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50518】捺完指紋,政府下一步還會要什麼? (李弘毅 )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捺完指紋,政府下一步還會要什麼?

作者: 李弘毅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研究生)

拖了好幾年的身份證換發議題,其中關於戶籍法第八條第二項領身份證需按指紋和第三項不捺不給的夾帶爭議,原本在行政院修訂中確認兩者分離。卻又在最後時刻,以防偽和身份辨識議題為掩護,藉蒐集指紋以遂行犯罪偵防之行政需求為實,甚或是不設特定行政目的游走法律邊緣。準備來個大翻盤!

『強烈建議行政院於換發新式身份證時一併搜錄個人DNA資料、精神狀態,甚或是各種身體外表明顯可供辨識的生理特徵像是各種體紋、眼睛虹膜、臉孔、聲紋等,或是日常生活形態的各項行為特徵,「畢其功於一役」嘛!(立委徐國勇之語),要不以諸立委為典範,強制在每個人身上植入晶片,擅自拿掉者以預謀犯罪論,方便警察部門觀察紀錄日常行為有無犯罪之虞以及權充做身份辨識之用。如此一來,天下能不太平嗎?順便也恢復死刑和成立鞭刑、凌遲,誰還敢「犯罪」!畢竟,如果你沒「做錯事」,上述的各種措施也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影響!這保障了廣大善良大眾的權益!』

以上的論調決不是危言聳聽,呈顯出來的圖像也絕非不可能。贊成指紋收集的一方論點與邏輯便是如此。更有甚者,扭曲憲法第二十三條作為合理化蒐集個人指紋。誰曉得政府,下一步還會想蒐集什麼個人資料!還會以何種理由合理化實質監控管理的行為!遂行類物料管理的「人料管理」終極理想!

延伸閱讀

◎「我不按指紋,給我身份證」(台權會)

【食指的自由】「按捺指紋」,我們有拒絕的自由。(荒蕪)

指紋全民建檔擾民傷財( 莊庭瑞、黃文雄

◎「拒按指紋」網路串連

在社會關係互動日趨繁複的當下,個人對各種侵入式的個人資訊收集的忍受度似乎越來越高。官員在人民對現實治安狀況不滿下,遂動員這種情緒去肯認蒐集指紋=防制犯罪的思維。夾著民調,立委諸公不斷在民間對治安感到恐慌中鼓吹社會控制之良效。這難道不是諸官員和立委們聯合共謀轉移治安不佳現況焦點的一帖強效安慰劑!

86年五月二十一日一樣在對治安感到恐慌的氛圍下,立法院修改戶籍法草率地將兩者包裹在一起,企圖達到安心和對社會大眾交代的效果。但依據憲法第二十二條及從「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訂而來的「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七條規定,這種強制收集個人指紋資料、不說明指紋收集實質運用目的或超越既稱目的範圍之使用,並以不捺不給身份證之行政措施,顯然已有違法且違憲之虞。

替代死刑推動聯盟

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

Toshi Kazama 少年死囚影像演講

青春本該多彩,Toshi Kazama 鏡下的少年卻只見黑白。

在美國,這些未滿18歲的少年們,尚未有權買煙、喝酒、尚未有權投票,國家卻已經有權判他們死刑。

Toshi Kazama 將告訴我們的故事,不只關於被判死罪的少年、看似無罪的社會;更關於同情與共感、尊嚴與原諒,關於愛。

以下演講及座談,皆為免費入場,歡迎踴躍參加。

第一場:從創作談青春與社會的擦撞
5/19(四)19:00—21:30 COZY caf’e(台北市麗水街33巷23號)
與談人:Toshi Kazama(攝影師)、馮賢賢(公共電視製作人)、李敏勇(詩人)、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第二場: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少年死囚影像演講(本場次為保留場,不對外開放)
5/20(五)16:30—18:00 律師訓練所
主講人:Toshi Kazama(攝影師)

第三場: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少年死囚影像演講
5/21(六)15:00—17:30 花蓮東華大學文學院第二講堂(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
主講人:Toshi Kazama(攝影師)

第四場: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少年死囚影像演講
5/22(日)15:00—17:30 敏隆講堂(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
主講人:Toshi Kazama(攝影師)

(詳情請洽)

一開始,換發身份證和收集個人指紋資料便應該是兩個分開處理的議題。強制蒐集人民指紋究竟是為了「身份證防偽」還是「治安」?這兩種行政目的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如果是「防偽」,指紋作為辨識之用的功效尚且有疑慮,使用強制手段也不無可議之處。而且在行政院的決議當中,指紋資料並不直接登入在新的身份證上。這決議結結實實回打了之前宣稱利用指紋高辨識特性作為身份識別的理由:如果指紋資料不在國民身份證上作為辨識之用,那收集來幹嘛?跟新的身份證有什麼關係?指紋為什麼一定要跟新的身份證掛勾在一起?指紋具有高度的個人資訊索引性質,透過指紋庫的建立和比對,可以很輕易的單方向藉由蒐集人們日常生活無意間留下的指紋而獲得其日常行為的描摹和資訊。也因此,政府往往渴求收集人民指紋資訊作為人民資料的索引目錄以利偵察和管理的方便,但政府提升行政效率的需求這藉口足以構成犧牲人民基本權利的充分理由嗎?也在這層思維底下,指紋不單構成遭侵犯的目標,也是後續人權遭侵犯的鑰匙。

而指紋的全民建檔,會真的有助於降低犯罪率嗎?而為了其所宣稱的可能降低犯罪效果,需要以蒐集指紋夾帶在換發新身份證中強迫過關嗎?為了犯罪偵防或協尋的目的,採取全面蒐集指紋的激烈手段,這付出的代價值得嗎?合乎憲法基本自由權利保障的比例原則和不預設犯罪嫌疑的立場嗎?刑事案件的偵察中,各種物證的鑑識和事證的舉出才是重點,指紋辨識不是唯一的辦案工具。再且,現今更多的犯罪型態如智慧型犯罪、金融犯罪、電話詐騙是不會留下任何指紋的。而即使是犯罪現場遺留下來的指紋,也往往因現場因素變形、破碎、殘缺,以致進入資料庫中比對達上千筆而失去作為偵察線索和證物之功效。一個值得警察機關思考的現象是,日本不僅沒有指紋檔,連身份證也付之闕如,但他們的治安卻好過我們。

一味強調指紋作為犯罪偵防的功效,強制全民指紋建檔可能反而造成一種反加強效果,誤導指紋成為唯一論罪工具。如美國1984年至1992年間,至最起碼有四名紐約州警涉嫌利用大眾對於指紋辨識身分能力的迷思進行栽贓以獲得「業績」(如採集謀殺案受害者指紋栽贓至所有警察認定的嫌疑人身上),其中牽涉了逾20個犯罪案件。也因此,2002年1月美國東賓州地區法院Louis Pollak法官,對於指紋是否可作為犯案證據,即做成不予採納的裁定,主要就是因為指紋判讀多少都會牽涉個人對於數據的解讀。而在國內的例子,前陣子一名蘇姓工人因幫人裝鋁窗留下指紋,險些因此被判犯下竊盜案,幸好後來上訴法官裁定其為工作時留下改審無罪。而這些都顯露出指紋作為單一論罪工具的危險性和侷限性。在現今一再強調指紋辨識功效作為犯罪偵防的社會迷思下,強加指紋作為罪證已至誤罪的案例恐怕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指紋做為個人生物特徵資料,除了無法任意更改,其實也很容易取得、偽造和複製。總部位於華盛頓的電子隱私資訊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 EPIC)執行長曾在一場聯合聽證會中曾明白地指出,身分偽造問題不能以廣泛運用生物特徵辨識技術解決,建立全國生物特徵辨識系統將花費鉅大且牽涉龐大的資料儲存管理問題,也因此反將導致更多其他難以解決的問題;任何電腦辨識生物特徵(包括指紋)都有程度不一的誤失,以電腦中留存的資料比對當事人身分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即使是轉化為特徵資訊碼,萬一不小心數位化的指紋檔因內部控管或其他因素外流(公務機關亦不缺乏相關例子),在大量傳輸後被還原複製作為犯罪的工具或是遭到修改。這是很嚴重的,因為它不可能像電話、住址、Email一樣,換一個就好。這對當事人生活而言是會造成一輩子的傷害,他將被迫處於不斷澄清和被構陷的終身困境裡。

再者,現階段政府根本沒有提出一套完善的指紋相關資訊使用、保存、監督的管理機制或組織如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也沒有經過公共論壇的討論,貿然地利用換發身份證之際行收集指紋資訊之實。以不發給身份證作為實質懲罰,捺指紋從人民的權利轉換成義務。在日常生活高度倚賴身份證以供身份辨識的情形下,夾帶指紋資料的收集舉動,誰能拒絕?誰敢拒絕?

回應李弘毅:
(看別人的回應)

大名:
信箱:
網址:
記憶身份

支持建立全民指紋檔者常以台北市戶政事務所試辦指紋身份辨識為例,強調指紋作為辨識的方便性。但須注意的是,該項採集指紋是作為民事用途,而非刑事用途。是在當事人同意的狀況下遂行,也只作用於當事人遭採集時所同意的用途。但如今全國性的蒐集卻是以強制性的方式達成,且所能運用範圍的限定到現在還是未知數!這種為了行政方便而無限上綱的人民個人資料運用方式只能佩服政府的創意了。

基於長期沿用的慣習,不反對換發身份證,卻對這種用夾帶方式強制蒐集指紋的行政措施與思維感到不能苟同。建議政府將收集指紋資料的經費(目前政府粗估為五億,尚不包括後續維護的費用)和心力省下,改投入警察犯罪偵防教育訓練(包含人權的種種議題)、物證鑑識訓練或是提高警察相關設備,或者用來改善弱勢人口照顧的制度。這都是提高破案和照顧社會弱勢的實質之道。也請立委諸公認真反省人權的相關議題,而不要每次政府無能,卻忙著一起附合,以人權作為獻祭。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手工紀錄、苦行推銷,《無米樂》好看嗎?

作者: 林木材

接觸紀錄片後一段時間後,最難回答的問題,莫過於被別人問「這部片好看嗎?」。不過自己卻也常不自覺的脫口而出「好看嗎?」,害得週遭的朋友一臉茫然、不知所云。(其實問「誰演的」更難回答)

我自從接了《無米樂》在台南上映院線的負責人後,就要開始到處去宣傳、講話,不過我始終不提這部影片到底「好不好看」,我希望大家自己去看。而我當然是很認同《無米樂》,才會接下這個工作,因此,由我來推薦或講述這部電影怎麼個好,怎麼個棒,其實對於沒看過的人來說,根本是沒個準的!



[留言 / 瀏覽 / 轉寄]

 
我對於這次修憲的認識

作者: 葉建良

你聽說過5月14日即將舉行國大代表選舉嗎?選出國大代表要幹什麼,你又知道嗎?很難得有一次全國性的選舉竟然如此冷門,是幸還是不幸?

據說這次選出的國代將對於修憲案行使同意權,那麼修憲案的內容又是什麼?據說上一屆立法院在去年通過了憲法修正案,而且是朝野政黨一致聯手通過的,但是到現在距離選舉只剩2週時間了,竟然沒有一個政黨出來告訴大家,究竟修憲案是什麼碗糕;唯一民進黨的電視廣告只是告訴大家,親民黨和台聯的立場反覆,只有民進黨維持贊成修憲案的立場,所以是「堅持改革」,到底改革了什麼,不得而知。本次修憲案通過的主要壓力團體─核四公投促進會─也不願意跟大家說明修憲案的內容,因為他們只是督促朝野政黨兌現政見而已 。(註1)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一開始,換發身份證和收集個人指紋資料便應該是兩個分開處理的議題。強制蒐集人民指紋究竟是為了「身份證防偽」還是「治安」?這兩種行政目的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如果是「防偽」,指紋作為辨識之用的功效尚且有疑慮,使用強制手段也不無可議之處。而且在行政院的決議當中,指紋資料並不直接登入在新的身份證上。這決議結結實實回打了之前宣稱利用指紋高辨識特性作為身份識別的理由:如果指紋資料不在國民身份證上作為辨識之用,那收集來幹嘛?跟新的身份證有什麼關係?指紋為什麼一定要跟新的身份證掛勾在一起?(本文責任編輯:周馥儀

 

 

活動訊息:


海嘯援助串連


反對政黨惡鬥 犧牲改造台灣機會「支持以「台灣博覽會」作為反省台灣城鄉發展困境 邁向永續未來的機會」連署
第七屆府城文學獎正獎首次搬演——台南人劇團2005新劇展《念你如昔》(5/20-5/22)
《南方澳海洋紀事》正式上映(5/28)
「流動的隱喻--身體、科學與文化」閱讀Emily Martin工作坊 (5/28)
探索空監計畫 (5/20-5/29)
2005綠色生態營 (7/4-7/8)
2005 TGB第 9 屆台語生活營來去種田(7/8-7/10)
台灣女人健康網 徵文:說不完的故事-- 我的乳房(6/20截稿)
崔媽媽基金會 誠徵 社造儲備專員
紙博美術部落誠徵櫃台行政人員
公民身份與文化歸屬工作坊(6/4)
社區書寫影像記錄工作坊(6/4-6/25)
第二屆大專大陸事務研習營開始受理報名
2005
蝴蝶夏令營--開始報名囉
秋天的藍調+那年夏天的浪聲出租
反對假分級制度聯盟5/17動員令(5/17)
【台社論壇】國家與社福組織之間的思辯(5/21)
第六屆非營利組織管理研討會「非營利組織與社區總體營造」(5/27、5/28)
2005第一屆 草地音樂節(5/27、5/28)
2005民間能源會議(5/28)
「重寫台灣文學史/反思女性小說史」國際研討會(5/27、5/28)
「2005台灣文化研習營」開始報名(台南、嘉義、高雄)
生態教育中心出版【柴山‧高雄的綠色瑰寶】
博物館志工召募
淡水社大誠徵工作伙伴
主婦聯盟再度誠徵會計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徵求執行秘書
社團法人台北市角落關懷協會徵求劇場行政企劃
性別主流化在台灣:第一屆性別研究與公共政策學術研討會(5/15截止報名)

台南人劇團《2005新劇展》邀您前來共同發掘明日的優秀演員、行政、技術人員與劇作家(5月)
耕莘40週年文學社團發展與社會學術研討會(7/8前報名)
馬公市「人文鄉土重叢書」編纂計畫,徵專案助2人
六藝劇團第一次公開甄選演員及專案行政囉!!
「貢寮你好嗎」紀錄片巡迴放映 (4月-6月)
歡喜扮戲團 徵劇團企劃(~5/30)
南風劇團《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開始售票
「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免費親職教育巡迴講座 (~5月)
2005台灣生態登山學校第三期輔導員培訓 (4/29-7/19)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國際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徵求全台各地團體共同參與 ~
◎台灣竹筏文化調查計畫」~志工徵求分區說明會(4月-12月)
聽青年人說故事‧「南方青年公民論壇」開始報名(3月底-10月)
人本全國大專青年兒童教育研習 (3/26-5/28)
「女書經典講讀會」世界女性文學經典─歐美篇(3/12-6/18每週六)
2005春季森林小學師資培訓暨個人進修課程
《說文解影》研習會(3/9-6/1)
【公益100】讓公益團體使用免費的公益信箱
凝現台灣文學講座(2005/1/8-6/25)


捐款公告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3168 元。 (2004/06/14)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440 元。 (2004/06/14)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2000 元。 (2004/08/31)
◎ 感謝梁永昌捐款 1000 元。 (2004/9/24)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5000 元。 (2004/09/30)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3000 元。 (2004/10/12)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440 元。 (2004/10/12)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2000 元。 (2004/10/31)
◎ 感謝張文杰捐款 3000 元。 (2004/11/10)
◎ 感謝胡登泰捐款 1000 元。 (2004/11/25)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4000 元。 (2004/11/30)
◎ 感謝郭庭松捐款 1000 元。 (2004/12/8)
◎ 感謝顏敏如捐款 1000 元。 (2004/12/19)
◎ 感謝esouth捐款 1000 元。 (2004/12/30)
◎ 感謝歐如意捐款 1000 元。 (2005/1/20 )
◎ 感謝吳延晃捐款 1000 元。 (2005/2/15)
◎ 感謝姚宜秀捐款 1000 元。 (2005/2/20)
◎ 感謝張鑫隆捐款 1000 元。 (2005/2/27)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免費撥接:

撥接電話:4050-8888
帳號、密碼:e-info
初學者學習網頁

給南方建議:(看別人的建議)

大名:
信箱:
網址:


秘密留言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5/5/18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執編周馥儀 宋明珠
編輯群
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徐江屏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南方文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