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本】
     

  | |出刊日期2005/06/21(二)

1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
報,歡迎至智邦生活館「過期
電子報
」處點閱或下載,可點
覽已發刊電子報。不便之處請
見諒。

活動訊息

拒絕政治人物
拿動物的生命當贈禮,

讓貓熊及金絲猴
留在牠原有的棲息地 

連署文→(more

---------------------------------

人本徵才

NEW!台北辦公室

教育中心、編輯部
徵才→(more

---------------------------------

全國
「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
免費親職講座
→(more

---------------------------------

友報連結:

八卦山教育電子報

訂閱請按
more

---------------------------------

 教改時代
您最可以信賴的媒體

人本教育札記

創刊12年,
領導教育新思潮、
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人本教育札記》
不僅是父母的百寶箱、
老師的好幫手
更是您參與教育、掌握教改、
與世界同步的最佳媒介

訂購專線:02-23642955

Email訂購:
publish@hef.org.tw

< Top>----------------------------
 來聽
【台灣教育向前行】
系列廣播節目
 
給你向前邁步的知識與力量
→詳見下方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史英老師主持)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電子報發報中心====

| 訂閱或取消 |

| 客服信箱 |

| 電子報發報中心 |

|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

˙您想要登廣告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
 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
 ,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小啟:人本教育電子報為每週二、五發刊,歡迎讀者支持。

---------------------------------------------------------------------------

森林小學朱台翔校長2005巡迴演講會

教出會思考的小孩

6/26花蓮場
熱烈報名中
more

---------------------------------------------------------------------------------

1
教育新聞

幼托教育整合 2~6歲將納管


--------------------------------------------------------------------------


看「動物園」的另一種眼光

口述◎史英
整理◎謝美萱


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係,其實有一段歷史發展的脈絡。正像許多人間的事物,我們對一件事的判斷和思索,其實不能脫離事物發展的歷史。

從「對立」到「愛護」

 古早時代,人和動物的關係是緊張的,人在原野上和動物搏鬥,彼此都很想吃掉對方。那時候,獵殺動物是一種英雄的行徑,一個部落裡面的男子如果看到老虎就逃走,會被族人笑得抬不起頭來,相反的,獵回很多動物的人就是英雄。很顯然,早期人和動物是站在彼此對立的立場上。

 隨著文明進步,人類的生活慢慢從狩獵時代進入畜牧時代,簡單來說,人類已經把動物圈起來養了。這時候,人和動物的關係不像狩獵時代那麼緊張,相反的,人和動物還慢慢培養起感情。

 有個古老的故事說,有個牧羊人有一百頭羊,走失了其中一頭,雖然九十九頭羊都在,但牧羊人心裡最惦記的還是沒有回來的那一頭。其實,人類史上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故事,表示人和動物的關係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衝突、對立。當然,這時候和人類關係比較好的動物是比較馴良的動物,比方說羊。至於獅子、豹、老虎…這類比較兇猛的動物,跟人的關係還是緊張的。

 一直到近代,人類慢慢脫離畜牧、農業時代,進入了機器文明的時代。這時候,動物對我們的威脅已經沒有了。事實上人類已經大量搶奪了動物的棲息地,甚至大量獵殺動物,以致於許多動物都面臨保育和復育的問題。不過,也是因為在這個狀況下,人們反倒不再像過去那樣屠殺、殘害動物,進而轉向觀察動物動物、愛護動物,甚至產生想要跟動物交朋友的心情。這,就是近代動物園產生的背景。

從「愛護」的角度,再做省思

 近代動物園基本上對動物都抱持著友善的態度。從屠宰動物的角度來講,動物園其實對動物是一種保護;很多動物園的工作者,以及在這個領域裡工作的人,都非常反對屠殺動物。也因此,動物園給人的印象,非常積極正面。

 不過,如果我們再把時代拉得更近,到了二十一世紀,或者說二十世紀末葉,人類對於人與動物關係的思想和意識,已經又更超前一點—我們不但反對屠殺動物、虐待動物,甚至於對「和動物親近」這件事情,也有進一步的反省和思考。

 常有人說跟小孩子說,「你不要怕牠(某種動物),你用手來摸摸,牠好可愛。」從過去的觀點來看,這是一個進步的作為,可以讓小孩子去除對動物的恐懼、陌生和疏離。

 但是從我們前面講的—用更進步的觀點來看,伸手去摸摸動物的這個動作,其實要被重新思考,我們必須要考慮—這個動物是真的喜歡被摸嗎?

 我們知道,像貓、狗,因為長期跟人相處,或者因為牠們的本性,的確是喜歡被摸一摸的。可是你如果拿出一條蛇來,跟小孩說,蛇不可怕,來摸摸蛇,恐怕這就值得懷疑。因為蛇的本性,不喜歡被別人碰觸,一被碰觸就會緊張和警戒。

 我們不能不思考:人類把動物關在籠子裡面,是不是只是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跟牠們交朋友?

 雖然,我們對動物的需要已經不再是吃牠了,可是我們需要動物跟我們做朋友,難道不是跟吃牠一樣,只是照顧了我們的需求,而沒有真正去關心動物的真實感受?那麼,孩子從動物園學到的,到底是愛護動物?還是展現自己對動物的需要?

 在思想已經更前進的今天,對於動物園,我們應該用不同以往的角度來期許它。

 首先,應該調整蒐集奇珍異獸、把牠放在動物園裡面提供大家參觀展覽的這種心態。站在尊重生命的立場上,越是珍奇異獸,表示牠越不適合生存在動物園裡面,把牠從老遠的地方送去不同的動物園飼養,絕不是一件妥當的事情。

 因此,動物園除了要一再強調尊重生命的觀念之外,還必須設法突破人類以自我為中心、以人類需求為考量的那種心態,也就是說,要盡量從動物的立場來看事情。

動物園應該提供什麼「知識」?

 有人說,從生態和保育的觀念來看動物園當然有道理,但是動物園的教育意義還有另外一面,就是知識的提供。無可置疑的,動物園可以提供很多有趣的生態知識給小朋友,那麼動物園的這個價值是否就是沒有辦法被取代?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回過頭來談,什麼叫做知識?通常,一般人會把知識誤解成資訊。以動物園的內容來說,哪種動物有哪種習性?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長,鴕鳥是怎麼個行動法…,都是所謂的資訊(information),但是,單純的資訊不能稱為知識。
知識必須有思考和判斷在內。目前動物園提供給小朋友的,其實是資訊的面向比較多,思索的面向少,我們不常見到動物園帶領小孩子深入思索「為什麼」。

 在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的網站裡,有一些題庫,有人問說,「鴕鳥到底為什麼把頭埋在沙子裡?我們常說『鴕鳥心態』,但是鴕鳥真的會這樣嗎?」動物園回覆說,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裡並不是要躲避其他動物的危害,牠把頭貼在地上只是要聽從地上傳來的聲音。民眾看到這樣一個訊息,會覺得非常好。因為我們一般人大概都不知道鴕鳥是這麼回事。

 但是,如果往深一層思索,這個訊息基本上只是一個訊息,其中欠缺的是對事物進一步的追究。比如說,為什麼其他動物沒有這樣的行為?為什麼鴕鳥的這個行為特別引起大家重視?為什麼鴕鳥心態被特別拿出來當作一個成語呢?鴕鳥的聽力特別好嗎?鴕鳥是怎麼演化出這樣一種習性呢?…。這些問題就是所謂「為什麼」的問題,小朋友其實比較喜歡問的是「為什麼」,但是動物園通常只能回答動物到底「是什麼」?牠們動作的型態是什麼樣子?牠們的習慣是怎麼樣?就這點來說,動物園所能提供的知識的價值,也並沒有想像得那麼高,對於各種「為什麼」的進一步思索,如果不能說完全沒有提供,其實也是非常有限。

 我曾經在一個電台訪談中談過,有個小孩子去了昆蟲館,大人就告訴他,昆蟲有六隻腳,小孩接著說,昆蟲為什麼是六隻腳?為什麼不是八隻、四隻或兩隻呢?這其實非常難回答,很多大人被問起,就只好說,沒有為什麼?昆蟲就是六隻腳。

 其實,這個問題帶出很深刻的知識,很值得好好帶小孩想一想、說一說。我想這個問題想了很久,也帶領許多學生討論,後來發現,這跟昆蟲運動的方式有關;牠左邊中間的一隻腳跟右邊前後的兩隻腳合為一組,在運動的時候,每次落地是三隻腳落地。我們很清楚,三點決定一個平面,三隻腳接觸地面非常的穩固,所以昆蟲的運動方法就是「左一右二」移動一次,「左二右一」再移動一次,三隻三隻這樣左右交換運動,這就是昆蟲六隻腳的運動的背景和道理。

 總結來說,我們在教孩子的時候,如果可以多往事情的「為什麼是這樣」的方向想,而不要停在「是怎樣」就了事,那麼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就會比較深刻。

 動物園對於知性的教育的提供,也應該往這個方向多做努力。

編按:本文取自《人本教育札記》第192期。

----------------------------------------------------------------------------------

HOT!與孩子們立約
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


人本教育基金會,正發起「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活動,鼓勵大人們「與孩子們立約」,不體罰孩子、以更好的方式對待孩子。立約者將可以獲得人本教育基金會出版之「愛的手冊」一本,以及活動門牌貼紙一份。「愛的手冊」中,收錄如何不體罰也能將孩子教得好的故事、方式、以及思想。歡迎所有關心孩子、關心教育的人,踴躍參與。洽詢電話:02-23670151*230賴小姐

<Top>-----------------------------------------------------------------------------------

教育新聞

幼托教育整合 2~6歲將納管

行政院跨部會議昨天做成政策性決議,幼托教育將整合成為教育體系一環,有利國民教育向下延伸,不再出現行政主管機關多元問題,幼托整合後的「幼兒園」,以2至6歲學齡兒童為對象,主管機關確立為教育部。……
聯合報06/21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
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10~19:00)由森林小
學校長朱台翔主持,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台主持人阿用主持,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
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
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
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人本徵才

如果你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台灣;改變自己的未來
而且你對人及教育有著興趣及熱情
你還喜歡嘗試做和過去不一樣的事情,
請你認真的考慮
我們正在尋找一起努力的夥伴!

人 本 的 呼 喚

做為一個人,最根本的煩惱是,為什麼活著?

「活著」是沒有問題的,人的麻煩是,不能只是活著!

十六年以來,人本教育基金會憚精竭慮,以改革教育,重建社會,促進活在這地上的人的發展為職志;除了已經引起相當的回響,累積一定的成果,最重要的,仍然是,我們已經結合了上百位真誠相待的同仁,相互提攜,彼此扶持,共同追尋個人、群體、以及整個人群的生命的意義!

然而我們相信,在漫天塵霧裡,還有未曾發覺的明珠,在台灣的某個角落裡,還有潛藏的伙伴,那麼,這樣的人物,到底在哪兒?
人本於是發出最誠執的呼喚!

加入人本教育基金會,將會發現:

一、 物質的待遇不高,但心靈的糧食無限
二、 永遠不怕沒事做
三、 自己從來沒有展現過的能力
四、 可以為全台灣的下一代,創造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
五、 可以改變我們共同的未來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去到人本,我可以做什麼?

舉凡『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反體罰運動』『常態編班的落實』『教育正常化的推動』『教師進修』『父母課程』『教學創新』『出版品編輯』..這些,都是工作項目。

至於可以做什麼,這個問題,就等你來了之後再說罷--工作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完成某項工作的工具!

歡迎願意投身的朋友,將你的簡歷(建述學習過程經驗、工作經驗、個人介紹、為何想來人本、想來做什麼),以及600字對體罰的看法。Mail 到 yygchen@hef.org.tw 陳小姐收  或來信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27號9樓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