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期,2005年3月31日 ♀♀♀♀♀♀♀♀♀♀♀♀♀♀ ◎用選票做頭家 婦女權益不缺席! ◎未曾遺忘彭婉如! ◎永遠的職志-專訪志工蔡美芳! ◎原鄉/部落原住民婦女權益巡迴座談 ◎亞洲女性移民/移工NGO組織者國際工作坊 **************************** ◎用選票做頭家 婦女權益不缺席! 婦女新知基金會2004.11.17記者會 新聞稿 針對即將到來的立委選舉,目前各政黨助選天王到處趕場、搶佔媒體版面,但卻模糊了各立委候選人的形象和訴求,也更看不清婦女政見的牛肉在哪裡。因此,婦女新知基金會在徵詢過各婦女團體意見後,彙整出一份長期支持婦女/性別權益的立委候選人推薦名單(附表一),提供給社會大眾作為投票參考,也以此呈現本屆立委的婦女/性別法案的問政成績單。 婦女團體和立委合作的成績單 在我們所列出對這些候選人的推薦事由中,清楚展現了這些年來民間團體努力推動的一些婦女/性別權益相關法案或議題,與現任立委及其他候選人互動合作的累積成果。從已經通過的「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兩性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民法親屬編修正條文、助產法等,到目在推動中的修憲案之女性參政保障條文、行政院組織法之設立中央性別政策專責機構條文、「生育保健法」草案、防暴三法(家暴防治法修正條文、性騷擾防治法、連續性暴力條文)、移民三法(移民署組織條例、入出國及移民法、國籍法)等法案,我們婦女團體都盡力尋求各黨派的支持,以建構各項婦女/性別人權的法制保障。 僅有13%的現任立委重視婦女/性別法案 但從這份30位候選人推薦名單中來看, 225位現任立委當中僅有24位(13%)出現在這次婦女新知基金會的推薦名單中。這一方面顯示立法院多數立委,其實並未特別用心在婦女/性別權益相關法案或議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採取比較嚴格的推薦標準,展現以婦女觀點向社會大眾推薦的公信和責任,並且期待未來當選的立委可以更加投入支持婦女/性別權益相關法案或議題,而非只是蜻蜓點水式的偶然關切。其他立委候選人或許私下具備性別意識,但過去可能沒有對外公開協助倡導這些婦女/性別人權,我們希望這些潛力無窮的立委候選人,將來能夠有更具體的貢獻被婦女團體列舉。 支持兩性平等 男女立委一起來 特別的是,這份名單並不分男女,共有21位女性(70%)和9位男性(30%)都被推薦。只要是以往對於各項婦女/性別權益確實有過具體貢獻,例如支持婦女/性別各項法案,或是曾經深度參與婦運各項議題的推動,我們都一一列出給大眾參考。我們從各位被推薦人的具體貢獻列舉事項來看,也可看出不同投入程度的個別差異。整體而言,女性仍然比較重視婦女/性別各項法案或議題。不過,我們的用意就是想凸顯,重要的並非僅是優先鼓勵女性參政,更重要的是候選人本身對相關政策的性別敏感度,並要求男女立委都應一起來支持兩性平等。 應建立女性參政比例的政黨提名內規 另一個重點是,我們的推薦範圍,涵蓋登記區域參選、以及政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目的在於檢視各政黨提名女性及具有性別意識者的比例為何,以此來呈現各政黨重視女性參政和推動性別權益的誠意各有不同程度。 以這份推薦名單中的政黨分佈來看,民進黨有13位(43.3%),國民黨9位(30%),親民黨4位(13.3%),台聯1位(3.3%),無黨籍3位(10%)。民進黨在此的領先,不僅與民進黨過去和社運界的密切合作有關,也因為這次不分區立委的提名過程中,民進黨不但確立了專家團體組中女性應佔有1/3以上的內規,也特別提名多位長期參與婦運資歷的女性,這些進步是相當值得肯定的。但泛藍陣營合計的13位(43.3%)也不遑多讓,尤其在和婦女團體合作各項議題的深度各有可取之處。因此,跨黨派合作、找尋具備性別意識的個別立委、以婦女/性別法案為核心,是我們在台灣多黨生態中提倡婦女/性別人權的策略和路線。 各政黨應積極培養女性參政人才 然而各政黨在落實婦女政見上也有應負的責任,在提名的性別比例原則方面,今年三月總統大選時﹐執政的民進黨(陳水扁)提出婦女參政突破三成向四成邁進的願景﹐而國親(連戰、宋楚瑜)的婦女政策白皮書也提出公職選舉女性提名三分之一的政策承諾。因此,我們整理了另一份具體數據,來檢驗在本次立委選舉提名中,各政黨是否明確達成這些願景和承諾。 首先,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整體女性提名比例僅有20%,以其執政黨地位而言,竟比國親兩黨還不如,也與其願景(30~40%)相差甚遠。尤其在區域立委提名部分,女性比例更低至16%,顯示亟需培養黨內女性參政實力人才。不過,若是只看開拓女性弱勢參政空間的不分區立委名額,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女性提名比例(32%),是有達成此一願景的三成低標;細究其安全名單(以第五屆現任不分區當選席次來計算)的女性比例(40%),則剛好通過四成高標。可以說,民進黨確有以建立性別比例之內規等作法,來踏出重視婦女選票的第一步,不過我們還是期待看到民進黨實現其願景的一天到來。 至於國親兩黨的女性提名整體比例,國民黨的26%,親民黨的23%,都還是與其承諾的三分之一(33%)有一段相當距離。而其不分區提名的女性比例更低(國民黨25%,親民黨19%);不分區安全名單的女性比例,更顯示了兩黨對其承諾不同的誠意表現,國民黨的31%還比較接近目標,親民黨的11%(九位安全名單中竟只有一位女性),則低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明顯與開拓女性參政空間背道而馳。而台聯雖然從未針對婦女參政做出承諾,但本屆區域女性提名比例甚至低到10%,也同樣不符兩性平權的精神。 綜觀各政黨本屆立委女性提名比例,與上屆提名相較而言,均有微幅成長。然而成長空間的有限,也顯示了目前各政黨仍未採取積極而長遠的眼光來培養更多女性人才。以上種種都不利於婦女團體推動攸關民生福祉的各項法案。 選票就是力量 支持關心性別權益的立委候選人 這次記者會,我們突破以往只強調要求各政黨落實其性別比例承諾的作法,而搭配推出具體的立委候選人推薦名單,正是希望社會大眾可用選票來支持對性別權益保障有所貢獻的立委候選人,並以此呼籲各政黨,應該多多培養女性參政人才,並提名具備性別意識的民意代表,才能在實現婦女政見支票的同時,真正保障婦女/性別人權的願景和承諾! **************************** ◎未曾遺忘彭婉如! 蘇芊玲/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 上週一連三天,台灣舉辦了第一屆亞太地區性別平等教育國際研討會,邀請多位來自美加及鄰近亞洲各國的專家學者,與台灣與會者一起分享經驗,激盪理念。以教育手段落實性別平等是婦女運動的延伸議題,一九七○年代在許多西方國家率先起跑,亞洲各國也相繼努力不懈,台灣起步雖晚,卻頗有急起直追之勢,短短幾年內,不僅推動落實至各層級學校,也於今年六月通過一部完整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對此,各國與會代表無不讚嘆有加。 這樣的一點點成果,令人欣慰之餘,不禁想起八年前遇難的彭婉如。 彭婉如生前對婦運的貢獻,主要在性別教育和婦女參政兩方面。一九九六年年底,行政院教改會發布教改總諮議報告書,其中明列「落實兩性平等教育」為教改政策,彭婉如是當時從事這個政策研究案的其中一人。她遇害後,整個社會深感婦女人身安全嚴重缺乏保障,而在婦女團體的發動下,好幾萬人集結在一起,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女權火,照夜路」夜間遊行活動。因為強大的社會壓力,立法院也很快地通過了「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其中第八條責成各級中小學落實一年四小時的相關防治教育。 因為上述背景,教育部也在一九九七年三月成立了「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現已改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全面推動兩性平等教育。四年前又在委員會的提案之下,開始草擬「性別平等教育法」,該法順利於今年六月通過實施,也才有第一屆亞太會議的召開,將之分享於國際社會。 八年來,性別教育努力的成果,似乎稍稍可以告慰彭婉如的在天之靈;而在婦女參政方面,則仍時有起落,並未臻理想,整體而言,尚未達到當時她所提倡的「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的標準,譬如今年總統大選之後的內閣組成即未達此比例。再以最近如火如荼的立委選戰觀之,與婦女權益或性別平等相關的政見也如鳳毛麟爪,可見婦女平等參政權,仍有好長一條路要走。 至於婦女人身安全問題,則仍令人憂慮痛心。嚴重危害婦女安全、各式各樣的暴力層出不窮,以二○○一年暴力犯罪統計為例,女性被害人數一○八六二人,比二○○○年增加四一點二%,占六九點二七%,也就是說每十萬女性人口中有九十九人被害,遠高於男性之四十二人。暴力犯罪中女性嫌疑犯人數僅五三五人,占該類案件嫌疑犯人數之五點八四%,即每一百名嫌疑犯中,女性不到六名,但每一百名被害人中,女性卻有將近七十名。其中搶奪案件及強制性交案件女性被害居多,搶奪案件女性被害六九三六人,占該類案件被害人比例高達八七%,強制性交案件女性被害人二一三二人,占該類案件被害人比例高達九六點七%,其中未滿十八歲者占六五點九%。另外如家庭暴力、分手情殺等形式的暴力,近年來幾乎無日不發生,令人怵目驚心。在這些暴力事件中,婦女都是主要的受害者。 性別暴力的犯罪者經常有連續犯罪的傾向,證諸警方所破獲的一些強暴殺人案件,可得到印證。如果是這樣,想到當年殘忍殺害彭婉如、至今仍逍遙法網的兇手如果也屬此類,不禁讓人感到驚悚戰慄:已經有、還會有、還要有多少彭婉如遇害呢? 八年來,身為彭婉如的朋友和同志,許多人未曾遺忘她,持續從各方面不停歇地在努力著,希望將台灣打造成一個真正性別平等、對女性善意安全的環境。但只有這一小群人是不夠的,所有的人,無論是中央或地方的政府官員、各級民意代表、執政黨或在野黨,還有生活在各個角落的人們,都不該遺忘,因為一個性別不平等、會讓女性動輒受害的社會,當然稱不上是一個現代民主的社會,不是嗎?(本文已發表於2004.11.30中國時報) **************************** ◎永遠的職志-專訪志工蔡美芳! 採訪撰文/林以加 當我們決定要在本期通訊首開「人物專訪」專欄後,工作室成員們討論著要以哪一位姐妹作為第一位專訪對象呢?-美芳姊,幾乎是大家一致的答案!美芳姊是新知第一期的志工。新知在多年的修法過程中,於1994年7月培訓了第一期的「修法種子隊」,期待在透過修法改善婦女處境、保障婦女權益的同時,也透過志工組織來與社會大眾對話,協助婦女朋友瞭解相關法律常識。美芳姊就是從當時開始加入新知的,這一路行來,穿越十個年頭,美芳姊始終堅守崗位。美芳與新知的故事,幾乎可以說是貫穿新知志工史的一頁篇章! ■ 有情有義的生命態度 訪談的這一天午後,距離約定的時間過了一刻鐘,尚未見到美芳姊出現,心裡正納悶著,向來嚴以律己、準時出了名的美芳姊,何以還沒有出現......就見美芳姊氣喘吁吁地小跑步進辦公室,其實只是一刻鐘的時間,美芳姊仍然滿臉歉意的表示,她一向不遲到的,實在是因為必須陪「老太太」去看醫生,所以才會遲了一些時間......美芳姊口中的老太太,就是她擔任管家工作的雇主沈太太。我問美芳姊,既然她的孩子都成年了,在經濟無虞的狀況下,何以還是堅持繼續擔任管家的工作?美芳姊微笑答道:「我不忍心呀!老太太是民國三年出生的,九十多歲了...... 老太太真的對我很好,所以我也會誠心誠意回饋她所帶給我的。」她與老太太多年的主雇關係,早已產生形同家人的情感。 ■ 開啟志願服務的路 美芳姊接著回憶道:「民國70年的時候,老太太邀我一起去參加馬偕醫院的『自我肯定訓練課程』。她完全知道我當時婚姻遭遇挫折的狀況,希望我能夠走出去。表面上是說希望我陪她一起去參加課程,但我心裡清楚,其實是她在陪我、鼓勵我,希望我跨出這一步。」 這一步,也間接開啟了美芳姊的志工路。在老太太的陪伴引導下,美芳姊開始到馬偕醫院參與自我成長課程,在那裡又結識了晚晴的婦運姐妹,便開始到晚晴參與「婚姻加油站」課程,就這麼因緣際會開始擔任晚晴的志工。又因為當時新知與晚晴的辦公室在同一棟大樓中,因此當新知招募第一期「修法種子隊」時,美芳姊就這麼自然而然地報名參加了。 ■ 「你鬥不過我!」-先生的一句話,種下學習法律的因果 說是自然而然,但會選擇婚姻輔導和法律諮詢的志願服務工作,背後其實還是有一段漫長掙扎的故事。「我為什麼會對這些開始感興趣,其實是因為我先生曾經對我說過的一句話。以前有一次我們兩個發生爭執時,他就對我說:『你不要跟我鬥,你鬥不過我的,我學過心理學,我也懂得法律』,我一聽,這才驚覺到原來他是這樣來對付我的。我心裡很不平,我想,沒有關係,我也來學........」美芳姊分享自己的歷程,也道出了因為法律的專業性讓一般人感到生澀難懂,加上在性別刻板的教養文化下,女性從小被教養成溫順服從的性格,求學時候,也不被鼓勵學習需要理性邏輯的學科,因此讓許多婦女朋友因為不了解法律,導致錯失為自己伸張權益的機會。 原生家庭傳統的教養方式,無形之中也對美芳姊的價值觀形成重要影響-「說實在的,我一直是個乖乖牌,我一直想扮演好我的角色,做不好我就會很內疚......這跟我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我媽媽是個非常嚴厲的人,她的教育方式是『小孩事情做對是應該的,做不對就該罵、該打』。這對我影響很大,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要有一個美滿的家。我一直想著要做一個好妻子、好媽媽。」先生的外遇,對於當年一心期待著美滿婚姻、美滿家庭,一心要求自己扮演「完美妻子」、「完美母親」的美芳姊,形成人生的挫折關卡。 ■ 關閉一扇窗之時,開啟了另一道門 美芳姊的先生因為外遇離家後,已經多年不曾再返家。經濟的分擔,也從最初的固定每月支付,漸漸變成有一搭沒一搭的給錢,最後索性斷絕給付。美芳姊一肩挑起養育孩子和家庭經濟的重擔,必得面對重新開始就業的辛苦。「婚後,我本來在海軍總部的行政單位工作。不過這段時間,我先生就常常跟我說應該要『男主外、女主內』,他不敢明講,可是他就欺負人,他曾經跟我說:『你不要想我會幫你倒個垃圾、掃個地.....』你知道我那時候心裡非常不平衡。」美芳姊雖然在當時就意識到先生的大男人作風,但孩子出生後,一方面自己也考量到照顧孩子的問題,因此還是辭去了在當時算是相當穩定的工作。 先生離家後,養育孩子的責任沒有變,此外還得扛下經濟的重擔-「我是不求人的!」說這句話時,美芳姊的臉上仍可看出一種堅定與勇氣-「婚姻出狀況以後,我就去工廠做大夜班,孩子睡覺了,我就去上班。那時候有一部分其實也是在賭氣,我就是開始磨自己......不過,人在困境的時候,就會開始去結交一些朋友。我上了夜班以後,夜班女工同事的情誼很溫暖,一有假期,我們就帶著孩子一起去烤肉、郊遊。走出家庭,結交了跟自己差不多年紀、談得來的朋友之後,情緒也就開始好一些。後來我不再上夜班之後,就去參加一個土風舞社團,我一直不間斷地參加社團,我覺得這些團體裡的姐妹情誼,一直在支撐著我。」 ■ 希望幫助跟我受過同樣挫折的女性 正因為走過婚姻的挫折,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智慧,也憑藉著許多姐妹的支持,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性格本就十分樂於助人的美芳姊,覺得自己更應該去協助和她一般遭遇婚姻難關的女性,也因為類似的經驗,讓她更能懂得如何協助這些婦女朋友。「我在新知做婚姻法律諮詢服務,在晚晴則是帶婚姻輔導的傾訴團體。我覺得新知和晚晴的工作可以讓我相輔相成,其實打電話來新知詢問法律問題的朋友,常常也很需要情緒的支持。我覺得我很能夠給予支持,因為我是過來人,人家一開口、掉眼淚,我就完全可以感覺到那種情緒。我希望自己可以給別人溫暖。」美芳姊堅定地說著對自己的期許和使命,也接著回溯了自己與這些求助者相似的經驗:「有時候我也會稍微自我表露,無形中也抒發了一些我自己的經驗和感受。我在晚晴帶團體活動時,常常會跟姐妹們說她們很幸運有這樣的傾訴團體,像我當時,完全不曉得能跟誰說?先生離家後,我大姑甚至跟我說:『家裡的事不要跟別人說!』因為我們是鄰居,鄰居知道我的婚姻狀況,也會為我抱不平,會指責我先生。我大姑聽了不高興,就一直叫我不可以出去講。那時候那種委屈,只要人家稍微一關心我,我的眼淚就掉下來......現在已經不掉眼淚啦!」陳述著當年的傷痛與無助時,美芳姊的神情早已不再是脆弱受傷,取而代之的,反倒是一種事過境遷的瞭然,還有一種飽滿的生命能量。 聽美芳姊述說著自己的心路歷程,也讓我們清楚看見許多個案的困境。婚姻受挫的女性,因為傳統的教養和觀念,讓一心以家庭為重的她們,不僅頓失生活重心,而且往往因為家庭生活的閉鎖,或是因為夫家的壓力,而苦無求助對象。美芳姊的分享,清楚呈現這樣的歷程,也讓我們更堅信婦運工作的深遠意義。 ■ 家事生活禪-蘆荻社區大學教學經驗 現在的美芳姊,不僅是婦女團體的志工、專業的管家工作者,並且還因緣際會地將她的志工精神與管家專業做了結合-美芳姊也在蘆荻社區大學擔任「巧手麵食佳餚班」的老師,將她的烹飪專長轉化為教室中的教學媒材,不僅與學生分享她的好手藝, 也間接協助許多家庭主婦透過烹飪手藝找到自己的天地。「我的學生其實都很用心地學習,他們不但喜歡學習烹飪創意,而且他們覺得做出好吃的東西,還可以改變人際關係,因為他們會把自己做的美食送給很多朋友,或是他們在參加一些社團時,也可以提供自己做的東西,可以藉此結識一些朋友,當手藝得到誇讚也會很高興,讓他們有成就感。」美芳姊在社區大學教授的課程,正掌握了社區大學和婦女教育的重要精神,在技能傳授的同時,也擴大了婦女朋友的生活圈,提供自我成長與意識覺醒的契機。 說到家事和手藝,美芳姊更有一套自己的「家事生活禪」-「我覺得家事工作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像我做麵食,揉麵糰的時候,力氣的掌握也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今天心情好,你開心輕快地揉麵;心情不好,你可以垮著臉,把『氣』也揉進去,可是無論如何,你做出來的東西都是受到人家歡迎的!」美芳姊的實踐,某種程度正是扭轉了社會大眾認為家務工作毫無專業可言,並間接貶低家庭主婦的刻板迷思。或許正因為美芳姊對家事與烹飪的執著、信念以及正面的態度,加上她樂於分享的無私性格,讓她的烹飪課程一直十分受到蘆荻社大學員的歡迎。 ■永遠的志工 「其實我從小就很羨慕老師,希望可以當老師。而現在能做教學工作對我來講是最適合,因為我真的很愛做(烹飪),而我又不想做生意、不想以這個去賺錢。」美芳姊述說著自己的感受,的確,能夠將興趣、志業結合,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那麼,在已經擁有這樣滿意自在的生活之後,我問美芳姊,還有沒有什麼想要去追求、去實現的夢想呢?只見美芳姊思忖一番,接著堅定地說道:「沒有沒有,晚晴和新知,就是我終身的職志了!如果妳們大家覺得我不行的了話,那我想去做『問安專線』的志工,就是那種給予老人支持和陪伴的志工服務工作。如果再有餘力,我還是想做志工!」我一聽,感動之餘,趕緊說道:「新知怎麼可能會覺得『你不行了呢?』我們會一直需要你的!」是真的,十年的貢獻、十年的情誼,美芳姊絕對已是新知的一塊寶。而將志工作為終身職志的精神,更是令我們感佩! **************************** ◎原鄉/部落原住民婦女權益巡迴座談 原住民社會中,原住民婦女的主體性不易顯現,除了被要求配合主流文化外,原住民婦女的生存空間亦被優勢父權壓縮。又因居住區域偏遠、交通不便、資訊網路設備不足及長期處於政經文化的邊緣,使其能夠獲得原住民婦女的相關權益資訊相當貧乏。目前,已有一些從事部落工作的原住民婦女,她們體認到個人推動原住民婦女工作的困境,而為增進原住民婦女獲得相關權益和政策資訊,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將主動與原住民婦女建構資訊管道之連結,透過漢人婦運的經驗分享,以培養姊妹情誼方式促進原漢婦女的合作。 新知將以巡迴座談的方式,深入到資源缺乏的各部落,促成不同領域、不同族群的婦女工作者面對面直接進行對話和溝通,並進一步聯結不同部落的原住民婦女工作者,同時培養原住民婦女組織領袖以帶動部落發展。另一方面,從促進中央政策和基層婦女溝通的角度來看,此一系列巡迴座談,將可提供部落原住民婦女表達意見的機會,我們也將彙整各部落婦女意見,提供政府未來制訂婦女政策的參考,以縮小部落原住民婦女的需求與期待差距。 一、指導單位: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二、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三、時間(期程):2005年3~11月辦理,每兩個月辦理一場,全年度辦理巡迴五場講座。 94年4月2日(六) 地點:新竹縣尖石鄉尖石部落 主題:婦女組織經驗分享 94年5月28日(六) 地點:台中縣和平鄉松鶴部落 主題:婦女組織經驗分享 94年7月30日(六) 地點: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部落 主題:婦女組織經驗分享 94年9月24日(六) 地點:屏東縣春日鄉古華部落 主題:現行法律與部落規範 94年10月29日(六) 地點:台東縣東河鄉都蘭部落 主題:社會資源的開發與連結 四、邀請對象:當地原住民部落女性工作者、部落原住民女性、教會牧者等,增進原住民女性工作者之間的橫向聯繫。 五、參加人數:每場人數約10人,進行深度研討。 六、活動聯絡人: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原住民婦女部主任 A-bus(阿布斯) 電話:02-2502-8715 傳真:02-2502-8725 ----------------------------------------------------------------- ◎亞洲女性移民/移工NGO組織者國際工作坊 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是人的一個根本特點。半個多世紀之前,隨著《世界人權宣言》的通過,遷徙權利在全世界都得到了承認。《宣言》第13條說:「人人在各國境內有權自由遷徙和居住。」,「人人有權離開任何國家,包括其本國在內,並有權返回他的國家。」據聯合國統計,現今全世界在出生國以外居住者高達空前的1.75億約佔世界人口的3%,是1970年以來的一倍多。 在台灣,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自民國76年1月至93年12月,持有效外僑居留證、永久居留證、已歸化取得我國籍之外籍配偶為121,804人,及申請入境停留、居留及定居之大陸(含港澳)配偶為215,818人,共337,622人。在移住勞工(即所謂的藍領外勞)部分,根據勞委會統計,至93年8月為止,共計有308,231人。 大量的移入人口顯示出,台灣早已從早期多移民至歐美等國的移民輸出國家,逐漸轉變為接受移民的移民輸入國家。移民/移住人口的確成為社會中不可忽視的現象,所帶來的影響與衝擊亦非單向式的管制思考方式可解決。因此本工作坊希望藉由和東亞、東南亞非營利組織的交流互動,針對實務層面的各主題進行跨國合作,以保障女性移民/移住者的基本人權,並形成亞洲洲際的非政府聯盟,深化民間外交網絡,並進一步培養台灣面對未來國際公民社會的視野。 一、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二、協辦單位: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 三、活動時間:2005年5月13日(五)、14日(六)、15日(日) 四、活動地點:救國團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5216室。(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四段16號,電話:02-2885-2151) 五、報名資格:關心移民/移工議題學者專家,從事或關心移民/移工議題之民間團體與代表 六、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4年5月2日止。 七、活動費用:本工作坊為免費參加。 八、參加人數:共計60名(名額有限,額滿截止) 九、工作坊活動內容介紹 主要進行方式為工作坊深度交流,預定三天兩夜,包括會議與參訪。 第一天 (五月十三日,禮拜五) 9:00-9:30 報到 9:30-9:40 開幕式 9:40-10:00 專題演講 10:10-12:00 Workshop 1 【跨國勞工與婚姻移民仲介問題】 12:00-13:30 午餐 13:30-15:30 Workshop 2 【女性跨國勞工與移民之暴力預防】 15:30-15:45 茶點時間 15:45-17:45 Workshop 3 【各國跨國勞工/移民政策法令現況,與國際人權保護機制介紹】 18:30-21:30 晚餐 第二天 (五月十四日,星期六) 9:00-9:30 報到 9:30-11:30 綜合討論,建立未來各國合作機制 11:30-12:00 提出具體宣言與行動 12:00-13:30 午餐 14:30-17:30 參訪國內移民/移工社團與社區 18:30-21:30 晚餐&文化之夜 第三天 (五月十五日,星期天) 9:00-9:30 報到 9:30-12:00 與國內移民/移工相關公部門座談 12:00-14:00 歡送茶會 十、活動聯絡人: 聯絡人:研發部王君琳,E-Mail:chunling@awakening.org.tw 電話:02-25028715 傳真:02-25028725 地址:台北市龍江路264號4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