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04-13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4-13》

本期內容
◎ 來去紫禁城:聯外對內 台灣人的悲哀
◎ 客廳幼稚園:學生的研究大綱與我的反省(上)
◎ 教育論壇:回應南投教師會黃建勳老師
◎ 客廳幼稚園:學生的研究大綱與我的反省(上)



來去紫禁城:聯外對內 台灣人的悲哀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近來中國的反日情緒達到一個新高潮,遊行、抵制日貨等活動方興未艾,有人形容就快「炸鍋了」!一些住在學校宿舍的日本同學甚至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表示,希望中國政府派軍隊來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

中日矛盾最近的引爆點,表面上是日本希望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以及日本公佈新版教科書歷史觀點的問題;但這些其實都是「借題發揮」的點而已,只要日本人繼續死性不改、拒不認錯,中日之間將永無寧日;加上南韓不時在旁「搧風點火」,中朝同仇敵愾,日本人處境就更孤立危殆了。據說,中國網路上很多激烈的反日言論都是韓國人收買中國人所製造的,尤其最近正值「獨島風波」,韓國人加以發揮,效果便顯得更加突出。

在這一波的東亞反日高潮中,由於史觀有所差異,加上主體性不明,台灣顯得十分冷靜,這並不讓人意外。台灣在對日態度曖昧不明,儘管以前親日派不諱言對日本的友善與好感,卻還不至於有過份的舉措。但是前些日子台聯黨主席一行竟然公然參拜日本國廟靖國神社,還發表所謂「對為日本國犧牲的台灣人表示敬意」的言論,分明就是在主張「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之外,加上「台灣應該可以是日本的一部分」的意識,叫人十分錯愕。

台聯黨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儘管可以從國家、民族等角度加以譴責,但是這似乎不免落於罵街式的對立而已,無助於問題的釐清。在多數人的眼裡,台聯黨參拜靖國神社,就和去拜別人家的祖宗牌位一樣,根本腦袋有問題。在台灣的政治情境下,台聯這麼玩有兩種解釋,一是台聯就是想當日本人,身為一個政黨,台聯在意識形態上主張「台灣是日本的一部分」;不然就是,台聯因為反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把中國當作最大的敵人,只要是反對中國、可以激怒中國的動作都是其合法的選項,參拜靖國神社一定可以讓中國跳腳,所以是「高招」之一。

在民智大開的時代裡,我很難想像台聯敢於公開「台灣是日本的一部分」的政治主張,也許有人心中這麼暗想但難以啟齒,他們總還是有點現實感的。所以在政治主張的強度以及合法性上,台聯想必是施行「統一戰線」策略,確立中國為主要敵人,企圖利用中日矛盾拉攏日本,聯日拒中才是台聯的真正目的。

然而若台聯真打算「聯日拒中」的話,那麼他們這次去參拜靖國神社,可說是完全走錯了棋,偷雞不成蝕把米,成了裡外不是人的政治丑角。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台灣和日本的問題,與中國和日本的矛盾是兩碼事。台灣人當前並未獨立建國,就算否定和中國的政治關係,也否定不了民族文化的血緣關係。也就是說,不談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但總不能避諱日本對台灣的殖民歷史吧!中國和台灣都是日本過去侵略擴張的受害者,台聯若以現在和中國政治對立的概念,偷換成也可以是民族對立的概念,那麼就立刻會產生台灣內部的矛盾。中國人和台灣人同屬一文化民族,不同情中國被侵略,所以將日本對台灣侵略的罪惡一並抹煞,不只得不到台灣人的同意和理解,反而升高了內部的對立和仇恨。

再者,靖國神社是日本的「忠烈祠」,除非認同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人是自願當日本人,並自願為日本的侵略戰爭犧牲,而去那兒拜「日本台灣人」,否則人死後英靈渺渺,為什麼不能在台祭拜?難道台灣人被日本強徵死在外地就變成日本人了嗎?遠度重洋、捨近求遠跑到靖國神社拜陪祀的台灣人的舉措,讓人費解之餘,不禁懷疑台聯真正的意圖是去拜台灣死人、還是拜日本活人?

最後,台聯根本沒有搞清楚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台灣人的?為天皇戰死的台灣人儘管被入祀日本國廟,但是被日強徵出生入死沒戰死的人,至今還有人薪餉被日本政府賴著,分文未能取得。

死人好打發,蓋廟讓他們住不必花成本,還可以錦上添花,製造「大東亞共榮」的假像;日本人打發活人就很沒誠意了,日據時期軍伕、慰安婦至今都沒有得到日本政府任何賠償和道歉!別說日本人根本不會把台灣人當日本人,甚至連「人」的地位都吝於給予了。台聯跑到日本拜拜,人家頂多把你當成無知但忠心耿耿的狗兒摸頭嘉勉罷了!

台灣國內近年來的內鬥已經到了是非不分、敵我不明亂鬥的地步,有人是逢中必反,有的則是逢台必反,什麼統派、台獨的帽子漫天亂飛,越鬥越不理性,離建立台灣主體性的目標越來越遠。反中派的台聯跑去拜日本靖國神社;反民進黨的國民黨則跳過政府直接去跟中國談判。政客老是聯外制內,台灣何有主體性?台灣如果沒有主體性,侈言跟對岸打交道、談平等不是很可笑嗎?台灣人如何以「日本人」,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民」的身分在國際上求自主和尊嚴呢?

台聯黨主席蘇進強率團參拜日本靖國神社飽受質疑後強調,近日國內有些人以北京觀點說風涼話、扭曲事實,但都不會改變台聯的立場,也不能改變台聯走「台灣路」的態度;值此之際,國民黨主席連戰也不斷抨擊民進黨政府的「台獨路線」是台灣的亂源。然而在這些台灣政治內鬥,從外面看來都只是茶壺裡的風暴。台聯要走的台灣路,根本就是日本路;至於連主席指出的「台獨路線」也只是片面的觀點,在中共的定義裡,「中華民國」或是「台灣優先」都是台獨,根本無從切割。

當我們無法理性地面對我們是個生命共同體的事實時,辯論台灣前途根本不會有台灣觀點出現,充其量不過是北京觀點、美國觀點或是日本觀點的延伸而已,所謂身為台灣人的悲哀應該是在這裡,其他的不過是自怨自艾的想像推託而已。
(回目錄)



客廳幼稚園:學生的研究大綱與我的反省(上)
  宋嘉行(元智大學兼任講師)
3月27日晚上12點前,我的信箱陸陸續續傳進了幾封附加檔案的電子郵件。「老師:這是我們這組大概計畫方向請您看一下。」簡短的說明後面還用簡單的符號畫了一個笑臉,我的臉也跟著笑開了。嗯……沒錯,是學生按時來交作業啦!我想,全天下老師最開心的事情之一,莫過於學生準時在deadline以前繳交作業的了。這大概是出於一種自尊心的作祟吧?好像看到她們如期交出作業,就代表她們心裡還有妳這個老師的存在,沒有把妳的話當耳邊風。這點似乎給足了老師面子,滿足了為人師表的一點小小的虛榮心。

尤其有過上次她們交研究題目的經驗以後──那次大約只有一半的人順利如期交出,剩下的拖了整整一個星期才全數交齊──這次我便預期應該更少人能準時交出這份難度更高的作業。沒想到在午夜12點以前,居然批哩啪啦湧進8封信,加上之前兩天就已有3組提早交了作業,所以在期限截止前我就收到了13組中11組的計畫,而隔天一早又有第12份作業趕搭加班車擠進來。對照起前一次繳作業的表現,這次超水準的演出簡直遠超過意料之外,我真的感到欣慰。因為不用恫嚇威脅或苦苦相逼,她們就可以自動自愛地改正前一次的「缺失」,為了這僅僅10「爬現」的學期總成績,絞盡腦汁,努力趕在期限前弄出一份像樣的大綱出來,十分難能可貴。

按捺住想要馬上閱讀的衝動,我還是乖乖地關上電腦,上床就寢,因為我知道這一好奇、一看、一用腦,大概八九不離十又要有個失眠的夜晚,所以只好強迫自己壓抑住一探究竟的渴望,帶著期待去入夢鄉。隔天一早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印表機,將她們的心血結晶列印出來,當作我的早餐的一部份。這一頓早餐……呃……雖然不能說是吃的食不下嚥,有點消化不良倒是真的(下次別一邊改作業一邊吃東西啦)。我發現她們所寫的研究大綱,有些問題是普遍共通的現象,有的僅是個別小組的問題;有些無傷大雅,有的卻小嚴重,值得拿出來檢討。

首先,許多組都有格式架構不完整或不對的問題:研究大綱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怎麼寫,但是基本的有關動機、問題、目的、對象、研究期間、資料蒐集方式、資料分析方式等主要設計部份應該要有個說明,而如果能再加上初入現場心得、研究進度、可能的倫理議題、文獻探討、任務分工等細節,整份大綱就更加完整了。同學們大部分都沒有辦法在架構上達到這個要求,有的甚至連題目、組員姓名都未列出,周全性顯然不是很足夠。

為了刺激她們思考研究計畫的問題,我曾經在課堂上提示過14個寫計畫時要回答的問題,有的組就按照這14點一問一答,然後將這14個答案就直接當作是「研究計畫」;有的則是把這14點回答混同前面提及正式架構的一部份予以合併,顯得凌亂而沒有組織;有的則是花了一大半篇幅在寫以後的書面報告格式和架構,真正應該要回答的部份卻都沒有談到。

我想,之所以會有這些情況產生,主要還是因為她們沒有弄清楚寫研究計畫的目的和用意何在。研究人員之所以需要寫這些東西,是因為他們必須弄清楚自己究竟要怎樣去執行一個研究,才能針對他的問題蒐集到資料、找到答案。換言之,那應該有點像是一個施工藍圖(詳細一點者)或旅遊手冊(粗略一點者)的性質,目的都是在讓研究者的「思」與「行」之間能有個連結,引導自己去產生一些確實的結果出來。當然,格式或架構不對,絕對是跟缺乏經驗有關,如果多做幾個研究、多寫個幾次,應該就能寫出合乎標準格式的大綱出來。

不過,更深一層的原因,應該也是跟她們沒有真正弄懂研究計畫在整個研究裡的地位與性質有關。如果了解的話,即使缺乏書寫經驗,閱讀研究計畫的人多少還是能透過她的文字,看到並想像得到,到時她們究竟如何去落實一個構想。然而,除了少數例外,我很難透過這些文字去構築她們的可能行動,許多細節和空缺都要由閱讀者來自行猜測和填補,這確實是閱讀者在思考上的一大負擔。

不過,我不能因此就責怪她們。如果她們在以前的專科養成教育或職業訓練裡就懂得如何做科學性的思考,如果她們早就已經是個有經驗的「實務者兼任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她們就不需要來學這些東西了。不過,這也提醒了我,日後如果繼續教同一門課的話,用實際的例子來讓她們「體驗」到研究計畫的功能、目的與重要性,而不是只是用投影片來「講解和描述」,對於這些缺乏研究經驗的實務工作者來說,可能會來得更有教學效果。

(下週續)
(回目錄)



教育論壇:回應南投教師會黃建勳老師
  人本教育基金會
敬愛的黃建勳老師:

謝謝您這麼快地給我們回應與指教,也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一位我們敬重的老師展開理性的對話。

我們依照網路文字的習慣,把相關的意見寫在您的原文(下文中細明體的部分〔編按:本版採細黑體〕)的中間;這樣看起來好像是針鋒相對,也很沒禮貌的樣子,但這是為了節省篇幅,也照顧多數閱讀者的方便(顯然這是公開信,是要公開回應的),還請您原諒。

(註:因版面篇幅關係,以下文章由原文節錄)

4.教師免稅的歷史其來有自,但絕非人本所謂的「特權」。

當年教師薪水之低眾所皆知,一般父母都警告子女不可嫁娶老師。教師唯一做錯的,就是任由政府免稅,而不是加薪,也因此頂了五十年的「原罪」。連教育部都一再表示教師薪資免稅不是老師的錯,不曉得人本跳出來強說「特權」是什麼意思?

當年教師免稅,當然不是教師的錯,要說錯,也是政府的錯。但現今非昔比,還想要「繳出一萬,就拿回一萬」,名義上說有繳稅,實質上一毛都不肯繳,這不是特權是什麼?

所以,我們所謂的特權,是指「課多少,補多少」的訴求,並不是指過去教師免稅。

5.管教爭議、體罰事件,跟教師課不課稅有什麼關係?

人本對體罰管教的論述十分豐富完善,難道不知道體罰管教問題的癥結是許多教育及社會結構性問題所造成(如班級學生數眾多及輔導人員大量缺乏等),別說許多父母連一個孩子都照顧不好了,一味指責老師無能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再則,依人本邏輯推斷:如果老師白白被課稅就可以體罰學生了嗎?說什麼依專業能力調整薪資待遇,若有機會加薪個人還會認同,但實質減薪怎可要老師不吭聲。

我們從未把課稅或免稅和管教爭議拉上關係,之所以談及教學品質,是在討論教師分級制度,以及相關的重建薪資結構,以及調薪等等問題時。但我們認為,調薪真的和課稅無關,換言之,我們反對調薪做為繳稅的條件!

我們當然不贊成只要課稅就可以罰學生,但誠如您所暗示的(教育及社會結構性問題),還有許多老師不能免於體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支持給不體罰的老師加薪!

另外,所謂「實質減薪」是非常混淆視聽的(選擇性提供資訊?),因為課稅並沒有減薪水,所以,您的意思應該是「實質的收入減少」;但是,容我誠懇地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請您考慮一下:

如果今年和去年的「實質收入」一樣,那就表示您沒有繳稅,因為大家都知道您去年的免稅的;如果您真心誠意地願意繳一點稅,那麼,您今年的收入一定要比去年少一點,否則,如何說服別人您是繳了稅,而不是白白地得了一個「有繳稅」的美名?

換言之,要想得到「和全國人共同繳稅」的美名,就必須付出某些代價;什麼代價都不必付出,那就別想要得到那個美名。

換言之,如果您們非得堅持「實質所得不減少」,那我們就建議,乾脆就拒絕繳稅算了;不要一手繳出,一手拿回,徒然耗費屬於全民的政府行政資源!

再進一步說,如果您們心中有很多不滿和辛酸,認為政府(它現在是由廣大的台灣人民選出來的)對您們有所虧欠,那就徹底展開抗稅行動;只要您們說的有理(例如教育投資長期不足,影響整個下一代教育的權利等等),而且提出政府必須改善的條件,我們也會支持您們!

但是,對於「實質不繳」,卻「名義上願繳」這種文字遊戲,我們真的無法茍同!

6.教師課稅跟國教經費是兩碼子事,怎會排擠國教經費?

請人本用點頭腦,國教經費長期不足難道是教師沒繳稅的結果嗎?教師課稅收一百億,就能同意政府只花一百億來改善國民教育嗎?有位家長代表更離譜說:教師課稅應全數用在學生身上!原來,有人以為國民教育不是政府的責任,而是老師的責任?!

所謂排擠國教經費,是指「課多少補多少」之後會發生的事,和教師課稅之前教育經費不足完全沒有關係。

請您思考以下簡單算術:教師所繳的稅約98億,將全數進入國庫,國庫所增加的這筆收入,只會造成教育經費一點點的增加;但為了「實質所得不減少」所補給老師的錢,一定是算在教育經費裡的。這麼一來,98億的絕大部分,都會用到非教育部門,而教育部門卻要額外擔98億的經費以回補老師。人本教育基金會 2005/3/21

(全文請見http://www.hef.org.tw/research/94/0413.htm)
(回目錄)



客廳幼稚園:學生的研究大綱與我的反省(上)
 
■宋嘉行(元智大學兼任講師)

3月27日晚上12點前,我的信箱陸陸續續傳進了幾封附加檔案的電子郵件。「老師:這是我們這組大概計畫方向請您看一下。」簡短的說明後面還用簡單的符號畫了一個笑臉,我的臉也跟著笑開了。嗯……沒錯,是學生按時來交作業啦!我想,全天下老師最開心的事情之一,莫過於學生準時在deadline以前繳交作業的了。這大概是出於一種自尊心的作祟吧?好像看到她們如期交出作業,就代表她們心裡還有妳這個老師的存在,沒有把妳的話當耳邊風。這點似乎給足了老師面子,滿足了為人師表的一點小小的虛榮心。

尤其有過上次她們交研究題目的經驗以後──那次大約只有一半的人順利如期交出,剩下的拖了整整一個星期才全數交齊──這次我便預期應該更少人能準時交出這份難度更高的作業。沒想到在午夜12點以前,居然批哩啪啦湧進8封信,加上之前兩天就已有3組提早交了作業,所以在期限截止前我就收到了13組中11組的計畫,而隔天一早又有第12份作業趕搭加班車擠進來。對照起前一次繳作業的表現,這次超水準的演出簡直遠超過意料之外,我真的感到欣慰。因為不用恫嚇威脅或苦苦相逼,她們就可以自動自愛地改正前一次的「缺失」,為了這僅僅10「爬現」的學期總成績,絞盡腦汁,努力趕在期限前弄出一份像樣的大綱出來,十分難能可貴。

按捺住想要馬上閱讀的衝動,我還是乖乖地關上電腦,上床就寢,因為我知道這一好奇、一看、一用腦,大概八九不離十又要有個失眠的夜晚,所以只好強迫自己壓抑住一探究竟的渴望,帶著期待去入夢鄉。隔天一早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印表機,將她們的心血結晶列印出來,當作我的早餐的一部份。這一頓早餐……呃……雖然不能說是吃的食不下嚥,有點消化不良倒是真的(下次別一邊改作業一邊吃東西啦)。我發現她們所寫的研究大綱,有些問題是普遍共通的現象,有的僅是個別小組的問題;有些無傷大雅,有的卻小嚴重,值得拿出來檢討。

首先,許多組都有格式架構不完整或不對的問題:研究大綱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怎麼寫,但是基本的有關動機、問題、目的、對象、研究期間、資料蒐集方式、資料分析方式等主要設計部份應該要有個說明,而如果能再加上初入現場心得、研究進度、可能的倫理議題、文獻探討、任務分工等細節,整份大綱就更加完整了。同學們大部分都沒有辦法在架構上達到這個要求,有的甚至連題目、組員姓名都未列出,周全性顯然不是很足夠。

為了刺激她們思考研究計畫的問題,我曾經在課堂上提示過14個寫計畫時要回答的問題,有的組就按照這14點一問一答,然後將這14個答案就直接當作是「研究計畫」;有的則是把這14點回答混同前面提及正式架構的一部份予以合併,顯得凌亂而沒有組織;有的則是花了一大半篇幅在寫以後的書面報告格式和架構,真正應該要回答的部份卻都沒有談到。

我想,之所以會有這些情況產生,主要還是因為她們沒有弄清楚寫研究計畫的目的和用意何在。研究人員之所以需要寫這些東西,是因為他們必須弄清楚自己究竟要怎樣去執行一個研究,才能針對他的問題蒐集到資料、找到答案。換言之,那應該有點像是一個施工藍圖(詳細一點者)或旅遊手冊(粗略一點者)的性質,目的都是在讓研究者的「思」與「行」之間能有個連結,引導自己去產生一些確實的結果出來。當然,格式或架構不對,絕對是跟缺乏經驗有關,如果多做幾個研究、多寫個幾次,應該就能寫出合乎標準格式的大綱出來。

不過,更深一層的原因,應該也是跟她們沒有真正弄懂研究計畫在整個研究裡的地位與性質有關。如果了解的話,即使缺乏書寫經驗,閱讀研究計畫的人多少還是能透過她的文字,看到並想像得到,到時她們究竟如何去落實一個構想。然而,除了少數例外,我很難透過這些文字去構築她們的可能行動,許多細節和空缺都要由閱讀者來自行猜測和填補,這確實是閱讀者在思考上的一大負擔。

不過,我不能因此就責怪她們。如果她們在以前的專科養成教育或職業訓練裡就懂得如何做科學性的思考,如果她們早就已經是個有經驗的「實務者兼任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她們就不需要來學這些東西了。不過,這也提醒了我,日後如果繼續教同一門課的話,用實際的例子來讓她們「體驗」到研究計畫的功能、目的與重要性,而不是只是用投影片來「講解和描述」,對於這些缺乏研究經驗的實務工作者來說,可能會來得更有教學效果。

(下週續)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