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家發展史及祖屋興建
蕭家祖及中國廣東梅縣,自十九世蕭達梅渡海來台,至今近兩百年。最初落腳於台南,後又遷至打狗(今高雄)、鳳山一帶,最後定居佳冬鄉。最初以釀酒為業,持客家人刻苦精神,逐漸累積財富,並購置大批田產。其後人第二十一世蕭光明更以「蕭協興號」名稱再東港、佳冬一帶經營貿易活動並利用當地盛產之笳藤樹皮可染色的天然資源,從事染布生意,又建粘米廠,經商有成,逐買地建大宅院。蕭家祖屋請唐山師傅來營建,大部分採用中國進口建材自咸豐十年(1860年)開始,陸續興建,歷經三代才完成,目前規模集建築技術、藝術美學、客家文化精華之重要文化資產。蕭屋佔地四仟多平方公尺為五堂六院大屋,採雙回字型,建構一完整封閉的圍攏屋,在整個平面安排上藉由外圍連貫的左右橫屋與第一堂門堂、第五堂共同圍成包屠圍攏屋,顯示客家民居所強調的內聚性與防禦功能。蕭宅旁「步月樓」,原為蕭家書房,光緒二十一年(1895),日軍犯台,自枋寮登陸而侵入佳冬,蕭光明率眾抵抗,後退守至蕭屋之「步月樓」,激戰期間使「步月樓」遷回祿之災,焚毀了許多蕭家儲存於此的重要文件藏書與寶物。目前步月樓上仍可以看到當年抗日戰爭所留下彈孔。見證蕭家祖先領導客家義軍抗日歷史,也提醒了佳冬在當時防禦的重要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