人。

余紀忠先生曾經親自書寫中國時報「新聞與言論七項基本信條」,其中的第五條寫著:「我們的採訪,要力求公與平,不聽片面之辭,要採證求信」,即使各界對余紀忠先生有不同的評價,但這段話卻點出了新聞作業的基本流程與要求。當然,這樣的疏失不會只出現在中時報系,在高度資本化市場競爭的媒體生態中,任何一家媒體都可能因為只求利潤與速度,忽略了對自身工作與讀者最起碼的尊重,只是如果中時報系不知記取教訓、不能深刻反省,那麼,不滿的將不只是三千網友!


《流行開講》「網路劈腿新聞事件」必要的省思


文/魏玓

上週三中國時報以頭版頭條報導「東海大學 劈腿事件喧騰網路」,引爆相關的新聞風波,以及以「批踢踢」(ptt)BBS站為主的網路族群對中時的反彈,至今仍餘波盪漾。

批踢踢站上仍有許多板友對中時的後續處理強烈反彈,部分成員仍試圖進行串連。至於包括中時在內的主流媒體,卻有逐漸淡化這事件後續發展的傾向,甚至反過來質疑網路的亂象。如果各方不試著進行誠懇的反思和探討,未來類似的問題只會變得更加嚴重,並在日後再度爆發;在此次爭議中,中時記者陳洛薇以及編輯部所犯的錯誤,已經有許多論者明白地指出。除此,從傳播與媒體研究的角度,媒體的社會性特徵問題,尚值得在此進一步釐清。

主流媒體面對網路族群的反彈,或有所謂「網路媒體使用人數日增,批踢踢每日流量在3萬人以上,而此次新聞事件在當晚的黑特板(Hate)上也有超過數千篇的回應,已屬公眾事件,理應可供報導。」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上週六文化研究學會針對此事件舉辦的座談會中,卡維波指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他說,大部分的BBS族群在想像BBS板時,並不會預期他們的父母或是老師會去觀看,但卻會認為父母可能從報紙、電視上看到某個訊息;因此兩者有不同的「公共性」和「大眾性」。

不僅如此,我也認為,就接收資訊角度來說,經常使用網路(無論是搜尋資訊、BBS、收發e-mail等)者,大都已經了解,網路世界的訊息並不全然可信,大部分的人對於很多訊息都是半信半疑。但在半信半疑的狀況下,大家仍能進行對話和溝通,是因為其中大部分的溝通並不以真假為條件,而只是以分享共同的情緒、感覺和興趣為目的。大眾媒體就不同了,在閱讀和觀看大眾媒體時,我們主要是抱著了解事實和真相的動機,而不是分享個人情感或經驗。因此,大眾媒體在報導網路新聞時,仍應遵循既有之規範準則,以及社會對其之認知和期待,不能將內容錯誤的責任,推到網路世界去。

中時資深記者張景為在事件爆發之後,曾為文指出,「對於這次的網路劈腿個案,媒體該不該報導?如何報導?當然有值得討論的空間。」只是不知中時的討論和反省,什麼時候會出現?


《Watch Media》快來聽吧!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報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