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03-3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3-31》

本期內容
◎ 美國傳真:美國招募新老師,誰當才夠格?
◎ 教授爸爸週記:阿珍的壓力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美國傳真:美國招募新老師,誰當才夠格?
  譯寫■盧季寧
一般人的印象中,從事教師工作者以女性居多,不僅台灣如此,美國亦不例外。然而在美國,今日的女老師與上一代女老師的面貌已有所不同,雖然女老師仍佔多數,許多女老師卻不以教育為終身職業,她們在從事教職之前,可能先在其他領域任職,因此與40年前的女老師相比,今日的女老師在初任教職之際,平均年齡可能大得多,而且若無意外,她們的教育程度也較高。

然而,這些女老師的人口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引起美國各界特別注意和關切。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美聯社等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美國願意擔任小、中學老師的「高素質」(high-aptitude)女性愈來愈少;而所謂的高素質是指畢業於菁英大學,學術智能測驗(SAT)非常優秀的大學畢業生。

專研教育經濟學的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卡洛琳‧霍克斯比(Caroline Hox-by)表示:「這些高素質的女老師人數雖然不多,卻不容忽視,人人都說她們是學校的重要領袖,她們雖然沒有教每堂課,但她們確實是精神導師。」

卡洛琳‧霍克斯比與澳洲國家大學教授安德魯‧萊夫(Andrew Leigh),在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最新一期的「教育次世代」(Education Next)雜誌中,共同發表名為「薪資扭曲」(Wage Distortion)的報告,報告裡頭討論了新生代教師的素質下降問題,以及高素質女性不願從事教職的原因。

卡洛琳‧霍克斯比和安德魯‧萊夫的研究發現,就某種程度而言只是凸顯出更大的問題:在嬰兒潮世代退休之後,美國各地急需有才華的教師,若要填補這些空缺,在2000和2010年之間,美國需要招募220萬名教師。當然,多數教育專家會同意,若想招募到最優秀的教師,相關單位需要推出富於創意的新策略。

薪資低,教師流失率高

但光談招募新血輪是不夠的,因為初任教職者中,有超過20%在任教4年後辭職,許多新老師任職不滿一年就辭職。部分教育人士認為,新老師的工作環境不佳,教學成敗責任由他們自行擔當,是留不住這些人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薪資扭曲」一文中,卡洛琳‧霍克斯比和安德魯‧萊夫指出,待遇問題(註)是選擇從事教職的高素質女性人數不多的原因,特別是1960年代以來出現的「薪資壓縮」(salary compres-sion),即高素質和低素公立學校老師之間的薪資差異已逐漸縮小,因此,今日高素質老師所賺的薪水與低素質老師可以說相差無幾。

卡洛琳‧霍克斯比和安德魯‧萊夫說,更糟的是,薪資壓縮使聰明優秀的女性對教育工作望之卻步,卻使三流大學畢業、SAT分數不佳的女性投入教職的比例上升(見附表)。

這樣的觀點與傳統的看法似有不同。多數的教育專家認為,從事教育工作的女性人數比過去還少,主要是因為女性擁有各式各樣吸引人的職業選擇,包括服務導向和待遇優渥的工作。希望助人的女性,可以選擇當醫生或在公益團體工作,當愈來愈多畢業生考慮擔任律師或工程師之際,許多投資銀行或管理顧問公司也會到校園裡招募女性員工。

因此,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次世代教師計畫」(Project on the Next Generation)召集人蘇珊‧強森(Susan Moore Johnson)教授說,願意從事教職之才華洋溢和教育程度高的女性逐漸減少。

蘇珊‧強森研究團隊的博士生摩嘉恩‧唐納森(Morgaen Donaldson),在波士頓公立學校任教的頭一年常被人問到:「你大學讀普林斯頓,為何不去當律師?」摩嘉恩‧唐納森則反問道,為何拿普林斯頓畢業證書的人不能當老師?但更令摩嘉恩‧唐納森擔心的是,部分菁英大學可能會向學生傳遞訊息,教書是一種「反智的行業」(antiintellectual profession)。

然而,並非所有的研究認為,今日的老師不如上一代的老師。根據「公共議題」(Public Agenda)在2000年所作的研究,約半數的學區督學和校長認為,新老師的品質最近幾年已有所改善。

根據1999年「教育考試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s)的研究,教師在閱讀、理解和數學等3項能力的測驗,與一般受過大學教育的成人相當或更好。

當然,教師身上還有許多無法進行研究或測量的無形的特質。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授賈克琳‧安塞斯(Jacqueline Ancess)就說:「我們如何測量老師對學生的關心?」

另外,身為特殊團體,特教老師在上述標準化測驗的表現比較不好,這是因為他們得設法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學習障礙,但「東南區教學品質中心」(Southeast Center of Teaching Quality)主任巴奈特‧貝利(Barnett Berry)指出,就是這種經驗,使他們能夠想出能幫助學生適應環境的教學方式。

為了吸引才華洋溢的女性擔任教師,卡洛琳‧霍克斯比和安德魯‧萊夫建議,教師的薪水應與教學表現掛勾,而非他們的年資;現在美國各地通常是以教師年資來給薪。

按教學表現給薪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蘇珊‧強森表示,「次世代教師計畫」的研究發現,新老師確實期待給薪有所差異,能反應他們的價值和教學技巧。但教師工會過去發現,給薪差異化這個概念備受爭議,現在全美各地的教師都在觀望丹佛市的作法。丹佛市在教師工會的支持下,當地學區開始進行按教學表現給薪的實驗。但蘇珊‧強森警告,教學表現須謹慎評估,而且要納入學生成績以外的因素。

在紐約市南布朗克斯區的布朗克斯預備特許學校(Bronx Preparatory Charter School),教學表現的評估,除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外,還納入教師與學生的個別面談。

布朗克斯預備特許學校創辦人克麗絲汀‧喬登(Kristin Kearns Jordan)表示,招募才華洋溢的老師本來就是項挑戰,但這是各個單位必須面對的難題。克麗斯汀‧喬丹畢業於布朗大學,在此之前,她曾就讀位於新罕布夏州的預備學校菲力普艾希特高中(Philip Exeter Academy),而她的高中歷史教師曾在校友雜誌上寫道:「克麗斯汀有擔任律師或投資銀行家的潛力,但她以她的聰明才智投身教育界,她的視野將為孩子帶來全然不同的影響。」

許多研究也證明,教師是受多許多內在而非外在的動機所激勵,薪資多寡的重要程度與許多教育經濟專家的看法有所落差。克麗斯汀‧喬登說:「有些人從事教職,是以為他們能藉此改變世界。」

研究也顯示,許多教師確實認為待遇偏低,但其他因素對他們更為重要。

「公共議題」2000年的研究發現,若讓教師在學生行為良好、家長協助或大幅度調高薪之間作一選擇,86%的新老師會選擇學生行為良好和家長協助,82%的新老師選擇行政單位的高度支持,超過大幅調高薪資。

如果卡洛琳‧霍克斯比和安德魯‧萊夫的觀點是正確的,依照教學表現來給薪的差異化薪資制度,就能吸引最聰明的女性從事教職,良好的教學環境加上更多行政及家長的協助,就能留住這些女性教師。

「次世代教師計畫」的研究也發現,許多受訪的教師表示,他們渴望更多團隊合作,以及更多自我成長以晉身領導階層的機會,他們也希望能結合教學和課程發展及學生輔導等等責任。

「公共議題」的一項研究總結道,新老師的教學熱情是顯而易見的,卻未受到充分重視,他們的教學熱情是一項金錢買不到的無價資產。
(回目錄)



教授爸爸週記:阿珍的壓力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舊曆年的一段往事,讓我一直無法忘卻,覺得不寫出來一點都不痛快。

那是初四的晚上,因為隔天就要北上,所以我那裡都不去,想在大哥的家裡好好休息,預備初五早上一大早起床,準備妥當就開車回台北。

沒想到,禎祥堂兄帶著堂嫂阿珍來找。他們到山上訪友,回家的路上,順便折進來看我。我一向回南部都會到他家去串串,但今年我卻動都不想動,因而錯過了與他喝春酒暢談的機會。本來想說就不要叨擾他們,沒想到他們倒自己找上門來。

聊了一陣後,我因為要調出一份以前向他訂購加工筍片的資料,我們就慢慢踱到他的筍子工廠。趁著堂兄在找資料的同時,阿珍跟我閒談了起來。問這問那一陣後,她突然問我不是會太極拳嗎?可不可以教她幾招?

她告訴我為什麼想學的原因。阿珍腎臟出問題多年,現在靠著洗腎維持最起碼的生活,身體一向不好。最近,她老感覺肩膀很硬,雖然學會了撞牆功,但都只有短暫的緩解效果而已。後來有位師父勸她學太極拳,她才起意想試看看。

了解了來龍去脈之後,我從太極拳的起式教她,本來想讓她多學一點,但看來她一時學不太來,只好打住。就教她幾招甩手的動作,要她有空多練習。

學完了太極起式,休息的時候,我問她為什麼肩膀會如此僵硬。她也不做粗重的工作,而且只是帶帶村子幼兒園的小孩,照理講應該很輕鬆,但為什麼她會有如此的症狀?

這一問,好像踩到了蜂窩,阿珍突然開始大發牢騷。她說她最不喜歡週日晚上,因為想到隔天要上班,她就開始煩,壓力開始累積,她說肩膀的問題,就是與這種壓力有關。

在我的追問之下,才讓我找到問題的源頭。原來,村子的幼稚園隨著出生率下降,學生愈來愈少,上面開始有了壓力。這樣的壓力也逐漸落到阿珍這些幼教老師的肩上,她們開始被要求要幫忙找學生,如果沒有進展,上面就會一直囉嗦。

阿珍也因此愈來愈不喜歡上班,可是不上班又不行。小孩子都還在讀書,筍子工廠前一陣的負債也未清償,她拼著老命還是要做下去。但是,雙重壓力下,難怪會如此緊張,引發肩膀的問題。

其實,我也知道,在這種出生率下降的情況下,什麼人幾乎都無法著力,除了鼓勵多生產以外,還能如何?但這樣的鼓勵,能產生成效已是多年以後,對阿珍當前的壓力已無任何助益。

阿珍的遭遇,我近幾年有等同身受的感覺。高等教育最近的瓶頸,基本上就是阿珍碰到的困境。看來,我與阿珍已是生命共同體,我們的未來一齊奠基於年青人願不願意生小孩。她現在的壓力,再過個10年,換我必須開始承擔了。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