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刊日期2005/06/03(五) |
||||||||
1 |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 拒絕政治人物 連署文→(more) --------------------------------- 人本徵才 --------------------------------- 全國 --------------------------------- 友報連結: --------------------------------- 教改時代 創刊12年,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
森林小學朱台翔校長2005巡迴演講會 教出會思考的小孩 --------------------------------------------------------------------------------- 森林小學入學說明會 將於6月5日下午2:00-4:00 在台灣大學新物理系館111教室舉行 相關訊息→(more) ------------------------------------------------------------------------------- |
1 | |||||
教育新聞 杜正勝:國中基測是測試能力而非知識 |
||||||||
指紋辦案的迷思 整理◎何淑真 目前,國內對於是否能夠強制按捺指紋之後、才能領取身份證這個話題,正熱烈討論中。希望按指紋的人有一種想法,認為這或許也是一種保障人權的方式,因為,如果可以因此有效打擊犯罪,不就更能保障人們的各種權利嗎? 然而,從許多國外的經驗裡,我們可以看到指紋辦案並不如許多人所稱說的一樣神奇,反在某些國家的案例裡,反而因為過於相信指紋辦案,而錯抓嫌犯、造成冤獄。本文就來談談關於近代指紋辦案的由來,以及過去幾年國外指紋辦案所產生的迷思。 指紋辦案的由來 指紋辦案的開始年代,大約是在十九世紀末。一八七七年,英國指紋學家威廉.赫謝爾開始建議有關部門將指紋當作辨識人的方法之一。威廉是一位英國駐印度官員,他在他當時在印度駐紮的地方,看到印度人會用指紋蓋章在合約等文件上,因為當地居民認為,透過這個嚴肅的「儀式」--也就是讓一個人用身體接觸文件,可以減少欺騙行為的發生。在這個環境下,威廉很快的意識到,指紋可以是一種在犯罪案件和市政處理上,辨識身份的一種方法。 不過,當威廉提出了這個想法,卻沒有被當時的人重視,甚至有人認為他精神有問題。就算到了幾年後,另一位指紋學家福爾茨提出同樣建議時,也被當成騙子。一直到了一八九二年,阿根廷首次用指紋鑑定術偵破一件殺子案後,指紋學才在西方迅速發展開來,成為判案的正式依據之一。 一九○二年,英國成為第一個正式用指紋作為驗明身份依據的國家。兩年後,美國紐約州也開始採集罪犯指紋。指紋漸漸成為各國辦案的重要證據。 但是,在英美這一波建立指紋資料庫的歷史中,有一個有意思的插曲。二十世紀初,當英國政府向殖民地印度要求建立指紋資料庫時,印度聖雄甘地領導人民參與「拒絕給英國佔領者自己的指紋」運動,當時,有上千位印度人回應了他的號召,不願按捺指紋,後來這群人全被關進了監獄,過了一陣子,英國人才將他們放了出來。 二十世紀以後,法庭上的指紋鑑定似乎已經被當成「金科玉律」。然而,指紋辦案真的可以完全依賴嗎?部分專家曾經質疑指紋鑑定的科學性。以下,我們就來談談幾個案例。 因過於相信指紋鑑定,造成冤獄 先從英國的案例談起。 一九九七年一月,一位蘇格蘭女士在浴室遇刺身亡,當時正在受害人家裡工作的戴維o阿斯伯理被列?嫌疑犯。年輕女警官雪莉‧麥凱奉命去阿斯伯理家中調查,發現了一個裝有一千八百英鎊的罐子。蘇格蘭犯罪記錄辦公室四位專家的鑑定指出,罐子上有被害人的指紋。不僅如此,案發現場的門框上竟然有女警官麥凱的指紋。女警官聲稱從來沒去過現場,而因此被指控作了?證。指紋證據有可能出錯嗎?女警官身邊的朋友,包括她同樣當警察的父親都覺得不可思議。 不甘被指控的女警官麥凱,執著地請來了美國指紋專家再度鑑定。這群專家們鑑定後,推斷案發現場的指紋不是女警官留下的。女警官麥凱成?第一位在法庭上成功挑戰指紋鑑定技術的人,後來英國司法部長在蘇格蘭國會當?向麥凱道歉。 在北京的一起縱火案裡,警方根據指紋認定了一名嫌疑犯,這似乎是百分之百可靠了。但嫌疑犯不肯承認,警方又找不到別的證據,一年多過去了,這個縱火案還是沒辦法結案。後來,警方用測謊機器測試後,發現嫌疑犯可能真的沒說謊,才重新再去檢查指紋,居然發現原鑑定錯誤,嫌疑犯因此獲得無罪釋放。 再來談談美國的案子。 一九九一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生了一起搶劫案。當時破案的焦點集中在兩個指紋上:其中一個留在罪犯逃逸汽車的方向盤上,另一個留在排檔上。當時的嫌犯拜倫‧米切爾曾在一九九八年提出上訴,不過,他還是被判罪名成立。只是,米切爾的律師還是對指紋證據表示懷疑,希望尋找翻案的機會。 審判期間,聯邦調查局把逃逸汽車上的兩個指紋和米切爾的指紋分送全美國幾十家指紋鑑定機構,結果出人意料:三十五家鑑定機構裡,有八家不能認定其中一個指紋,另有六家不能認定另外一個指紋,平均失敗率高達20%。後來,聯邦調查局在兩個指紋上做了些「提示」,這些鑑定機構才認定它們跟米切爾的指紋相符合。 因此,有指紋專家對於這個案子的指紋鑑定可靠性提出質疑。美國司法研究所也因此計劃投入五十萬美元,研究指紋鑑定的可靠性。 指紋是個人人權的防線 以上所談的,都是目前台灣民眾比較缺乏的各種資訊。說到這裡,您對於要不要在新身分證上按指紋,是不是有更多想法了呢?雖然,指紋已經成為近代重要的辦案指標,但是許多案件裡都明白的指出,過度的依賴指紋將會陷入另一種危機,包括因為過度的信賴指紋而冤枉了無罪的人。 當美國在九一一事件之後要求各國入境者按指紋時,許多國家都提出了嚴正的抗議,就像甘地帶領印度人民拒絕英國政府一樣,他們認為政府不能將每一個人都當賊、而任意保有個人的重要生物資料,而指紋,在國際間更被當作是各國人權重要的防線,不適合任意讓外人取用。 本文取材自:「指紋的黑色檔案」,刊載於南方週末;以及BBC英國國廣播公司網站。 編按:本文與教育廣播電台「教育新航線」節目合作,刊登其每週四播出「世界的窗口」單元之精彩內容。「教育新航線」每週一至週四晚間六點十分至七點,於教育廣播電台全國聯播。
<Top>----------------------------------------------------------------------------------- 大學調漲學雜費 多觀望中 杜正勝:國中基測是測試能力而非知識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 <Top>-------------------------------------------------------------------------------------- 如果你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台灣;改變自己的未來 人 本 的 呼 喚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去到人本,我可以做什麼? 舉凡『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反體罰運動』『常態編班的落實』『教育正常化的推動』『教師進修』『父母課程』『教學創新』『出版品編輯』..這些,都是工作項目。 至於可以做什麼,這個問題,就等你來了之後再說罷--工作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完成某項工作的工具! 歡迎願意投身的朋友,將你的簡歷(建述學習過程經驗、工作經驗、個人介紹、為何想來人本、想來做什麼),以及600字對體罰的看法。Mail
到 yygchen@hef.org.tw 陳小姐收 或來信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27號9樓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