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5-26》 |
本期內容 | |
◎ 美國傳真:沉默的乖小孩 老師偏偏不喜歡 | |
◎ 教授爸爸週記:外國校長來訪時 |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美國傳真:沉默的乖小孩 老師偏偏不喜歡 | |
譯寫 盧季寧 | |
莎拉是個不喜歡講話的小孩,畫畫時很講究細節,但沉默寡言的她卻令幼稚園老師感到困擾,這名老師擔心,莎拉畫畫或做功課時太專注於細節,而忽略與其他小孩的互動。 莎拉的家人認為,她只是較為內向和沉默,本人絕對沒有問題。但並非所有的家庭或學校,對於沉默寡言的小孩感到自在。 沉默學生學習天份高 在費城的「選擇朋友學校」(Friends Select School)教幼稚園和托兒所的珍妮‧巴斯塔德表示:「我識識一名私立學校的顧問,有一次他說:『我們希望招募社交能力好、身材結實和活潑外向的小孩。』但這類稟性小孩不過佔全體小孩的一部分,小孩的稟性有非常多樣。」 然而,即使小孩稟性多樣,老師不見得會接納稟性「沉默」的小孩。 對某些小孩而言,他們在就讀幼稚園、大學、甚至是研究所階段,因稟性沉默所引發的問題,像鬼魅一般始終纏繞著他們,不喜歡與同學鬥嘴爭吵的小孩,往往被視為膽小、不夠聰明、甚至不太合作的學生。 基督教科學真言報和美聯社等媒體報導,根據史丹福大學心理系教訪問授、加州「害羞研究中心」(Shyness Institute)主任琳恩‧韓德森(Lynne Anderson)的研究發現,多達50%至60%的史丹福大學學生認為,害羞經常會成為問題,但琳恩‧韓德森說,害羞的學生往往很有天份,而且在學業表現上非常傑出。 琳恩‧韓德森表示:「如果害羞的學生遭到忽略或排擠,對全班學生而言是一項損失,他們很聰明。」琳恩‧韓德森說,事實上,許多沉默寡言學生的人格特質是深思熟慮、好學不倦、負責盡職,在今日資訊導向的經濟中,這些都是解決複雜問題最需要的特質。 然而,許多老師不但沒有好好栽培沉默寡言的學生,有時候反而認為他們有問題。琳恩‧韓德森表示:「我們賦予稟性負面的刻板印象,就像我們賦予種族負面的刻板印象一樣,這類刻板印象會使沉默寡言的學生留下不愉快的學習經驗。」 沉默寡言的學生偶爾會遭到忽視。珍妮‧巴斯塔德說:「教師會指沉默寡言的小孩『可愛』或『善良』,但這種說法可能隱藏著拒絕的意味,那種感覺就像是『我不需要認識他們,不需要與他們相處、為他們操勞、或為他們掛心』。」 教室像壓力鍋 沉默寡言的學生也可能遭到歧視。珍妮‧巴斯塔德記得有所私立學校,曾接納一名活潑外向的小孩,但這名小孩半點都不肯讓步,玩遊戲時,若不按照他的方式進行,他的行為舉止就變得很粗魯。 然而,當另外一名學生想申請就讀這所學校時,校方卻猶豫了許久,因他在遊戲課時,較少與其他小孩玩在一起。珍妮‧巴斯塔德說,這名小男孩非常聰明,學業表現也十分優秀,肯定會成為其他小孩的好朋友。 諷刺的是,老師為了讓教室安靜下來,經常得費盡心思盯住愛講話的小孩。 加州傑弗遜小學一年級老師賈克琳‧萊普拉說:「教師必須了解,教室有點像壓力鍋。如果我丟出一個問題,然後有5個積極主動的小孩高舉右手緊盯著我,我更可能點這些學生發言,因為我不想處理小孩的脾氣。」 賈克琳‧萊普拉說,這種情況有時候頗令人沮喪,因為教師經常接受訓練,知道如何面對不同族裔的學生,卻未受過面對不同稟性學生的訓練。 然而,部分教育人士指出,這類訓練在美國日益重要,因為美國的移民人口逐年成長,移民學生的比例也漸漸增加。 當美國社會愈來愈重視外向的行為,其他社會和文化──特別是部分亞洲國家──卻常訓練小孩克己有禮和深思熟慮。 原住民納拉甘西特(Narragansett)族婦女蘿倫‧史皮爾斯表示,這是美國原住民數十年來始終在處理的難題,她說:「美國原住民的傳統就是,小孩應該愛好沉思和具備反省能力,不應該與他人競爭。」 然而,蘿倫‧史皮爾斯發現,她沉默寡言的兒子在公立學校常被認為反應慢一拍,或者缺乏社交能力;最後,蘿倫‧史皮爾斯幫兒子轉至私立學校,她認為私立學校的教學方式與原住民的學習理念較為一致。 部分教育人士表示,主流學校必須妥善因應這個問題。 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實習課教授安妮‧薩巴蒂妮(Anne Sabatini)表示:「教師必須為每個小孩創造空間,教師若不能無條件地接受每個小孩,他們將難以接近小孩。」 安妮‧薩巴蒂妮說,有一種方法可將沉默寡言的小孩納入整個班級裡,那就是建立合作的學習環境。 促進班級無偏見討論 在合作的學習環境中,教師設立性質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所分派的作業,小組成員無法獨立完成,必須彼此合作。沉默寡言的小孩可以參與由活潑外向的小孩所發起的活動,而這個活動需仰賴小組成員的不同優點和技巧才能完成。 合作的學習環境將使學生明白團體合作和小組討論的重要性。 當沉默寡言的學生無法參與活動時,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僅被老師誤解,也不被同學了解。 《高度敏感的人》(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一書作者艾蘭妮‧亞隆(Elaine Aron)指出,研究顯示,7歲之前,小孩不覺得其他沉默寡言的小孩很怪,但7歲以後,沉默寡言的小孩會更加自覺到自己的性格,也會被其他愛講話的小孩視為與眾不同。 但專家表示,若小孩的朋有只有三兩個,而非一大群人,未必代表小孩有問題。 哈佛大學醫學院心理學教授、《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Raising Resilient Children)一書作者羅伯特‧布魯克斯(Robert Brooks)表示:「有些人小孩覺得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玩得起來。有些小孩可能有一、兩個好朋友,而其他小孩則有40個朋友,卻不能自己一個人玩。任何事情若走向極端就會成為問題,但在正常的範圍內,總會有一些特例。」 羅伯特‧布魯克斯表示,教師若找出不同孩子可能擁有的不同優點,將可幫助沉默寡言的小孩獲得班上同學的認同。 賈克琳‧萊普拉說,她所任教學校的老師現在正在接受訓練,這些訓練可協助他們更有技巧地面對沉默寡言的小孩,包括母語不是英語的小孩。 賈克琳‧萊普拉說,她正在學習如何促進班級討論,鼓勵學生提出具反思性、無偏見的問題,讓學生做更有深度的思考;她不會問學生「這則故事中誰是主角」這種問題,反而會問:「面對相同的處境,你是否會覺得自己就像故事主角一樣?」 賈克琳‧萊普拉說,這樣的訓練確實能幫助沉默寡言的學生,而這些學生中有很多來自於非英語系國家。 賈克琳‧萊普拉說:「教師必須給母語非英語的學生時間思考和回答,若不那麼做,母語為英語的小孩會主導所有的討論時間。」 安妮‧薩巴蒂妮說,一旦沉默寡言的學生開始有回應,教師應給予他們具體且公開的讚美,好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也備受重視。 賈克琳‧萊普拉同意這種觀點,她說:「如果老師建立一套規範,小孩就會接受,我曾教過一個亞裔女孩琳達,她的發言很小聲,我幾乎聽不見。每次她發言時,我會對全班說:『琳達正在發言,請大家仔細聽她講!』當她講完後,大家鼓掌叫好,小孩完全明白我的用意。」 圖說 合群、外向、活潑、樂於參與團隊活動的小孩,每個教師都樂於接受,沈默的小孩則易遭忽略或輕視。(圖/本報資料室) 教師會描述沉默寡言的小孩「可愛」或「善良」,但這種說法可能隱藏著拒絕的意味。(圖/本報資料室) |
|
(回目錄) |
教授爸爸週記:外國校長來訪時 | |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 |
最近百忙中,陪著牟校長接待兩團國外的校長訪問團。 其中一團是世新大學的姊妹校,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Saginaw State University。5月16日那天,Gilbertson校長帶著一行十幾個人來進行一年一度的互訪,成員中有一些是預計下學年來世新的交換學生,大部份則是校長帶他們出來見見世面,多結交一些異國的朋友。 看到Gilbertson校長如此週到的考慮,令我深深震撼。美國大學訓練學生的方式,畢竟不同凡響。他們深知東亞已是不能忽視的對手,為了讓學生早一點了解這裡的情況,不遠千里地跋涉而來。這一份開拓學生眼界的作法,台灣的大學沒有幾個有如此的氣魄。 當天下午,牟校長因為有事,要我幫忙接待下午的行程。因此,我帶著他們參觀廣電系的攝影棚、提供學生練習英語的英語沉浸園。其實,這些地方Gilbertson校長都已看過,但我看他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就知道他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讓這些學生親眼看看新聞報導的主播現場,及學生未來在世新工作的English Corner。那個下午,我深深佩服Gilbertson校長的涵養,他確實是一個深思的教育家。其實,這整個交換學生的計劃,是他向校外募款成立基金會,才得以推動的。 當天最高潮的接待在A201教室,學生為他們安排了幾個表演節目,其中包括中國的樂器介紹及演奏。但依我看,他們最為難忘的經驗,恐怕是學習拿毛筆即席揮毫寫書法。雖然世新的學生放出投影片做了介紹,但看著他們拿著毛筆顛顛倒倒寫著中國字時,我知道他們是無法即時入門的。最後,他們最為驚豔的,應該是學生讓他們自己挑一系列吉祥詞,幫他們寫在扇子上,讓他們帶回去當紀念品的興奮樣。 另外一團則是,5月17日下午,舊金山州立大學的Corrigan校長來訪。Corrigan校長接受台灣評鑑學會的訪問,來台提供大學評鑑的建議。牟校長是私立大學校長協進會的理事長,他們照例都會來拜訪,順便了解大家對評鑑的看法。 那個下午,我們不能免俗地談了一些高等教育的問題。我也請問了Corrigan校長,什麼是評鑑大學的最佳指標。Corrigan校長所談的指標比較強調從產出面來分析,例如學生畢業的表現。這樣的說法迥異於台灣當前的方式,在台灣恐怕實在難以施行。 其實當天Corrigan校長讓我收獲最多的是,他提及美國不作興大學的排行,他們強調的是認證(Accreditation)。認證的過程由自我評鑑開始,最後則是評鑑過程中,委員針對評鑑系所提供的改善建議才是重點所在。評鑑的目的不在排序,不在經費的分配,而是希望透過評鑑,讓被評系所知道瓶頸所在,採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Corrigan校長也提及,沒有得到認證的系所,結局都很難看。不僅無法申請補助,學生畢業的工作更沒有保障;一直無法改善,系所最後只好關門。這一些要點,教育部似乎並沒有看到,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講實在話,我也期望,透過這些資深國外校長的來訪,讓教育部及台灣評鑑學會吸收完整的資訊,為下一次的評鑑找到大家更能接受的評鑑方案。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