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黑潮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無/報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本期內容:
悼!花蓮溪口
撿拾海邊的「寶貝」
【徵求】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說明會暨淨灘活動~
【新聞】東海岸飛魚季竹筏競技邀請賽

悼!花蓮溪口

作者:張泰迪

由花蓮市南行,跨越花蓮溪大橋,是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起點,在第一個大轉彎左手邊,一條小路沿著七七高地蜿蜒而入,盡頭是國姓廟,和流入洄瀾灣的花蓮溪出海口。
  

小路兩旁是茂密的雜木林,數條隱密小徑可以通往以礫石灘、沙丘、都巒山層露頭為主要景觀的海灘。相較於其他堆滿消波塊的人工海岸,這裡是花蓮港至鹽寮12號溪二十多公里海岸線中,極少數還維持天然樣貌的自然海岸。我喜歡流連於這段未被打擾的處女地,遙望釣客與捕鰻苗的漁民而忘了時間。
  

根據研究顯示,花蓮嶺頂段是海岸侵蝕後退嚴重區域,三十年來至少後退30-40公尺(特殊地質、地形景點選址與管理之研究-以海岸山脈地區為例,台大地理研究所,何立德,2000)。自2003年夏天到2004年春天,短短不到一年間,出海口南側的礫石灘消失大半,露出許多一人高的岩石,不過到了2004年冬天,海灘又〝長〞了一些回來,自然力的巨大與巧妙就在這兒來回推移著。
  

農曆年前再度沿著熟悉的小路準備到海邊晃晃,沒想到迎接我的竟是望不見盡頭、寸草不生的〝土壤〞。推土機在其上來回奔波,基地前緣距高潮線不到十公尺……。
  

花蓮溪口歷經採砂場、中華紙漿廠廢水排放、光華垃圾掩埋場、興建大量堤防與放置消波塊等『建設』,原本生態豐富的濕地、沙丘早已破壞殆盡,但是人為開發的壓力仍然不願鬆口,緊咬著這塊美地,似乎要榨乾最後一絲價值才肯放手。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編號第二六三五號防風林區外保安林地的告示牌,孤立在小路的另一側,我站在無聲的土地上,悼念記憶中的花蓮溪口。
  

附註:內政部營建署「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行政院73年2月核定實施,http://www.cpami.gov.tw/pwi/rp/rp_6.php),花東沿海五處自然保護區其中之一,『花蓮溪口附近。本區為海岸山脈北端,包括花蓮山附近第一條稜線及海岸公路以東至海岸線所涵蓋之地區。』,保護措施有『非經依法核准不得開挖土石或砍伐林木、非經依法核准不得改變原有地形地貌、禁止採伐海岸植物、除必要之安全設施外禁止其他之建設行為…等』



撿拾海邊的「寶貝」

作者:鄭佩馨

說到「淨灘」,在你腦中會浮現什麼樣的畫面?主辦單位聲嘶力竭鳴槍起跑,數十人拎著袋子或撿拾工具來回逡巡,裝滿的垃圾袋逐漸像大拜拜似地堆積如山,然後頒獎典禮熱熱鬧鬧開始、轟轟烈烈結束,人們也揮揮手一哄而散,不帶走一片雲彩,甚至可能連一朵浪花都不記得。
  

當時,曾有人仔細端詳這段海岸是什麼樣子嗎?
  

或者這麼問,還記得離你家最近的海邊在哪裡呢?不管是髒亂或美麗,它是否仍是你印象中的風貌?現在變乾淨還是醜陋?能捲起褲管盡興踏浪而行,抑或是沙灘裡危機四伏,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
  

2004年秋,花蓮的黑潮伙伴們再度拿起記錄紙,往北濱海灘走去。昔日消失的白燈塔已重建為紅燈塔,曙光橋下美崙溪口吳郭魚群繼續跳高比賽,藍天碧海閃著刺眼的陽光,消波塊與消波塊之間隔出一道約四百公尺長的海岸,就像所有市區近郊的海灘一樣蒼白,彷彿承受了太多都市壓力般而奄奄一息。
  

我們戴起手套抓著垃圾袋,不同的是還多了一套記錄工具,紙上表格將海灘常見廢棄物分門別類,十多位義工分成數小組,此起彼落跟身旁的紀錄員喊著「沖天炮5」、「吸管2」、「漁具包裝袋3」、「免洗餐具和塑膠碎片各1」…那些沿路彎腰撿拾或蹲踞記錄的神態,彷彿在搜尋海濱珍寶般細心妥貼。兩個小時過去,秋陽烈烈不歇,大家已經細細地把這海灘走過一遭,並開始討論起今天撿到的「寶」,於是有人大叫「這裡有神壇用的大蠟燭!像腿一樣粗的喔!」,甚至還有古早電線桿用的「礙子」,撿到的人笑著說大概是從蘇花古道沖下來的,說起來可是古董呢!表情不比尋常,各人沾沾自喜,撿垃圾怎麼變得這麼開心?
  

重新實行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註)至今五個月,雖有驕陽熾烈相伴,也有寒風冷雨作陪,然而不只撿垃圾,記錄、討論的過程與感受,開始逐漸轉化成切身體驗,和海岸同喜同悲。從此當我們經過那段海灘,在路上會不自覺多看它一眼,聽到海邊響起沖天炮聲音會輕輕皺起眉頭忍不住擔心,然後買便當時會少拿一雙免洗筷和塑膠袋…那段長有四百公尺的北濱海灘已經隨著每個月一次的腳步拓印在大家的心裡難以抹滅。

(註)本活動可參考海灘廢棄物長期監測網,或至黑潮網站下載簡章,竭誠歡迎各地伙伴團體加入。



【徵求】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說明會暨淨灘活動~

 

什麼是海洋廢棄物?海灘垃圾可能包括源自陸地或海上船隻拋棄之廢棄物,它們或曾在海域裡漂流,之後,擱淺在我們的海灘上。這些垃圾已被證實,可能隨洋流漂洋過海擴大污染及破壞比我們想像更大範圍的海域,除了近海生物,它們也傷害到許多遠距離外的海洋生物,包括魚類、海鳥、海龜、海豹及鯨類等等。
  

這現象已引起許多國家及國際環境生態關懷組織正視這個問題,並且多次召開國際海洋漂流垃圾問題研討會,希望透過各國的努力一起來減少這個問題可能帶來的更大傷害。地球有70%的表面積是海洋,海洋漂流廢棄物嚴重影響了海洋環境,這全球性議題上,台灣沒有理由缺席,而建立台灣海岸的廢棄物基礎資料是參與的第一步。
  

自2000年8月開始,包括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舟遊天下獨木舟俱樂部、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新竹自主交流學習中心、高雄旗津國中、桃園竹圍國中等單位團體,於全台灣多個定點海岸執行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累積可觀地數據資料,而目前正在進行的監測點包括三芝麟山鼻與花蓮北濱海灘,並陸續有基隆、台南、屏東、澎湖等當地團體接洽中。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預計在全台辦理多場的說明會,並邀請在地團體共同舉辦淨灘活動,透過清淨海灘、記錄垃圾種類與數量,讓我們更瞭解台灣各段海岸面臨的潛在問題。

【計畫時間】:2005年1~12月

【邀請對象】:社團、社區發展協會、各級學校、社區大學、關心海岸環境的團體組織。

【進行方式】:由在地團體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四小時的說明會與淨灘活動。 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說明與經驗分享 40分鐘 當地海岸的生態環境與人文歷史 40分鐘 海灘廢棄物監測行動 160分鐘

【參考網站】:http://www.cleanbeach.org.tw

【聯絡黑潮】:E-mail:kuroshio@seed.net.tw/電話03-8334133/傳真03-8337095

◎報名簡章→請按此下載



【新聞】東海岸飛魚季竹筏競技邀請賽

圖文提供:劉炯錫

每年春夏之交,是東海岸阿美族男士們搖竹筏捕飛魚的季節。海風徐徐的下午或夜晚,兩人一組,一個搖槳,一個放網或收網,一天可捕獲一二百條,當晚刮魚鱗、清內臟、鹽醃至隔天上午,再由婦女們放 在月桃莖上,細火烤出又Q又香的飛魚乾,吃個大半年。要吃飛魚,先想想在海浪滔滔中不翻覆,還能布網捕飛魚的困難度,那絕對要聚精會神、全力以赴。禁忌也不少,竹筏做好要用前,不得行房。下海前不得做愛!遇上約會的情侶、打噴嚏、踢到石頭也不好。

幾百年來,每到飛魚季末期各部落或跨部落也常辦理竹筏競技,但隨著馬達與塑膠筏的興起,這樣的習俗以失傳多年。南島社區大學於2003年夏在東海岸開設竹筏漁獵文化,並於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舉行竹筏競技,才恢復竹筏的製作與比賽。南島社大今年有幸在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文建會等單位的補助下,已邀請十支部落隊伍參賽,並由贏得2003年總冠軍隊的makrahay(長濱鄉真柄部落)承辦,將於2005年四月三十日(星期六)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在該部落沙灘海岸舉行。



報主的話: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關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海洋文化‥

黑潮電子報是一個愛好海洋者的資訊交流平台,提供各種參考觀點、活動訊息、相關出版品,藉以思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資源與其文化意涵。

---支持黑潮,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下載授權書---

*黑潮電子報第29期-2005/04/29發行-欲轉載內文敬請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