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5.3.26/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3月27日節目內容:文化政策裡的台灣Song
《怎能不搞》Go Public!AMG另類媒體發電計畫校園活動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新生代的老把戲
《流行開講》感動與不感動之間──也談《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Watch Media》全新更新九集!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3月27日節目內容:文化政策裡的台灣Song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鄭凱同(薄荷葉樂團鼓手)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怎能不搞》Go Public!AMG另類媒體發電計畫校園活動



3/28 ~ 3/30陽明大學
3/28(一) 催生公共媒體校園演唱會
時間:18:30 ~ 22:00
地點:陽明大學活動中心一樓廣場
演出樂團:Mojo、Tizzy Bac、藍色公路、123、陽明大學吉他社

3/29(二) 座談會:尋找獨立樂團的聲音 ─ 談媒體工業下的非主流音樂
時間:19:00 ~ 21:00
地點:陽明大學活動中心一樓第三會議室
引言人:
何東洪(知名音樂評論人、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吳逸駿(妮波寺樂團吉他手、另類媒體發電計畫成員)
鄭凱同(薄荷葉樂團鼓手、獨立音樂創作人支持媒體公共化網路發起人)
3/30(三) 座談會:嘩眾八卦腥羶色之外 ─ 我要一個健全多元文化的媒體
時間:19:00 ~ 21:00
地點:陽明大學活動中心一樓第三會議室
引言人:
魏玓(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研究所助理教授、媒體改造學社執委)
林麗雲(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媒體改造學社成員)
主辦單位:媒體改造學社、陽明大學學生會學術部、另類媒體發電機
協辦單位:陽明大學熱音社、吉他社、新文社、橘井社
4/25 ~ 4/29世新大學
4/25~4/29 影片放映會
放映影片:製造共識 ─ 喬姆斯基談媒體(Manufacturing Consent: Noam 
Chomsky and
the Media)、追夢者(The Commitments)
註:放映場次與地點另行公佈。
4/27(三) 紀錄片《那一天,我丟了飯碗》放映會暨導演座談
時間:14:00 ~ 16:00
地點:世新廣電系實驗小劇場
影片簡介:
90年6月1日晚上6點,中國時報高雄及台中兩個編輯部的員工,到辦公室卻發現沒有工
作可做,當晚台北總社派出高階主管到高雄及台中兩地宣達裁員指示,一百多名員工錯
愕驚惶,半年前報社負責人才信誓旦旦保證「在位一天,絕不裁員」,此時員工才知受
騙上當,於是開始組織自救會,爭取恢復在地工作權。
導演:廖德明(報社編輯、紀錄片工作者、中時裁員事件的當事人之一)
與談人:管中祥(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
4/28(四) 催生公共媒體校園演唱會
時間:17:30 ~ 9:20
地點:世新大學八風舞台
演出樂團:夾子太硬啦、黑手那卡西、薄荷葉、凱比鳥、13號碼頭
主辦單位:媒體改造學社、世新大學廣電系、世新大學草根社、另類媒體發電機
協辦單位:世新大學電影社、世新大學廣電系系學會創意媒體部RollStar音樂節目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新生代的老把戲




文/管中祥

 
台灣的綜藝節目又被踢爆了!李明依、巫啟賢主持的《快樂星期天》為搶救直直落的收視率,上週日播出的「快樂調查局」新單元,被觀眾指出抄襲緯來日本台播出的《男女糾察隊》,相似程度高達90%,不但遊戲玩法一模一樣,甚至連佈景、題目內容也大同小異。《快樂星期天》製作人黃裕昇說,這個單元的確「參考」了《男女糾察隊》節目,但他明白表示,在目前的影視環境下,想要有原創性的內容並不容易。

這不是台灣綜藝節目首次被觀眾踢爆,有太多綜藝節目都幹同樣的事。模仿、抄襲似乎已了本地影視節目製作的常態,有才華的製作人在這樣的環境裡沒什麼太大的作用。不過,這禮拜出狀況的綜藝節目還不只是《快樂星期天》,5566主持的《少年特攻隊》也被檢舉有「性暗示」之嫌。

民眾指出,《少年特攻隊》的「男女划8字圈,女生用雙腳夾道具返回終點」的遊戲單元,男、女藝人對坐在8字圈橡皮艇上、四腳交纏的曖昧動作,讓電視機前不少觀眾看了臉紅尷尬,節目也處處出現吃女藝人豆腐的動作和語言。5566已不是第一次遭到類似批評,在幾個月前,王仁甫還因遊戲時「不小心」碰到麻衣胸部而被網友大肆批評。

有時看5566或其他人主持的綜藝節目,會讓人有股莫名的不解與感嘆,搞不懂新生代「優質土雞」偶像團體主持的節目,怎麼一點都不新鮮!不是模仿日本綜藝節目,要不就是將老掉牙的接力遊戲來個變型改裝版;最誇張的是,5566和老一輩的豬哥亮、胡瓜、陽帆、吳宗憲沒啥兩樣,都將女性身材當做品頭論足的笑點與窺視對象,人家說「老狗玩不出新把戲」,沒想到咱們新生代主持人也一樣搞不出新花樣。

其實不能全怪5566或巫啟賢和李明依,而是整體影視環境的問題,不論誰來主持或製作都可能是一樣的下場。在這種競爭過激、短視近利的媒體環境中,要好好的做個節目還真不容易,因媒體經營者腦袋裡只想著,怎樣能在最短的時間增加一、兩個百分點,很少願意花錢好好讓專業創造者研發新型態節目,久而久之、惡性循環,大家看一堆沒啥創意的爛節目。不過,倒楣的不只是每個月花6百元看不到好節目的閱聽大眾,還有那些站在第一線的主持人、無法一展長才的創作者,也都成了惡質媒體環境的代罪羔羊。




《流行開講》感動與不感動之間──也談《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文/魏玓


改編自拉丁美洲革命英雄切‧格瓦拉(Che Guevara)日記的同名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今年初在台灣引起不算小的轟動,不只是因為這部電影同時入圍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外語片,也是因為這部電影獲得不少文藝界和政治界名人的背書和推薦。據報導這部電影在台北市的票房超過3百萬,如果從藝術電影的市場表現來看,也算是不錯的成績。

除了許多人跑去親眼一睹之外,據說有不少年輕觀眾被電影感動到熱淚盈眶,甚至興起「有為者亦若是」之感。例如,有個學生告訴我,他本來不太喜歡看文字,看完電影之後馬上去買了原書來看。在獲知更多相關資料之後,包括格瓦拉最後被美國中情局和玻利維亞政府聯手殺害的遭遇,這位學生說,他從來沒有這麼討厭美國。說老實話,一部電影能夠促發這麼多的反思以及不同觀看世界的方式,導演沙勒斯(Salles)也應該會很欣慰。

不過,令我困擾的是,作為一個原本就知曉也嚮往著格瓦拉事蹟的人,我自己去看電影的時候,卻沒有「應有」的感動。平心而論,格瓦拉原著的日記內容相當零碎,要改編成電影絕對是高難度;更何況這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傳奇英雄,沙勒斯心知肚明,不知有多少懷抱(或潛在懷抱)革命熱情的各地知識份子觀眾,準備用放大鏡來看這部電影。重點是,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拍得很好,沙勒斯選擇了一個不煽情、不神化格瓦拉的敘事手法,而包括演員、攝影和音樂,也都非常精采。這或許只是我個人的問題,我看完電影時是有點不滿足的。其實,我私心期待,電影能夠再「煽情」一點。我甚至想像,是不是可以在最後,剪接一些格瓦拉生前打游擊的影像或是振奮人心的演說片段,甚至配上一點音樂,讓觀眾(也許只是我)到最後將之前累積的觸動,引爆出來,痛快地哭,或是振奮地從椅子上站起來。

不過沙勒斯沒有這麼做,他用了沉靜的平民剪影,以及格瓦拉老友仰望天空的孤絕身影,作為結束。就電影來說,我喜歡這個結局。也許我只是因為厭惡一些政治人物的協助行銷,讓我在看電影時比較冷感。不過,如果這部電影能夠因為更「煽情」一點,而去感動到大學生之外的更多觀眾,是不是也有另一番意義?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答案。


《Watch Media》全新更新九集!



好長一段時間沒更新的《Watch Media》,一次更新九集,歡迎線上收聽!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報主的話:
326台灣有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