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西洋新專輯─ Keren Ann、淑女與鳥、根氣三人組、巴黎初體驗 文‧懶人Sylvie
●凱倫安 / 諾莉塔 Keren Ann / Nolita EMI唱片 那個很難打開的窗子,位在床頭的上方,外面的空氣進不太來,裡面的情緒卻全滿了出去。怪就要怪Keren Ann的歌聲太不具威脅性,讓一種叫做泛黃記憶的東西跑了出來,但泛黃的影像卻盡是一些從沒去過的地方與沒做過的事,叫自己一時之間還真希望曾經是那樣的活過,不管那是童話般甜蜜還是重度憂鬱。搞憂鬱這種事情,沒有一點底子是弄不真的,若要樂觀的骨在那裡硬扮演憂鬱的肉,是內行人一眼就能識破。而Keren Ann每次都沒有破綻。是真的吧!於是我漸漸相信。
以色列籍荷蘭裔現居巴黎,這是Keren Ann的身世背景,Nolita則是她的第四張個人專輯,專輯中大部分的歌曲在巴黎蒙馬特的小公寓裡錄成,再送去紐約製作,音樂走的是輕柔低調的民謠風格。每次只要提及Keren Ann的名字,好像就離不開長期幫她製作唱片的法國新香頌才子Benjamin Biolay,所有的樂評與側標都會這樣連體嬰似的寫著他們兩人的名字,那畫面就像兩個人同在一張瑜珈軟墊上做著雙人瑜珈,交纏不可分。但這並沒有讓我們更認識Keren Ann或是Benjamin Biolay,因為也許對於一個從沒聽過他們音樂的人來說,法式情懷不過就是等於激動唱著法語歌的席琳狄翁或是咖啡館的手風琴。於是我見苗頭不對,開始好說歹說,請你來一定要親耳來聽聽這個女生唱歌,我也會省去大量無用的形容詞,好比「起了大片的霧」或是「擁抱軟綿綿的布偶」這樣的無用形容,讓你安靜的進入音樂裡。
我被甜美的Keren Ann搞得很憂鬱,這或許也就是他和Benjamin Biolay一次又一次合作的最大目的。你瞧我又同時提及他們兩個人,但我私自的羨慕起這樣自成天地的玩音樂方式,不受拘束的窩在他們的瑜珈軟墊上做想做的音樂,唱想唱的歌。但也請別誤會,從頭到尾,這張專輯與瑜珈並無關連。
●Keren Ann相關專輯延伸聆聽→淑女與鳥 / 同名專輯 Lady and Bird / Lady and Bird EMI唱片 Lady and bird:「Hello…你能聽見我們嗎?我們迷失了。」 這是一張由Keren Ann化身成為淑女(lady),加上冰島電音團體Bang Gang主腦Bardi Johannsson化身的鳥(bird),所共同合作的同名專輯。一個小女孩和一隻不能飛的鳥,穿梭在成人的世界,他們唱出一種渺小的無力,幾首沒有歌聲的曲子,是整天下雨的巴黎背景所響起的旋律,嘆息嗚咽,以及無奈癱軟的頭髮,看似不太有關聯的句子串在一起成為重複的囈語。我個人非常偏愛這種歌手化身匿名互相合作的方式,不僅帶給樂迷驚喜,歌手更能互相激發出不同的創意。
專輯最末一首La Ballads of Lady & Bird,淑女與鳥的對話,背景搭配重複憂緩的旋律,他們兩個因為迷路向人們呼救,沒人聽見他們,最後縱身一跳……「我想生命之中總有些什麼是繼續生存的理由……」剩下這些詞句輕輕飄下。抽象的概念、抽象的表達,現實世界裡這些其實一再出現,只是都被忽略。
●根氣三人組 / 天空一片灰暗 The Konki Duet / Il Fait tout gris 默契音樂 Konki原為日文,中文翻譯為根氣,意為氣力元氣。
一個日本人加上兩個法國人,這三個女人的行徑,簡直像極了呼風喚雨的魔女,擺好陣式供好祭品,叮叮咚咚的開始彈奏、敲擊、拉弦,日文英文與法文還有咿咿嗚嗚的吟唱,和諧與不和諧同時並存,跨越古典民謠電子與搖滾。調皮的詭譎是她們的血液,輕柔優雅是她們的風衣,手一伸出來五指成為彎曲的藤蔓,帶有吸盤的黏附在你的耳膜之上,小提琴的弓再度滑過,提醒你這會是場溫柔的祭典。
把迂腐的腦子丟去,可猜測的旋律也請先走開,Konki Duet無法預測的音樂,陪著一起喝杯下午茶以及在雨中輕舞,踩踏每個讓腳打結的小小舞步。
●巴黎初體驗(又名:愛做愛作夢) / 電影原聲帶 The Dreamers / O.S.T. EMI唱片 The Dreamers是去年的金馬影展的神秘場,當時電影十分聳動的翻成《愛做愛作夢》,還被分類為《超限制級》,這是由曾執導《末代皇帝》、《巴黎最後的探戈》、《偷香》等電影的義大利名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最新作品,當時去看這部電影時,卻完完全全的沒有留意到這一點,但這樣反而很好,少了大導演的光環影響判斷,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覺更為真實與直接。
電影背景放在1968年學生革命的法國,對資本主義的不滿讓學生們走上街頭,從美國來到巴黎留學的馬修在示威的隊伍中認識了法國雙胞胎兄妹,他們的父母外出度假而馬修被邀到家中作客,三個人從陽光照射的熙嚷的街道進入遮蔽的屋簷下,馬修漸漸愛上了這個巴黎女孩,卻也發現了這對雙胞胎兄妹之間存在無法理解的曖昧關係。電影有點是在探討到那個時代(其實如果移植到現在來說也是可以的)的年輕人對於門外(政治)與門內(性、愛)的分野與態度,當他們關上示威的大門,走進充滿遊戲與情慾的門內,事實上很難說的準到底哪個才是成熟懂事哪個又是封閉幼稚。關於電影可以討論的部分還有很多,原聲帶是這裡要介紹的另一個重點。
為了配合那個時代背景,電影中使用很多六零年代的經典搖滾,Jimi Hendrix、Michael Pitt & The Twins of Evil、The Doors以及Grateful Dead,同時也搭配一些早期法式浪漫情懷的香頌歌曲:La Mer、Francoise Hardy,以及法國玫瑰Edith Piaf復古的歌聲。這些音樂不論是迷幻搖滾或是復古情懷,都適切的營造出三個年輕人縮進門內世界的迷幻與荒唐。
電影已於近期重新登上大螢幕,若有興趣一探貝托魯奇的新作,請留意戲院資訊。
P.S:本篇文章刊於《音響論壇2005年四月號》,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五月活動預告→草地音樂節○ 日期:2005/05/28 2005/05/29 每日12:00至19:00 地點:台灣師範大學分部操場(北市汀州路4段88號) 兩日聯票票價:850元 購票系統:兩廳院售票系統 活動官方網站:http://www.grassfest.net/ 活動詳情可到以上官方網站,或隨時留意懶人網站與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