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地球日電子報
 
2005.04.29 第六期  
 

五月一日是「世界氣喘日」,今年地球日也將「氣喘」列入議題,想知道兒童與氣喘的關係?請見本期台灣地球日電子報

 

本期主題文章知識點速讀活動快遞台灣地球日網站

氣喘Asthma

由於各種原因,兒童比成人對環境污染的負面影響更敏感。從胎兒到青少年,人的身體經過無數複雜的生物改變和發展。這段生長期間也正是健康最容易受到環境危險因子影響的時候。比例上來說,相較於成人,兒童每單位的身體重量暴露更多在環境毒素中。由於體重的關係,兒童吃下比較多的食物,喝下比較多水份,呼吸更多的空氣。兒童身體從食物中吸收毒素的比率為50%,遠遠高於成人的10%。此外,這些不斷加諸在兒童身上的毒物負擔,一部分來自於他們的親代。據估計,目前一個新生兒身體內比起在他祖父母,多出300種新的化學殘留物。許多這些無法被身體代謝的化學物質,便透過母親的胎盤和母奶傳給下一代。

然而,不只是身體的自然發展影響孩子,暴露於環境中的毒素也同樣威脅健康。各種社會和社會經濟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國家間的環境問題總被視為是最次等的一環。

暴露於毒氣中所產生的其中一個現象是氣喘與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發展。兒童氣喘使藥物使用以及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是公共衛生上一項重要的關注項目。根據美國國家疾病控制和防禦中心(CDC)的統計,美國的氣喘發生率是過去10年的兩倍,超過44018歲以下的兒童患有氣喘,氣喘也躍升為最常見的兒童慢性病。

即使基因因素也會使某些人有容易罹患氣喘的傾向(1971年一項由學者Edfors & Lubs研究發現,25%氣喘的患者是導因於基因配置)。然而環境原因──例如污染、煙霧、動物毛髮、灰塵微粒和香菸也都是促使氣喘發生率增加的原因。可想而知,氣喘在工業化國家最為盛行。

種族和經濟的差別,也是醫院急診室中死於氣喘發作病患的證據。生長在低收入家庭的有色人種小孩,面臨室內和室外雙重污染,是為氣喘率最快速增加的一群。廠房、工業區及垃圾掩埋場附近充斥著許多有毒物質,而這些污染物質也直接影響了居住在此區民眾的健康。

比起親代,兒童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室內。這表示除了室外的污染,還有暴露於室內污染的風險,例如:香菸、油煙、車輛廢氣(車內),這都是呼吸道疾病不斷增加的另一潛在原因。

一項由美國曼哈頓Mount Sinai醫學中心所做的研究顯示,急診室的氣喘就診病患按居住的地區不同而呈現顯著的差異。就診病患多數來自於貧民區的少數族群,西班牙裔哈林區(Harlem),每1萬名的住戶就有223名的就診患者。

這項報告也提及黑人小孩比起白人小孩的就醫率高,尤其是5歲以下的幼兒。在5歲至14歲非西班牙裔黑人和白人小孩中,黑人小孩死於氣喘的比率遠高於白人小孩5倍。

除此之外,貧困家庭的兒童罹患呼吸雜音的比率也較高,然而來自富裕家庭的兒童卻較有機會就醫且得到氣喘的治療。Mount Sinai醫學中心建議應提供較多的住院許可給來自缺乏普及醫療照顧、生活條件低下的貧民區民眾。

目前美國並沒有全國性的氣喘追蹤系統,最近美國過敏氣喘基金會(Asthma and Allergy Foundation of America )的出版品《氣喘排名》中,100個美國氣喘最多的區域幾乎都集中在大都會區。更流通的資訊和通報系統會有益於測定疾病和環境間的關係,也使得醫護和社團人員可以更精準的和氣喘原對抗。

國際地球日網站Earth Day Network2005年的主題為「保護孩子,儲蓄未來」。更多的資訊起參觀我們的網站Campaign for Communities。我們的目標是挑戰都市內部和邊陲地區許多環境不正義和健康問題。

有關兒童氣喘更多的訊息請點選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Children’s Defense Fund等網站。有關氣喘排名請看www.asthmacapitals.com.翻譯:黃淑怡、審校:謝洵怡)

 

知識點速讀

臭氧引起氣喘

對流層內的臭氧,是一種由氮氧化物、反應性碳氫化合物受日光照射後產生的二次污染物,具強氧化力,對呼吸系統具刺激性,能引起咳嗽、氣喘、頭痛、疲倦及肺部傷害,特別對小孩、老人、病人或戶外運動者有較大的影響,對於植物(包括農作物)也有不良的作用。詳細內容請見:眼睛刺痛咳嗽氣喘,「臭氧」惹的禍?

室內溼度上升容易導致氣喘發生

德國Ulm University Stephan K. Weiland等研究團隊,收集650,000篇有關兒童氣喘與過敏的醫學報告後進行分析;他們將氣候VS氣喘與氣候VS.溼疹分為兩組對照比較,調查對象為年齡層為6-7歲及12-13歲的西歐兒童。研究結果如下:以西歐都市為例,當室內溼度每增加10%,就會增加3%的氣喘發生率;相反地,假若當月平均溼度降低50%,則該月份的氣喘發生率會有明顯下滑的趨勢。另外,高緯度及溫差變化大的都市,氣喘發生率較低;再者,居住在高溫地區的都市兒童的溼疹發生率也較低。詳細內容請見:都市兒童過敏發生率與氣候變遷有關

 

活動快遞

2005年世界氣喘日──「戰勝過敏氣喘˙營造無蟎環境」系列活動

近年來醫學界已經瞭解了遺傳性過敏病基本上乃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此炎症反應會因受到各種誘發因素的激發造成臨床上的過敏發作,而其發作的部位則與其所遺傳到的各別器官異常有密切的關係。當此炎症反應發生於支氣管時我們稱之為氣喘病發生於鼻腔、眼結膜時稱之為過敏性鼻結膜炎,發生於胃腸時稱之為過敏性胃腸炎,而當其發生於皮膚時我們稱之為異位性皮膚炎。

在遺傳性過敏病當中以曾造成多位知名人士死亡及其發作時有駭人的臨床嚴重度的氣喘病,最受人重視。氣喘病長久以來即為各國所重視的國民健康問題,為人們無法工作或就學兒童缺課的常見原因。其罹病率與死亡率於全球大多數的地區亦有逐年增加的傾向。而台大醫院小兒科故謝貴雄教授曾報告他所主導調查的大台北地區學童氣喘病罹病率發現已由民國六十三年的百分之一點三,增加至民國八十三年的百分之十點七九,顯示亦有明顯的增加現象。近年來另外兩次的大台北地區學童氣喘病罹病率的問卷調查(民國八十七年與九十一年)其比例更是快速增加到高達百分之十六與百分之十九。氣喘病的死亡率在民國九十一年以前一直都位居於台灣地區每年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到了民國九十一年才退出,降成第十一大死亡原因。每年約有一千六百位氣喘病人因氣喘發作而死亡。而氣喘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對有氣喘病和異位性體質家族史的嬰兒,如果可以避免接觸二手菸、塵蟎、貓、狗、蟑螂等過敏原,即可減少發生氣喘病。成人則可避免接觸工作場所的吸入性化學性刺激物。

而在眾多過敏症中,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達50%且對病患的生活品質影響病患工作、學習效率和生產力影響甚鉅,而無形中增加社會的經濟負擔。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有流鼻涕、鼻塞、鼻子癢、打噴嚏等。此外,氣喘和鼻炎常合併存在,因此建議需視為「同一呼吸道、同一種疾病」。而鼻竇炎、結膜炎、過敏性鼻炎、鼻息肉和中耳炎亦是過敏性鼻炎常見的併發症。現在對呼吸道過敏發炎反應致病機轉,已經很清楚而且有很好治療策略。新的給藥途徑、劑量、步驟已經研究很清楚且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認證。

為了要讓國人明暸國內過敏氣喘病例盛行率的逐年增加以及死亡率的居高不下。同時,增加民眾對過敏性鼻炎的認知,以期減低社會成本進而促進國民健康。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特於2005年世界氣喘日的活動期間與全世界一百五十個以上的國家同步舉辦專題演講、氣喘衛教園遊會和免費過敏氣喘病諮詢與過敏原測試等系列活動,以增進過敏氣喘病人及其家屬對過敏氣喘病之認知。本學會將同時針對氣喘病人及其家屬提出一套在台灣地區簡單易懂、可輕易實行,並且滿足他(她)們在一般日常生活上所需要的氣喘病日常照護衛教資料。我們同時將在大會會場的周圍設置了幾個衛教資訊站,展示與塵蟎環境控制、各種氣喘與相關疾病用藥、尖峰呼氣流速計的正確使用與記錄,希望讓各位參與大會的氣喘病人及其家屬能夠對目前在台灣地區使用的各種氣喘與相關疾病局部治療藥物及其輔助設備、氣喘監測工具(尖峰呼氣流速計與攜帶式肺活量計)的正確使用與記錄,有進一步的瞭解

專題講座交流暨參觀活動
日期:2005年5月1日   星期日8:30 – 10:20
地點:台北市政府二樓親子劇場

  間

  目

講 師

主持人

8:30 8:50

貴賓致詞

 

徐世達理事長

8:50 9:30

世界氣喘日主題演講
Unmet Needs of Asthma

林應然主任

王家弘主任

9:30 10:10

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病的最新療法

吳維峰主任

溫港生常務理事

10:10 10:20

總結

 

徐世達理事長

 

●無蟎空間展示活動─以「如何營造無環境」為主題 
家中塵蟎防治的台灣經驗:
 a.  降低室內溼度在百分之六十以下。
 b.移除地毯、厚窗簾布、布坐墊及彈簧床。
 c. 無法移除彈簧床時,須使用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的防蟎套套之。
 d. 寢具的洗滌:每1~2星期用55℃以上的熱水先處理寢具(枕頭套、被子、床單)十分鐘,再以清水洗滌乾淨,兩個步驟缺一不可。
 e. 以有高效能粒子空氣過濾(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系統的吸塵器吸地毯。
 f.冰凍塵蟎。
 g. 清理空調系統及濾網。
 h. 臭氧製造機:目前沒有證明是有效的。
 i. 使用殺蟎化學製劑。
 j.移除寵物過敏原對於塵蟎過敏的人也有幫助。

●氣喘園遊會活動
日期:2005年5月1日    星期日上午九點至中午十二點。
詳情請洽:台灣氣喘衛教學會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發行人:李永展
總編輯:陳瑞賓
責任編輯:蔡依伶
網頁設計:楊文欣
網頁編輯:蘇柏維
企宣總監:夏道緣
台灣地球日網站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 +886-2-23021122、Fax: +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