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耳膜戳破算了 ─聽音樂的勇氣 (上) 文‧懶人Sylvie
你在走進唱片行之前,究竟做了多少功課? 說做功課好像有點言重,不過就是聽聽音樂,這樣輕鬆的事情不是嗎? 但是,就在我們不斷要求音樂人做出像樣音樂的同時,把他們的心血結晶放進CD音響裡的我們,面對音樂的態度與涵養是否還只是停留在小娃兒的幼稚階段?太多的人面對音樂時態度無知與被動,而且只想不勞而獲。
有人嫌台灣的音樂難聽,但你到底有沒有試著去尋找好聽的音樂?台灣目前有好幾百個地下樂團,每天在狹小的表演場所揮汗演出,你去聽了幾場?每年大大小小的音樂節,室內的戶外的、上山的下海的,你全都沒去,只是窩在家裡的沙發上,看著那些廣告與MV,聽那些重複的旋律,所以你又再說了一次「台灣的音樂真難聽!」
真想把你的耳膜戳破算了。留著只是在浪費。
我這麼說的重點並不在於要推崇地下樂團,台面上其實還是有很多誠懇的音樂;重點也不在於你一定得去參加那些音樂節才叫屌,我要說的是對音樂積極與否的態度。
拿CD可否試聽這件事情來說吧!試聽對一張專輯來說當然重要,雖然唱片行店員可以給你口頭上的建議與協助,台灣發展到極至的CD側標文化也能幫上一點忙(在國外根本不來這套),封面好不好看也是一個考量點,但音樂實在很難單從這些就去判斷到底好不好聽,雖然事實上,好不好聽這種事情也非常的主觀的,不過往往還是得親耳聽了,你才敢決定願不願意掏錢去買。
但是,難道你只能仰賴唱片行提供的試聽服務嗎?
先來看看台灣的唱片行。目前台灣唱片行鮮少提供全面試聽的服務,幾年前從法國進駐台灣的FNAC法雅客(現已由新光集團接手),在當時是唯一標榜全店可以提供拆片服務的唱片行,但現在已改為使用刷CD條碼試聽的機器(三年前便在巴黎FNAC看到這種機器),同時停止了拆片試聽服務;另外使用這種機器的還有玫瑰唱片西門店,但或許是技術上不夠純熟與資料庫的建立困難,這種機器目前只能做到部分專輯灌入電腦中供挑選試聽,而非所有的專輯。台北的誠品音樂館前幾年還座落於台大對面的巷子時(現今已搬到敦南書店的地下二樓),也有兩台試聽機供客人拆片試聽服務,現在也已停止,以增加更多的試聽機、提供更多試聽上的選擇性來取代。其餘的唱片行不論獨立或連鎖,撇除跟老闆店員套交情ㄠ試聽服務之外,基本上都是使用制式的一台三片試聽機,或是沒有試聽。
再來看看國外的唱片行。我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某間唱片行看到有趣的現象,那間獨立的小唱片行擺在架上的CD都只剩空殼(有點像百視達租片子那樣),他們把CD片都抽出來整齊擺在櫃檯的後方,櫃檯前放了一整排的試聽機,客人從架上拿想要的專輯去櫃檯,店員再把CD片給客人,想試聽或直接結帳都行。法國巴黎的大型連鎖唱片行Virgin(維京唱片)與FANC,設有前面提到的刷條碼試聽機,以及非常多的一般試聽機,卻也不見所謂的免費拆片試聽服務。美國唱片行(詢問到的為洛杉磯、舊金山一帶)的試聽狀況與歐洲類似;常去日本旅行的朋友,他的經驗是除了有些二手唱片行可以提供試聽之外,其他大多沒有特別的試聽服務。
就在你抱怨唱片行無法提供全面試聽的同時,你是否已經先透過網路到Amazon.com、Amazon.fr、AMG、HMV、BARNES & NOBLE、歌手樂團的官方網站……這些地方查詢過?上述網站都建有龐大的音樂資料庫,可以提供免費的線上試聽,這是對網路發達的現在,最快速方便取得音樂訊息的方式。還是說,現在你上網已經只懂得下載免費的MP3,其他什麼都不會了?然後只會大言不慚的抱怨CD賣太貴又不能試聽這類的鬼話?!有如此多的資源可以使用,為什麼全都廢而不用只是一心責怪唱片行無法提供試聽?
p.S:我的網站上已經擺上中篇,可前往閱讀。圖片來源AMG,Electriclarryland / Butthole Surfers
○關於 草地音樂節○ 日期:2005/5/28、5/29每日12:00~19:00 地點:台灣師範大學分部操場(北市汀州路4段88號) 兩日聯票票價:兩日門票預購價850元;兩日門票+草地音樂節合輯900元(各大唱片行已開始販售此款套裝) 購票系統:兩廳院網路售票系統、誠品音樂館、玫瑰大眾唱片行 活動官方網站:http://www.grassfest.net/ 活動詳情可到以上官方網站,或隨時留意懶人網站與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