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環島日記 No.8:太平生活
|
高聳的鐵架在遠方出現,那可能是製作水泥的工廠,等我到了附近,才發現那是八仙海岸裡的一座雲霄飛車,我想起小時候自己好像曾經坐過它,沒想到沒有遊客的時候,停止運轉的雲霄飛車像是水泥工廠裡的設備。
經過一個大彎道後,大海在我的面前出現。
白色的海浪托著把金色的陽光托向岸邊,我有種真正離開台北的感覺。
|
眼前的路邊立了一個大石碑,上面鮮紅的大字寫著:反垃圾,救太平。
我想那是住在太平的居民說他們不要垃圾。
有一對中年伴侶停下了車,坐在大石碑前看海,呼嘯而過的車聲趕走了拍打著岸邊的海浪聲,也蓋過了他們的交談。
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但我認為他們一定不是在討論垃圾的問題。他們的臉很平靜,他們應該是在討論些跟生活息息相關的瑣事。
很少人會在日常生活裡不斷的激烈抗爭,他們沒有那麼多熱情,現實也沒有給他們那麼多機會。
所以他們會再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一次爆發出來。
這有點類似是地震的形成,板塊的擠壓和其他的因素讓能量累積,然後一次發作,這對活在地面上的人影響很大,直接受害者非死即傷,間接被影響的人整天擔心下一次的地震何時會發生,有的人甚至因此害怕的永遠離開。
但是我們對待其他人的不滿並沒有對待地震般的高規格待遇。
大多數的時間,其他人的不滿無法傷害我們,他們的不滿充其量最多也只是電視新聞裡三十秒的片段,除非發生在我們家隔壁,或者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否則對我們來說,那只是像則廣告。
對了,就是則廣告。
每個人意識或潛意識都知道這點,所以他們善用各種能引人注意的手法。舉標語,拿擴音器,衝撞護欄,堵住馬路,散播自己無中生有的消息。
這樣的循環下去,我們的生活真的會變成廣告。
無論是再有創意的廣告,除非我們對廣告的產品感興趣,通常我們習慣漠視它們。而廣告界的朋友則永遠會告訴你,一個好廣告絕對能夠激起購買的欲望。
我知道他們說的是對的。因為大多數的人可能都和我一樣是個很容易被煽動的笨蛋,不如他們聰明。
但如果他們自己真的相信,也有能力做出能夠激起旁人購買欲望的廣告的話,那我希望他們能用鏡頭替弱勢團體的生活做一些記錄,剪輯成一些能觸動人心的廣告。讓別人的艱困生活比新款休旅車上市還容易被人忽略。
「反垃圾,救太平」的大石還是豎立在原來的地方。
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有了一座垃圾焚化廠。那可是座響叮噹的焚化廠。
綠色和灰色的玻璃帷幕大廠房上有著一根白色的柱子,柱子上還鑲著紅白方格的子賽車旗,遠遠看去還真像可愛的玩具屋。
當局說那是國際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作品,花了上千萬的設計費,光是玻璃帷幕的外牆就花了好幾億新台幣,以後要看大師級的作品,不用去巴黎,只要來八里。不久之前,還有強調都會風格的汽車廣告在這裡拍攝。
我想告訴當局,我到巴黎羅浮宮是看博物館的文物,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只是點綴。還有,汽車廢氣是都會的重要污染,焚化廠的煙囪跟汽車的排氣管倒是挺搭配的組合。
無論如何,焚化廠的抗爭事件到現在已算是告一段落了,太平村立下的石碑現在只紀錄著過去曾發生過的歷史。
更吸引我注意的是林立的高爾夫球場。接連兩三座的高爾夫球場都沿山坡而建,修剪整齊樹點綴著丘陵地的邊緣,那上面是被人悉心呵護著的草皮,而球場的下頭,是一望無垠的海,太平村的人說他們不要垃圾。
不知道球場裡打高爾夫的人有沒有聽到?
我有很多朋友和親戚在打高爾夫,他們總是在台北縣市的練習場練球,然後在週末的時候相約一起下場打那顆奇妙的小白球。
他們不只一次的邀我一起打球,他們說高爾夫已經不是貴族運動,而是越來越普及的平民運動。
也有朋友對我說說,在那裡可以認識很多人,運氣好還可能會有合作生意的機會。
更多人告訴我,打那顆是種充滿自我挑戰的運動,可以培養耐性,不斷的超越自己。
等我這次回去之後,我會希望他們在打球之餘,往場外看看,看看那些真正在那裡生活的人,他們正在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想要什麼,又在忍耐些什麼。
我想說是高爾夫球的確不是有錢人的運動,但也絕不是屬於窮人的運動。
還有,垃圾焚化廠的確不是專挑人少的地方蓋,但也絕對不會蓋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
我覺得我很幸福,不只是因為我只是經過這裡,而且我還是個住在都會區裡,過著太平生活的小國民。
你可以點選這個連結,告訴我你對這篇文章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