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治療不孕症等生育方面問題時,經常會需要使用到排卵催促劑,而刊登在美國流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一篇新的報導卻顯示,使用此藥劑可能會增加女性罹患子宮癌的風險。 雌激素過高是子宮癌的主要因素,而排卵催促劑則在月經週期前半間接的提高雌激素濃度。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Dr. Michelle D. Althuis調查了8,340位在1965-1988年間被診斷為不孕之婦女,發現曾使用排卵催促劑的女性,罹患子宮癌風險是沒有使用過的2倍,而如果婦女過胖且從未懷孕過,子宮癌風險更可高達12倍。資料在校正完先前所設之其他危險因子之後,排卵催促劑仍是罹患子宮癌的主要原因。
最近政府不斷在鼓勵生育,而對於女性適合生育的年齡卻一直有所爭議,最近美國科學家在觀察了3,000名婦女生第一胎的年齡、以及她們健康問題之間的關聯後發現,女性生第一胎最好的年齡是27-34歲。以女性長期的健康來看,34歲生小孩會比18歲來的更健康。除此之外,女性越晚生,越能享有健康、活更久、小孩也會更健康。 美國國家人口老化研究機構(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eing)及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機構(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th)的領導人 John Mirowsky表示,女性生育力最強的年齡是20-21歲,然而,女人並非只要能生、會生就夠了。整體來看,女性34歲時生第一胎除了有益生理健康之外,心理上也會比較成熟,教育、經濟、及情感上也比較穩定。然而要注意的是,35之後才生第一胎的話,反而會開始出現健康問題。
高齡產婦一向都被歸類為是造成胎兒流產的主要因素,社會也一直以此勸導女性不要太晚結婚、太晚生小孩。然而最新公布的法國醫學研究顯示,生育畢竟不是一個人的事,不只年紀大的孕婦流產風險高,高齡父親也會增加胎兒流產的危險! 由法國Dr. Rémy Slama及其團隊所做的這項研究是刊登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這項研究從1990年開始針對5,121名的孕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丈夫的年紀若是在35歲以上,即使妻子的年齡在25-35之間,胎兒流產的可能性也增加到3成。且年齡越大、流產率越高。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男性年齡越大,精子染色體受創的可能性就越高,而這些有缺陷的基因,將導致胎兒發育不健全,甚至流產。另外報告也提到,大約有兩成的流產紀錄,都是因為父親年紀太大所造成。 從前人們都將生不出兒子怪罪在妻子的肚子不爭氣,後來醫學科技進步後發現,決定小孩性別的其實是在男方。而現在,社會上不時會出現一些聲音,提醒女性不要因為太過專注於學業或事業而錯過生小孩的年紀,忽略了男性在生育這件事上也是不能缺席的。在醫療科技、社會期望都單向的往「改變」或「保護」女性身體的方向發展時,這篇報導則提醒大家,男性在生育上也是需要被關心、注意的。
一項動物實驗發現,有一種懷孕期間產生的荷爾蒙,會造成胸部組織基因上的改變,而這種改變有可能幫助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研究發現,女性在20歲的年紀懷孕的話,乳癌風險可降低一半,其原因可能是懷孕時在胎盤上所發現的荷爾蒙 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可使胸部細胞達到完全成熟,因此可抗拒許多致癌的機率。 Dr. Irma H. Russo及其團隊做了兩個動物實驗:第一個實驗發現了hCG可使胸部細胞達到完全成熟。在第二個實驗中,研究團隊將老鼠分成四組:已懷孕;未曾懷孕過但每日注射hCG;未曾懷孕過也未注射hCG;及對照組。研究結果發現,hCG會造成乳腺基因永久改變,且有預防乳癌的效果。 這兩個實驗都在2005年4月17日的美國癌症調查協會年會中發表。
腰圍尺寸一直以來都被認定為可判定潛在心臟血管疾病的徵兆,瑞典科學家在15日表示,用腰圍來預測糖尿病也有相當的準確性。 糖尿病發生的早期階段是發生「胰島素抗症」。有胰島素抗症的人因為無法利用血液中的胰島素,因此血糖濃度會比一般人高;但血糖濃度過高的原因有很多,因此醫界並不會單獨因為血糖過高就判定為糖尿病前兆。然而,如果血糖過高再加上腰圍過粗,就極有可能是引發糖尿病的「胰島素抗症」了。 瑞典科學家Hans Wahrenberg研究了2,746名年齡在18-72歲、腰圍在65-150公分之間的男女,在測量他們的身高、體重、腰臀圍、及血液中的胰島素靈敏度之後發現,腰圍的尺寸是胰島素抗症的一個重要指標。腰圍在100公分(39吋)以下的人,不管男女,發生胰島素抗症的風險都比較少。這項研究成果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醫藥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本計畫的目的是依據行政院婦權會通過之婦女健康政策白皮書,訂定我國政府婦女健康政策指標,並參照國外健康指標建立過程,以「由下而上」、「擴大參與」的方式來建立。 「指標」有不同的類型與功用,通常我們使用統計指標來檢測健康狀況的水準及改變、健康計畫及系統的執行狀況,這也同時讓我們瞭解資料完善的程度以及需要如何改善才能讓指標有意義。指標組群可以是為健康體系整體而制訂的,也可以是為不同健康領域、層面而制訂的。制定指標來檢視我們所使用策略的進展,這類指標叫做「策略檢視指標」,它提供了計畫或策略發展、執行及成果的資訊。 目前我們所要建立的指標,是政府婦女健康政策「工作指標」,以作為政府規劃婦女健康政策的工作策略與目標的依據,同時也可以用來檢視台灣婦女健康現況及政府的婦女健康政策執行狀況。 訂定婦女健康政策指標需要您的參與: 請您參考「婦女健康政策白皮書」,就您周遭的經驗,填寫「重要婦女健康問題問卷調查」(見附件),以幫助我們建立重要問題優先順序的共識。 請將填寫完的問卷寄至:twl555@yahoo.com.tw,我們將會把您的意見,與座談會的意見彙整之後,作為擬定我國婦女健康政策指標的參考。 謝謝您的參與!
◎ 堅持總額 理性對話 拒絕醫界勒索--民間堅持總額 呼籲醫界自律 醫界於4月20日舉行『顧民眾、救健保、廢總額』之遊行活動,醫界於遊行中提出數項關於健保制度之訴求,包含廢除總額、加強補貼及保障支付點值等等,除形成醫界與給付機構(健保局)喊價的情形之外,許多民眾也因此無法順利就醫。就此,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督保盟)表示:實施健保總額制度是盟員團體一貫的主張,且健保總額的協商已包括協商和非協商因素及成長率的考量,所以,督保盟無法同意醫界「廢總額」的無理要求。針對醫界420大遊行提出的訴求,提出以下聲明: 一、堅持總額,杜絕醫療浪費,合理分配健保資源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認為,實施總額制度是在健保法立法時就已明定於「全民健康保險法」當中,惟以醫界的抗拒而遲至近兩年才全面落實。然而,落實總額制度,以合理分配健保資源一直都是督保盟成員一貫的主張,因此,督保盟除呼籲醫界應理性面對各項健保制度的進步改革,共同為杜絕醫療浪費,合理化醫療資源分配而努力。 二、堅持理性討論,拒絕勒索喊價 督保盟認為,和過往「論量計酬」的支付制度相較,總額制度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醫療成本的不當擴充,更是醫界建立「自律機制」的重要契機,對於健保制度的永續經營具有積極性的意義。然而,醫界卻在自律無方等內部矛盾之下,採取非理性的喊價,甚至於採取勒索性喊價,在此,督保盟強烈要求醫界理性討論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而非採取非理性、勒索性的喊價,如此才可能使給付與醫療服務品質相互呼應。 三、資訊充分揭露,錢到哪裡去? 健保總額的協商,已包含協商和非協商因素及成長率的考量,因此,對於醫界總額不夠的訴求,深深不以為然。有鑑於醫界的無理要求,督保盟要求衛生署及健保局公佈去年所有各級醫療院所申報健保之資料,將所有資訊攤在陽光下,以避免醫界將醫療資源分配的內部矛盾,無限上綱的外部化,進而犧牲了民眾的權益及健保的永續經營。 督保盟團體呼籲,醫界不要再以「人口老化及慢性病患之增加」混淆視聽,若真是要「顧民眾」、「救健保」,就請回歸到理性的討論,不要迴避醫界本身應負的責任,除了應該要儘速建立自律機制,督保盟建議醫界應更積極推動民眾自我健康照護能力的提升,並敦促同業提升醫療照護品質,方能贏取民眾之信任。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成員: 台灣女人連線、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兒福聯盟、康復之友聯盟、勞工陣線、智障者家長總會、殘障聯盟等500多個團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