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
::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八十四期 / 2005年06月29‧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

本期素的鹹蛋超人挑選了聖嚴師父的〈心與物的調和〉一文跟各位菩薩們分享,素的鹹蛋超人看完此文覺得非常受用。還沒有接觸過佛法之前的素的鹹蛋超人,總是不停地追求名利,想買豪華的車子,老是在乎手中股票的漲跌,覺得自己的未來都必須仰賴物質及名利才行。

不過多虧了聖嚴師父的文章,讓素的鹹蛋超人一次又一次地認識了自己(如果有菩薩覺得素的鹹蛋超人講話太噁心,請自備嘔吐袋)。

另外要再次跟各位菩薩分享一下,值日生Blog已經開張了,而且在素的鹹蛋超人威脅之下,愚石小編及好康阿今等人都必須要上去回應文章,所以各位菩薩可別客氣,要好好利用咱們的新Blog。

六月已經接近尾聲,素的鹹蛋超人在七月準備一項大禮--「7月特賣會,豐富心靈也豐富閱讀」,精挑細選三十一項商品,天天特賣,天天低價,例如《前進俄羅斯》及《相約在捷克》兩冊合購只要一百元。

活動太好康,噓!千萬不要張揚。

 
 

外在境遇是順是逆,一切唯心造,客觀事實未必如此。讓自己保持客觀化,以免心被外境攪得團團轉,才能斷煩惱、生智慧。

人行道

 

法鼓八式動禪

第八式:左右伸展


  1. 全身放鬆,兩腳併攏。
  2. 左腳緩慢的前弓,右腳伸直,雙手前後伸展。
  3. 身體緩慢回正,雙手合十。
  4. 右腳緩慢的前弓,左腳伸直,雙手前後伸展。
  5. 換邊,清楚雙手伸展的感覺。
  6. 換邊,清楚頸部腿部、腰部伸展的感覺。
  7. 換邊,清楚雙手伸展的感覺,清楚全身伸展的感覺(二次)。
  8. 換邊,清楚頸部腿部、腰部伸展的感覺,清楚全身伸展的感覺(二次)。
  9. 換邊,清楚雙手放鬆的感覺,清楚全身放鬆的感覺(二次)。
  10. 換邊,清楚頸部腿部、腰部放鬆的感覺,清楚全身放鬆的感覺(二次)。
  11. 換邊,享受全身放鬆的感覺。
  12. 換邊,享受全身放鬆的感覺。
  13. 雙手合十後,停頓幾秒。
  14. 動禪結束。。

注意事項

  1. 自然呼吸 不控制呼吸,不刻意注意呼吸。
  2. 避免頭暈 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相同,有極少數人做第二式的頭部上下運動,第四式擎天觸地,及第六式的轉腰劃圈會有頭暈的現象,若有這種情形,做這三式運動時張開眼睛,運動幅度減小,同時速度要放慢,這樣就可以改善。
  3. 心法的“清楚跟放鬆”重於動作的標準 原則上以最舒服的感覺去做各式動作,動作不一定要強求標準,重點要放在禪的體驗,才能體會到身心合一的全身放鬆。

>>哪裡可以學八式動禪?

心與物的調和

■ 聖嚴法師

哲學上有所謂的「唯物論」和「唯心論」,但是心和物其實是分不開的。人的心,是屬於精神層面的;人的身體、所處的生活環境,則是屬於物質層面的。人在環境中互動,形成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所以人不能夠離開物質,無形的「心」如果離開了有形的物質,就不能具體表現;同樣的,在物質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心做為主宰,就容易為物所迷,失去自我。  

我們不但不能把心和物質分開來看,也不能單只偏重某一方;如果只偏重某一方,生命一定會出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偏重物質的層面。譬如很多人常常將自己的價值等同於外在物質的好壞,以為穿漂亮的衣服、坐豪華的車子,自己的價值和地位就會提高一些;銀行裡面存的錢夠多,就認為自己的未來更安全、更有保障,這就是完全把自己依託在物質之上。  

事實上,物質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可是我們卻常用物質來衡量自己,用物質的價值來判斷一個人成就的高低。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可是很多人都沒有察覺到。  

一個人如果太偏重物質,放棄內在「心」的功能,放棄了用「心」去體驗,而只知道追求物質、依賴物質,甚至把所擁有的物質當成自己,很容易就會變成物質的奴隸,就成了名符其實的「認賊做父」,偏重錢的就成了守財奴,偏重享受的就養成了虛榮心,對於自己的人格成長或心靈昇華毫無助益,這就是所謂的「役於物」。  

雖然我們不能過分追求物質,但也不能完全偏於心理。在中國文化傳統裡,對「心」這個問題非常重視。不論是儒家,或是道家,都對「心」有很豐富的闡釋。佛教從印度傳來之後,與「心」有關的觀念,也有一定程度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我的理解中,儒家是人文主義者,道家是自然主義者,而佛教則是因緣主義者。人文主義的儒家所主張的心,其內涵是「仁」,仁愛的仁;道家的心指的就是「道」,透過心來發揮、發揚道。  

就佛教而言,心也是「因緣」所成,它具備一種實踐的力量,稱之為「業」。可是如果能轉變凡夫的煩惱心為聖人的智慧心,那就不是「業」了,而稱之為「道」,又叫作「菩提」。可是佛家的「道」跟道家的道不一樣,道家的道是自然,而佛教的道則是「智慧」,是「解脫」。  

儒家、道家和佛教,對於「心」的看法雖然不盡相同,可是他們的目標或出發點,則都是希望能轉變人的氣質,把人從物性轉為人性,然後超越物性與人性的對立。這種超凡入聖的過程,佛教稱之為「解脫」,道家叫作「回歸於自然」,於儒家就叫作「成聖成仁」。由此看來,各家雖然名稱各一,終極目標不同,但對心的重視卻是相同的。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43期

心的經典
/聖嚴法師

《心經》是流傳最廣的一部大乘經典,以原始佛法為基礎、大乘的空義為靈魂,雖然僅有二百六十個字,卻是最精要的佛法概論與修行的指南,是大乘佛法的心要。本書涵括了聖嚴法師三次宣講《心經》的內容。…<more>

 

心經觀自在
/聖嚴法師

《心經》:淨心淨得最通透的經典 《心經》譯筆精簡、流暢優美,被喻為大乘佛法般若思想的核心。全經「空無自性」的觀念,蘊含活用的修行法門,運用此經心要,時時處處皆得澄澈清明。… <more>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第十二期
生活的本錢  

最近全球經濟蕭條,很多人的生活都有經濟壓力。不管有錢、沒錢,人都要有「生活的本錢」,才能生存下去。

本錢有很多種,不論是精神的本錢、知能的本錢,或是物質的本錢,都是我們經濟生活的資源。

曾經,中華佛學研究所有一位遠從捷克來的學生,因為捷克是個很窮困的國家,而他在台灣又舉目無親,所以生活很拮据。

在他離開研究所後,我問他:「如何生活的?」

他說:「有飯就吃,有地方就住,有時會有人給我一點錢。」為了求學,他並不覺得生活得有多苦。

他對苦日子能夠甘之如飴的原因,便在於雖然沒有物質的經濟資源,卻有精神的本錢,作為他生存的條件。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    >>法鼓文化文摘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法鼓文化修行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              >>人生雜誌電子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