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觀察電子報
 
媒體觀察電子報
   
無/報主.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媒觀電子報第130期
 

戲劇新聞當道

戲劇新聞當道

曾國峰(政大廣電系助理教授)

    一週來的「腳尾飯」事件,除了引發民意代表以模擬畫面,當做調查工具所造成的誠信風波外,其實大家每天所觀看的電視早就將「新聞」以「戲劇」方式演給大家看了。

    從1990s年代開始,美國三家電視網為了面對有線電視的競爭,紛紛推出了較低製作成本,而且還能有不錯收視率的「電視新聞雜誌」,例如NBC的Dateline和ABC的20/20等。不同於每天每則約三至五分鐘的即時新聞,電視新聞雜誌通常在一小時內只有二至三個單元,有點類似雜誌的形式可以有較多的時間做深入報導,所以一般也稱為「調查新聞」,例如,早期大家熟悉的CBS六十分鐘的記者可能花了數個月蒐集資料來調查環保問題等。

    不過這類型的節目內容隨著收視率的競爭,逐漸從原本注重政治、經濟議題,轉為以娛樂、犯罪與意外災害為主;報導手法也從強調客觀公正,變為如何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而由於製作成本不到一般戲劇節目的一半,換算收視率與廣告所得,再扣除成本後的確非常划算。所以曾經在1998年時,NBC與ABC電視網一週五天的晚上黃金時段都各有一小時的電視新聞雜誌節目。

    為了滿足每天的帶狀節目,內容也就從深入報導變成與時事結合,主題重覆性愈來愈高,例如:曾經在不到幾週內,反覆播出有關密醫隆乳,或是花花公子創辦人的專訪;而製作時間不夠充分,更造成資料蒐集與查證不足,結果只好以模擬方式製作畫面,甚至是像戲劇一樣的演給觀眾收看,例如:曾經報導髒亂超市生產牛肉或是黑心加工食品等,被發現其實是剪接造假。

    台灣電視新聞雜誌從早期中視的「九十分鐘」、「華視新聞雜誌」到最近民視「異言堂」,相較於美國的八卦小報化,其實還算秉持著新聞專業,當然也還是有類似「社會追緝令」的節目充斥。不過發揮電視新聞娛樂化與戲劇化最為極致的,卻是有線電視二十四小時的新聞頻道。

    除了前面提過美國電視新聞雜誌的問題外,台灣有線電視新聞頻道面臨更激烈的收視率競爭,所以不斷有獨家勁爆議題出現;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播出,需要有更多的內容填充時段與畫面;即時新聞連線使得思考問題淺碟化,而為了吸引觀眾,當然更需要記者戲劇性的模擬演出犯罪經過,而女記者身體工具化的讓鏡頭游離更是屢見不鮮。

    在強調言論自由的今天,主管機關不太可能直接規範電視新聞內容,剩下的自律要求與罰金約束,似乎一直看不到效果。國外報紙媒體中有大報小報之分,雖然八卦報紙雜誌充斥,但仍然有像紐約時報以新聞專業報導為傲的媒體(雖然也曾有記者造假)。台灣電視媒體其實缺乏一個專業典範,期盼公共電視在整合其他無線電視台後,能建立優質專業的新聞台,讓台灣觀眾有一個真正的新聞頻道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