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06-3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6-30》

本期內容
◎ 美國傳真:去歐洲中心 費城黑人要自己的歷史
◎ 教授爸爸週記:5年5百億質疑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美國傳真:去歐洲中心 費城黑人要自己的歷史
  編譯■盧季寧
近40年前,費城地區公立高中黑人學生的家長,由於不滿學校總是以歐洲中心的角度教授美國史,開始要求學校提供以非裔美國人為中心的歷史課程。

根據紐約時報、美聯社等媒體報導,今年,這些黑人家長的訴求終於獲得回應,從9月開始,就讀費城市立高中的所有學生,必須修習一堂有關非裔美國人的歷史課程,使費城成為美國第一個要求學生必修這類課程才能拿到畢業證書的大城市。

幫非裔學生了解美國全般面貌

費城學區的學校主管表示,這堂課將為所有學生帶來很多好處,也提供另一種解釋美國歷史的觀點,而這個觀點在美國當代的教育中甚少被提及。

費城公立學校系統主管保羅‧瓦拉斯指出:「不了解非裔美國人的體驗,就無法理解美國史,這堂課可幫助所有非裔美國學生深入理解他們的文化,也幫助非裔美國學生了解美國經驗的全般面貌。」

但批評這項政策的人士表示,這項政策將導致費城公立學校進一步的兩極化,因為學校只重視某一族群的權益,卻不去處理墨西哥裔、華裔和波蘭裔學生的權益。

根據費城學區主管所擬定的課程大綱,非裔美國人史這堂課將著重於非洲人如何經歷殖民階段而變成美國人的過程,包括努力爭取自由的黑奴,南北戰爭後的黑奴解放,20世紀黑人的經濟發展,黑人民權運動,以及在美國和非洲萌芽的當代黑人國族運動。

支持者認為,這堂課將使著名的非裔美國人更獲重視,例如費德列克‧道格拉斯(註1)、艾達‧威爾斯(註2)、查爾斯‧德魯(註3),他們對美國生活和文化的貢獻,在目前美國學校使用的教歷史科書中只被簡短的提及。

費城學區有18萬5千名學生,其中3分之2為非裔美國學生,7分之2是白人或西裔學生。費城學區負責設定政策的「學校改革委員會」(委員中3名為白人,2名為黑人)是在今年2月以5比0的票數,通過在轄下53所高中將非裔美國人史列為必修;事實上過去幾年,費城的公立高中已有部分學校將這堂課列為選修。

當時這項決定並未受到很多人的注意,但當各所高中最近幾週寫信告知家長有關下學期的課程時,地方開始有反彈聲浪。

眾院議長抨擊 腐蝕正面學習環境

針對「學校改革委員委會」將非裔美國人史列為必修一事,賓夕法尼亞州眾議院議長約翰‧波塞爾(John M. Perzel)要求該委員會重新考慮;波塞爾所代表的選區位於費城東北,當地的居民以白人居多。

波塞爾在一封致「學校改革委員會」主席詹姆士‧內維斯(James E. Nevels)的信中指出,他擔心這項政策將使費城一分為二,難以團結,因此腐蝕了正面的學習環境。內維斯表示,他尊重波塞爾議長的論點,但他確定費城學區主管不會推翻「學校改革委員會」所做的決定。內維斯說:「費城學區對將非裔美國人史列為必修的決心不容置疑。」

波塞爾的助理說,波塞爾之所以寫這封信,部分是因為選民不滿所致。事後,波塞爾拒絕接受媒體訪問,但他的拒絕受訪顯然反映了費城部分白人的不悅。

現年16歲的高中生麥克‧巴德尼克說:「將非裔美國人史列為必修是個很糟的主意,我對學習黑人的文化和傳統並不感到特別興趣,我更想學習白人的歷史。」巴德尼克家住費雪城(Fishtown),這是白人工人階級居住的社區。

巴德尼克的朋友亞爾比‧佛柯說:「非裔美國人史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歷史。」佛柯還指出,學校也無意為其他族裔的歷史開設課程。

但支持開設非裔美國人史的人士駁斥上述看法,他們堅稱,與其他的族裔不同的是,非裔美國人被當代的教科書和社會研究課程所矇騙,認為他們以黑奴身分來到美國之前,既沒有自己的語言,也沒有自己的文化和傳統。

地位次人一等 非裔美國人被邊緣化

「學校改革委員會」委員、也是推動將非裔美國人史列為必修的幕後人物珊卓‧葛萊恩(Sandra D.Glenn)表示:「非裔美國人經常被美國社會邊緣化,美國民眾對黑人究竟是誰的觀點和理解,從開始到現在完全一樣,他們認為我們是黑奴的後代,導致我們的地位次人一等。」

非裔美國人史這堂課的目的在於,藉著回顧非洲文明的起源和非洲歷史的早期發展,並追溯非洲人以黑奴身分被運至美國的過程,來扭轉美國民眾對黑人的觀點。以此為起點,這堂課將追溯美國歷史過程中黑人的進展和艱辛工作,強調他們所作的貢獻。

非裔美國人史在今年第一學期,已在費城4所公立高中開始試教。

在草莓園大廈高中(Strawberry Mansion High School)任教的派翠西亞‧懷特(Patricia T. Whyatt)是試教非裔美國人史這堂課的教師之一,她發現她的學生對黑人的歷史也有錯誤的觀念。草莓園大廈高中的學生幾乎都是黑人。

懷特表示:「在上課的第一天,我要求學生把他們所了解的非洲列一份清單,然後我們逐一檢視清單內容,他們認為非洲是一片叢林,那裡的人手持長矛打獵,居住在草屋裡,其他學生對非洲的概念也非常瘋狂。但在學期結束後,學生的不僅改變對非洲的觀念,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懷特的學生克里斯多弗‧戴維斯指出:「在美國社會,黑人被視為幫派份子、嗑藥者和殺手,美國民眾不了解黑人的傳統,以及我們在文化上的成就,在我更加了解我黑人來到美國之前的生活方式後,現在我愈來愈有自信了。」

註1:

Frederick Douglass,費德列克‧道格拉斯(1817~1895),母親為黑奴,而父親是他永遠不知其名的白人,長大後成為美國廢奴運動的領導者,曾擔任美國外交使節和美國駐海地公使兼總領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政府擔任高職的黑人公民。

費德列克‧道格拉斯曾說過一段傳世名言:「現在需要的不是光,而是火。不是和風細雨,而是雷電霹靂;我們需要暴雨、颶風、地震。我們必須觸動這個國家的感情,喚起這個國家的良知。」

(見圖1。圖/美國國家檔案館)

註2:

Ida B. Wells,艾達‧威爾斯(1862~1931),美國知名的女黑人記者,致力於黑人和婦女權利運動。艾達‧威爾斯出身於密西西比州的黑奴家庭,曾擔任教師,1880年代末期轉而從事新聞事業,為黑人經營的報紙寫文章,論述黑人兒童教育等問題。

1892年艾達‧威爾斯和他人共同成立「孟斐斯自由言論報」,同年稍後,她在社論中譴責3個朋友遭受私刑之後,報社遂被當地白人群眾襲擊與破壞。之後,艾達‧威爾斯開始在美國南方調查對黑人施加私刑的情況,並在美國各地成立反私刑社團和黑人婦女俱樂部。

1895年艾達‧威爾斯與「芝加哥管理者報」編輯兼律師巴尼特結婚,1910年她又與人創建芝加哥黑人聯誼會,她還成立了芝加哥第一參政俱樂部,這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黑人婦女參政團體。

(見圖2。圖/http://lcweb2.loc.gov)

註3:

Charles Drew,查爾斯‧德魯(1904~1950),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明血漿儲存技術的著名的非裔美國醫生。
(回目錄)



教授爸爸週記:5年5百億質疑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6月24日,一批來自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正大學、東華大學、東海大學、實踐大學及世新大學的教授,共40幾位,在立法院的第一會議室,舉行公聽會,反對5年5百億的計劃。為了支持他們,我也準時在9時45分於立法院出現。

幾年下來,參加幾次公聽會的經驗都不是很好,我其實有點厭倦。這次的公聽會一樣如此,仍然是立法委員作秀的場所。雖然到最後,讓教授們暢所欲言,但因為時間顯然不夠,並無法與官員作深入的對談。我看到想講話者眾,最後放棄上場的機會。但發言稿,我還是準備著。

我的發言主要是從幾點,提出針對5年5百億的質疑:

(一)模糊的目標能達到嗎?

追求何種一流?那一種百大?全世界那麼多的大學排比,要追求那一種排比?依照94年4月16日的教育部簡報,所謂一流大學就是:(1)充足經費、適當規模、完整學術領域、充沛的人力與支援、有利國際化之環境及策略。(2)一流教師及待遇、工作環境及保障,傑出的研究、充分的學術自由和大學自主,先進的設備及優異表現的學生。這樣的一流,大部份大學都可以競逐,何以只選定兩、三所?

(二)綁標式的政策恰當嗎?

還沒開始比賽,誰會勝出已先放出風聲,這如何讓人心服?這種綁標式的政策,已讓其他學校自認是棄兒。縱然教育部最近發函調查,但大部份學校認知教育部早有腹案,不是自我排除,就是抱著試看看的心態。這種綁標進而造成棄兒式的政策,恰當嗎?

(三)其他學校不值得重點補助嗎?

不少國立大學及私立大學早就發展出各自特色的重點領域,卻不見教育部主動點名式的重點補助,對照前面兩、三所早已「欽點」的大學,這難道是一種合理的政策?讓已各有特色及重點的學校,發展世界一流的領域比較有可能?還是要求兩、三個大學得到整體一流比較有可能?教育部應該衡量一下。

(四)炒短線的作法可行嗎?

5到10年就想要成就一流,那有這樣子炒短線的作法?我們炒短線的資訊產業,只發展出代工式的一流,現在則已落入夕陽境地,難道我們的教育還要再玩一次?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已向西方求學了一百多年,還不斷在留學(流血)!一百多年都無法解決的事,如何期望5到10年可以達到?

(五)百大又能代表什麼?

將5百億集中,就能保證進入百大嗎?如果達不到,錢已花光了,誰該負責?這些學校真強到所有學門都可獨霑這些經費嗎?若一定要這麼作,請政府給大家可以接受的解釋。大學排名一向是商業機構的把戲,學術圈本身的健全發展,自有一套同儕評估方式的認可制度,我們的政府不如此之圖,卻獨鍾大學是否進入百大,到底是要爭什麼?

(六)後果有考慮嗎?

二桃殺三士還算輕微,比較嚴重的後果反而是「兩個一流,數十個不入流,加上一百多個沉淪」。只為了一個虛無飄渺的百大名號,要讓其他一百多所大學遍地哀號,這算是那一種政府?父母親為了栽培一個小孩,讓別的小孩犧牲,是台灣貧窮農村時期的悲哀!沒想到,經濟如此發展的台灣,卻還在玩這種殘酷的遊戲,孰能忍之!

(七)難道沒有更根本的問題要關懷?

教育部到底知不知道,現在的大學生學習動機的低落已到何種程度?大學部的老師,現在已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不只要具備補習班老師的口才,還要有演員的身段,才能吸引住這些學生稍帶關懷的眼神。這一些學生再不救,台灣的未來才真正可悲。這種問題直接與中小學的養成教育有關,如果不能在中小學打好基礎,如何期望台灣的前途無量?就靠一、兩所大學打入一百大?難道台灣的未來就是這一、兩所大學的學生所繫?一將功成,台灣恐早已沉淪矣。

幾天前,一個博士班的學生,傳了一份一位媽媽將9歲小孩帶到美國讀書的故事(編註),媽媽最後的心得是:「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他們沒有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慾望和嘗試。」

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部該試圖達成的目標。教育部應該好好想想百年規劃所需的教育基礎建設是什麼,競爭似的只圖兩、三所大學的一流,不願面對及解決台灣的教育問題,台灣的未來在那裡,確實令人擔憂。

編註:題為「當我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原載於美國中文在線論壇(http://bbs.tycool.com),欲詳全文可至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4-11/10/content_2198330.htm。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