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5-12》 |
本期內容 | |
◎ 美國傳真 體罰幽靈揮之不去 | |
◎ 教授爸爸週記 大學的理念 |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美國傳真 體罰幽靈揮之不去 | |
譯寫■盧季寧 | |
教師究竟能不能體罰學生,近年來成為國內教育界、家長和公益團體激烈爭辯的話題(註);在美國,體罰卻是公立學校常見的現象。過去40年來,美國有27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公立學校違法體罰學生。然而,當美國許多學生覺得體罰的情況漸漸減少之際,部分家長和教育人士卻積極為體罰辯護,聲稱體罰是維持紀律的有效方式。 這是美國再次出現紅藍對立(譯按:指2004年總統大選期間,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支持者嚴重對立的局面)的情況。目前,仍允許體罰的州遍布在美國南部和中西部,但過去以來這種支持體罰的政策,最近在北卡羅萊納州聯合郡、田納西州孟菲斯市以及德州達拉斯市的教育機關引發激烈的辯論。 康乃迪克大學家長贊成或反對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Parental Acceptance and Rejection)主任隆納德‧羅納(Ronald Rohner)表示:「支持或反對體罰者勢均力敵,部分學校開始訴諸體罰,部分學校則首度禁止體罰。」 媒體最近揭露的兩起案例,顯示出支持與反對陣營兩造的激情。 *芝加哥論壇報報導,一名母親被6歲兒子就讀的私立教會學校通知到校,因其子在上課時間與同學談話、嚼口香糖,又沒有交作業,違反多項學校規定。 這名母親說,校方請她在教職員辦公室打兒子的屁股,否則她兒子會遭到停學。儘管這所教會學校的校規設有體罰原則,但這名母親仍被校方的最後通牒嚇了一跳,最後她沒有打兒子屁股,反而幫兒子辦了退學手續。 *紐約市萊莫恩學院(Le Moyne College)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史考特‧麥克康乃爾(Scott McConnell)被該所告知不能繼續攻讀學位,主要因為他個人的教育理念與該所的目標不同。史考特‧麥克康乃爾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體罰是維持教室紀律的重要方法。 紐約市公立學校禁止體罰,但史考特‧但麥克康乃爾說,他並沒有違法宣揚體罰。費城的「教育界個人權利基金會」(FIRE)已接受史考特‧麥克康乃爾的請願,認為萊莫恩學院已違反其學術自由,他則希望自己能夠復學。 史考特‧麥克康表示,他之所以支持體罰,部分是根據自身的體驗而來。在小學四年級時,史考特‧麥克康曾遭一名關心學生的老師打屁股,這使他由舉止粗魯變成循規蹈舉的學生。 許多支持體罰的人士引述聖經表示,如果要校正孩子的行為,最好不要減少體罰。 北卡羅萊納州兒科醫生、基督教福音教派「關注家庭」組織的顧問杜鮑斯‧拉芬納(Dubose Ravenel)指出:「如果體罰可由認識孩子和孩子家長的人執行──這種情況常見於私立和教會學校,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接受體罰,在適當的情境脈絡下,就可以進行體罰。」 杜鮑斯‧拉芬納不贊同對青少年進行體罰,認為體罰最好只針對10歲以下孩童。其他支持體罰的人士指出,許多家長寧願讓自己的小孩當下獲得教訓,不願他們因為被停學而上不了課。 反對體罰的人士說,體罰可能遭到教師濫用,學校應為學生樹立角色模範。 資深的校園輔導老師沙爾‧西維爾(Sal Severe)表示:「過去30年來,我們對學生發生不規矩行為的原因的了解程度愈來愈深,除了體罰之外,我們應有其他的替代方案,教師有責任教導學生在不動用體罰的情況下,如何去解決問題。」 許多兒童權益維護團體與「美國校園輔導老師協會」(NASP)的立場一致,該會認為「體罰對學生的社會、心理和教育發展有負面影響,體罰會助長虐童的情事增加和青少年日後的暴力傾向。」 俄亥俄州的「促進有效懲戒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譯按:成立於1987年,首度串連了全美國各反體罰團體,詳見http://www.stophitting.org)主任娜汀‧布拉克(Nadine Block)指出,研究強烈支持教師應採取體罰以外的替代方式來維持學生紀律,今日的學術界強調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目前沒有證據支持學校實施體罰,如果體罰有效的話,對孩童首次體罰之後就會見到效果,但我們發現被打的孩童老是那幾個。 娜汀‧布拉克說,儘管學校三令五申,教師經常在找到替代方式之前,就對學生進行體罰,有些學區甚至不讓家長在旁監督教師對學生體罰。 德州聖安東尼快報報導,德州一所特許學校的學生向法院提出控告,聲稱她遭到老師監禁以及遭稱為「Ole Thunder」的木槳鞭打,儘管這名學生的母親簽署了允許校方實施體罰的表格,但年滿18歲的這名學生宣稱,校方實施體罰時必須獲得她的同意,因為她已經成年。 反對體罰的另一項原因是,少數族裔、身心障礙學童和男童經常成為教師體罰的對象。 根據夏洛特觀察者報的分析,在北卡羅萊納州聯合學區(Union County)的一所小學,黑人學生佔全校學生總數47%,但在2003至2004年間,黑人學生遭體罰的比例卻高達82%。聯合學區的督學已下令暫停體罰,直到學區的教育委員會修改或廢止體罰的政策。 儘管教育專家表示,美國80%至90%的家長會在家裡體罰小孩,但家長漸漸尋求替代的管教方式,例如,限定小孩的活動時間或剝奪他們的某些特權;這種趨勢也漸漸感染到學校,促使學校減少對學生體罰。 「促進有效懲戒中心」根據美國教育部的資料所作的分析顯示,在1980至2000年間,美國公立學校學生遭體罰的人數已由140萬人降至34.2萬人。 紐澤西州和愛荷華州已禁止私立學校實施體罰。然而,即便體罰是合法的,部分私立學校也基於一些務實的理由而停止體罰。 科羅拉多州「基督教國際學校聯盟」(Christian Schools International)打算建議其盟校停止體罰,該聯盟法律處主任柏特‧卡尼(Burt Carney)表示:「身處訴訟頻繁的現今社會,學校停止體罰才是明智之舉。」 註:反對體罰的人本教育基金會設立了「體罰論述研究室」,網址為http://tfar.info/archives/category,是全球第一個以體罰為主題的知識性中文網站,不僅蒐集了歷年來台灣的體罰案例,也與全球各個反對與支持體罰的網站聯網,資料十分豐富。 圖說 教師究竟能不能體罰學生,在國內外都引起激烈爭議。圖為年初台中市21世紀教育協會理事長在市議員陪同下,要求教育局及學校參與「零體罰」連署。(圖/中央社) 停止體罰務實的理由是:可以避免訴訟。圖為台北市福安國中家長王俊明(中)去年底在市議員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控訴趙姓代導師體罰孩子。(圖/中央社) |
|
(回目錄) |
教授爸爸週記 大學的理念 | |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 |
半年前,社區大學常務理事林孝信教授及中央大學哲學系朱建民教授,為了出版通識教育通訊的事,到學校找牟校長(編按:世新大學校長牟宗燦)商討對策。開完會後,可能是羅曉南主委的介紹,他們順道到教務處來找我。聊了聊,他們直接切入主題,談及他們想組一個讀書會,專門研讀通識教育的經典。 我本來讀書會已經滿檔,但因為一向對通識的經典興趣甚高,未經思索即答應加入。記得在美國讀博士時,一度要研究美國60年代,經典閱讀運動的歷史;後來發現芝加哥大學已有這方面主題的博士論文,我當時只好作罷。因此,聽他們要讀通識教育的經典,我有點補償的心情,滿口答應。 當天我們敲定第一次會面的時間,以便商談讀書會的詳情,諸如讀哪些書、多久讀一次等。等了近月,我們終於在公教人員訓練中心的福華會館碰面,那一次大約來了4、5個人。我們很快地決定由John Henry Newman的《The Idea of a University》開始,一個月見面一次。 月前,這個讀書會已經開始,第一次由林孝信教授對作者及這一本書做了一個整體的背景介紹。5月7日的第二次讀書會,則由我負責導讀,包括這本書的前言及第一章。 為了導讀,我認真看了前言及第一章。看到最後,對於第一章我實在找不到重點,因此並沒有整理出什麼。倒是前言,Newman對大學教育的目標及理念,以及博雅教育的內涵兩個層面,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看法。 對於大學教育的目標及理念,Newman認為大學是教授普遍知識(Universal Knowledge)的地方,它的目標是心智(Intellectual)的訓練,而不是道德(Moral)的養成。他認為大學的目的是在知識的散播,而不是新發現。如果大學的目標是科學及哲學的發現,他認為大學不應該有學生。處於那個時代,他一方面認為大學應與教會保持獨立的關係;但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宗教對大學的完整性是一種必須。 其實,看到前言,最令我驚訝的卻是,一向以為Newman的大學理念是在培育紳士(Gentleman),但看了以後,才發覺大為不然。因為Newman認為大學設立的最首要目的,不是科學、藝術、專業能力、文學、知識的發現,當然也不是將他們塑造成任何狹礙的類群,比如所謂的「英國紳士」;而是透過文學與科學,進行習性及心智的磨練與養成。事實上,Newman還不客氣地稱呼英國紳士是「封建的殘餘」(Remnant of Feudalism)。 Newman另外一個有別於當今主流的想法,認為科學發現與教學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功能,它們也是兩種不同的稟賦,很少並存於於同一個人身上。他指出一個致力於傳播既有知識的人,不太可能有閒暇或力氣探尋新的知識。他指出求真理必須處於寧靜隔絕的狀態,偉大的思想家因為太專注於他的主題,不願意受到任何打攪,或多或少有意遠離教室及學校,如畢達哥拉斯、台利斯(Thales)、伯拉圖、牛頓這些學者都是有名的著例。 整體而論,Newman覺得教學需要與外面接觸,實驗及思索則需要隱居的生活。在Newman的世界中,有一些機構比大學更適合於促進哲學研究,更能擴展知識的疆界。舉例來說,在義大利和法國享有盛名的文學和科學學院,以及英國的皇家學院,這些機構主要關注的是學問本身,而不是學生。 在博雅教育的訓練方面,他念茲在茲的一直都是心智的訓練。Newman不否認其中包括紳士所具備的特有品性,如禮貌、得體、優雅的言行等。但博雅教育主要還是在於形塑心靈,以獲得健全的見識、理性的思維、公正的態度、連貫的見解及事物的判斷力,這些都是它的特性。對所有人來說,它都是進入任何思想主題、勝任任何學科或職業的保證。 那一天,在台科大,我們幾個公、私立大學的教師,對於Newman所談的心智訓練,特別感覺心有戚戚焉,對比於此,也發現台灣的通識教育似乎離此目標太遠。但談到Newman心智訓練所強調的文法學、數學及詩歌三種學科內容,我們卻又覺遲疑。這三種知識真能達到心智訓練的目標嗎?以現在的社會來看,更覺得疑竇重重。 另一個讓我們討論良久的,是Newman對於教學與研究二分的想法。他的堅持,對照於台灣的現況,讓我們著實有種時空錯置的感覺。話說回來,當天我們也想到,美國的文科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其實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路,只是在台灣已久,我們內化已深,不知原來這樣的體制在美國早已行之有年。 當天,我們其實有一個問題仍然未有答案,那就是Newman所強調的普遍知識(Universal Knowledge)到底是什麼?這個耳熟能詳的詞彙,認真追究下來,連讀書會上幾個哲學系的教師都被考倒。看來,這個答案只能看下一次讀書會時,會不會水落石出了。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