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九十三期 醫學新希望--基因工程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5.05.18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九十三期】醫學新希望——基因工程

大英百科+數位時代,攜手為您探索新世界,解讀新觀念!  
手機上最ㄏㄤ的有聲字典,發燒上市!  

Q:最早以豌豆進行雜交研究,進而奠定遺傳學基礎的人是?

A.孟德爾
B. 科倫斯
C. 艾弗里
D. 華生

一般說來,一個人身上共有多少對染色體?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 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隱形的危機

自殺
suicide

蓄意造成死亡結局的自毀行為。據統計﹐美國和西歐大多數國家的年自殺死亡率為10/10萬。自殺的原因有社會原因和醫學的原因﹐因醫學原因自殺者﹐許多有精神障礙﹐尤其是抑鬱性障礙。因慢性疼痛性疾病而自殺者中﹐老年人佔了多數。

自殺有三個要素﹕自殺動機﹑可以導致死亡的行為﹑死亡的結局。按這三者的有無及嚴重程度可以區分出以下五種不同的情況﹕自殺(自殺完成)﹐上述三要素全部齊備。自殺未遂﹐有自殺動機﹐也有可導致死亡的行為﹐但未造成死亡的結局。自殺觀念﹐只有自殺動機而無相應的行為﹐當然也就不會造成死亡。偽自殺﹐有導致死亡的行為﹐實際上也造成了死亡的結局﹐但不僅沒有自殺動機﹐連自我傷害的動機也沒有。準自殺﹐並不真正想死但有自我傷害的意圖﹐有可以導致死亡的行為但致死的可能性很小﹐多未造成死亡的結局。 看全文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藝人倪敏然自殺身亡的新聞經過這段時間的喧騰,近日總算是告一段落。自殺在我國其實早已名列十大死因之一,但是向來很少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類似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生活周遭,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心情低潮的時候,若是沒有適當的宣洩管道,日積月累下來就可能會造成情緒上的困擾。平常我們如果能多注意自己或他人的情緒問題,並尋求最恰當的醫療協助,相信可以減少更多悲劇的發生。

【中國 vs. 西方】
◆ 醫學新希望——基因工程

【中國觀點】

重組DNA技術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chongzu DNA jishu
【中文詞條】重組DNA技術
【外文詞條】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作  者】王二力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研究方法與設施〕/〔遺傳學技術〕/重組DNA技術

也稱基因工程或遺傳工程。是一種於20世紀70年代在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按照人們的設計改造和組建生物品種﹐包括進行菌種性能改良的新技術。它雖問世不久﹐但已充分顯示了它無限的生命力和深遠的發展潛力。

此技術的基本內容是按照人們預先的設計﹐在離體的條件下﹐將一段外源(供體)脫氧核糖核酸(DNA)片斷﹐即需要的目的基因遺傳物質的基本單元(它是DNA分子上具有特殊遺傳功能的片斷)﹐與一個在宿主(受體)中能自我複製的DNA載體﹐由催化拼接成重組質粒﹐然後轉入受體細胞﹐並在其中能存活﹑複製﹑表達和遺傳。 …看全文

【西方觀點】

基因療法
gene therapy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基因療法
【外文詞條】gene therapy

知識分類:地球動物篇>生物與生物學

亦稱基因轉移療法(gene transfer therapy)。

將正常基因導入基因機能障礙的個體,導入正常傳遞基因的組織細胞(僅治癒該個體)或是早期胚胎細胞(治癒個體及所有後代)。每道步驟的前提是找出基因的最佳輸送系統(通常是病毒),證明轉移的基因在宿主細胞傳送自身,並建立安全的步驟。基因療法研究頗有進展的疾病包括囊腫性纖維化、亨丁頓氏舞蹈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應用於阿茲海默症、乳癌與其他癌症、糖尿病還在持續研究之中。基因療法的某些方面,包括基因操作與選擇、胚胎組織研究以及人體試驗,都激起道德上的爭論。

 

【Dr. iWord觀點】

人類自古以來就在追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自從人類基因定序完成之後,許多人開始對基因工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深信它將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新世界。未來,所有的不治之症都將有藥可醫,人人可以量身訂做一個完美基因的小嬰兒,這一切或許都不再是夢想。


但是,我們卻必須承認,即使目前的醫學科技不斷在突破中,世界上仍是有許多為疾病所苦的人。他們在身體或心靈上所承受的壓力,或許無法為一般身體健康的正常人所理解;但是藉由閱讀他們的故事,我們更加能體會到生命的珍貴,同時也為他們努力生活的勇氣喝采!

【免費電子書下載】
SAM,男孩和他的臉
【PDF檔案下載】
若不能閱讀電子書,請下載安裝 Adobe Reader,即可正常顯示。
【你的觀點】
你的看法不同嗎?請到討論版,說說你的觀點。

台灣基因改造作物的現況

正當全球科學家與環保團體為基因改造食物爭論不休之際,台灣媒體也紛紛跟進報導相關新聞。在大家把注意力集中於基改食物所引起的問題時,也讓我們來看看,台灣為基因改造作物所作的努力。 --編輯部

近年來,植物基因轉植技術不斷進步,許多困難已逐漸克服。在改進品質、增加產量及提高經濟價值的目標下,全球許多研究機構及生技公司卯足全力發展基改經濟作物。目前美國及加拿大已研發出數種含抗蟲及抗殺草劑基因的基改作物,並已進入其本土及全球消費市場。而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下,未來將有更多國家發展基改作物,全球各地互相流通量也會增加,食用基改作物及其加工產品已是勢難避免。

台灣自北美大宗進口的大豆、玉米及油菜種子,或多或少皆含有經過改造的基因成分。國科會、農委會、衛生署、環保署等政府相關機構紛紛訂定各種基改作物及其加工食品的管理辦法,以因應這股新科技潮流的來臨。社會大眾對此問題雖也甚為關心,但對台灣在基改作物方面的發展現況,了解卻不多。

台灣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學及植物基因改造的研究室,主要分布在中研院、台灣大學及中興大學。基因改造的對象以水稻(單子葉)及阿拉伯芥(雙子葉)二模式植物最多,其次是菸草、番茄、馬鈴薯、蘭花、香蕉、木瓜及十字花科蔬菜等。用來轉移到植物基因體中進行改造的外來基因種類繁多,許多與基礎研究相關。與應用研究相關的,則有醫學或工業用外源蛋白質或酵素之基因,或防止植物老化、增加植物抗逆境(高鹽、乾旱、高溫、低溫等)及抗病蟲害性等基因的研究。

至目前為止,台灣的基因改造作物仍在研究室或試驗田實驗階段。與基礎研究相關的基因改造植物,皆生長在研究室的生長箱或溫室中。與應用相關的則有:已經進入農委會指定隔離試驗田的抗輪點毒素病木瓜,準備進入隔離試驗田的生產飼料以及工業用酵素的水稻和馬鈴薯。在隔離試驗田,基改作物對環境的影響將有所評估。評估項目包括:基改作物會不會演變成雜草?可能與近緣植物雜交嗎?與病蟲害及其他動物之關係與影響如何?俟這些田間生物安全評估通過之後,將進入指定田間試驗,然後再通過環保署及衛生署的審查,才有可能進入消費市場,預估所需的時間至少還要二到三年。

面對全球基因改造的趨勢,台灣一方面發展作物基因改造的技術與產業,但是一方面應訂定完整的法規與執行辦法,合理適度的審查基改作物對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的影響,並做長期追蹤與觀察,以走向造福人類、發展經濟及兼顧環保的永續經營之途。

摘自【科學人雜誌知識庫】2002年1月號


Q:以豌豆進行研究,進而奠定遺傳學基礎的人是?
A:孟德爾

孟德爾 (1822~1884)
Mendel, Gregor (Johann) (1822~1884)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孟德爾
【外文詞條】Mendel, Gregor (Johann)

知識分類:地球植物篇>人物小傳

奧地利植物學家和研究人員。1843年成為奧古斯丁會修士,後來到維也納大學學習。1856年在修道院的花園裡工作,開始進行實驗,建立了後來遺傳學的基礎。他取具有明顯對立的性狀(植株的高矮、花色的有無、莢果的形狀等)的豌豆進行雜交,得出結論:顯性性狀在不同的植株和它們的後代中的出現取決於成對的遺傳元素,即現在所說的基因。孟德爾的資料中新穎的見解是提出基因是遵循簡單的統計規則的。他的理論體系被證實具有普遍性,是植物學的基本原理之一。他在去世後才透過科倫斯、切爾馬克‧封‧賽塞內格和德弗里斯的研究證實才聞名於世,他們各自得出相似的結論,並發現早在三十四年前孟德爾就已做出相同的實驗資料和定出一般性的理論。

為什麼錯了?
科倫斯
(德國植物學家和遺傳學家。1900年與切爾馬克‧封‧賽塞內格、德弗里斯同時分別重新發現孟德爾論述遺傳原理的論文。)
艾弗里
(加拿大裔美國細菌學家。1944年與其合作者提出報告指出,引起轉化現象的是細胞的遺傳物質DNA。開啟了研究遺傳密碼之門。)
華生
(英國生物物理學家,因參與測定DNA的分子結構,與克里克、威爾金茲共獲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Q:一個人身上共有多少對染色體?
A:23對

染色體
chromosome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染色體
【外文詞條】chromosome

知識分類:地球動物篇>生物與生物學

人類染色體及盤繞的去氧核糖核酸特寫。
細胞核中載有遺傳訊息(基因)的物質,在顯微鏡下呈線狀。染色體的結構和位置是兩類細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之間主要區別之一。每種生物的細胞都有其特定的染色體數目。人類共有二十二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人類的染色體主要由去氧核糖核酸(DNA)構成。在細胞分裂期間,所有染色體都以同樣方式進行分裂、複製。在有性繁殖生物種,生物體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均為二倍體(成對分布);而性細胞,或曰配子,(在人,即精子、卵子)則為單倍體,其染色體數目僅是體細胞的一半,在減數分裂期間形成。在受精時,兩種配子結合產生合子--含有一套二倍體染色體的單個細胞。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