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小眼睛先生的文字國

144期 May 09, 2005@Taipei

本期目錄


腳踏車環島日記No.7 小螃蟹腳下的沙

腳踏車環島日記No.8 太平生活

好書推薦看不見的城市




。 反垃圾 救太平
腳踏車環島日記 No.7小螃蟹腳下的沙




紅色的關渡大橋兩旁,都有沿著淡水河興建的腳踏車專用道。

從淡水鎮往八里的方向可以看到觀音山的景致,而從八里這邊望過

去,搶走目光的卻是層疊交錯沿坡地興建的高樓大廈。

這些房子是順著大眾運輸系統由台北一路延伸過來的,永和、新店、板橋、淡水、南湖、五股、深坑、汐止,只要路往哪裡開、捷運往哪裡蓋,大台北都會區的勢力就會往哪裡拓展。


被保育的紅樹林保護區旁邊也蓋滿了大樓,我想鄰近紅樹林一定是這些大樓在推案廣告上會提及的優點。

「從今天起,你可以坐擁山景、海景、落日,紅樹林還是自己家旁邊的公園!」


越來越多的房子在沿著淡水河岸興建的馬路上出現,數量比水鼻仔還多得多的大批人口也遷了過來。

我不清楚我們保育紅樹林的目的是要復育這個特有的生態景象還是讓它能提供台北一個休閒的去處。


我對腳下這條非常舒適的自行車道也有同樣的疑惑。


當腳踏車和紅樹林被大環境所淘汰的同時,我們是該幫它們對抗那些對它們造成威脅的東西,還是幫它們重新尋找一個能存活下去的新定位?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它們定義成觀光休閒用途,這樣不但可以讓它們得以延續,還可以提供平常排擠它們的人,假日時一個額外的去處。


但這樣需要承擔的風險是,一旦大家都開著汽車到這裡來騎腳踏車,那麼被定義成休閒專用的腳踏車要重回城市的機會就會越來越渺茫。


當水筆仔只能在規定嚴格的保育區內存活時,它要重新回到淡水河沿岸的機會就越來越小。不過比起因高雄港興建而消失的細蕊紅樹和紅茄苳,水鼻仔還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斜射的陽光把泥岸照的閃閃發亮,停在岸邊的順風號、勝利號、火生號的繩索垂放在泥裡,備受驚嚇的小螃蟹又慢慢的從水面和洞穴裡探出頭來,和我一同看著對岸的紅樹林。


我想很少人會理會這些小生物的死活,招潮蟹、彈塗魚或花跳都是一樣,大家對可以被輕易觀賞到的紅樹林、水鴨和大白鷺比較有興趣,對於那些他們看不到的,他們一點興趣也沒有。


我繼續往前騎,經過了整建的美輪美奐的八里渡船頭,以前在破陋小巷才吃得到的孔雀蛤已經引不起我的興趣,我在離開自行車道回到十五號省道的龍米路前,看到了三四個遊客在泥岸上玩耍。


希望小螃蟹你們要堅強,不要被我們嚇跑,有天我們還是會變成你腳下的沙。

 

你可以點選這個連結,告訴我你對這篇文章的意見

腳踏車環島日記 No.8太平生活


 

高聳的鐵架在遠方出現,那可能是製作水泥的工廠,等我到了附近,才發現那是八仙海岸裡的一座雲霄飛車,我想起小時候自己好像曾經坐過它,沒想到沒有遊客的時候,停止運轉的雲霄飛車像是水泥工廠裡的設備。

經過一個大彎道後,大海在我的面前出現。

白色的海浪托著把金色的陽光托向岸邊,我有種真正離開台北的感覺。

眼前的路邊立了一個大石碑,上面鮮紅的大字寫著:反垃圾,救太平。
我想那是住在太平的居民說他們不要垃圾。

有一對中年伴侶停下了車,坐在大石碑前看海,呼嘯而過的車聲趕走了拍打著岸邊的海浪聲,也蓋過了他們的交談。

我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但我認為他們一定不是在討論垃圾的問題。他們的臉很平靜,他們應該是在討論些跟生活息息相關的瑣事。

很少人會在日常生活裡不斷的激烈抗爭,他們沒有那麼多熱情,現實也沒有給他們那麼多機會。

所以他們會再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一次爆發出來。

這有點類似是地震的形成,板塊的擠壓和其他的因素讓能量累積,然後一次發作,這對活在地面上的人影響很大,直接受害者非死即傷,間接被影響的人整天擔心下一次的地震何時會發生,有的人甚至因此害怕的永遠離開。

但是我們對待其他人的不滿並沒有對待地震般的高規格待遇。

大多數的時間,其他人的不滿無法傷害我們,他們的不滿充其量最多也只是電視新聞裡三十秒的片段,除非發生在我們家隔壁,或者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否則對我們來說,那只是像則廣告。

對了,就是則廣告。

每個人意識或潛意識都知道這點,所以他們善用各種能引人注意的手法。舉標語,拿擴音器,衝撞護欄,堵住馬路,散播自己無中生有的消息。

這樣的循環下去,我們的生活真的會變成廣告。

無論是再有創意的廣告,除非我們對廣告的產品感興趣,通常我們習慣漠視它們。而廣告界的朋友則永遠會告訴你,一個好廣告絕對能夠激起購買的欲望。

我知道他們說的是對的。因為大多數的人可能都和我一樣是個很容易被煽動的笨蛋,不如他們聰明。

但如果他們自己真的相信,也有能力做出能夠激起旁人購買欲望的廣告的話,那我希望他們能用鏡頭替弱勢團體的生活做一些記錄,剪輯成一些能觸動人心的廣告。讓別人的艱困生活比新款休旅車上市還容易被人忽略。

「反垃圾,救太平」的大石還是豎立在原來的地方。

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有了一座垃圾焚化廠。那可是座響叮噹的焚化廠。

綠色和灰色的玻璃帷幕大廠房上有著一根白色的柱子,柱子上還鑲著紅白方格的子賽車旗,遠遠看去還真像可愛的玩具屋。

當局說那是國際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作品,花了上千萬的設計費,光是玻璃帷幕的外牆就花了好幾億新台幣,以後要看大師級的作品,不用去巴黎,只要來八里。不久之前,還有強調都會風格的汽車廣告在這裡拍攝。

我想告訴當局,我到巴黎羅浮宮是看博物館的文物,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只是點綴。還有,汽車廢氣是都會的重要污染,焚化廠的煙囪跟汽車的排氣管倒是挺搭配的組合。

無論如何,焚化廠的抗爭事件到現在已算是告一段落了,太平村立下的石碑現在只紀錄著過去曾發生過的歷史。


更吸引我注意的是林立的高爾夫球場。接連兩三座的高爾夫球場都沿山坡而建,修剪整齊樹點綴著丘陵地的邊緣,那上面是被人悉心呵護著的草皮,而球場的下頭,是一望無垠的海,太平村的人說他們不要垃圾。

不知道球場裡打高爾夫的人有沒有聽到?

我有很多朋友和親戚在打高爾夫,他們總是在台北縣市的練習場練球,然後在週末的時候相約一起下場打那顆奇妙的小白球。

他們不只一次的邀我一起打球,他們說高爾夫已經不是貴族運動,而是越來越普及的平民運動。
也有朋友對我說說,在那裡可以認識很多人,運氣好還可能會有合作生意的機會。
更多人告訴我,打那顆是種充滿自我挑戰的運動,可以培養耐性,不斷的超越自己。

等我這次回去之後,我會希望他們在打球之餘,往場外看看,看看那些真正在那裡生活的人,他們正在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想要什麼,又在忍耐些什麼。

我想說是高爾夫球的確不是有錢人的運動,但也絕不是屬於窮人的運動。
還有,垃圾焚化廠的確不是專挑人少的地方蓋,但也絕對不會蓋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

我覺得我很幸福,不只是因為我只是經過這裡,而且我還是個住在都會區裡,過著太平生活的小國民。

 

你可以點選這個連結,告訴我你對這篇文章的意見

好書推薦:看不見的城市



作者:伊塔羅‧卡爾維諾/著
譯者:王志弘 出版社:時報
初版日期:1993 年 11 月 15 日
定價: 160 元
單色印刷 / 平裝 / 208頁 / 直排
ISBN:9571308471

自從看過這本書之後,這本書便成為我旅行時必定帶在身邊的一本書。
因為我得透過它時時提醒自己該如何來看待每一個城市,簡單的說,它是一本萬用導覽書,任何城市在他面前都無所遁形。


我曾經認為城市是由建築構成。
但在我看過整個城市沒有任何建築物,所有居民露天臥地,無須工作,整天除了散步之外,就是享用著永遠無止盡供應的食物和交歡,被象河永遠圍繞的卡多瓦天堂城後,我就打消了這種想法。


我也曾認為城市是靠財富堆積起來的,無疑的,那時我對錢很渴望,渴望的程度讓我迷失在摩天大樓之中,而忘了花點錢幫暗巷裡的孩子買瓶水喝。而等我到了整個城牆用黃金打造,卻沒有任何人居住的阿比巴堡後,我知道財富無法構成任何一座城市。


當我埋首書堆的那個年代,我認為城市是由歷史構成的。現在我得承認那時我似乎每天都只活在對過去的幻想。當我坐著飛機在南太平洋的加爾諾島上盤旋了整整一週,發現那裡的人每天都不停的蓋起房子,而大海在漲潮時淹沒他們的進度,在退潮時把一切都帶走之後,我發現對那些居民來說,每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所以城市並不是由歷史構成的。


城市是慾望構成的。這是我一個醉心於影集慾望城市卻沒去過紐約的朋友說的。到紐約去觀光,感受時尚流行、參加上流的派對是她白日夢的最好主題。如果有機會拜訪,我應該帶她去一趟紐約,拜訪我豪宅遍佈紐約市各區的朋友,或許運氣好或許還可以得到他們的簽名,那在藝術市場上絕對可以賣到上百萬美金的價錢。


城市是由活著的人所構成,這是大學時代,堅信要活在當下時的想法。那時我只相信自己親身所見、所聽、所聞,並且也毫不懷疑自己的存在的價值。但當我拜訪過從創世紀並已經存在的依瑪古城後,我發現那裡的人從不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不起身行動,他們終日冥想,思考著人生的哲理。城牆頹圮沒有人修補,遇到淹水也不走避,整個古城都散發著腐爛的氣味。我不知道這些活著的人到底算不算得上是構成古城的要素。
為什麼我去過這麼多別人從來沒有聽過的地方?


都是「看不見得城市」的關係。


它告訴我:「想像力為開啟每一扇城市大門的鑰匙。而且還是構成每一個城市的唯一材料。」


在我的閱讀經驗中,這本書的作者伊塔羅卡爾維諾是不僅是最有想像力的作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以無比的勇氣不斷嘗試各種可能,屢次把想像力的發揮推向不同的高峰。


而在這本「看不見的城市」裡,有無比想像力的他,除了原本便有的結構遊戲外,更巧妙的利用文字與城市的共通點。(「文字」是腦中「消逝」的想法的一種「再現」。「城市」是地上「消逝」的萬物的一種「再現」。)


在真實與虛擬,消逝與重現中不斷穿梭,用看得見的文字為我蓋出了一座座看不見的城市。


而我看完這本書的那天起,自始至終便都待在這座由想像力構成的城市,永遠不願意再離開。


你可以點選這個連結,告訴我你對這篇文章的意見

忘掉汽車的速度,少製造點污染,讓我們憑自己的力量,來瞭解我們居住的寶島,希望你也能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